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基本陈列18年来首次大规模换展,多项新发现新成果亮相

首都博物馆基本陈列18年来首次大规模换展,多项新发现新成果亮相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从史前70万年人居史、1万余年文化史,到3000余年的建城史、870余年的建都史,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走进首都博物馆,“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经过改造升级,焕新亮相。1100余件(套)首博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新出土文物,精讲古都京韵故事,带领观众一阅万年。

参观者在展厅内沉浸式感受古代北京城市变迁

这是首博基本陈列18年来首次大规模换展。展览率先开放“文明曙光”“建城之始”“北方重镇”“建都之始”“大都肇建”“都城典范”“京师繁华”“古都破晓”8个单元,49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里,一批近年来北京地区考古新发现、北京史研究新成果等首次与观众见面。

参观者在明长城敌台模型前驻足。

大运河驳船模型吸引参观者驻足

观展·亮点

“镇馆之宝”齐聚

透过伯矩鬲和堇鼎窥见燕国先民气质

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出土的克盉(hé)和克罍(léi),是北京建城的“名片”,它们铸刻着相同的43字铭文,揭开北京城故事的开端。在重新布置的基本陈列展上,一众“镇馆之宝”齐聚展厅,不仅有克盉和克罍,它们的“兄弟”——伯矩鬲(lì)、堇(jǐn)鼎也重磅亮相。观众可一睹国宝级青铜器的风采。

《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琉璃河遗址是西周燕都所在地,其中发掘出带有“匽侯”“命克侯于匽”等青铜礼器铭文实证了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并为完善早期燕侯的世系提供了文字证据,填补了文献记载的空白。

在琉璃河遗址发现、发掘之前,北京的城市起源一直是悬而未决的谜题。在几代考古人不懈努力下,历经多次大型考古发掘后的古燕国遗址中,终于寻到北京悠久建城史的珍贵物证,将北京建城史推进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

鼎口微敛、鼓腹、兽蹄形足,两耳外侧装饰有两头相对的龙纹,口沿下方装饰一周以扉棱为底的六组兽面纹……展厅中央,重达40余公斤的堇鼎独享展柜,吸引来往观众驻足观看。这件目前北京地区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1974年出土于琉璃河遗址253号墓。“堇”是第一代燕侯“克”的近臣,鼎内铭文记录了这位堇远赴周王都所在地奉献食物一事,因做器者是堇,该鼎被命名为“堇鼎”。

专家解读,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体积如此巨大的鼎,反映了当时北京地区的矿冶与铸造行业规模很大,生产技术高度发达。“堇鼎造型雄浑凝重,纹饰简洁古朴。其器形、纹饰、铭文与黄河流域商周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相似,说明3000多年前,北京地区已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同中原地区在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伯矩鬲同样享受独立展柜。它在1975年出土于琉璃河遗址251号墓。“伯矩”是燕国贵族,鬲盖内及颈部内壁铸有相同的铭文“才(在)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记述了燕侯在戊辰这一天赏赐伯矩贝币,伯矩做器纪念父亲的史实。伯矩鬲的全身由7个牛头组成,艺术设计和铸造工艺极为高超,是北京地区西周青铜艺术巅峰之作。

伯矩鬲,1974年出土于北京房山琉璃河。

在青铜器的器物研究中,鬲的作用与鼎相似,主要是用作烹煮的炊器。青铜鬲在青铜礼器中有重要的地位,如伯矩鬲这样制作精美,纹饰精致,没有烧灼使用的痕迹,说明可能是在祭祀礼仪中仅用于盛放食物。

燕国在800多年的时光中,曾创造了辉煌的城市文明与地域文化,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专家们指出,通过堇鼎和伯矩鬲的文化气质,可以窥见燕国先民们的精神世界:鼎和鬲的产生和天、地是分不开的——天乃万物之创造者,故而敬之;地乃万物之养育者,故而倾之。先民们心存敬畏,克己修身,敬德保民,蔓延根脉,终于成就日后辉煌。3000多年前的燕地汲取了南北交通要冲的地理优势,也造就了燕文化敢于担当、包容开放的精神品质和人文情怀。

堇鼎

考古新发现首秀

“双胞胎”铜簋历经40余年重聚

展柜里,一件名为“伯鱼簋(guǐ)”的青铜器与堇鼎出土于同一墓葬,是琉璃河遗址40多年后再度发掘收获的考古新发现。仔细看,同一展柜展出的圉(yǔ)簋,与伯鱼簋造型纹饰相同,是一对“双胞胎”。它们为进一步揭开古燕国的神秘面纱提供了线索。

伯鱼簋(左)和圉簋。

伯鱼簋的发现有一件趣事。2021年这件铜簋出土时,考古人员发现,它与40多年前出土的圉簋纹饰相同,器盖内铭文为“白(伯)鱼作宝尊彝”,器内底铭文为“王公式于成周,王赐圉贝,用作宝尊彝”。据铭文推断,这两件簋的盖、身在下葬时应是混淆了,整整错了3000年。时隔40余年,两器重聚首,也证明了(伯)鱼和圉实为同一人,为西周的名、字制度研究增加了确凿的证据。

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的车马器复原场景也被“搬”进展厅。一组青铜銮铃,造型类似手持小电扇,里面装着小小的弹丸,一晃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安装在马车的车轭或车衡上;车轭则是车辕前端用以扼住马颈的部件,成对儿的马衔和马镳(biāo)环扣在一起,放置在马脸颊两侧的位置;还有当卢、节约、车辖等青铜构件……配合图片和多媒体展示,琉璃河遗址发现的全套车马器被还原。观众可以通过复原场景,了解3000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御马的。

观展·解码

在北方汉墓最大漆器上看《山海经》

沿展线前行,观众可以透过一件件文物,了解北京地区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历程。

石景山区发现的老山汉墓是诸侯王级别的大墓,等级较高,推断墓主人可能是燕王刘旦的王后。“北方重镇”展厅里,集中展示了此墓葬出土的重要发现,观众可以细读北方考古中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老山汉墓中出土的大型漆器保存情况较好,在北方地区墓葬中较为罕见。展览中展出了一张漆案,是迄今北方地区汉墓中发现的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漆器。专家解读,汉代人一般席地而坐,家具也多为低矮造型,其中食案最为多见。此案为木质胎,案面及足以褐漆为底色,面板四边饰以朱绘云纹。漆案上的图案有《山海经》中的人物、走兽及植物,还有几何等纹饰,形象生动,画工细腻,线条流畅,是汉代出土漆器中的精品。

汉代漆案

老山汉墓中还首次发现了单凤绣纹饰的荒帷,是考古发掘中汉绣的新品种,从工艺上属于锁绣。其至少使用了红、黄、蓝三种经过植物染料或矿物颜料浸染过的丝线绣成,织成后的绣片表面还敷有厚厚的朱砂,对文物本身起到了保护作用。专家介绍,荒帷是装饰棺木的布帛。棺木外以木竹类材料结成形似居室的框架,即所谓“墙柳”,覆于墙柳上的布帛称“荒”,缝于四周者称“帷”,形似帐幕,象征了逝者生前的居室。这件荒帷绣工高超细腻,绣面平齐匀整,是汉代绣品中的杰作。

陶瓷“鸡冠壶”辽代独有

辽代马镫壶

展览中,各式各样的瓷器也是多元文化融合的见证。

一组马镫壶,像是古人的“皮囊”,在展柜中一字排开。这是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形,也被称为“鸡冠壶”。它是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样式而烧制的陶或瓷壶,用于装水或盛酒。辽金时期的北京,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频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进一步深化,这组造型别致的马镫壶反映了多元文化的融合。

元青花珍品仅存两件

元代青花凤首扁壶

由金丝帽盛子一窥“花株冠”

公元1153年,金王朝将都城从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南迁至燕京(今北京),定名“中都”,寓意“居五京之中”,使北京完成了从“城”到“都”的身份转变。一系列考古发现,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金中都的历史样貌,走近金中都人的生活。

展柜里,一件房山区金陵遗址出土的金丝凤冠,由纯金编结而成;金冠两侧,两件玉饰洁白莹润,雕工简洁明快。这组文物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皇后所用的“花株冠”及作为身份标识的冠后佩饰“纳言”。

《金史》记载,皇后戴“花株冠,用盛子”。这顶金丝冠就是皇后冠饰中起支撑定型的骨架部分,也被称为帽盛子。出土时,由于棺内朽腐严重,金丝编帽盛子内衬丝织物、盛子外附织物及更多有机质饰品已朽毁不可考证,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目前留存下来的部分——金丝编结而成的水滴形八瓣花、一个个相连的如意花瓣等巧妙结构中,窥见《金史·舆服志》中所记载的华丽“花株冠”。

金丝凤冠及凤鸟纹玉饰件

观展提示

地点:

首都博物馆方厅二、三层(四层展厅未开放)

票价:

免费,进馆需提前预约

常设展

(记者李琪瑶、武亦彬)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

THE END
1.首都博物馆精品瓷器实拍!馆藏精品瓷器和文物近百张,不愧为700多年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博物馆,占地面积2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分地下二层,地上五层,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 关注本号后,输入康熙等皇帝名号、青花等瓷器品种、各大拍卖公司简称https://www.360doc.cn/article/85464874_1140439683.html
2.北京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位于北京东郊,与上文提到的中国铁道博物馆距离很近,可以在一天内先后参观。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这里拥有20多个展厅,这些展厅展示了整个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也模拟了电影拍摄的整个过程。 此外,电影博物馆还设有巨幕影院,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最新上映的电影,也可以重温经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93474.html
3.一图看懂冬日北京博物馆之旅一图看懂 | 冬日北京博物馆之旅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https://www.bjskpj.cn/beijing/35-travel/20286-2024-12-12-06-21-33
4.文博要闻今年以来,北京已有29家类博物馆挂牌开放近日,启奥布艺·地毯博物馆、“北京第一通电村”红色电力展馆、南宫自然艺术博物馆等进入北京类博物馆“大家庭”。2024年,北京已有29家类博物馆通过验收并挂牌开放。 8月30日,《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北京八卦掌博物馆、北京金石博物馆等11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zIxMDEwMw==&mid=2247757565&idx=1&sn=396d13e127379fe48d26d1e8b6dd9e27&chksm=eaa00d517906e5f461980ed2382a0d5d506dd95ed83153627663a8b857b078364bec78ad4790&scene=27
5.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馆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即首都博物馆东馆,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由共享大厅、展陈大楼(主楼)和休闲水街共同组成,设计理念源自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元素,其中,共享大厅屋顶造型为“船”,展陈大楼屋顶造型为“帆”,两座建筑之间的休闲水街,与主体建筑元素相结合,形成运河驳岸码头的意象场景。 https://m.douban.com/note/865299798
6.一睹北京艺术博物馆里的明清藏品文化快报首都之窗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各类艺术品近十万件。其中馆藏中国古代艺术品以传世品为主,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时期的藏品蔚为大观。门类涉及书画、碑帖、织绣、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竹木牙角漆器、钱币、印章、家具等各中国传统艺术领域。除古代艺术品外,馆内还收藏了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近现代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sy/whkb/201711/t20171113_1862816.html
7.北京市十大博物馆排行榜北京十大值得去的博物馆→MAIGOO生活榜博物馆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个城市发展变迁的记忆,作为首都的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博物馆得天独厚发展的基础,而作为我国文化和政治中心的北京,其博物馆自然是不用多说了。那么北京有哪些博物馆值得看?北京著名博物馆有哪些?下面MAIGOO网小编整理https://www.maigoo.com/top/409780.html
8.(首都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首都博物馆十大文物首都博物馆必看展品8、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国宝级文物世所罕见的成化斗彩瓷器瓷中珍品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1962年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清黑舍里氏墓出土,现藏于首都博物馆,为首都博物馆国宝级文物。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工艺,其创烧于明宣德时期,斗彩瓷以成化时期最为名贵,成化斗彩最有名的便是鸡缸杯和葡萄杯。此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47476.html
9.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代瓷器大英博物馆的馆址是一座17世纪晚期的建筑。它是政府通过彩票筹得的资金购买的。从此汉斯.斯隆的终生收藏才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同时,也使大英博物馆成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北京故宫。也有称三大博物馆,就不含北京故宫)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分布在中国馆和特别设置的中国瓷器馆两处展出https://www.meipian.cn/1xcfdl42
10.北京首都博物馆2000年,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启动之时,展陈大纲的编写工作马上开始;展览大纲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社会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多位学术权威的指导,力求体现已得到学术界公认的最新成果。展览设计力求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突破传统的、枯燥的展陈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展陈技术和手法,营造不同类别的陈列氛围,给观众以体https://baike.sogou.com/v3829772.htm
11.在北京看名展来大运河博物馆看藏颜色釉瓷器之美9月3日周二13:30-14:30,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龙霄飞带大家探秘“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展”,讲述五色釉瓷器的“形”“艺”“色”,挖掘瓷器背后的历史故事和皇家渊源,探寻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历程。 9月3日周二13:30-14:30,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龙霄飞带大家探秘https://item.btime.com/56qkm7hrl568o38ls1ki1akqooi
12.中国省级博物馆镇馆之宝!猜猜哪个最重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这顶帽子是孝靖皇后王氏的凤冠,红蓝宝石超过100粒,珍珠5000多颗,总重2320克(四斤六两)。相比之下,我国军人的头盔重量在1.45千克以下(不到三斤)。 2首都博物馆 镇馆之宝: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的元代展厅,是首都博物馆的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64948
13.雪域瓷珍——以西藏博物馆藏瓷器为中心——“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2023年7月14日上午,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耿东升老师作题为“雪域瓷珍——以西藏博物馆藏瓷器为中心”的专题讲座。耿东升,北京大学考古系古陶瓷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所所长,首席鉴定师(陶瓷类),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陶瓷器的研究与鉴定。编著《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https://www.dpm.org.cn/classify_detail/260211
14.北京十大必去的博物馆3、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是于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内部共设有展览藏品达5622件,其中以陶瓷器、青铜器和佛造像为主,并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4、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这是一处位于北京东城区,总占地面积达5万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49646691506329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