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8.31广东
元代开始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专门的制瓷管理机构浮梁瓷局,专为北京宫廷烧制瓷器,促使景德镇的制瓷技术迅速发展,蜚声中外的青花、轴里红及颜色釉的烧制技术日臻成熟。北京从元朝起威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首都及国际化大都市,南方的景德镇窑、龙泉密,北方的钧窑、磁州窑等名窑瓷器精品齐聚元大都城。
颜色釉
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元(1279-1368)
北京西城出土
此尊觀音菩薩像呈觀水中月姿勢,故稱“水月觀音”,是唐代畫家周昉最早根據玄芙《大唐西域記》中的觀自在菩薩而創造,之後廣泛流傳,宋代較為流行而逐漸世俗化。觀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種裝飾手法,體現了元代景德鎮高超的瓷塑水平。
整件青白釉觀音坐像胎質堅致細膩,釉質均勻滋閏,釉色青如湖水、如玉似冰,是元代景德鎮青白瓷中的極品之作。觀音胸部、手和腳的顏色比外衣稍白,以示區分。
這件瓷雕觀音嫻熟地運用了浮雕、堆雕、貼塑、堆紋等多種技藝,並輔助以刻紋、劃紋、等技法交替進行,其刀法圓渾流暢,強烈地突出了觀音面部的安詳神態和服飾的華麗柔美,顯示出菩薩的端莊秀麗,可以看出元代瓷雕佛像技藝已經發展到了十分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情及服飾裝束,呈現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著迷人的藝術魅力。
元代景德鎮窯陶瓷觀音塑像壹般通體施青白釉,化佛冠與花蔓冠同南宋壹樣十分盛行,甚至比南宋更加精致。服飾壹般以通肩袈裟、帔巾、裳裙為主。配飾較南宋更加復雜,特別是連珠瓔珞的裝飾遍及全身。坐姿以輪王坐為主,其次是結跏趺坐,此外還有遊戲坐和倚坐。
水月觀音最早是在敦煌偶然發現的,這是禪宗與宋代以後文人最喜愛的觀音類型。其形像有多種。有壹種是站立在蓮瓣上,蓮瓣則漂浮在海面,觀世音正在觀看水中之月。另壹種是以蓮華坐姿趺坐在大海中的石山上,右手持未敷蓮華,左手作施無畏印,且掌中有水流出。此外又有坐相、三面六臂相等種。
唐代的水月觀音是男性造型,臉上留有胡須。到了宋代以後,水月觀音逐漸出現女性造型。元代顏輝的水月觀音,背景依然有圓月、湖水、楊柳凈瓶以及瀑布,觀音卻是身披長袍、坐姿憂雅的端莊女性。此時水月觀音也完全變身成為女性觀音的造型。
景德镇窑青白釉戏剧舞台人物纹枕
元代戏剧流行,此瓷枕雕镂成戏台形式,戏台上珠帘漫卷,众多演员正在演出一场戏剧。瓷枕镂雕精细,集建筑,舞台与瓷塑艺术于ー体,表现出元代戏剧艺术的面貌及景德镇窑高超的制瓷工艺。
瓷枕長32.5厘米,高15.8厘米。胎質潔白堅致,通體施青白釉,瑩潤光亮,給人以清雅之感。枕身為出檐樓臺式造型,以塑雕和鏤雕的手法,塑造出樓臺玉宇,亭閣回廊,十分精致。戲臺中共塑十八個古代服飾人物像,有男有女,或騎馬,或恭敬肅立,或拱手施禮,或捧禮獻物,或相視而語,姿態各異。其人物衣褶畢現,裙帶似隨風飄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於寸尺之中顯現出殿堂之氣派,側室之幽雅,圍廊之閑逸,其構思之巧妙,技藝之高超著實令人驚嘆。
此枕塑工細致、各個場面堆塑的人物故事,變化多端,有對稱感,人物神態瀟灑,栩栩如生。胎質細膩,釉呈月白色,光澤柔和淡雅,是元瓷中罕見的藝術珍品。是研究元代陶瓷造型藝術和宋、元雜劇藝術是壹重要實物資料。平底,面花瓣形,弧度適合,上飾陰刻棱形,內著“卐”字紋,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瑩潤,底露胎。
目前全國範圍內所能見到的枕塑僅有五件,分別藏於首都博物館,江西豐城博物館,安徽嶽西文物組,山西大同博物館和四川省成都市文物總店,堪稱鬼斧神工之作,乃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
钧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瓶
北京西城元代遗址出土
此瓶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為瓶,下為座,瓶座相連。花口,頸肩之間附對稱的摩羯形雙耳,腹部前後兩面雕貼虎頭鋪首銜環,瓶座鏤空,呈五獸馱負寶瓶形狀。通體施藍釉,釉面有多處紫紅斑。器型高大及堆貼鏤雕裝飾表現出元代鈞窯瓷器的特點。
景德镇窑青白釉多穆壸
北京崇文元代斡脱赤墓出土
元代出現了壹些符合蒙古遊牧民族生活習俗的瓷器造型,如多穆壺、僧帽壸、高足杯等。多穆壺是流傳於蒙、藏少數民族地區的盛器,藏語稱為“勒木”,蒙語中稱為“東布壺”,內地稱為“多穆壺”,壹般用於盛酥油茶,通常應為木或金屬制成,瓷壺仿木或金屬制品而燒造。
景德镇窑青白釉串珠纹玉壶春瓶
北京崇文元代的脱亦基出土
景德镇窑青白釉胆式瓶
北京海淀耶律铸墓出土
景德镇窑青白釉僧帽壸
北京海淀明墓出土
僧帽壺為西藏喇嘛使用的宗教器皿,因壺口酷似僧帽而得名,壹般為金屬制品。瓷質僧帽壺的燒造最早見於元代景德鎮窯。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莲花纹三足炉
北京东城元大都遗址出土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牡丹纹双耳扁壶
北京东域元大都遗址出土
景德镇窑青白釉饕餮(音涛帖)纹双耳三足炉
此爐仿青銅器造型、腹部刻銅器上常見的饕餮紋。饕餮是傳說中壹種貪吃的獸。
景德镇窑卵白釉凸花缠枝莲纹碗
此碗內壁花紋中印有對稱的“樞府”二字、是元代軍事機構樞密院在景德鎮定燒的瓷器。
景德镇窑卵白釉“王白”款高足杯
白軸盤碗內壁多印有對稱的“樞府”二字,是元代軍事機構樞密院在景德鎮定燒的瓷器。除“樞府”字款外,還有“太喜”、“福祿”、“東衛”等款,而“王白”款極為稀有。
黄釉彩绘月映梅纹碗
北京怀柔出士
碗內裝飾褐彩月映梅圖案.頗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詩情畫意。
景德镇窑红釉印花龙纹盘
紅釉瓷是元景德鎮創燒的新品種之壹,此盤壁印有首尾相逐的暗龍二條,盤心印流雲紋三朵,是景德鎮紅釉暗花瓷器的佳作。
龙泉窑青釉刻花缠枝莲纹玉壸春瓶
北京朝阳出土
龙泉窑青釉刻花把莲纹双耳瓶
北京昌平出土
龙泉窑青釉骑吼观音菩萨像
青花
景德镇窑青花风首扁壶
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元代客藏出土
青花瓷在元代中期開始大量燒制,所燒瓷器有兩類:壹類器形高大,紋飾繁密,如大盤、大罐、梅瓶等,多發現於西亞等地區,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另壹類器形小巧,紋飾硫朗,為元代官廷及貴族使用或行銷國內,元大都出土的元青花均為比類。
扁壺以昂起的鳳首為流,以卷起的風尾為柄,風身繪於壺體上部,雙翅垂至兩側。鳳首壺采用多種制作工藝,壺流為模制成型,壺柄以捏塑成型,構思別具匠心
景德镇窑青花蕉叶纹觚(音姑)
北京西城元大都遗址出士
此花觚仿商周时期青铜酒器觚的造型。
景德镇窑青花菊花牡丹纹托盏
北京西城元代容藏出土
景德镇窑青花束莲纹匜(音仪)
北京东城出土
匜为盥洗用器,仿古代青铜器造型
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碗
北京西城元代窖藏出土
景德镇窑青花松竹梅纹葵口盘
北京西城后英房出土
盘心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胎体轻薄、青花淡雅、为元青花瓷精品。
景德镇窑青花鸳鸯卧莲图玉壶春瓶
青花瓷器是用鈷料在瓷器胎體上繪畫,然後上透明釉,在高溫下壹次燒成,呈現藍色花紋的釉下彩瓷器。唐代有酒名“玉壸春”,玉壺春瓶由“玉壺春”酒而得名,定型於宋代,元代非常流行,明清時期玉壺春瓶逐漸由實用功能轉化為陳設觀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