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那么它的“镇馆之宝”自然是非同小可。正是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馆藏文物一般分为一、二、三这3个级别,而最高的一级文物又分为甲、乙两个层次,一般甲级文物必须还要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才可以被冠以为“国宝级文物”。
而清明上河图作为北宋繁荣景象的重要见证,自然是处于这个级别。它在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五米多长的画卷里无论是各色人物或者动物,还是房屋、桥梁、城楼都非常有特色,它是传世名画。然而张择端创作这幅画的初衷,并非是想刻意展示开封的繁荣,而是想借此表现的是一种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那些懒散的官兵才是张择端想要突出的地方。有此等胸襟的艺术创作者,他精神的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了。
湖北省博物馆
说起湖北博物馆,就不得不提到越王勾践剑。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一位楚国的墓葬中,一下出土了600多件器物,规模之大令人震惊。当时有位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铜剑,只拿剑时一不小心手指就被割破,这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把剑时隔千年仍然寒气逼人,有人再试锋芒,就只稍一用力,十六层白纸便被划破。
这个发现足以算得上是当时最为惊奇的发现,再拿过来一瞧,上面明显写着“越王鸠浅自乍用剑”。而鸠浅正是越王勾践的名字,这也证实这正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当时这个发现震惊了考古界,历经2400年的风霜,仍然纹饰清晰,就连刻字都清晰可见,历史文化价值都很高,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然而它没有我们刚刚说的那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因此没有被列入国宝级文物,但是它依然是我国的国宝。
值得一提的是,在博物馆展出的时候,吴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践剑还是“邻居”,正如千年前勾践卧薪尝胆一样,两人以前是死对头。千年之后虽然夫差矛不是夫差的专属武器,然而这两件文物放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两千年前的金戈铁马,也印证了那句老话:不是冤家不碰头。
浙江省博物馆
除了清明山河图外,还有一幅画也属于国宝级文物,它就是分成两半的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就没有清明上河图那么幸运,它曾经遭遇焚毁而一分为二,一半在台北博物馆,而另一半则在浙江博物馆。这幅画除了自然风光外,还有着画家的人生追求。从外这幅图还曾经在台北博物馆合璧展出,虽然隔海相望,但早已成为了两岸文明的象征。
南京博物馆
1982年2月10日,春节刚过去不久,江苏一个叫南窑庄的小村子正在疏通沟渠,为春耕做着准备。当时有个青年叫万以全,他来到了一个只有一米多宽的沟渠,他这一铁锹下去可不得了,只见一个大泥块被甩到了岸上,拿回家用清水洗净后,赫然是一个金光闪闪的金兽,样子怪怪的,有人说是老虎有人说狮子,总之到现在也没有个结果。
这只金兽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经过专家坚定后,含金量竟然高达百分之99。经过分析得出,这首金兽乃是浇灌成形,是至今中国考古发现中最重的一件金子做的物品。它的制造方法至今仍是孤例,也是一个千古疑问,而这个金兽也凭借于此成为了国宝级文物。后来听说万以全因为上报文物有功,奖励了10000元,在当时10000元可不是推一个小数目了。
河南博物院
中原作为古代文明的重要核心,自然也有着独到之处,虽然有着文物在外地展览,但是在开封的河南博物院里,仍然有着珍贵的文物。1923年,在河南新郑有着一个震惊全国的发现,这一年发现了春秋郑国国君的大墓,里边出土的青铜器有着上百件,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其中就有着莲鹤方壶。
一共有着两件,一件收藏于北京博物馆,而另一件就在河南博物院里。它的造型异常瑰丽,跃跃欲试的龙彰显着春秋时期的审美观。从它是第一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就可以看出来,它的珍贵程度是不容得半点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