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曾提出,中国除了世界闻名的“四大发明”,以瓷、茶、丝三位一体的“三大发明”模式,也是中华文明输出的另一组重要器物,它产生的世界性影响,直接改变了西方人的微观生活方式。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中国瓷器
近代以来,这些商品给中国带来了不菲的外贸收益,也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中国热”。其中,瓷器不仅传播了中华文明,还承载着海外各国的历史文化。
阎崇年表示,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遗存,中国瓷器在亚、欧、非洲都留下过足迹。经过仔细考证和比对,他认为“瓷器之路”和现在的“一带一路”基本重合。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都有古代中国陶瓷出土。瓷器以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文明,从宋到清,千年以来,在‘一带一路’上,瓷器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阎崇年认为,中国瓷器贸易史也是世界文明互动的历史。
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认为无论古今和现代,“一带一路”都是互通有无的桥梁,千年以来“一带一路”上瓷器是中外国家交往中的国礼。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的战略灵魂,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礼遇四邦的工具,撰写了中华文化底蕴的自信。
故宫博物馆馆藏的御瓷
“你不了解瓷器,不了解原始的陶器,就不了解中华民族所积淀的深重的文化和智慧,就不能解读世界古文明当中为什么中华民族几经衰落,必然复兴。”叶小文感叹道,从宋元到清朝,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但随着清朝国力衰弱,中西贸易出现不对等,强买强卖和鸦片倾销最终使代表和平交往和繁荣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难以为继。
“瓷器,破碎了,无语更胜有声。所以今天在烈火中重生的中国要给予世界的不是强权霸道,而是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叶小文话语坚定。
从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瓷器始终姓“新”
宋代的青白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元代的青花瓷和釉里红,一改单一颜色瓷器的局面,开创彩色瓷器的新境界;明代的斗彩、五彩,争奇斗艳,色彩缤纷;清代的珐琅彩、粉彩,各种色彩、各种绘画,纵情而灵动地展现在瓷器上……在阎崇年看来,陶瓷之珍贵既因为工匠精妙手艺的艺术价值,也因不同时代瓷器创新带来的长久生命力。
故宫博物馆馆藏的不同时代、各有特色的御瓷
“中国瓷器文化始终贯穿一条主线,不是姓‘皇’,而是姓‘新’。”阎崇年称,思想创新是瓷器之魂。在精美瓷器的背后,隐藏着的精华是“新”,是思想创新、管理创新、技艺创新、产品创新。
“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能别人所未能,成别人所未成,才能烧造出新奇唯一、空前精美的瓷器。”回顾千年的瓷器历史,阎崇年总结道,孜孜不倦的思想出新,手艺出新,才能打造具有长久生命力和世界价值的文化艺术精品。
中国瓷器把握“一带一路”中的新机会
谈及皇家瓷器的兴衰之路,阎崇年介绍,随着清朝的覆亡,皇家御窑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日本和西方瓷器的兴起,也改变了中国陶瓷独霸世界的局面。
据了解,今天,中国陶瓷作为陶瓷生产制造第一大国,无论数量或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但仍缺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陶瓷品牌。
景德镇市委常委、秘书长吴隽先生认为,当下“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陶瓷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历史上,御窑的辉煌汇及各地良工之精华,以精益求精、百里挑一的严格,很好地诠释了工匠精神,也奠定了景德镇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瓷器中心地位。
如今,“千年瓷都”的景德镇市已与“一带一路”沿线10余个国家产瓷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开展交流与产业合作。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景德镇也更重视品牌建设和专利保护,并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要,针对不同市场开展设计创新。
“以往瓷器之路辉煌,今后瓷器之路宽广。中国创烧的瓷器,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不仅是一条颜色锦绣斑斓的彩带,而且是一座跨越四洲三洋的津梁。”阎崇年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