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古籍文物之藏,品传统文化之美——记中文1801班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活动

2018年11月14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文1801班在罗世琴老师、魏玮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同学们徜徉于国家典籍博物馆浩如烟海的典藏中,既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专业知识,收获颇丰。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一大早,同学们怀着激动而又憧憬的心情坐上了开往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大巴,一路上不停地讨论着即将开始的博物馆之旅。当站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面前,同学们立刻被宏伟的建筑吸引,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中文1801班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前合影

进入典籍博物馆,我们首先来到了古籍修复部。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部

进入古籍修复部,映入同学们眼帘的,便是一位正在认真修复古籍的修复师。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道,古籍修复的人员来自历史学、文献学、美术史、文物修复学、化学等不同专业,一本书一般由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完成修复。出于对古籍文献保护的考虑,修复师们只做材质上的修复,不做内容上的补充,还原古籍最真实的面貌。

正在修复古籍的台湾修复师正在修复民国时期西文文献的修复师

刚来到第二个修复师面前,同学们便被他手中正在修复的古籍吸引住了——这本古书竟来自距今近千年的西夏时期!同学们在惊叹古籍历史悠久的同时,也纷纷赞叹修复师们高超的技艺。

修复师正在仔细修复西夏文献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献,修复室内的风力大小、温度及湿度的高低全都受到严格控制。过道两边堆放着用来练习基本功的样书和压书用的石板。走过成堆的石板,一个精美的中药柜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修复古籍的地方,怎么会有中药柜呢?经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制作精美的柜子里面存放的是染料,许多染料都是由珍贵的矿物、中药甚至茶叶制作而成。

颜料柜修复西文文献的机器

在了解了修复师们修复古籍的具体过程之后,同学们来到了一排修复机器面前。据工作人员介绍,陈列在这里的修复机器有装帧机、切纸机、缝纫机、激光雕刻机等,它们都是辅助修复师们修复古籍的“得力干将”,不仅能够根据修复对象的材质与要求提供不同的修复手段,更能够提高修复师们的工作效率,加快修复速度。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高清摄影文献修复台是我国特有的、享有专利权的古籍文献修复机器。一块大红玻璃,下面是几排扫描镜头——这台机器虽造型奇特,但在遇到较大尺幅的文献修复工作时却是毫不含糊,总是能够在保证修复质量的同时为修复师们提供极大的便利。

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高清摄影文献修复台

离开了古籍修复部,我们来到了“《永乐大典》文献展”。《永乐大典》全书共11095册,22937卷,3亿7千余万字,历时六年编纂而成。工作人员讲道,所谓“盛世修书”,洪武二十一年,解缙上书太祖,请求修书。然而,就在太祖最终下诏修书的洪武三十一年,皇上不幸驾崩,修书之事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直到燕王朱棣夺得皇位,为了稳定人心,在永乐元年开始修书。

整个编写人员团队由监修、总裁、纂修、催纂等共同构成,各工作人员之间分工明确,整个组织庞大却不冗杂。其中主持篡修工作的总纂修为解缙,监修为有着“黑衣宰相”之称的姚广孝,“两朝首辅”徐阶、“救时良相”高拱以及“改革家”张居正都曾参与大典的编纂工作。

《永乐大典》展览橱窗

大典以字为关键线索检索,收录了包括《洪武正韵》及各种儒家经典在内的各种书籍七八千部。大典制作精良,书写秀美,实为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精品。其中部分内容更是与《马可·波罗游记》相互印证,成为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有力证据。

《永乐大典》副本残卷

“甲骨文记忆”展厅中央

接下来,同学们开始了甲骨文被发现过程的探寻之旅。同学们详细地了解了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起初,甲骨文的载体——“龙骨”作为一种药材,在被发掘后往往被碾成粉末使用。而“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在一次服药时偶然发现“龙骨”之上有着密密麻麻的小字。他立刻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种从未发现过的古代文字。随后,甲骨文在河南安阳被大量发掘,距今数千年的上古文字终于重见天日。

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详细介绍甲骨文

接下来,工作人员又为同学们介绍了世界上第一本与甲骨文有关的著作——刘鹗的《铁云藏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的六种造字法——象形、会意、假借、指事、转注、形声在甲骨文中都有体现。

甲骨文知多少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还丰富了专业知识,陶冶了情操,升华了内心。在此次参观活动之后,相信同学们能够对中华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活动结束以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看见那些历经百千年的纸张触手可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震撼。仿佛永恒的时光就在眼前流淌。感谢那些默默修复古籍的工程师,拼凑出一段段的历史。

——齐喻同学

方正典雅的台阁体间笔墨生香,在方寸间我看到千年时光。旷世宏编,文献大成,古卷泛黄。梦入大明,我在《永乐大典》寻你的模样。

在国博修文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大约是延续国脉的谨慎敬业,和在放大镜边上挂一只可爱乔治的情怀。

——陈燕晴同学

参观古书修复,感悟到了大国工匠的精益求精。了解《永乐大典》,体味到了盛世王朝的繁荣昌盛。欣赏甲骨文,体味文字的奥秘,探寻每一片龟甲背后的故事。《从<诗经>到<红楼梦>》,更是一段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与寻觅。何其有幸,游览国家典籍博物馆。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文博热’下,观众对博物馆的热情,对在博物馆里了解中华文明、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知识的需求,是爆发式的增长。”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王溪说。 国博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博物馆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持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加强文化供给力度,让更多优质巡展直达基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12/t20241208_270691_wap.shtml
2.中国国家博物馆就在天安门广场的东侧,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就在天安门广场的东侧,进入需要排队,分波儿分批进入。打火机是肯定不让带的,如果还想要的话就要回到取票的口附近寄存一下。进门还需要过次安检,规格跟机场安检差不多。进入以后中国国家博物馆真的很高很气派,非常大器的建筑。里面的展览分好多,我们因为是跟单位活动,所以就参观了一个《复兴之路》用https://m.dianping.com/review/301701696
3.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国宝国家博物馆必看藏品国博镇馆之宝盘点更多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西周天亡簋(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青铜器) 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青铜器)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陶瓷类) 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陶瓷类) https://www.maigoo.com/top/426169.html
4.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精选14篇)去之前少不了先做了一番攻略,中国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而“古代中国”这个展览是以王朝为线索的,从远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161105112228_348218.html
5.国家博物馆的观后感悟2015年3月27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天安门广场附近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国外友邦的旅游人士,也有来自外乡的兄弟同胞。而最热闹、队伍最长的当属国家博物馆的参观队伍,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龙,虽然人多,但是井然有序。在经过了2个小时的排队候,我进入了国家博物馆的主展区,找到了《复兴之路》主题展览区。 https://www.yjbys.com/xuexi/guanhougan/1610080.html
6.博物馆管理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全面提升馆区占地面积1300亩,主要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同志故居,刘少奇故里门楼广场、铜像广场、生平业绩陈列馆、工运历程专题馆、炭子冲学校旧址、文物保护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纪念场馆和花明楼、修养亭、万德鼎、刘少奇坐过的飞机、炭子冲民俗文化村等景点。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廉政https://www.shaoqiguli.com/Survey/news/12397
7.去国家博物馆,看这一篇就够了!除了特殊说明的展览之外,国博的参观是免费的,但,需要提前7天预约。你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国家博物馆”,进入后点击“参观预约”提前进行预约。国博预约放票时间为每日下午17:00,这是拼手速的时候,听说下载APP能比小程序快点,不知真假,你也可以试试。当然,国博的预约名额紧张是常态,所以约不上也是常态,要保持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460968
8.“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首次来华亮相故宫央博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始建于1919年,是阿富汗最大的博物馆,曾经拥有10万件以上的珍贵文物。虽然历尽硝烟,但有识之士一直勇敢而智慧的守护着这批人类的珍贵遗产。此次故宫博物院与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既是中阿文化交流的盛事,也是古文明交流传承的坚实脚步。 https://arts.cctv.com/2017/03/20/ARTIFpHEmJ40pKB9zEDnvsU6170320.shtml
9.听讲希望有一天,年轻人到博物馆办婚礼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祠堂 接下来再说说我们的国家博物馆。 1912年,在民国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提议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正式成立,6年后,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迁到故宫的端门和午门之间,成为第一个展览陈列的场所。 当时的展览状态是非常简陋的,很多的文物和艺术品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陈列在那里,供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31568
10.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展品详解。国家博物馆的秦汉展览,是将中国各地博物馆中关于秦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汇聚一起,使观者领略中国两千年前的风采篇章。展品数量不算少,而我挑选的,是我自己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展品。 一·陶夔纹大瓦当 陕西省兴平市黄山宫遗址出土 陕西省兴平市黄山宫遗址出土 https://www.douban.com/note/646302473/
11.参观国家博物馆作文(通用13篇)自从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国宝档案》,就一直想目睹那几件镇馆之宝的芳容,一直想探个究竟。今天下午,我终于如愿以尝,我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去参观国家博物馆。 来到国家博物馆大门前,好雄伟,好气派,不愧是国家级博物馆,非常壮观。今天,刚好正在进行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内容非常丰富,在1楼展览的都是40年https://www.oh100.com/w/177893.html
12.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陈艺术高端研讨会会议纪要文博之窗参加今天会议的代表有:部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负责人,中国博物馆学会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江西省井冈山“一号工程”陈展专家代表和陈展设计施工单位负责人,吉安和井冈山市委、市政府领导,井冈山管理局领导,共70余人。 中宣部、国家文物局,江西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江https://www.jgsgmbwg.com/list/article/1666995708355067964
13.“时光博物馆”里的时光故事国内新闻红色的集装箱外,“时光博物馆”5个字闪烁着白色的光。绿色草坪上的入口处,人们排起长队,等待着进入这几个集装箱组成的空间。那里面,承载着中国人几十年的记忆。 4月21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组织策划的2023“时光博物馆”流动展览在江苏南京玄武湖公园盛装启动。短短4天时间里,超过4000名观众慕名而来,在精心https://www.ishaanxi.com/c/2023/0714/28937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