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英博物馆寻觅不轻易示人的中国国宝[泉友社区]

每次走进大英博物馆陈列中国展品的33号厅,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虽然它看上去没有希腊馆和埃及馆那样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但当来自中国的2000件陈列品映入眼帘时,身为一名中国人,仍会为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感到自豪。但在这之后,就是对其未能被完好地留在中国而心生遗憾。

“这个我从来没见过!”中国人到伦敦一般都会选择参观大英博物馆,而33号厅内,这样的普通话叹息和惊讶不时传入耳畔。

圆明园珍宝不轻易示人

33号厅并不大,但收藏的来自中国的国宝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却几乎是世所罕见。

辗转在玻璃展柜之间,人们很容易被拉回到数千年前。一具出自东汉时期的瓷器,正在演示一种名为“六博”的游戏。游戏始于商代,兴于春秋战国,至秦汉而鼎盛,但于东汉末年却突然神秘绝迹。玻璃柜里两个人就那样面对面安静地坐着,打着奇怪的手势,他们在想什么,今人已不得而知。苏东坡曾有“忽惊午盏兔毛斑,打出青翁鹅山酒”的诗句,赞的是宋朝建窑的兔毫。大英博物馆内便陈放着不同的兔毫盏、瓶,而且还有黑瓷,也就是建窑瓷器中的上上品。

大英博物馆共收藏了2.3万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除陈列出的2000件外,其余九成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一般游客无缘谋面。比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殊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之一。

敦煌壁画割痕清晰可见

展厅中央墙上,有一幅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三位菩萨的模样已经有些模糊,久远的鲜丽色泽也略显暗淡,但仍然真切可见的是,壁画当年被用利刃剥脱下来的道道割痕!

《西清古鉴》中记载的一尊出自西周的卣曾经是乾隆皇帝手中把玩的稀物,如今也被放在这个遥远岛国的玻璃柜里。万历年间为宫廷特制的景泰蓝蟠龙大盘只剩下两个,一个在大英,一个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和从圆明园被掠走的文物一样,在异国他乡看到这些中国特色的珍品,很容易在感触历史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凉。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可谓,“敦煌者,中国学术之伤心史”。

“从未收到归还文物的请求”

国宝可否归国?中国人何时在国内也可以看到自己祖先留下的灿烂遗产?

早在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馆之初,就确立了“为世人收藏整个世界”的原则。他们对收藏来自不同国家的稀世珍品的解释是:“将不同国家的藏品放在一处,是为了显示各国人民的联系。”面对《国际先驱导报》的追问,大英博物馆新闻总监博尔顿仍然是同样的口吻:“大英博物馆从未收到归还文物的请求。大英博物馆将中国展品视为其作为一个世界博物馆讲述人类文明成就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实,流散在英国的中国国宝不只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不远处的大英图书馆就藏有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THE END
1.宋建窑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宋 建窑盏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 图片 #12919 - 宋 建窑盏标题:碗期:宋朝(960–1279)文化:中国介质:陶(J)尺寸图高2 1/2英寸(6.4厘米); 迪安 4 5/8英寸(11.7厘米)分类:陶瓷信用额度:罗杰斯基金,1917年登记号:17.179.3 - 古玩图集网收录世界各地博http://guwantj.com/photo/12919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陈克伦、叶倩著:《窑火唤彩——中国古代瓷器制作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图片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微信公众号、河南非遗微信公众号、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南平市文联微信公众号、河北传统工艺微信公众号、禹州非遗微信公众号、赣州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https://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26373
3.国博讲堂·预告建窑瓷器鉴赏主题:建窑瓷器鉴赏 主讲人:吕成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时间:2024年7月19日(周五)14:00—16:00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吕成龙 吕成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器物部首席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故宫研究院陶瓷研究所所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外聘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https://www.chnmuseum.cn/fw/hd/zxhd/jyhdyy/202407/t20240715_269584.shtml
4.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亮相国家博物馆“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26日在国家博物馆南6/7展厅开幕,并将于27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将展出135件古代建窑建盏作品及相关文物、298件当代建窑工艺品,预计展出三个月。 建窑位于现今南平市建阳区,以生产黑釉瓷器著称。其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产品以碗类居多,文献称之为“瓯”或“盏http://www.np.gov.cn/cms/html/npszf/2024-06-26/1139477707.html
5.山东博物馆展出瓷器淄博市传统产业发展中心山东省陶瓷协会瓷器的鉴藏是山东博物馆的特色收藏之一。本展览以古代瓷器发展史为基本线索,结合本馆的收藏,通过有代表性或有特点瓷器的展示,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瓷器艺术创作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向广大观众做一概括性介绍。展览共展出瓷器500余件,既有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也有宋金时期的定窑钧窑瓷器,还有明清时期色彩艳丽的珍贵官窑瓷http://www.sdtaoxie.com/item/?id=1634
6.弘博网:锦官城内话瓷器——宋瓷与城市中的我们成都博物馆正在展出的《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特展》,以中华瓷器的巅峰——宋瓷为主体,汇集350余件极具代表性的宋代瓷器精品,40余件一级文物和大量新近出土的重要考古发现,是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于西南地区的首次集结,也是成都博物馆“辉煌成都”临展系列的重要作品。展览由唐代“南青北白”讲https://www.cdmuseum.com/xinwen/202210/2875.html
7.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馆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即首都博物馆东馆,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由共享大厅、展陈大楼(主楼)和休闲水街共同组成,设计理念源自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元素,其中,共享大厅屋顶造型为“船”,展陈大楼屋顶造型为“帆”,两座建筑之间的休闲水街,与主体建筑元素相结合,形成运河驳岸码头的意象场景。 https://m.douban.com/note/865299798/
8.天津博物馆藏二十四节气文物——宋朝《定窑白釉划花萱草纹玉壶春瓷器陶瓷制品古代文明宋朝古代考古学一个物体白色影棚拍摄传统文化博物馆无人美术工艺古董瓶子花静物展览彩色图片垂直画幅中国文化室内艺术中国元素历史草摄影旅游过肩视角特写旅行二十四节气2024图像 展开全部关键词 推荐图片 二十四节气文物 —— 宋朝 《建窑黑釉兔毫盏》,天津博物馆藏 二十四节气文物 —— 明朝 《磁https://www.vcg.com/creative/1492862981.html
9.上海博物馆十大珍藏精品瓷器,个个价值连城汝窑瓷器做工均极其精致。 胎质细腻,多呈香灰色。 釉色则有天蓝、天青、粉青等。 多数盘、洗、碗等器均为裹足支烧,底部留有细小支钉痕,俗称“芝麻钉”白瓷莲花口弦纹六管瓶长颈,莲花口,肩部有六个小罐,釉色莹润、胎体细腻洁白。 这件作品是上海博物馆十分重要的藏品,不过这件藏品的窑口专家们还有争议,从装饰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42200.html
10.建窑建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窑场,以生产黑釉瓷器著称(俗称“建盏”)。建盏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并一度进贡宫廷,而且流传日本、韩国等海外国家和地区。1989――1992年,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博物馆和建阳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建窑遗址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科学发掘,清理了唐代至宋末元初的龙窑11座,获得http://baike.soso.com/v7747343.htm
11.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瓷器遗址出土辽金瓷器举要, 内蒙古博物馆藏元集宁路出土的瓷器, 试论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元代瓷器, 内蒙古出土的元代窖藏瓷器研究, 对元集宁路窖藏出土瓷器的初步认识,集宁出土瓷器杂识,元集宁路窖藏出土的鳌形砚滴与高丽青瓷断代,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与陶瓷之路—研究展望以及今后的课题,内蒙古集宁路元代窖藏中建窑系陶瓷器的https://m.kongfz.com/topic/113025/
12.建窑建盏的前世今生“南海一号”节目里,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队队长张威对电视观众说:“在2003至2004年里,国家水下考古队先后在‘南海一号’沉船里的前期探摸文物中,发现有大量的古瓷器。保存之好,数量之多,品质之高,前所未有。古瓷里主要有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和福建德化,建窑出产的瓷器。”电视画面中,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被称为刚http://npsql.fqworld.org/mbfg/57189.jhtml
13.《潇湘竹石图》《阳羡帖》等悉数亮相11月29日到四川博物院“回望在“苏轼主题文物特展”中,将陈列从全国各地臻选出来的苏轼主题文物,品类丰富,颇为珍贵,就连稀世罕见的苏东坡真迹《潇湘竹石图》(中国美术馆藏)、《阳羡帖》(旅顺博物馆藏)、《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吉林省博物院藏)也将亮相该展。主题文物展将反映出穆穆家风对苏轼成长成才的影响,以及苏轼意气风发志四方、https://www.cqcb.com/wangbashu/2022-11-26/5099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