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回响:仰韶彩陶坊在大英博物馆邂逅中国文物中国大陆新闻

12月中旬,“仰韶的过去和现在——仰韶文化项目大会”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仰韶酒业受邀参会,带着其标志性产品——小口尖底瓶外形的仰韶彩陶坊酒,漂洋过海,远赴英伦,与剑桥的学术精英共襄盛举,并借此契机,走进了大英博物馆,与馆中珍藏的文物展开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深度对话。

艺术的共鸣: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你要带我回中国吗?”2023年9月,一部叫《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片火遍网络,中国文物“逃出”大英博物馆寻找回国之路的故事,引发无数网友共鸣。

而今,追寻着这份情感的指引,仰韶酒业踏入了大英博物馆,与那些流落海外的华夏瑰宝,进行了一场深情对望。

罗素广场上,大英博物馆正在向参观者诉说着人类文明的辉煌与沧桑。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其中,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多件,长期陈列的有2000余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也就是中国文物展厅,里面沉睡着上万件石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瓷器、书画、壁画、经卷、雕塑、丝绸服饰等等,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类别,跨越了几乎整个中国历史。

展厅门口写着:“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

步入馆内,好像穿越时空隧道,在落地的瞬间,与浩浩华夏文明文明撞了个满怀。这里有藏在英国和日本,全球仅有2件的商朝双羊尊;有全部流失海外目前仅存10尊的三彩罗汉;有隋代开皇年间的阿弥陀佛石像;有因被从原址移走导致支离破碎的明代龙纹琉璃,有现存的最大铜铸真武像之一的明代铜铸真武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33号馆旁边是大英博物馆神秘的“95号房间”,展厅虽不算大,却藏着中国最美的瓷器。既有举世闻名的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又有有着“雨过天青云破处”美誉的宋朝汝瓷;既有曾经拍出过2.8亿港元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同款,又有清朝御制款的珐琅彩珍品……林林总总共有1000余件中国瓷器珍品,门类齐全,工艺水平极高,令人叹为观止。

在异国他乡,这些文物如同一部部无声的历史书,向世界讲述着遥远东方的风貌与气息。

文明的回响:跨越时空的“相逢”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01号展品,是该馆藏中最古老的完整陶器——仰韶文化时期的尖底瓶。小口细颈、斜肩鼓腹、瘦长体尖底、双耳对称。走过千年,跨越山海,隔着展柜,两个小口尖底瓶打了个照面。

作为仰韶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小口尖底瓶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承载着无数历史的秘密与故事。承载7000年厚重历史、以小口尖底瓶为外形的仰韶彩陶坊酒走进大英博物馆,不仅是对仰韶文化的生动诠释,更是对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传承不息的有力证明。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洗礼和沧桑变迁。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中华文明更加坚韧不拔、历久弥新。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科技成就,从儒家的仁爱之道到法家的法治精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智慧和魅力,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而仰韶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更是揭开了华夏文明跌宕浩瀚的征程。7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仰韶先民们,在日常劳作与生活中,创造出了小口尖底瓶,并在里面酿出了中国最早的谷物粮食酒。

展柜内的这个尖底瓶,便出土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是大英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交换所得。沉睡了几千年后,它跨越山海,在大英博物馆向世界展示着史前中国仰韶先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崇拜和审美观念,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生动写照。

展柜外,仰韶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仰韶彩陶坊酒,将七千年前的生活智慧与现代社会的创新精神巧妙融合,展现出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兼容并蓄的伟大力量。仰韶酒业不仅继承了小口尖底瓶的独特造型和深厚文化底蕴,更将现代酿酒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了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气息的佳酿。同时,仰韶还通过传承创新、品牌活动,将仰韶文化融入仰韶彩陶坊品牌发展的方方面面,让仰韶文化以可感知、可触摸的形态,走进千家万户。

中华文明之河,浩荡不息,奔腾向前。这一场跨越时空的重逢中,仰韶彩陶坊酒成为了连接古今、沟通东西的文化使者,承载着华夏儿女对悠久历史的深情回望、对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让世界见证了华夏文明在新时代的耀眼光华。

THE END
1.大英博物馆最珍贵的中国瓷器,藏中国人有趣历史,同器型卖2.3亿03:28 1988年,兰州军区副司令邢世忠在华清池遇歹徒勒索:跟我走一趟 12:11 1952年,毛主席严令彭德怀回国担任总参谋,彭德怀却想当农业部长 05:32 1935.3克月壤分配被美媒批不满!暗指中国未尽分享之责? 01:50 571名华侨撤离!武装分子不敢妄动,原因是警告牌一行字!网易https://www.163.com/v/video/VVMPF7PKJ.html
2.大英博物馆藏大明王朝瓷器高清大图欣赏澎湃号·湃客在大英博物馆95号陈列厅里,历代美瓷在精心调试的灯光下释放着亦幻亦真的釉彩,空气里不时响起人们压低声音后仍掩饰不住的赞美声…… 加我微信 bancunjian03 留言可入收藏交流群 文章来源网络 侵权私删 很高兴认识同样喜欢古美术品的您 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藏家藏品》《藏家学术》《藏家收藏故事》栏目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42858
3.《逃出大英博物馆》:我们一个也不能少,一点也不能少!这部剧的题材挺新颖,《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小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后,偶遇在海外工作的中国记者并在他的帮助下回家的故事。虽然仅仅只有3集,一集时长不超5分钟,但剧中诸多设定、构思却非常巧妙、感人。“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 “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么样找到回家的路” “你要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450298/
4.悉数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大英旅游攻略果然还是雍正年的瓷器秀丽讨喜,我不喜欢乾隆的东西。但大英博物馆里有件珐琅彩的雍正瓷甚得我心,不过https://bbs.qyer.com/thread-28214-1.html
5.大英博物馆之稀世珍宝—中国瓷器馆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文物和图书珍品800多万件,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张棉丽 拍摄于2015年6月 看完大英博物馆的埃及馆,我和同伴直奔95号展馆,据说馆内有英国学者大维德近百件的私人收藏,值得一看。馆内人不多,非常安静。 https://www.meipian.cn/4xwgith8
6.快带我回家!想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不只是小玉壶最近,网络热传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里也有一只化身甜美软妹纸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原型为现代人的作品)更是火出了圈。 现代·青玉薄胎玉茶壶(俞挺 2011年作) 也正是这个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着2.3万件中国文物,涵盖了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刻本、饰品等门类,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晚清,几乎是整部https://www.fjdaily.com/app/content/2023-09/06/content_2047665.html
7.图集拥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镜头下,大英博物馆里的亚洲藏品2014年10月20日,伦敦,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国宝唐三彩。 2020年9月21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即将举行“坦陀罗:革命的启蒙”(Tantra: enlightenment to revolution)展览。 2019年8月3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宋代汝窑瓷器。 2019年8月3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明代琉璃砖。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999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