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宣青花瓷器与西域文化书画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珍品,历来受到世人好评。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这些带有异域风格的作品体现明代时期对西域文化的包容吸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我国与西域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情况。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花浇

明宣德青花绶鸟荔枝纹大盘

明永乐青花宝相花绶带葫芦扁瓶

中国是一个开放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中,历朝历代都保持着与外界的经济、文化往来。尤其与西域很早就建立了联系,在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以后,中原文化广泛传播到了西域各国,甚至远播欧洲。同时中原地区也接纳包容了西域文化,西域的服饰、饮食、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的东传,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中原文化。

在与西域长期的交流中,中国的文化艺术逐渐吸收了西域的风格特点,瓷器是各类艺术样式中较突出的代表。汉代的西域胡人陶俑、唐代的三彩骆驼以及各式各样的胡人俑、宋代的瓷制皮囊壶等等,都是典型的带有西域风格的陶瓷实物。

明代时期,政权稳固,国内社会、政治、经济一片繁荣,明朝政府进一步加大了与西域波斯及阿拉伯国家的往来。特别是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到达红海海岸,开辟了新的通往西域的海上通道,使中国与西域的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昌盛时期。到了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强盛,开展了大量的对外贸易。频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大大推动了制瓷业的进步。制瓷工艺对西域文化的吸收、运用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较前期无论在工艺原料还是纹饰造型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出现了一批艺术风格独特、对后世陶瓷艺术发展影响很大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永宣时期制瓷业飞速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盛况。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永宣时期的青花瓷器。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如意开光式“莲纹”执壶

青花是我国传统的颜色釉,它是用氧化钴作着色剂,在坯体上描绘各种花纹,然后施透明釉经高温(1300℃左右)在还原气焰中一次烧成的。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器:“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从扬州出土的唐青花瓷片和收藏在香港冯平山博物馆的一件唐白釉蓝彩三足缶可以看出,我国早在唐代已经开始了青花瓷器的制作,但还属于原始阶段。到了元代青花瓷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造型、画面装饰以及工艺制作方面都日渐成熟,为明清两代青花瓷器的制作奠定了基础。青花瓷器发展到明代永宣时期可谓进入了黄金时代。这时期的青花瓷器以其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润,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图案优美而享有盛名,其制作达到了最高水平。

明永乐青花缠枝四季花纹折沿盆

明永乐青花花卉阿拉伯文无挡尊

永宣青花瓷器以浓艳幽深的青花色泽最为著称,这得益于来自西域的苏麻离青。苏麻离青是一种用于青花瓷器的着色原料,是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期间,从西亚向我国输入的一种制瓷原料。这种色料的特点是凝重幽艳,其晕散现象更是独树一帜。由于料中含有较高的铁质,而且含锰较低,所以常出现深浅不同的色泽,浅处为天蓝色,浓重处则呈现出靛色,并带有类似铁锈的结晶斑点,且微凹不平。清《南窑笔记》中提到:“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用这种青料绘制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形成了不可模仿的特征。同时制瓷工匠们熟练地运用不同含量的青料,烧制出不同的青花,如淡描青花、蓝地青花等,青花瓷器的制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伊斯兰教文化的输入,也使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造型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独特的西域韵味巧妙融为一体,便形成了永宣青花瓷器在造型方面开创性的特色。除继承前期传统造型之外,基本改变了元代青花瓷器的面貌,许多瓷器与西亚地区器物的风格相似,其中有些器物本身就是为适应西亚诸国需要而制作的。如:无挡尊、八角烛台、花浇、水注、军持、执壶、藏草壶、僧帽壶、卧壶、扁腹绶带葫芦瓶、天球瓶、折沿洗、大盘、鸡心碗等。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卧壶

明永乐青花葡萄纹盘

明永乐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这些器物都具有浓烈的异国风情,与当地民族举行的礼拜活动和风俗民情有关。特别是永宣青花大盘,是我国当时出口的主要品种之一,据韩槐准《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称“当时马来人习惯,凡遇宴会,例用可供四人至八人共食之大盘”。《灜涯胜览》中提到爪哇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国人用盘盛其饭,浇酥油汤汁,以手撮入口中而食”。直到现在印度、巴基斯坦等西亚国家仍流行抓饭的习俗。我国古代有句谚语,叫做“美食不如美器”,它说明一种美丽的用具可以给人美的享受,青花瓷器则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

永宣青花瓷器的纹饰图案,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并多带有西亚色彩,改变了元代青花层次繁密的布局风格及粗放的画法。装饰上渐趋明朗,规律中富于变化。这一时期瓷器画工艺术修养较高,绘画技艺高超,有的巧妙地利用了此时青花原料的晕散,做末骨花卉的笔法,产生水墨趣味,有的利用线条上不同浓淡,产生活泼的变化,显得更为生动有力。西域文化的输入也给此时的陶瓷绘画带来了丰富多变的图案,加上中国绘画技法的运用,使得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画面布局内容清晰明快,同时又雄浑古朴。

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

明代永宣时期瓷器纹饰图案丰富多样,常见的植物纹有牡丹、荔枝、枇杷、海棠、石榴、缠枝莲、团花、三果、葡萄纹等。动物纹有龙、凤、瑞兽、狮子、海兽、鸳鸯、喜鹊等。人物纹由于受苏麻离青原料易晕散特点的限制,烧造的不是很多,主要有西王母骑鹤、吹箫引凤、赏月、拜月、婴戏、仙人骑凤等。

此时由于受西域文化的影响,外来风格的纹饰图案较多,如几何纹、藏文、阿拉伯文字、梵文、藏人歌舞、胡人舞乐、洋莲、佛花等。特别是最广泛使用的西番莲纹样(一种团形的多叶莲花)就是从痕都斯坦(今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一带)的玉质盘子上的蕃莲图案移植过来的。明代文献中多次提到的“回回花”就是这种纹样。永宣青花瓷器上的“回回花”装饰无所不在,即使是传统的龙凤纹样,也常常是以西番莲为底衬。有的则干脆书写《古兰经》中的语录,直接歌颂真主。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就藏有一件具有浓郁西亚风格的瓷器——永乐青花无挡尊,此器高17厘米、直径17厘米、内径10厘米,尊无底,呈筒状柱形体,上下板沿对称,腰部有一道凸棱。胎体较轻,釉质莹润,外壁釉色白中闪青,内壁为浅鹅卵青色,底部口缘处无釉。青花色泽浓艳深沉,有晕散及靛色斑点。纹饰共分六层,上下板沿绘变体锯齿纹,器身绘两组缠枝勾莲纹,中间凸棱处绘缠枝纹,器身书有两组阿拉伯文字,因青花晕散较严重部分文字模糊不清,其中有两句大意为:“赞颂归于真主”、“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此件器物是明代工匠将我国传统工艺与西域风格的造型纹饰巧妙融为一体的典型范例。

此类装饰纹样反映在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上还有很多,诸如石榴、葡萄等纹饰,中国工匠均将其融入我国传统主流文化意寓多子多福,这些图案自传入中原以来直至当代仍运用于各类瓷器之上,深深地与中国文化相交融。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名著一时,它不仅为明代宫廷所喜爱,更是受到了外国王室的推崇和西方上层社会的追捧。它独特的造型和新颖纹饰超凡脱俗,不同凡响,大有将相之风,为一代青花之冠。永宣青花瓷器之所以能够如此地灿烂,不仅是由于中华民族积淀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也得助于西域各国多彩的艺术文化,是中国瓷器融汇外来文化的光辉典范,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吸收互融的成功范例,为研究这一时期我国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实物资料。

THE END
1.景德镇陶瓷九大类彩瓷瓷器白瓷青花瓷景德镇市雕塑瓷 雕塑瓷,如其名字所示,是一种通过雕塑手法烧制成立体陶瓷的艺术品,简称瓷雕。它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和精细,需要经过模印、锒嵌以及镂、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艺操作,并经过高温烧炼才能完成。这种艺术形式在景德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V133FD0514BMG0.html
2.中国瓷器网(中国瓷器文化网中瓷网)中国瓷器收藏投资指南瓷器文化纵览 陶瓷雕塑与中国文化 陶瓷雕塑与神话传说 特殊的岁月 不平凡的瓷器 陶瓷的“新中国记忆” 冬瓜罐上的民俗风情 揭秘雍正与乾隆对瓷器的审美(图) 对清代瓷器的探讨 青花瓷瓷器与王朝兴衰有何关系?(图) 明清黄釉成为皇家专属的釉色 慈禧瓷器:笼罩在女性色彩中的皇家用瓷 http://www.cqwhw.cn/
3.中国瓷器文化.pdf中国瓷器文化.pdf 4页内容提供方:tianya189 大小:35.97 KB 字数:约6.01千字 发布时间:2021-06-22发布于湖北 浏览人气:13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中国瓷器文化.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中国瓷器文化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621/5333131210003244.shtm
4.文化与传承——瓷器中国瓷器不仅在我国有着历史性的传承,也成为了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的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西方国家在一定意义上领悟到了中国文化的文化艺术和工艺水平,并提高了西方国家的餐桌文化。中国瓷器和制瓷技术的对外传播,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https://www.hbdfxy.cn/traffic/detail/36/36/7306
5.中国传统文化瓷器(今日/搜狗)一款引人入胜的双人合作解密游戏。游戏会在两台设备上同时进行,并且一台设备上只有一半的线索,另一半线索则需要在另一台设备上找到。所以每一位玩家都需要在自己的移中国传统文化瓷器动设备(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安装一份独立的游戏才能进行游玩。 你和你的朋友被困在一个神秘世界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必须解决越https://www.gfan.com/gftcp4oi/RDGB6316/
6.中国瓷器科普知识:瓷文化中国瓷器科普知识:瓷文化 中国是个瓷器大国,制瓷历史悠久。 早在原始部落时期,我们聪明的老老祖先们就知道用粘土烧制陶器。早期陶器给人类带来的方便是现在人体会不到的,现在生活中已很难见到陶器的踪影。人类漫长的历史,陶器曾紧紧地伴随过我们。说到陶就得说瓷,陶与瓷来自泥土,又不再是泥土,它是土水火风四元https://www.diyifanwen.com/fw/4222833.html
7.中国瓷器上交融的中外文化中国瓷器是承载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幸得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文化得以传播,中外文化得以交融,最好的体现便是中国的瓷器上出现了外国的章纹。 千年汉唐,丝路悠长 自汉代以来,中国瓷器都是领先世界的独特产品,也是古代西域各国渴望拥有的贸易商品。从长安到罗马中亚,再到里海的陆上贸易线路,以及经波斯湾到红http://www.majiayao.com/htm/20212/29_6827.htm
8.青花瓷—中国瓷器传统文化的代表总结 综上,青花瓷作为中国陶瓷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愿新时达青花瓷在我国瓷器领域里,焕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https://www.jianshu.com/p/eed3bb827054
9.《文化大百科》20150506中国瓷器文化大百科听王立群讲历史 千古一帝秦始皇 《文化大百科》 20150506 中国瓷器相关推荐 《你好亚洲》 武术 20190515 《翰墨戏韵》 20180816 书法在校园·吉林长春 《快乐汉语》 20190331 今日主题字:译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第一集 器 《航拍中国》第四季 第11集 台湾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 第一集https://tv.cctv.com/v/v2/VIDE1430909653426525.html
10.观瓷都瓷器展,悟中国文化初一作文(通用33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瓷都瓷器展,悟中国文化初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瓷都瓷器展,悟中国文化初一作文 1 https://m.ruiwen.com/zuowen/chuyi/162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