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化年制款瓷器鉴定方法和真品特点青花装饰

大明成化年制款瓷器鉴定方法和真品特点

1.时代背景概述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社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且经济有所发展的时期。历经了之前正统、景泰和天顺三朝的动乱(常被称为瓷器发展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后,成化初期在名相的辅佐下,宪宗朱见深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使得朝政比较清明,社会经济逐渐走向繁荣,这为瓷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宪宗本人对瓷器制造十分重视,一方面源于他对艺术有着较高的修养,擅长书画,涉猎人物、花鸟、走兽等多方面创作,其自身的审美情趣也影响到了御窑瓷器的风格,使其颇具文人气息;另一方面,他对万贵妃极为宠爱,而万贵妃钟爱瓷器,据说成化皇帝为博取万贵妃欢心曾在景德镇烧制大量精美瓷器,朝廷上下官员也纷纷效仿,对瓷器制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时,景德镇设有御器厂,它承担着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重要使命,肩负着满足朝廷对内、对外、赐赏和交换等多方面用瓷需求的重任。御器厂分工细致,有诸多不同的“作”,工匠们具备专业技能,且在瓷器制作上精益求精、不惜成本,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成化年制款瓷器的辉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得这一时期名瓷众多,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2.工艺传承与创新

在工艺方面,成化年制款瓷器对前代有着明显的传承与创新。从传承来看,元代青花装饰风格已然蔚然成风,成为瓷器装饰中一抹亮眼的色彩,成化年制款瓷器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例如继续沿用了青花作为瓷器装饰的重要元素,并且在一些器型等方面也保留了早前的部分特点。

而在创新方面更是有着诸多突破。装饰技法上,成化斗彩呈现出独树一帜的特点,其装饰方法不只是填彩和狭义的“斗”彩,还包含了点彩、覆彩、青花加彩等多种。填彩是先用青花在坯胎上用双钩法勾勒出花鸟、人物之类的轮廓,罩釉烧成之后,再在釉上将所需彩色填在轮廓线内,入彩炉烘烧而成;点彩则是主要用釉下青花画成图案,罩上白釉烧成后,再在釉上按照需要点缀些许彩色;覆彩是在釉下青花已画成的图案上,按照一定意图覆盖某些釉上彩色等。这些丰富的技法使得瓷器的装饰效果更加绚丽多彩、变化多端。

在用料选择上,青花用料出现了变化,早期的成化青花瓷部分使用跟宣德时期一样的苏麻离青钴料,但到后期,因苏麻离青钴料近断绝,改用“平等青”,该钴料发色浅淡而呈灰兰,色泽稳定,轻淡柔和,给人一种淡雅恬静之感,让成化年制款瓷器展现出独特的韵味。

此外,成化年制款瓷器在造型设计上也更为精巧,以小件为主,器型多样,如著名的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都是这一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小巧精致的器型,与当时追求精致、细腻的审美风格相契合,体现了工艺创新与审美需求的紧密结合。

二、成化年制款瓷器的特点

1.造型特点

成化年制款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有着独特的艺术线条美。这一时期虽有大件瓷器,但多见小件器物,故而素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像瓶、罐、壶等立器,其修胎十分规整,接口痕迹不明显。而碗、盘类瓷器也别具特点,盘子常有塌底现象,碗、盘的足较直而且较高,足外墙一般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例如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直径为38.5厘米的青花狮球大盘,虽有的不具款识,但其纹饰及青花色调都与成化官窑器相似,器物的“糊米底”更是带有成化时的鲜明特征。还有常见绘携琴访友等人物故事画面的无款青花梅瓶或罐类,器身较高,胎釉润洁,多用修长的蕉叶装饰,纹饰线条纤细柔和,画意飘逸潇洒。

2.胎釉特征

在胎质方面,成化年制款瓷器的胎子洁白、细密,质地干涩,胎体大多秀美而轻薄,有的甚至近似于脱胎,迎光透视时,胎体多显肉红色,这是明代胎体的共同特征之一,也是区分成化与清仿瓷器时不可忽视的一点。其釉面以细润著称,大多数青花器釉面微闪青色或略显灰青,还有一种洁白釉,又称“乳白”或“甜白”,不仅肥厚滋润,而且光洁无暇,如脂似玉。因釉质肥腴,器物口沿下常见垂流形成的一圈堆积釉。

3.纹饰特色

成化年制款瓷器采用印、划、刻、堆及绘画等多种工艺进行装饰,纹饰极为丰富。其青花的纹饰线条纤细,常用双线勾勒填色法,所填色彩较淡。彩瓷只用平涂,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比如绘老少人物的衣着时,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做衬托,便有了“成窑一件衣”的说法。所画鸟类体型丰满,花叶常作手掌状,花朵只绘正面,叶无阴阳反侧;花木有的绘根茎,但多数以地坡为衬;山石无凸凹之感;所绘蕉叶顶尖略圆,形象柔和,似若风吹飘动;一般莲瓣纹与旋转叠压的菊瓣纹边饰,线条圆浑,而间以带状水藻的莲花纹,则是成化时较为突出的纹饰。装饰纹样中还开始出现比较规整、近于图案式的花纹,像仅画四朵或六朵无茎叶衬托的宝相花和团花等。常见的图案纹饰涵盖云龙、双龙、五龙、翼龙、穿花龙等龙纹,以及云鹤、麒麟、狮球、海水异兽、海水海马、三鱼等各类题材,还有蝴蝶、鹦鹉、桃树花鸟、折枝花鸟、团花鸟、枇杷绶带鸟、鸳鸯荷莲等花鸟纹,人物题材方面则有三国人物、八仙人、仕女图、高士图(王羲之爱鹅、周茂叔爱莲、陶渊明爱菊)、夜宴图、祝寿图、婴戏图等,另外也不乏受佛教影响的长生莲、宝杵、梵文、八宝等纹饰。

4.款识特点

成化年制款瓷器的落款位置有一定规律,若是杯、盏、碗、盂等小件器物,青花双重圈会紧束款字,外圈直径接近面直径的一半;而落款于盘、洗、罐等底面较大器物上时,款字则集中于底面中心。其款字均为楷书款,不见篆书款,主要体式为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外围青花双圆圈或双方框,不过也有极个别无边栏的情况,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还有一种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的六字楷款,落在盘类的口边或高足杯的足内沿。另外,成化彩瓷均属青花款,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粗,字体肥,有着“成化款肥”的说法,字体并不严谨规范,似为儿童所书,透着稚拙之气,且成化官窑款识的蓝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为历代仿写所不及。此外,成化年间还有一种特殊的“天”字款,只见于成化斗彩罐上,落款位置在器物外底,字外无边栏,因釉质肥厚,青花书写“天”字不是很清晰,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感觉。

5.青花与斗彩特点

斗彩瓷器更是成化年制款瓷器中的一大亮点,其设色风格淡雅,留白较多,色彩搭配和谐,绘画题材丰富多样,兼具文人意趣与生活气息,雅俗共赏。其装饰方法多样,包含填彩、点彩、覆彩、青花加彩等。填彩是先用青花在坯胎上用双钩法勾勒出花鸟、人物之类的轮廓,罩釉烧成之后,再在釉上将所需彩色填在轮廓线内,入彩炉烘烧而成;点彩则是主要用釉下青花画成图案,罩上白釉烧成后,再在釉上按照需要点缀些许彩色;覆彩是在釉下青花已画成的图案上,按照一定意图覆盖某些釉上彩色等,这些技法让斗彩瓷器的装饰效果绚丽多彩、变化多端,如著名的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都是这一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所绘内容不过小鸡在草木中啄食器皿、云龙纹等,但寥寥几笔,兼工带写,便显得生机盎然。成化时期瓷器鉴定交易咨询下图珠山老师。

三、成化年制款瓷器的收藏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

大明成化年制款瓷器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成化年间处于明代的一个发展高峰时期,彼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瓷器生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蓬勃兴起。这些瓷器承载着当时的审美观念、制作工艺以及社会风貌等诸多信息,见证了那段历史的发展脉络,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其造型、纹饰,还是胎釉、款识等方面,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后世深入了解明代宫廷生活、民俗文化以及对外交流等情况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古代陶瓷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2.工艺价值

大明成化年制款瓷器的工艺价值也颇为突出,其中像斗彩等工艺极为复杂且精湛。以斗彩为例,其制作需先以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图案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所需填绘不同的彩色,而后入窑经低温二次烧制而成。在此过程中,多种装饰技法如填彩、点彩、覆彩、青花加彩等相互配合运用,填彩要精准地在青花勾勒的轮廓内填色,点彩需恰到好处地点缀彩色,覆彩也要按意图覆盖相应釉上彩色,每一步都对工匠技艺有着极高要求。而且,由于工艺复杂,成品率较低,这也使得制作精良的成化年制款瓷器愈发显得珍贵,工艺水平自然成为衡量其收藏价值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3.市场价值表现

在拍卖市场上,大明成化年制款瓷器的价值表现差异较大。一些制作精美、品相完好且极具代表性的瓷器往往能拍出令人瞩目的高价,比如明成化青花九秋图罐,直径10.5cm,成交价达到了RMB28,175,000;明成化青花梵文卧足碗在2024年的拍卖中,经过激烈竞拍,举至3150万;还有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尺寸为14.7厘米,成交价为HKD56,120,000等,这些都是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级别的精品瓷器。不过,也有普通一些的成化年制款瓷器,其价格可能在几万到几十万人民币之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因为这类瓷器价值较高,市场上仿品众多,所以在收藏时一定要谨慎辨别真伪,可通过观察胎釉、纹饰、底款以及青花用料等多方面特征来综合判断,必要时向专业的古董鉴定师寻求帮助,以防买到赝品造成损失。

四、成化年制款瓷器的鉴别方法

1.器型鉴别要点

在鉴别成化年制款瓷器的器型时,要着重观察其整体的形态特征。真品的器型往往十分规整,各部位比例协调,有着独特的韵味。比如成化时期多见小件器物,素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像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都是小巧精致的代表,其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有着独特的艺术线条美。瓶、罐、壶等立器修胎规整,接口痕迹不明显;而碗、盘类瓷器别具特点,盘子常有塌底现象,碗、盘的足较直而且较高,足外墙一般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

此外,不同类型的成化年制款瓷器也有各自常见的样式,如成化斗彩瓷盘比较常见呈扇形或六边形,盘底多有“大明成化年制”等款识。所以,熟悉这些典型器型的外观形态,对于判断一件瓷器是否符合成化年制款瓷器的特征至关重要,若器型上就与真品特征相差甚远,那便要谨慎对待其真伪了。

2.釉色鉴别技巧

釉色是鉴别成化年制款瓷器真伪的关键要素之一。真品的釉色有着独特的色调与质感,总体呈现出细润的特点。大多数青花器釉面微闪青色或略显灰青,还有一种洁白釉,又称“乳白”或“甜白”,不仅肥厚滋润,而且光洁无暇,如脂似玉。因釉质肥腴,器物口沿下常见垂流形成的一圈堆积釉。

成化斗彩瓷器的釉面一般为厚重细腻的釉质,釉面晶莹剔透,没有釉流、釉泡、釉裂等缺陷,并且釉面上还可能会有凸起的釉花,用手触摸能感觉到微微凸起。通过仔细观察瓷器釉色的这些细节,将其与真品的釉色特点相对比,若发现釉色质感粗糙、色调怪异,或者与成化年制款瓷器应有的釉色特征不符,那大概率是仿品,可辅助我们辨别瓷器的真伪。

3.胎质鉴别手段

观察胎质也是鉴别成化年制款瓷器的重要手段。真品的胎质通常洁白、细密,质地干涩,胎体大多秀美而轻薄,有的甚至近似于脱胎,迎光透视时,胎体多显肉红色,这是明代胎体的共同特征之一,也是区分成化与清仿瓷器时不可忽视的一点。用手掂量时,能感觉到其重量适中,不会过轻或过重。

成化年制款瓷器中的斗彩瓷器,其胎质一般为白色或微黄(也有称为肉胎)的细腻瓷质,通体均匀,质地细腻,手感光滑。而在查看时,要注意胎质是否均匀,有无明显杂质和瑕疵等情况。若胎质粗糙、疏松,或者颜色、质地等方面与真品特征差别较大,那这件瓷器很可能并非成化年制款的真品。

4.其他辅助鉴别途径

除了从器型、釉色、胎质这些方面进行鉴别外,还有一些其他辅助鉴别成化年制款瓷器真伪的途径。例如,可以将待鉴别的瓷器与已知的传世藏品进行对比,观察两者在各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像纹饰的细腻程度、款识的写法特点等细节,真品之间往往有着诸多相似性和连贯性。

此外,借助专业博物馆或鉴定机构的力量也是很可靠的办法。专业的博物馆中收藏有不少经过权威认定的成化年制款瓷器真品,可供对比参考;而鉴定机构的专家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检测手段以及凭借自身深厚的鉴别功底,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瓷器的真伪。

THE END
1.明成化朝:史上最出名的三只杯在明朝有一位成化皇帝,他造就了明朝瓷器其中一个阶段的“柔弱美”。成化瓷的柔弱美,和成化皇帝朱见深的经历有关系,其中,和宫女万氏(后来的万贵妃)的爱恨纠葛对他影响最大。 还记得我们曾记见过的“鸡缸杯”吗? 其实,除了鸡缸杯,还有这两件杯子,共同组成了历史上最出名的三件杯子。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7/01/9165926_1142164957.shtml
2.在肯尼亚出土瓷器中解码中国古代海上贸易不过在早期阶段,中国瓷器的输入大体上是通过转口贸易输入的。与此后的各阶段相比,公元9—10世纪在肯尼亚发现的中国瓷器,从发现的地点和数量看都还比较少。从技术上及规模上,当时可能还达不到直接贸易的程度。 中国输往肯尼亚的瓷器,自公元9世纪开始,基本上是相延不断的。2010年,北京大学与肯尼亚国立博物馆联合考古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01961
3.明代成化瓷器的特征及鉴定要点您清楚吗?不懂的看下这里明代成化瓷器的特征及鉴定要点您清楚吗?不懂的看下这里 一、造型特征 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虽多见小件,却并非绝无大器。如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均藏有直径为38.5厘米的青花狮球大盘,有的虽不具款识,但其纹饰及青花色调都与成化官窑器相似,尤其是器物的“糊米底”,更带成化https://www.meipian.cn/3dq38eu7
4.山东博物馆展览回顾御窑·皇家——明代官窑瓷器展明代官窑瓷器是凸显皇帝绝对权威的御用物资之一,除供皇帝及其家人使用外,若非皇帝赏赐,任何人不得拥有或使用。官窑瓷器从产品样式设计,到生产、验收、运输直至使用,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故宫博物院是目前收藏明代官窑瓷器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国家级博物馆;江https://www.sdmuseum.com/art/2022/9/13/art_271739_433.html
5.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南京博物院主题: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南京博物院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关键词 发帖的统治时期,对瓷器烧造所投入的心血,远远地超出明代君王,制作出一大批格调高雅令人耳目一新的瓷器精品http://cnc.xitek.com/thread-681677-65-1-1.html
6.中国红:世界各大博物馆?釉里红?瓷器精品汇集!因为烧造难度很大,所以釉里红瓷器历代罕见。 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 在明代初年,即洪武、永乐、宣德年间得到极大发展。 明成化年间,因鲜红土原料告罄,釉里红烧造工艺失传。 清代康熙初期,恢复了釉里红的烧造工艺。 雍正、乾隆时期,瓷器制作和烧造工艺登峰造极,出现了一大批釉里红瓷器精品。 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41202.html
7.“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家建筑——紫禁城及其收藏品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明清时期的皇宫是景德镇御窑(器)厂所烧造瓷器成品的使用地,废品则被打碎掩埋于御窑(器)厂。由此造成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御窑瓷器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精,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传世与出土明代御窑瓷器对比展,可谓珠https://www.dpm.org.cn/show/246067.html
8.明代成化青花团凤梵文碗的图片,特点,价格,鉴赏,馆藏青花瓷鉴定鉴赏:侈口,深壁,圈足。碗外壁青花绘饰五团凤纹。内壁素白无纹,碗心青花书一梵字。口足各饰青线二道。底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方框六字楷款。 博物馆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估价价格:馆藏珍品,无法估计价格。 藏品分类:瓷器 功能作用:盛装器 http://www.jianbaodangan.com/qinghuaci/2068.html
9.图片连鸡缸杯也全假,凡是《大明成化年制》款全假。华山论鉴吧500年的瓷器发展史大逆转,凡是有《大明成化年制》的落款的全假,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瓷器。以实物为证!鉴定专家朱汤生(朱利安·汤普森(1941.7~2011.1),中国的名字朱汤生,苏富比前亚洲区主席。)认为故宫的明成化鸡缸杯不是本朝的,是晚明仿的。剑桥大学FITZWILLIAM博物馆有一只明成化鸡缸杯,但是它们自己认为是康熙https://tieba.baidu.com/p/5250921572
10.深圳收藏家不买房,不炒股,专注投资古瓷40年,他说——瓷器才是摊在桌上厚厚的16开大本是打印本,预计年底将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是年届69岁的刘申宁退休14年后沉心研究的结果,90多万字,上百张图片都是他收藏的瓷器,从明朝洪武到成化年间的官窑几乎全部涵盖。毫不夸张地说,他一个人的收获抵得上好几个博物馆。 http://duchuang.sznews.com/content/mb/2021-07/03/content_24354133.html
11.口袋笔记本第二季·瓷器小百科(斗彩)潍博资讯斗彩瓷器,是明代成化时期烧制成功的一种著名产品,自此以后虽然明嘉靖、万历时期有些仿制,但明代的斗彩传世品还是极少的。到清代不仅产量大于明代,同时利用“斗彩”的装饰工艺进行广泛开拓,生产出许许多多精美新颖的新一代斗彩瓷器。 斗彩属于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装饰工艺。用青花在胎上勾描出完整构图http://www.wfsbwg.com/wap/content/?1218.html
12.中国瓷器虎文化博物馆(MUSEUMOFCHINESECULTUREONTIGER中国瓷器虎文化博物馆始建于2016年,为中国首家以中国瓷虎文化为专题收藏的私人博物馆。线上博物馆开放于2020年11月,馆内收藏的中国虎纹饰瓷器,历史跨度为汉代至改革开放后。主要以公益性的非盈利性质的线上展示方式,面向世界大众分享中国虎纹饰瓷器及中国瓷虎文化和中国虎文化。办馆宗旨主要包括:研究与展示中国瓷器虎http://www.cctcmuseum.com/
13.古玩古董收藏资料大合集南北朝的瓷器——走向盛唐 浙江一私人博物馆里的高古瓷 它们才是真正的“壶王” 绝世宝瓷发现记之四——她从萨迦寺走来 绝世宝瓷发现记之六——聚焦高安 绝世宝瓷发现记之十——残垣断壁下的国宝 元代的官窑枢府瓷 比元青花还珍稀的元代御制绝品 元青花的流传 湖北的元青花 从保定的那个罐子说起——元青花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55762677%3F%26
14.辽宁省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展(一)明代瓷器部分 【一】洪武瓷器 明 洪武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 明 洪武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 明 洪武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盘 明 洪武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盘 明 洪武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盘 明 洪武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盏托 【二】永宣青花 明 永乐 青花海水葡萄纹盘 https://www.jianshu.com/p/62aa927a03df
15.头条文章二,清初屠城导致瓷器文明部分失传(南昌曾被两次屠城),清代人误把明代陪葬品、冥器的年代标记《大明成化年製》当成了明代官窑瓷器款识,并加以模仿、沿用,泛滥至今三,古玩收藏界也是官民两极分化。前者官方上层,主要是文物管理部门、大型拍卖场及各大中外博物馆组成。他们即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与政权勾结,直接抢你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5069846252749053
16.一周观展指南台北故宫将推巨幅书画,敦煌呈现吐蕃艺术珍品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将展出国内外28家机构收藏和出土的超过280件器物,分4个部分展示正统到天顺时期的皇家官瓷、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瓷器及标本、与各地分封藩王相关的产品以及民窑瓷器。 浮槎于海: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7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