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完结,主创“记者”这样说

在社交媒体上,“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话题引发热议。一部自媒体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短剧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

5日,这个短剧迎来大结局。有网友看后动情地写下:“瑰葭路=归家路,总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这部短剧的主创夏天(饰演“小玉壶”)和煎饼(饰演“记者张永安”)向总台记者讲述了剧中隐藏的细节。

01

“这次创作是争口气”

煎饼说,他们的创作初衷就是想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用作品唤醒大家的记忆,让文物回家。“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剧中的那句‘回国’一定是共同的呼唤。这次创作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

夏天介绍,为了让大家体会到“身处异乡为异客”的无助和辛酸,两人前往英国拍摄。

《逃出大英博物馆》一共三集,每集不超过10分钟,但剧中的诸多小细节让人动容。主创团队希望通过短剧让更多人知道,在大英博物馆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很多都是绝世珍藏。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很久了。”“只要遇到家人,我就安全啦!”“小玉壶”为何总是强调“家人”?

黑眼睛、黄皮肤,家人就是血脉相连的人。流失在海外的每一件中国文物,也是最亲的家人,承载着泱泱华夏的文明故事。

为什么“小玉壶”的脸是脏兮兮的,还惊奇于“这么大柜子只睡两个人啊”?

大英博物馆内的很多中国文物在陈展时挤在一起,没有名字,只有编号。

有的没有保护罩,任由往来游客触摸。还有不少中国文物被切割,一条条裂缝让人看了心疼。

△大英博物馆,中国明代琉璃砖。

△大英博物馆,中国宋代木雕观音。

为何选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作为主角?夏天说,很多文物的介绍和图片寥寥无几,最终选择了这盏“小玉壶”。“小玉壶”的原型并非古文物,它是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挺于2011年创作,2017年被大英博物馆购藏。

“‘小玉壶’的来路和年代最清晰。去英国是为了证明中国的玉雕技艺并没有失传,推广中国文化。引用网友的话,她是‘清清白白’的,记得回家的路。”

“小玉壶”为什么郑重强调自己是“盏”?

中国的量词有很多,英语很难翻译。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很少有人了解中国文物细腻而灿烂的背景,更无从记住那些“刻在心底的名字”……“小玉壶”用“盏”来强调自己,唤起大家的记忆。

△大英博物馆展出的《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

为何剧中男主角取名为张永安?

大英博物馆里有件文物是北宋磁州窑“家国永安”题记瓷枕。刻在瓷枕上的“家国永安”四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家国永安”四个字放在枕头上的深意,可能只有中国人才懂。

△大英博物馆内展出的中国文物

02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国,200多家博物馆里,存放的中国文物至少有164万件。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多件,长期陈列的有2000余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从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这里的藏品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

△大英博物馆,西周兽面纹簋。

△大英博物馆,元代的元青花玉壶春瓶。

△大英博物馆,明代河北清凉寺壁画。

△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之五个双峰骆驼的陶像。

其中,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所谓的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就有3件来自中国,分别是《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和大维德花瓶。

△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图自网友@cheungalanna。

△大英博物馆,大维德花瓶。

目前,30号展厅正在展出中国晚清时期的展品。

△大英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中国特展:“晚清百态”。

△大英博物馆,清代嘉庆十二章纹龙袍。

△大英博物馆,慈禧太后的孔雀牡丹纹衬衣。

△大英博物馆,清代的发簪和头饰。

不少中国游客初见这些文物,心里会产生一种民族自豪,但随着参观的深入,这份自豪又被悲愤与心痛击中……

△网友@升级打怪的ss

△网友@Crystal

03

文物是文明的印记

它们最佳的归属是回到故土

过去数十年间,许多曾被英国殖民或侵略的国家都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非法所得的本国文物,但大英博物馆经常用“英国保护外国文物”的借口为自己的不当行径正名。

据报道,大英博物馆拒绝归还文物的主要依据是英国议会1963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该法基本上禁止博物馆返还任何藏品。

近日,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因多件馆藏被曝“失踪、被盗或损坏”后忽略警示、未充分调查藏品流失事件,宣布辞职。

经大英博物馆证实,馆方发现部分藏品“失踪、失窃或损坏”,流失的藏品包括产自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黄金珠宝和玻璃器物等。

THE END
1.大英博物馆最珍贵的中国瓷器,藏中国人有趣历史,同器型卖2.3亿03:28 1988年,兰州军区副司令邢世忠在华清池遇歹徒勒索:跟我走一趟 12:11 1952年,毛主席严令彭德怀回国担任总参谋,彭德怀却想当农业部长 05:32 1935.3克月壤分配被美媒批不满!暗指中国未尽分享之责? 01:50 571名华侨撤离!武装分子不敢妄动,原因是警告牌一行字!网易https://www.163.com/v/video/VVMPF7PKJ.html
2.大英博物馆藏大明王朝瓷器高清大图欣赏澎湃号·湃客在大英博物馆95号陈列厅里,历代美瓷在精心调试的灯光下释放着亦幻亦真的釉彩,空气里不时响起人们压低声音后仍掩饰不住的赞美声…… 加我微信 bancunjian03 留言可入收藏交流群 文章来源网络 侵权私删 很高兴认识同样喜欢古美术品的您 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藏家藏品》《藏家学术》《藏家收藏故事》栏目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42858
3.《逃出大英博物馆》:我们一个也不能少,一点也不能少!这部剧的题材挺新颖,《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小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后,偶遇在海外工作的中国记者并在他的帮助下回家的故事。虽然仅仅只有3集,一集时长不超5分钟,但剧中诸多设定、构思却非常巧妙、感人。“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 “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么样找到回家的路” “你要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450298/
4.悉数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大英旅游攻略果然还是雍正年的瓷器秀丽讨喜,我不喜欢乾隆的东西。但大英博物馆里有件珐琅彩的雍正瓷甚得我心,不过https://bbs.qyer.com/thread-28214-1.html
5.大英博物馆之稀世珍宝—中国瓷器馆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文物和图书珍品800多万件,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张棉丽 拍摄于2015年6月 看完大英博物馆的埃及馆,我和同伴直奔95号展馆,据说馆内有英国学者大维德近百件的私人收藏,值得一看。馆内人不多,非常安静。 https://www.meipian.cn/4xwgith8
6.快带我回家!想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不只是小玉壶最近,网络热传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里也有一只化身甜美软妹纸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原型为现代人的作品)更是火出了圈。 现代·青玉薄胎玉茶壶(俞挺 2011年作) 也正是这个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着2.3万件中国文物,涵盖了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刻本、饰品等门类,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晚清,几乎是整部https://www.fjdaily.com/app/content/2023-09/06/content_2047665.html
7.图集拥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镜头下,大英博物馆里的亚洲藏品2014年10月20日,伦敦,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国宝唐三彩。 2020年9月21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即将举行“坦陀罗:革命的启蒙”(Tantra: enlightenment to revolution)展览。 2019年8月3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宋代汝窑瓷器。 2019年8月3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明代琉璃砖。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999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