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动了!从甲骨文到景德镇文化的力量穿越千年新闻频道

央视网消息:汉服穿在身,戏曲也流行,《长安三万里》《封神》《满江红》,这些历史风云里走来的大戏风头远超海外大片。为什么老祖宗留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如此受年轻人的追捧?博物馆里的文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为何在今天重新活了起来?《中国故事2023》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一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故事。

赓续文脉动起来传统文化活起来

今年8月,作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了首批版本捐赠入藏仪式,这些社会各界捐赠的版本将和原馆藏2500万件(册)版本一起,流传后世。

2023年一批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科研项目和学术工程不断推进。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划分方式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

11月16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初步判断,三星堆所发现的几个埋藏坑形成年代处于商代晚期,三星堆青铜器、象牙的研究与保护也取得了新突破。

与此同时,一座座全新的博物馆陆续建成开放。

2023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展览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展出文物1500余件(套)。

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展品6000多件,众多国宝级文物公开亮相。

让甲骨文“活”起来三千年古老文字焕新生

2023年,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方式经常出人意料,频频给我们惊喜。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被称为汉字的源头,但今天能认识甲骨文并熟悉它背后故事的人并不多。最近,一群“90后”年轻人用创作甲骨文动画视频的方式,一下拉近了我们和甲骨文的距离。他们用甲骨文还原3000年前战争、狩猎、宴会等场景,网友们惊呼仿佛穿越了时光。

这条用甲骨文动画还原3000年前战争场面的视频一经发布很快就冲上了热搜,播放量达到了1200万。画面中的甲骨文字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商周两军对垒的画面,网友纷纷表示“好像看见了闻太师霸气回朝”。这条视频是由一个叫博物汉字的团队制作的,他们隶属于一家字库公司,开发新产品时将目光锁定在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发现如此古老的甲骨文竟然与现代人的生活并不遥远。

如何将甲骨文的有趣更好地表现出来?他们不断探索,最终选择了这种方式,将甲骨文字化身为演员动态演绎三千年前古人的生活场景。

博物汉字团队和他们可爱的甲骨文视频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认可。博物汉字告诉我们,接下来,他们将继续丰富现有的甲骨文3000年前系列,并进一步开发《四大名著》的甲骨文动画系列。

科技考古探源文明解码良渚

有趣而严谨的创新手段让甲骨文活了起来。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严谨地还原我们先民的生活,这是学术要求,也是考古成果走进大众视野的必要条件。5000多年前,良渚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良渚文化。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世界文明的瑰宝,良渚吸引了一代代考古人。今天的考古人有哪些新的技术手段?他们的考古成果怎么才能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让现代人和古人对上话?我们去良渚遗址数字考古办公室看一看。

在数字考古办公室内,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考古项目领队王宁远正兴奋地和团队讨论着1960年代的遥感卫星影像和最新的数字高程模型,5000年前良渚先民建造了世界上最早、最庞大的水利系统。眼前的影像显示了遗址群北侧山地里有很多疑似的水坝,他们打算去遗址现场实地考察。

根据卫星影像的提示,考古团队来到了近期新发现的一条水坝遗址所在处。

根据考古现场勘察显示,这些5000年前良渚区域的水利开发程度远超想象,这为全面认识良渚水利系统的完整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勘查后,他们放飞了无人机,在遥感卫星和无人机的辅助下,遗址的地形环境信息得到了进一步确认,下一步就是使用“洛阳铲”对现场钻探。通过数字手段加传统手段,更多生动的良渚遗址细节和资料将给考古研究带来极大的帮助。

5000年前的良渚是当时中华大地上最璀璨的文明,良渚先人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最早的坝,也制作出了精美的玉器。近年来,良渚遗址吸引了很多“80后、90后”不同学科背景的第四代考古人。他们的到来为良渚考古团队注入了新活力,考出了更多新成果。

“90后”动物考古学家宋姝正在实验室对一堆动物骨骼进行辨识、测量和记录。

良渚遗址代表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稻作农业的最高成就,植物考古学家武欣在用显微镜对碳化稻米进行研究分析。

推进考古工作的同时,以王宁远为代表的考古学家们还积极参与讲座、网络问答等活动,希望讲好“良渚故事”,使这一古老文脉在新一代青年手中接力传承。

“景漂”汇集景德镇千年瓷都魅力强

考古成果走进大众视野,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而像景德镇这样的“千年瓷都”,如何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今天的景德镇已经从一个陶瓷生产之都,变身为陶瓷文化之都,让更多人在这里认识陶瓷、爱上陶瓷、以瓷为业,景德镇吸引了数以万计前来创业的“景漂”年轻人。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为何在这个时代显现出如此大的魅力?“千年瓷都”的朝气从何而来?我们去景德镇看一看。

在景德镇珠山区陶源谷的一家陶艺体验馆,随着拉坯机的匀速转动,握在手里的泥巴慢慢被塑造成了一个个漂亮的陶瓷雏形。

这家400多平方米的陶艺体验馆今年11月刚刚开业,涵盖陶瓷制作、作品展示销售、咖啡吧等全流程的陶瓷体验。店主乔莱五年前大学毕业来景德镇创业,如今,这已经是她开的第四个店面。

从一名大学生“小白”到一名创业者,景德镇这座因瓷而生的城市给了乔莱一份蓬勃生长的陶瓷事业。也正是因为陶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座城市,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

在陶瓷集市上,陶瓷艺人把琳琅满目的作品摆上小摊,成了景德镇独特的一道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线下打卡、淘宝,更是吸引着众多的主播在集市现场直播,线上推介这里的各类创意陶瓷。

在景德镇,厚重的陶瓷文化、成熟的陶瓷技艺、云集的陶瓷工匠,陶瓷设计、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给了来此创业的年轻人挥洒青春和创意的广阔舞台,也让这里众多的陶瓷集市充满着青春活力、别具一格。

景德镇:精美瓷器走出去各地朋友走进来

在珠山区陶源谷的一家直播基地,年轻的主播们依托当地丰富的陶瓷产品,在各自的直播间介绍着这里的陶瓷文化和陶瓷作品。

传承千年的陶瓷技艺在这座城市从未间断,超过6万名国内外的“景漂”更是给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带来了传承和创新,哪怕只是从事直播带货,年轻的主播们也总是能对陶瓷所承载的文化侃侃而谈。

在景德镇湖田瓷社国际交流中心,一场“景漂青年说”文化讲座正在举办。陶瓷策展人章晨正在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给大学生和陶瓷艺人们讲述如何用陶瓷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在景德镇,这种国内外的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场合上演。今天,这座陶瓷文脉绵延千年的城市正在一代又一代非遗传承人、设计师、陶瓷艺人的共同努力下,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文化的力量穿越千年

了解欣赏陶瓷文化的人越多,陶瓷产业的版图也越宽广,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今年很多人看过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片尾高适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穿越数千年依然熠熠生辉。今天我们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传承发扬它,是文化基因使然,也是历史责任所在。

THE END
1.国宝画重点丨这些瓷器,很“景德镇”!景德镇瓷器国宝画重点丨这些瓷器,很“景德镇”! “千年瓷都”景德镇 是世界古代制瓷巅峰的集大成者 瓷,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识 景德镇不仅仅有闻名遐迩的青花瓷 还有粉润柔和的粉彩瓷 其质类玉的青白瓷 瓷器造型除了瓶、碗、盘、杯等日用品 还有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塑制品http://k.sina.com.cn/article_1882481753_70346459020012fst.html
2.国宝画重点丨这些瓷器,很“景德镇”!为景德镇辖内发现的最早的瓷业遗存 它从侧面体现了当时景德镇地区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也为景德镇的“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埋下了伏笔 丝路悠悠,以瓷为媒 文明互鉴,源远流长 瓷虽不语,韵泽千年 宋青白、元青花、清粉彩…… 这些极具东方气质的景德镇瓷器 https://m.gmw.cn/2023-10/14/content_1303540266.htm
3.国宝画重点丨这些瓷器,很“景德镇”!瓷虽不语,韵泽千年 宋青白、元青花、清粉彩…… 这些极具东方气质的景德镇瓷器 凝结着历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 它们作为跨越山海、延绵万里的文明印记 在今天仍然滋润着我们 续写更多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景德镇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原标题:《国宝画重点丨这些瓷器,很“景德镇”!》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935134
4.阳士琦大师五大帝王明宣德国宝龙杯套组仿古御用青花工艺【出品单位】:景德镇市御器文化研究院 《五大帝王》明宣德国宝龙杯选用明宣德具工艺价值和拍卖价格高昂的五只青花高足杯为原型,精选顶级原料,搭配皇家御用工艺,遵循古法复烧成功,青花釉色优美,龙姿生动,龙纹细腻,展现了中国古代瓷器烧制的卓越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兼具艺术和使用价值。 作为故官博物院http://www.yurongguoli.com/?m=home&c=View&a=index&aid=1532
5.世界顶级八大瓷器品牌前三甲,有它瓷器如今可能一提到瓷器,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中国,的确如此瓷器是中国最早发明地,但很遗憾却没有进入世界八大瓷器品牌之一。由于大部分欧洲国家受到中国瓷器文化的影响,于是利用先进的技术烧出了许多著名的瓷器品牌,因此有哪些国家进入了世界顶级八大瓷器品牌的前三甲呢? https://toutiao.sctx.com/toutiao/details-35883.html
6.国宝宋代瓷器鉴赏景德镇窑青白釉倒流壶,宋,高11.2cm,足径6cm。 壶体呈瓜棱球形,一条堆塑其上的螭龙巧妙地形成壶流与提梁,平底,底中心有一注酒的圆洞。 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 此壶设计巧妙,因利用连通器原理,注酒时将壶倒置,从底孔注酒后,再将壶正置,即可从螭龙嘴往外倒酒,故称“倒流壶”。 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41719.html
7.为价值20亿元的圆明园“流失”国宝画像,融合国宝“瓷韵”与海派在欧洲回购这批国宝级物件时,蔡暄民要求对方走公开拍卖渠道,使得器物回归“流传有序”,对应古籍记载“有据可考”。 在收藏和整理中,他慢慢形成一个想法,在自己的收藏中精选出顶级的官窑瓷器,找一位优秀的书画艺术家,以这些官窑瓷器为素材,进行艺术再创作,向今天的观众传播中国独特的瓷器文化。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35674
8.《中华瓷王》中国瓷都景德镇陶瓷馆权威专造中华瓷王采用官窑烧制,集齐众多大师手笔,众多御瓷工艺,再以国宝文物原型打造出首尊瓷王,罕贵稀缺。 近年来,中国瓷器拍卖火爆,2006年北京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一件汝窑瓷瓶拍出1.6亿元天价;2005年7月伦敦佳士德拍卖,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瓷罐拍出2.3亿元人民币!汝窑瓷、青花瓷、粉彩瓷…每个元素都存世极少,即使残片都https://www.bjhdcp.com/mobile/article-2146.html
9.景德镇博物馆:厚重的历史鲜活的记忆1985年,景德镇首次成功研制出以瓷盘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瓯”,至1999年8月,又成功研制出瓷磬、瓷笛、瓷箫、瓷埙、瓷管钟、瓷编钟、瓷长鼓、瓷唢呐、瓷二胡等,已初步形成一整套瓷质乐器。瓷乐演奏清新悦耳,美妙动听,是景德镇瓷器“声如磬”的完美体现。2010年,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瓷乐演奏在上海“http://m.taoci52.com/t/822.html
10.一百件外销瓷器珍品,道尽海南华侨家国情怀海南故事“从韩先生捐赠的这批外销瓷中,不难看到中国明清时期销往东南亚的瓷器表现出对当地文化的兼容并蓄,中国瓷器因对外交流而闪耀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董健丽说。 “家宝”变“国宝” 拳拳爱国心 南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特意从故宫博物院影印了当年韩槐准的捐赠清单并在展览中呈现。上世纪60、70年代的记录字迹工整,每件捐赠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hngs/201904/0a6a96fb2ad1462e98f4b79a1d05af76.shtml
11.走进安徽博物院赏楚大鼎等众多国宝品味皖风徽韵镇馆之宝-北宋时期的景德镇窑青白釉注子注碗 。 出土于安徽宿松县北宋元佑二年墓,是宋瓷中顶级精品,一级甲等、国宝级文物。 我国1991年发行的《景德镇瓷器》邮票第一枚就是这套瓷器。 注子注碗是组合温酒用具,注子置于注碗中,以碗中热水温酒。 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512401
12.陶瓷艺术作文范文10篇(全文)青花瓷、粉彩瓷、青花玲珑瓷、薄胎瓷是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它们的精美轻巧是举世闻名的。在欧洲, 一件小的景德镇瓷器可以被当作珍宝, 成为帝王们互相赠送的礼物。除此以外, 后来发展起来的湖南醴陵、河北唐山、江苏宜兴、山东淄博等地的陶瓷, 也都以它们各自的特点闻名世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i6leoqk.html
13.景德镇出了本新华瓷典!更邀请市长走进聚划算直播间,化身“带货主播”,更有138w国宝级瓷器加持,统一氛围。 【结果与影响】 本次项目上线即受到江西省省委、景德镇市政府以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高度关注,超20+媒体在线报道“新华瓷典”线下事件,“新华瓷典”巨型装置被永久收藏至景德镇市国控集团旗下老城博物馆内。 https://www.digitaling.com/projects/140525.html
14.《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婴戏图纹碗釉色如玉的青白釉瓷器从景德镇去向四方,邂逅不同的山水、家园、面孔。其中一件瓷碗,今天完整保存于故宫博物院,轻盈的碗内,两个婴孩仍然在莲花旁嬉戏,这便是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婴戏图纹碗。https://tv.cctv.cn/2024/02/04/VIDEBYjwJEzBS3Dd6Wdwg2vA2402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