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瓷器遇上绝美中国色釉瓷白瓷青瓷红釉

日夜更替,从晦到明,光影之间,古人萌发了最初的色彩观,黑白始分。从原始社会至先秦时期,中国先民的色彩观由“白”“黑”二色始,发展成“青、赤、黄、白、黑”的五色。历经千年,五色变化,形成纷繁灿烂的中国传统色。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大展中共展出了国家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42件、三级文物37件,景德镇窑孔雀绿釉兰花纹觚、清康熙景德镇窑黄釉盖罐、清雍正景德镇窑白釉刻菊花纹瓶等超过半数珍贵文物都是首次展出,而且部分重点文物将分时段对观众展示。通过这一件件釉彩流光的瓷器,让观众得以找寻中国传统色的踪迹,欣赏古人高雅的色彩审美,品读古人对色彩的情感,感悟传统色彩蕴含的中华文化。

钧窑玫瑰紫斑连座双耳瓶。

古瓷尚青黑白纷呈

正所谓“目遇之而成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缤纷色彩,大多是古人通过观察日月山川、花草鱼虫中所记录下的风雅。

流行歌《青花瓷》中的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火遍了大江南北,也点出了中国传统色彩审美中对“青色”的偏爱。青色,是最贴近大自然的颜色,高度契合古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神追求,被称为“自明之色”。在中国传统色中,青色其实是个虚泛的概念,古人说:“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说明了青色系中其实还包含了丰富的蓝、绿等色彩,体系繁杂而庞大。而且每一种色彩都有着独特的诗意称谓:千峰翠、松石绿、梅子青、瓜皮绿、洒蓝……

青,也是瓷器上最初的釉色。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瓷胎外便是青釉。随着工艺的发展,瓷器的青亦是多不胜数,有宛如碧玉的青瓷,葱翠的绿釉瓷,幽蓝的蓝釉瓷……过去,古人以青色为东方之色,象征东方和生机。而今,青色则是含蓄高雅的东方审美的代名词。本次《绝美中国色》展览的序章,便从青色开始。

青瓷是最早的瓷器,以铁为主要的着色元素,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出碧玉般青绿的色泽。沿着展厅第一章的第一个展柜开始漫步,便见证了一场自古而今的中国青瓷史发展脉络:早在商代,原始青瓷就已出现;到了汉代,古人已烧造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至唐代,青瓷工艺日臻完美,越窑青瓷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官窑青瓷美如青玉,汝窑青瓷的“雨过天青”色,龙泉窑的粉青釉瓷、梅子青釉瓷……宋代青瓷将瓷器的色泽与质感之美发挥到极致;明清之际,彩瓷虽为主流,但青瓷仍旧在“百花丛中”拥有独树一帜的地位。

景德镇窑矾红釉描金蝙蝠形灯盏座

走进第二部分,就来到了黑釉瓷的篇章。中国自古喜欢用“黑”描述大自然光线的阴沉度:黑者,晦也,如晦冥时色也。黑釉瓷主要以铁为呈色的元素,但与其他瓷器相比,色泽较为深沉。虽然早在东汉时期就诞生了,但却没能成为当时的主流产品。一直到宋代茶文化兴盛起来,最宜衬托白色茶汤的黑釉盏才“一跃成名”。这一时期的黑釉瓷工艺焕发出无限生机,有油滴釉、兔毫釉、鹧鸪斑釉、玳瑁釉等,将黑色变化出不同的质感。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窑还烧造出了乌金釉瓷,釉色漆黑光亮,黑釉瓷再度惊艳于世。

黑总与白相生相伴。白瓷,虽然出现在青瓷、黑瓷之后,但它是陶瓷中较早萌发的釉色追求。古人云:“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先要做好纯净的白色,其余五色才能算立得住脚跟。古人对瓷胎、瓷釉不断进行提纯,把杂质、含铁量都力求降到最低,才能烧造出光洁白润的白瓷。

经过一代代陶瓷工匠的不懈务力,白瓷呈现出了中国独有的多色度的白。有唐代“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有元代白中泛青的“卵白”瓷,有明代永乐时期恬静纯洁的“甜白”瓷,有明清德化窑温润柔和的“象牙白”……值得一提的是,德化白瓷是一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德化窑自宋至清代都烧造白瓷,并且善塑神佛之像,其中尤以观音像久富盛名。本次的展览中展出了一尊来自德化窑的白釉观音像,釉色油润,白如凝脂,灯光映照之下,隐现乳白色。白瓷,不仅是瓷器中一大重要品类,也为各种彩绘瓷器奠定了基础。

景德镇窑“大清光绪年制”款吹绿釉色碗。

多色齐放窑变万彩

在淡泊素雅的黑白青色之外,中国传统五色系统中更为亮眼的黄色与赤色,则在瓷器上演绎出各自独特的力量感和生命力。

古人说“天地玄黄”,黄色正是来自大地的颜色。黄釉瓷的形成是在釉料中添加了适量的铁元素为着色剂,让其在氧化焰中烧成,分高温黄釉和低温黄釉两种。据馆方介绍,自唐代开始,黄釉瓷的釉色才较为稳定,并以安徽寿州窑烧造的高温黄釉瓷最负盛名。而到了明、清两代,黄釉瓷大多为低温釉瓷,并作为皇权的一种象征,选为宫廷用瓷、宗庙祭器等,因此其生产也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清代雍正时期,还利用从欧洲引进的“锑黄”,创烧出独特的淡黄色釉瓷。

赤色是来自太阳的颜色,红釉瓷分为高温红釉和低温红釉两大类。高温红釉以铜元素作为着色剂,高温烧成。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经过明清不断发展,品类紧多,有尊贵庄严的祭红釉,有鲜红璀璨的郎窑红釉,有仿佛醉酒美人脸上红晕的豇豆红釉。而低温红釉则分为有矾红种和胭脂红釉等。矾红釉,创烧于明嘉靖年间,在清代继续发展,最终烧制出富贵明艳的珊瑚红釉。而另一种胭脂红釉则是以金为着色剂,釉色如娇媚的胭脂。

景德镇窑五色釉梅瓶。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中国传统五色之外,窑变釉瓷又是瓷器中的一种特殊的门类。窑变瓷釉色变幻莫测,是窑火冶化出的神奇色彩。自宋代钧窑起,一直延烧至今。窑变釉的产生,是因为釉料中除了铜以外,还含有微量的钛、钴、锰、铁等元素,在入火高温下釉料流淌,从而形成了红、紫、蓝等多彩变化的神奇釉色。清代景德镇仿烧钧窑瓷,创烧出炉钧釉等窑变釉。本次展览中有一个元代烧制的钧窑玫瑰紫斑连座双耳瓶,相比于其精致的外观造型,瓶身和瓶口的窑变釉色如添在瓷器上的一道流霞,瑰而绚烂、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市民朋友纷纷拍照留念。

有意思的是,来到展览的最后部分,策展方还别出心裁地增加了两个“科普向”的单元。一个是结合古籍文献和现代科学知识解释了瓷器怎样拥有多彩釉色的“何以五色”单元,而另一个则是展示了广东省博物馆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开展的馆校合作研究成果,用现代色彩学的方式来解析瓷器上色彩的“瓷器色彩墙”单元。

在瓷器基础釉料中分别加入铁、铜、锰、钴等着色元素,在相应的烧成条件下,釉面就会呈现出青、褐、红、蓝等某种色泽。古陶瓷的颜色釉种类繁多。据清代唐英《陶成纪事》中记载,御窑厂烧制的颜色釉就有35种之多。据馆方介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选取了展览中的部分展品,通过现代色彩学的方式对瓷器进行色彩研究。他们将不同的瓷器放置在色谱对应的位置,色谱横向展示色相,竖向展示明度,以便于大众对不同色相的瓷器色彩有整体概识。

中国传统色彩,不仅是古人对自然万物的色彩印象,还是古人俯仰天地的思考,凝练着古人的智慧和心血。古人取自然之色,施彩釉,赋予了瓷器独特的中国色彩美。而瓷器历经千年,因五彩釉色而被赋予了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意义,历史的长河也因此流光溢彩。(编辑:洪晓文)

THE END
1.宋建窑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宋 建窑盏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 图片 #12919 - 宋 建窑盏标题:碗期:宋朝(960–1279)文化:中国介质:陶(J)尺寸图高2 1/2英寸(6.4厘米); 迪安 4 5/8英寸(11.7厘米)分类:陶瓷信用额度:罗杰斯基金,1917年登记号:17.179.3 - 古玩图集网收录世界各地博http://guwantj.com/photo/12919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陈克伦、叶倩著:《窑火唤彩——中国古代瓷器制作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图片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微信公众号、河南非遗微信公众号、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南平市文联微信公众号、河北传统工艺微信公众号、禹州非遗微信公众号、赣州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https://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26373
3.国博讲堂·预告建窑瓷器鉴赏主题:建窑瓷器鉴赏 主讲人:吕成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时间:2024年7月19日(周五)14:00—16:00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吕成龙 吕成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器物部首席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故宫研究院陶瓷研究所所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外聘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https://www.chnmuseum.cn/fw/hd/zxhd/jyhdyy/202407/t20240715_269584.shtml
4.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亮相国家博物馆“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26日在国家博物馆南6/7展厅开幕,并将于27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将展出135件古代建窑建盏作品及相关文物、298件当代建窑工艺品,预计展出三个月。 建窑位于现今南平市建阳区,以生产黑釉瓷器著称。其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产品以碗类居多,文献称之为“瓯”或“盏http://www.np.gov.cn/cms/html/npszf/2024-06-26/1139477707.html
5.山东博物馆展出瓷器淄博市传统产业发展中心山东省陶瓷协会瓷器的鉴藏是山东博物馆的特色收藏之一。本展览以古代瓷器发展史为基本线索,结合本馆的收藏,通过有代表性或有特点瓷器的展示,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瓷器艺术创作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向广大观众做一概括性介绍。展览共展出瓷器500余件,既有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也有宋金时期的定窑钧窑瓷器,还有明清时期色彩艳丽的珍贵官窑瓷http://www.sdtaoxie.com/item/?id=1634
6.弘博网:锦官城内话瓷器——宋瓷与城市中的我们成都博物馆正在展出的《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特展》,以中华瓷器的巅峰——宋瓷为主体,汇集350余件极具代表性的宋代瓷器精品,40余件一级文物和大量新近出土的重要考古发现,是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于西南地区的首次集结,也是成都博物馆“辉煌成都”临展系列的重要作品。展览由唐代“南青北白”讲https://www.cdmuseum.com/xinwen/202210/2875.html
7.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馆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即首都博物馆东馆,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由共享大厅、展陈大楼(主楼)和休闲水街共同组成,设计理念源自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元素,其中,共享大厅屋顶造型为“船”,展陈大楼屋顶造型为“帆”,两座建筑之间的休闲水街,与主体建筑元素相结合,形成运河驳岸码头的意象场景。 https://m.douban.com/note/865299798/
8.天津博物馆藏二十四节气文物——宋朝《定窑白釉划花萱草纹玉壶春瓷器陶瓷制品古代文明宋朝古代考古学一个物体白色影棚拍摄传统文化博物馆无人美术工艺古董瓶子花静物展览彩色图片垂直画幅中国文化室内艺术中国元素历史草摄影旅游过肩视角特写旅行二十四节气2024图像 展开全部关键词 推荐图片 二十四节气文物 —— 宋朝 《建窑黑釉兔毫盏》,天津博物馆藏 二十四节气文物 —— 明朝 《磁https://www.vcg.com/creative/1492862981.html
9.上海博物馆十大珍藏精品瓷器,个个价值连城汝窑瓷器做工均极其精致。 胎质细腻,多呈香灰色。 釉色则有天蓝、天青、粉青等。 多数盘、洗、碗等器均为裹足支烧,底部留有细小支钉痕,俗称“芝麻钉”白瓷莲花口弦纹六管瓶长颈,莲花口,肩部有六个小罐,釉色莹润、胎体细腻洁白。 这件作品是上海博物馆十分重要的藏品,不过这件藏品的窑口专家们还有争议,从装饰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42200.html
10.建窑建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窑场,以生产黑釉瓷器著称(俗称“建盏”)。建盏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并一度进贡宫廷,而且流传日本、韩国等海外国家和地区。1989――1992年,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博物馆和建阳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建窑遗址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科学发掘,清理了唐代至宋末元初的龙窑11座,获得http://baike.soso.com/v7747343.htm
11.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瓷器遗址出土辽金瓷器举要, 内蒙古博物馆藏元集宁路出土的瓷器, 试论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元代瓷器, 内蒙古出土的元代窖藏瓷器研究, 对元集宁路窖藏出土瓷器的初步认识,集宁出土瓷器杂识,元集宁路窖藏出土的鳌形砚滴与高丽青瓷断代,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与陶瓷之路—研究展望以及今后的课题,内蒙古集宁路元代窖藏中建窑系陶瓷器的https://m.kongfz.com/topic/113025/
12.建窑建盏的前世今生“南海一号”节目里,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队队长张威对电视观众说:“在2003至2004年里,国家水下考古队先后在‘南海一号’沉船里的前期探摸文物中,发现有大量的古瓷器。保存之好,数量之多,品质之高,前所未有。古瓷里主要有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和福建德化,建窑出产的瓷器。”电视画面中,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被称为刚http://npsql.fqworld.org/mbfg/57189.jhtml
13.《潇湘竹石图》《阳羡帖》等悉数亮相11月29日到四川博物院“回望在“苏轼主题文物特展”中,将陈列从全国各地臻选出来的苏轼主题文物,品类丰富,颇为珍贵,就连稀世罕见的苏东坡真迹《潇湘竹石图》(中国美术馆藏)、《阳羡帖》(旅顺博物馆藏)、《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吉林省博物院藏)也将亮相该展。主题文物展将反映出穆穆家风对苏轼成长成才的影响,以及苏轼意气风发志四方、https://www.cqcb.com/wangbashu/2022-11-26/5099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