河南博物院藏明代民窑青花瓷鉴赏分析

1.点击网站首页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帐号充值

2.可选择不同档位的充值金额,充值后按篇按本计费

5.登陆后可阅读免费专区的精彩内容

摘要:青花瓷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洒脱随意的表现手法成为我国瓷器主流品种,明代的青花瓷是工艺的鼎盛时期,构成了我国古代优秀的陶瓷工艺。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青花瓷具有多样化的外观表现手法。青花瓷烧制分为民窑与官窑,民窑青花瓷具备独特的瓷器外观形状以及精湛的瓷器烧制工艺特征,长期以来普遍受到人们的欣赏与喜爱。本文主要探讨河南博物院珍藏的明代民窑青花瓷的工艺品种及其艺术特征,结合青花瓷的工艺鉴赏要点来传承珍贵的青花瓷。

关键词:河南博物院藏明代民窑青花瓷;艺术特征;鉴赏要点

明代民窑制作的青花瓷虽然宏观上与官窑无法比拟但在古陶瓷发展之路中仍以“佼佼者”被人们熟知,常见类型主要包含碗、罐、壶、瓶、盘等。上述的各种类型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与烧制形成,生动展现出民窑青花瓷特有的艺术审美气息。通过对民窑器形、纹饰、做工、用料等方面的深刻剖析,了解明代民窑青花的艺术特征,准确把握民窑青花瓷艺术设计,传承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时代价值,弘扬古代民间工艺瑰宝。

一、明代民窑青花瓷的工艺基本特征

明代时期,逐步成熟的青花瓷制作工艺普遍在民间传播,官民竞市的瓷器工艺繁盛景象表现得尤其显著,无论是造型还是绘画装饰都远超前代的规模,艺术风格偏向厚重和繁复。具体表现为线条流畅清晰、色彩丰富、瓷土材料纯正、烧制工艺精湛等,这些特征决定了明代民窑青花瓷能够得以长期的保留传承。

二、河南博物院藏明代民窑青花瓷的具体种类

(一)青花牡丹纹蒜头瓶

青花牡丹纹蒜头瓶腹部呈现扁平状,瓶口形似蒜头。此种类型的明代瓷器基本特征为瓷瓶颈部较长、外观古朴而端庄,表面呈现出圆润与光滑的形态。青花牡丹蒜头瓶作为古代典型的民窑瓷器种类,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深沉的瓷器外观及浓重色彩搭配,瓷器工艺设计人员采取点珠纹以及云头纹装点瓷器的瓶口部位,以烘托显示出牡丹蒜头瓶特有的青花瓷工艺审美。瓶身用色料绘制出枝条缠绕以及花瓣展开的牡丹图案,优美的线条组合烘托出活泼与自然。

(二)青花花乌盖罐

青花花乌盖罐诞生于明万历年间,整体形态为椭圆体,瓶口较小,上方有一伞状盖,深腹圆底。腹部绘制青花折枝花鸟纹,盖上为青花弦纹,罐内外施白釉闪青色[2]。此类型的青花瓷器主要表现为青白色的外部颜色特征,并且底部不带有釉彩装饰。瓷瓶底部的铁箍其作用是加固器身,促使青花纹罐更加耐用且坚固,确保此类造型的器皿底部不会轻易断裂缺陷,从而延长青花花乌盖罐的使用期限,这种制作工艺发挥出特有的工艺价值与使用价值。纹饰上,外表装饰折枝花以及鸟纹,笔法清新淡雅,通过写实风格描述出优美的自然景物。人们通过观赏瓷器表面的自然景物以及灵动的动物形象,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瓶身散发的优雅气息。青花花乌盖罐具备流畅的表面构图、鲜艳的色彩搭配以及流畅的线条特征,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是明代民窑的代表作品。

(三)青花龙凤葫芦瓶

《长物志》的明代历史记载中,主要涉及到描述葫芦瓶青花瓷器的文字记录信息不胜枚举,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瓷器造型印象。青花龙凤葫芦瓶体呈圆葫芦状,束腰平底,上小下大,小口微敛,外绘青花龙凤纹,腰部绘枝连及方头纹,下腹部绘青花莲瓣纹一周。刻有龙凤图案的青花葫芦瓶表现为瓶体上下外腹部分,将龙凤神话形象准确刻画于瓷瓶的外观是作者以及时代背景下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抒发,向人们传达着福禄吉祥的美好寓意。在民间传说中葫芦瓶曾是用来承装“仙丹”的重要器皿。远古洪荒泛滥时期,更是把葫芦赋予渡劫寓意,因此葫芦常和祭祀、礼仪结合,寓意吉祥福禄双全。明代的青花瓷器盛行期间,民窑烧制的青花瓷葫芦瓶广受民间百姓的喜爱。

用料方面,葫芦瓶的青花烧制材料主要为回青料,此类烧制青花瓷器的材料包含淡紫色与淡青色的两种基本色调构成元素[4]。采取平涂线条的构图设计方案来完成葫芦瓶的外观线条设计,展现出生动有趣的外观造型。

三、明代民窑青花瓷的艺术鉴赏要点

(一)色彩元素搭配

明代民窑青花瓷在瓷表有着多种色彩搭配,呈现丰富性以及多样化的特征极具层次感。包含淡雅青色与素雅白色两种色调,向欣赏者传递浑然天成,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息,让观看者能够深刻体会其中的古典风韵。

青花瓷外观整体颜色主要为洁白的色调,白色釉彩能够反映出细腻与整洁的审美效果。浅蓝色与白色之间的色调差异能够带来非常柔和的欣赏感受,突显了青花瓷的独特美感。虽只有两种色调,但主体和背景青白相互衬托,达到“以虚当实”“计白当青”的意境。早期青花色彩为蓝中泛紫,艳丽浓重;中期青花色彩为浅淡,蓝中闪灰;晚期青花色彩为灰暗,多有晕散现象。在实际操作时会根据所画内容不同使用色料,比如“青花分水”技法,根据所画内容调配多种料水,在胚胎作画。通过色彩装点,增强青花瓷带来的视觉吸引。

(二)材料与装饰样式

民窑青花瓷所使用材料便是青花,以氧化钴原料为显色剂,用画笔在胚胎表面绘出图案纹饰,最后施加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洪武时期多用国产青料,原料地有江西上高、高安、宣丰。使用过程中,受到提纯精度的影响,致使锰等杂质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这一时期的民窑青花瓷装饰发色普遍较为灰暗。成化、弘治时期,出现国产青料和进口青料并存,采用煅烧法对钴料进行提纯,其纯度明显提高。其中国产青料的青花呈色多灰蓝或浅淡,有泛白现象,进口青料呈色十分浓艳,不足之处有黑斑。正德、嘉靖时期,使用平等青料、回青料,呈色逐渐浓厚艳丽。装饰方面,通常以花鸟鱼虫、人物、走兽等形象为主,吸收了我国传统民间图案的特点,同时也融合中国画和中国书法技法,在胚胎外围构成独特风格。另外,在用笔上,突出水墨画的美感,如民窑工匠可利用极简的笔墨则能够勾勒出形象生动的客观物像,是青花瓷器装饰艺术的显著特征。

(三)构图审美氛围

为了体现青花瓷的独特的外观艺术,要采取巧妙的构图设计才能予以完整体现。其主要艺术元素包含了深浅颜色不同的装点方式。构图采取多线条元素,将历史题材、祥瑞动物、自然村庄、儿童嬉戏、植物花朵等场景刻画其中,在陶瓷表面构成自然天成的审美气息,写意绘画是明代民窑青花常用构图,写意手法绘画风格自然、朴实、潇洒,体现了民间绘画艺术在章法框架内的随意性和“野逸”的生活情趣。《明代青花瓷器》对此有描绘:“民窑绘画意境之美犹如无声之诗,极其自然灵妙。其山水人物画往往简练几笔就能绘出远山近水以及人物的动态,清新淡远,耐人寻味”。因此在欣赏青花瓷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陶瓷表面构图的匀称感以及神秘氛围。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河南博物院珍藏明代民窑青花瓷体现出精细的瓷器工艺及色彩搭配。鉴赏明代青花瓷,关键就是要深入体会青花瓷特有的构图审美,采取分类模式进行工艺鉴赏,创作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更能体现作者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墨韵。

多种器形展现出古代地域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的演变进程,对现代青花瓷的创作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青花瓷作为古代民间优秀的艺术成果,时至今日仍然是日用装饰、文化摆件、礼品馈赠的重要载体,凝结着民族智慧,发扬着中国精神。

参考文献:

[1]左洋.清代早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纹饰研究[J].参花(下),2023(06):50-52.

[2]徐浩楠.浅谈元代青花瓷的图案纹样与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纹样的特色[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4):44-46.

[3]矫克华,李梅.悦心悦意·悦志悦神——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艺术审美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20,27(04):63-70.

[4]矫克华.厚德上善·融贯礼乐——明代民窑青花瓷麒麟纹饰艺术审美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21,26(04):42-49.

[5]冯宁.河北博物院藏明代民窑青花瓷鉴赏与研究[J].收藏家,2021(06):12-16.

THE END
1.央媒观豫丨在开封市博物馆,看它如何“瓶”实力走红文明探源△不同时期玉壶春瓶高度对比示意图(左起:宋 黑釉刻花玉壶春瓶;元 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明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清 乾隆款霁虹瓷瓶;清 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 瓷瓶圈足内没有施釉 却有一个重要的篆书款 表明这是一件乾隆年间的瓷瓶 不知这件瓷器是否会 https://www.henan.gov.cn/2024/12-19/3101159.html
2.陶瓷青花缠枝莲花梅瓶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高35厘米,口径4.7厘米,郑州博物馆藏。小直口,束颈,丰肩,深腹,下腹内收,至足部稍外撇,造型敦厚雄健。瓶通体施白釉,略泛青色,肩腹部饰青花缠枝莲花 07-302018 青花瓷觚 清代(公元1616——1911年),高44.3厘米,口径22.3厘米。觚口呈喇叭形,长颈,鼓腹,下腹亦呈喇叭https://www.hnzzmuseum.com/article6_list.html
3.河南日报丨豫博里的中国: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器表满施天蓝釉、釉层匀净莹润,疏密有致的开片中,还能看到若隐若现的缠枝莲花纹……在河南博物院展厅,喜爱瓷器的观众总会被眼前的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深深迷住。 “这是唯一一件经考古工作者科学发掘所得天蓝釉汝瓷,且是天蓝釉‘刻花’独一份,弥足珍贵,堪称汝瓷瑰宝。”3月22日,河南博物院讲解员王思明说,现在https://www.chnmus.net/ch/information/media/details.html?id=7188450673854255104
4.广博这艘“小船“:世界独此一艘中工文化在广州藏品中,有一件目前所知,在全国也是世界唯一的元代青花船形水注。它是广州博物馆中最具代表性的青花瓷器。 老专家从河南的仓库里捡到了宝 这件船形水注的形制特别引人注目。水注形似小船,首尾狭,中间宽,底平,船分中舱和后舱,中舱前有一篷,两边有栏栅,篷下有两女盘坐,面向前方,船尾立一艄公,倚舱而https://www.workercn.cn/32877/201905/28/190528101308980.shtml
5.博物馆里的历史密码:河南博物院珍藏文物来自寻美郑州【博物馆里的历史密码:河南博物院珍藏文物菜釉红绿缠枝花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也是瓷器之国。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中国的瓷器种类很多,有青瓷、白瓷、青花瓷、彩瓷等,光彩夺目,数不胜数。从原始社会到明清,中国陶瓷技术一直在进步,最终享誉全球。 #节后上班##寻美河南#一,从陶器https://weibo.com/7768926674/OAHxJ9SNX
6.一文读懂青花千年传承史关于青花意想不到的事情: 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地方不是我国,而是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神庙博物馆,所以海外对中国瓷器最大的认知就是青花瓷。德国萨克森王国国王想要娶到邻国一位公主,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这位公主爱瓷如命,国王奥克斯二世更是拿400禁军御前骑士团和邻国普鲁士国王查理二世换得12件青花瓷瓶,https://m.douban.com/note/855489300/
7.“云”端漫步河南各大博物馆足不出户沉浸式逛展千秋德化——福建德化窑瓷器展 该展览由郑州博物馆、厦门市博物馆主办,遴选德化瓷精品124件(套),包含白瓷、青花瓷、酱釉、彩瓷,其中以白瓷为主;品类丰富,包含生活用具、文房用具、陈设器及各类塑像。通过“延烧千载浮槎万里”“瓷国明珠天下共宝”“千秋瓷业历久弥新”三个部分,全面展示德化窑作为一个以外销为https://hn.cri.cn/chinanews/20221129/6fc15cb3-325c-58b6-52df-f81578216b29.html
8.唐青花初议学术研究学术沙龙由此我想,唐青花和唐三彩相隔仅一步之遥,这样的物品在传世品中一定找得到。想不到在此后的许多年中,在所接触的传世完整陶瓷器中,除了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现香港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一件唐代壶被专家认为是唐青花外,还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唐代蓝彩三足炉据认为可能与唐青花有关,除此二者以外,再也见不到与https://www.szmuseum.com/News/Details/34c44bb4-70e0-4b5e-a976-20857e118df0
9.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铜镜卷》《瓷器卷(宋—元)》出版《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是在对馆藏文物进行全面清点、分类整理和系统研究之后编辑出版的一套系列丛书,它凝聚了几代国博学人和专家的辛劳与智慧,是多年整理和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本期推荐的两套书,分别是2023年和2024年出版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铜镜卷》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https://www.chnmuseum.cn/yj/kydt/202401/t20240124_265862.shtml
10.江苏十三宝丨除了少见的南朝玻璃杯,这家县级市博物馆还有元青花值得一提的是,与句容相邻的常州市金坛区1966年出土了窖藏青花云龙盖罐(现收藏于镇江博物馆),可能是徐寿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横扫江浙时被埋入地下的。句容市发现的三件青花瓷器与金坛青花云龙盖罐比较,从器物特征和出土地点相近等情况来看,可能也是在那次战乱中埋入地下的。 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2403645.html
11.元青花解读(一)我认为,国内对元青花的研究刚刚起步。 大家都知道,现在记录在案的馆藏元青花,国外最多的是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目前已发表了40件。其次是,伊朗德黑兰有32件。 大英博物馆有19件左右。国内江西高安市博物馆有19件;河北保定发现的9件元瓷器物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河北省博物馆。什么东西也一到博物馆就成宝贝,http://m.taoci52.com/t/8685.html
12.青花开光高士图盖罐云南省博物馆著名学者冯先铭先生将江西景德镇、云南和浙江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三大产地,从此云南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这件明早期青花开光人物纹盖罐是具有代表性的云南青花罐。造型古拙,带有元代风格。瓶身纹饰复杂,内容具有当时景德镇瓷器的装饰题材,但用色上要略深https://www.ynmuseum.org/detail/170.html
13.青花瓷(一)(一)唐代青花 中国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的巩县窑就开始使用含有钴的蓝釉彩来装饰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还不成熟,而且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还一度中断。所以说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目前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https://shop279646.m.youzan.com/v2/feature/uwuPQ65H8E
14.简介2022年6月,保利艺术博物馆推出“青花的故事”,与大家共同欣赏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的与海内外珍藏的元明青花瓷器之美。 2023年8月,保利艺术博物馆推出“玉见乾隆——清代宫廷玉器展”,展出的乾隆时期玉器规模以及精美程度是难得一见的。 保利艺术博物馆自2014年以来,推出“保利艺术大讲堂系列”,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http://www.polyartmuseum.com/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