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综艺卖彩妆搞VR…故宫“看门人”单霁翔:让文化遗产这样“活起来”!

北京年纪最大、分量最重的“网红”是谁?

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永远自带流量

他做文创、卖彩妆、开网店、搞综艺

他有无穷的创造力,屡屡引爆话题

难以置信的是,他已年近600岁

相信聪明的你已经猜到答案了

“他”就是故宫

图片来自网络

故宫是国家形象的名片

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还记得火遍大江南北的

《我在故宫修文物》

《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

让文物开口说话

而让近600岁的故宫萌起来、火起来

蜕变成新时代“网红”

离不开一个人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单霁翔,研究馆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工学博士。2002年任国家文物局局长,2012年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会长。2014年9月,获国际文物修复学会“福布斯奖”。出版《文化遗产思行文丛》等二十余部专著,百余篇学术论文。

2012年1月10日

单霁翔正式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他长期坚守古建筑与文物保护工作

推动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重大改革

如建立故宫文物医院

建文物生命档案、端门数字博物馆

引领博物院建设工作开启了崭新篇章

就在12月29日

北航邀请到单院长

为大家讲解故宫故事

小伙伴们都很期待——

作为北航大讲堂2018年收官之作

北航最轰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以此次报告为内容开设的博雅课程一经发布

约10分钟,500座位就被一抢而光

除了晨兴音乐厅主会场

也在两校区设分会场同步直播

下面,小萱就带你感受

一场干货满满的讲座

匠者仁心

——让故宫文化资源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

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再次来到北航。我七年前来到故宫博物院,办公室给了我一份资料,介绍了故宫博物院。里面说了很多“高大上”的身份:世界最大规模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古代文物藏品最多的一座博物馆,还是全世界来访量最多的博物馆。

看了以后,心情激动。但是第二天上岗了,走在观众中间,这种“世界之最”我都没感受到。你说你的馆舍大,但我看到的70%的范围上面都立着一个牌子,写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你说你的藏品多,99%的藏品沉睡在库房里。你说你的观众多,我看到很多观众跟着导游一直往前走,他们只去看皇帝坐在什么地方,再去看皇帝躺在什么地方,再看皇帝在什么地方大婚,去御花园坐一坐就走出去了,实际上他们只是“到此一游”,没有感受到一座博物馆应有的魅力。

这些“世界之最”真是最重要的吗?其实这些文化遗产资源在多大程度上能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做出贡献,我认为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观众来说,这次难得的文化之旅究竟能够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这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了一段名言。他说:“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活起来”这三个字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告诉我们,(文化遗产)是有生命历程的,有它们灿烂的过去,应该有它们有尊严的现在,还应该可持续地走向未来。

所以我们要改变。改变就从对待观众、对待文物、对待古建筑开始做起。

尽一切努力服务观众

紫禁城的正门也是今天故宫博物院的正门,明明有三个门,但是几十年了,买票的观众只能走两边的小门,中间的门不能走。中间走谁呢?是贵宾的车队。这造成两边总是排长长的队,中间总是空的。我们发布公告,机动车不能再开入故宫博物院。之后第一个来的是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我给他讲午门的故事,高高在上的城楼,故事很多,那种感受会终身难忘。从那以后,我们的公安部门、外交部门大力支持,再也没有机动车开进午门。(掌声)观众们再也不需要排队了,愿意当皇帝的走中间,愿意当大臣的走两边,秩序好多了。

午门广场环境改善后

我们的一切工作究竟以自己管理方便为中心,还是以我们的服务对象——观众为中心?如果是前者,就会设置很多观众不方便的措施,如果是后者,过去所有的制度要审视。我们把验票窗口从2个增加到24个,来多少观众都不需要排队了。五年前,人们挤在在不大的广场上买票、验票、安检、存包,大喇叭每天都在广播“您家的孩子找到了”。今天,人们8分钟、10分钟就能走进故宫,三年多了再也没有发生丢孩子的事件。(掌声)

我看到人们排队,长长的队,堵了半个通道。一条全是女士,男士一个都没有,门上居然还贴了一个条:“女士请排队”。我们经过大数据分析,经过2个月的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在故宫,女士的洗手间要是男士的2.6倍。我们就设置女士的专用卫生间。(掌声)我们把卫生间今天要做得有文化一些,欢迎大家到故宫参观故宫的卫生间。(笑声)

御花园西厕所

人们抱怨:这么大的紫禁城,老叫我们坐在台阶上,铁栏杆都坐弯了,不能设一些座椅吗?我们要研究适合故宫大流量观众使用的座椅是什么。现在,故宫同时11000名观众能有尊严地坐下来休息了。大家瞧我们的座椅,是经过研发的,特别结实。椅子是实木的,便于每天早上清洗。椅子底下是空的,便于清扫。坐下来很舒服,但是躺不下来。(笑声)色彩跟环境比较协调,观众很喜欢。我们不断地增加观众休息的设施。

单霁翔:“这个地方叫坤宁宫,人们隔着玻璃往里看,里面很精彩,但是看不清楚,尤其冬天脸贴着,离玻璃很近,哈气一哈,大家用手一抹很脏,现在不需要了。它被照亮了。”

五年前,我们对社会宣布,我们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1420年明代的永乐皇帝建成的紫禁城,2020年故宫要过600岁生日,我们希望人们再到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只有古代建筑,没有任何一栋影响环境、影响安全的现代建筑。

我们希望大家到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是绿地、蓝天、红墙、黄瓦的美景。还有一个生态环境。比如我们的“故宫猫”。故宫有200多只野猫,它们可能是明代的后代,可能是清代的后代,但是它们今天都有名字,很多观众从很远的地方寄猫粮,还指定我这个是给延禧宫那只猫的。(笑声)我们的员工每天五点半下班,跟猫打一声招呼,猫就开始站岗,它们还放哨,还巡逻,还卧底。整个紫禁城里没有一只老鼠,他们功不可没。如果要有鼠患的话对于古建筑、对于文物是天大的事,没有,所以我们向猫致敬。

故宫猫

我们希望今天故宫像花园般的美丽,希望人们春天到这里可以看到牡丹,夏天可以看到荷花,秋天可以看到银杏,冬天可以看到腊梅。到哪去找呢?大家打开手机,我们有寻花图,什么季节什么花开好了。

故宫《寻花图》

我刚才说的这些都很简单,真正复杂的是对每个观众做好服务。我们的挑战在于故宫的观众增长速度太快。2002年,故宫的观众第一次突破700万。仅仅过了十年,到2012年,故宫博物院的观众突破了1500万。世界上只有一座博物馆每年要接待上千万的观众,就是故宫博物院。我们就采取了一些措施控制增长,直到开放面积达到80%才放宽了一些,2017年故宫博物院的观众达到1670万,全世界第一,第二名是卢浮宫810万。随着观众数量的增长,我们的服务质量也要提高。要做好服务,出路何在?

我们下决心要限流。参观故宫是刚性的需求,不能限制大家来,但是可以引导大家什么时候来。我们划了一道线:每天只接待8万观众。必须叫人们知情,所以我们广而告之,加大了宣传,特别把旅游团有计划地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到淡季,每年在淡季设立免费日。这样一宣传,人们接受了。2016年实现了全年观众没有一天超标。观众的数量反倒增加了,这一年我们实现了1600万的观众。对于这个成功我们是非常喜悦的,于是我们得寸进尺,我们开始试行全网购票。到2017年,四分之三的观众开始预约的时候,我们关闭了所有的售票处。一年多了没有一起投诉,我们成功了。大家开始分流,人山人海的故宫博物院一去不复返了。(掌声)

文物建筑修缮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我们扩大了开放,从30%达到80%,主要是古建筑修缮。我的前任院长叫郑欣淼,他刚当院长的那年,就报请国务院启动了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作,下决心用18年,到2020年把故宫全部1200栋古建筑都修好。第一个修的建筑叫武英殿,今天作为我们的书画馆。西部最大的宫殿叫慈宁宫,今天变成我们的雕塑馆。我们还纠正了很多历史的遗憾。1923年6月,一把大火把建福宫花园烧掉了,今天我们把它修复了,成为故宫学院重要的教学场地。这把大火还烧了南面的中正殿,今天也修好了,成为故宫研究院藏传佛教研究所陈列展览的地方。我们今天还不断地“收复”过去被别人占据的那些“失地”,比如在北海公园和景山公园中间有很长的三座大型宫殿,叫大高玄殿。我们决定要把它修好,明年地面修好,欢迎大家参观大高玄殿。(掌声)

大高玄殿

这是《上新了故宫》里演过的倦勤斋,乾隆皇帝在这里做了一个小戏台,竹篱笆,竹亭子,但这些竹子都不是真正的竹子。真正的竹子到北方会裂,一共用了64000段金丝楠木一点点拼起来的。上面的这幅通景画是郎世宁的学生画的,但是把这幅画落下来修的时候,才发现托着这层画背后的地障原来是用一种植物做的。经过研究当年取自于安徽的山里。于是专家到安徽的山里去寻找这种植物,找到可以用这种植物做纸浆的传承人,经过上百次的研发成功了,把它抬到故宫,把画裱在上面。

乾隆花园研究性保护项目

200年以后我们的后人再修倦勤斋的时候,就知道当年使用什么材料、什么技术、什么工艺。这就是为未来保护今天的、中国的工匠精神。(掌声)

修复文物建筑要有工匠精神,修复文物场景同样要有工匠精神。刚才说到了《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是一部慢节奏的片子,充满了文化情怀,真正地感动了我们的年轻人,第二年报考故宫博物院要来修文物的就有上万名学生。我们也把文物修复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精神传播给社会。比如古书画装裱修复、青铜器修复、瓷器修复、木器修复、漆器修复、乐器修复、家具、挂屏、象牙、螺钿、缂丝、唐卡、织绣、西洋钟表……在那部片子里的“男神”王津,他确实很神,18世纪的西洋钟表,300年了在他手里的表针还能走得准,水还流,小鸟还叫唤,小人还出来,背景还有音乐。这么多套的机芯重新联动起来,一台一台修好,很了不起。

钟表修复室专家王津修复古钟表

我们知道,我们过去对待文物的态度还远远不够。全世界的博物馆都一样,一件文物要修,从管理部门、使用部门送到文保科技部门,文保科技部门就找最善于修这类文物的专家来修。科学吗?这个其实是不科学的。

我们成立了人类第一所为文物建的医院:故宫文物医院。我们拿出了361米长的院舍,配了200名文物医生。他们一半以上都是我们北航毕业的这样的科技人员,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分析检测,诊断以后才开始治疗。这所医院一建立,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反响。今天我们这些古建筑的构建,这些文物藏品,都要经过分析检测,出分析检测报告后才能有治疗方案。比如这件青铜器出土时已经裂了,今天要修复它,就要知道它是在哪里出土的,它身上叠加了什么历代人要保留的信息,它的金属成分、合金比例是什么,今天它得了什么病。我们为这所医院配备了最先进、最实用的设备,比如分子结构分析的设备,三维打印的设备,热性能、物理性能的设备。当这些仪器设备加盟以后,我们以往的文物修复技术就如虎添翼。

故宫文物医院

去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来,我给他介绍了20多种我们文物修复的成果。我给他介绍了我们修的一幅画。这幅画80年前从墙上落下来,5米多,当时的员工把它包起来了。今天打开一看,碎成几千片,没办法研究了。但是我们在计算机系统和辅助设备的帮助下,起死回生了,才知道它是清代著名学者董诰的一副非常有价值的作品。这件青铜器出土于河南,已经碎了200多片,没办法研究。我们用无损探测的设备,在最大那片铜片的铜锈下,发现了20多字的铭文,知道它是先秦一个非常重要的鼎,今天把它修好了。

今天我们文物清理出来了,修缮好了,研究好了,我们开始举办更多的展览。过去故宫博物院只开放30%,2014年是重要的转折年,我们终于开放了超过50%,2015年60%,2016年76%,去年到了80%。很多过去的非开放区今天变成了展馆。比如延禧宫突然有名起来了,过去是文物修复的地方。文物医院建成以后,我们把它建成外国博物馆,因为这个地方是中西合璧的景观。大量精美的外国文物,普通的观众都可以欣赏了。我们今天开始开放库房,这是紫禁城最大的库房,我们进行了修缮,把它建成了家具馆。我们下决心明年打开陶瓷库房,打开书法库房,打开宗教库房。过去是2%,明年我们要达到8%的文物都能被观众看到。

数字化的故宫

真正到故宫来参观的观众,无疑是全球人口很少的一部分。我们是全球唯一千万级观众的博物馆,但我们要成为亿万级的、十亿万级的,靠什么呢?靠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经过六年的努力,我们的网站去年访问量是8.91亿;我们把外文网站做得更强大,世界各国的人们通过网站了解故宫文化;我们把青少年的网站建得更加活泼,我们开始举办网上展览,人们足不出户可以看到正在举办的展览。我们在全国的博物馆中率先把全部186万件藏品无一例外地展示出来。人们在家里也可以看到全景的、震撼的故宫。

“故宫出品”系列APP应用

我们用这些技术建了数字博物馆。这个地方叫端门,我们做成数字博物馆。我相信这是今天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好的数字博物馆,因为它不但技术先进、设备先进,而且所有都原创。比如通过数字地图可以查阅任何一个故宫古建筑信息。我们有75000件书法,通过数字书法,你可以调阅书法自己临摹,机器还会公正地给你打分。我们制作了数字绘画,请中科院动物所给鸟配了真实的叫声,你点击鸟就会飞、会叫、会吃食,再点击还可以看它的羽毛。

很多长卷不经常展示,展出来光线也比较暗。但是在数字长卷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细节,还可以再放大看到每个人的表情和服装。我们为喜欢器物的观众准备了数字多宝阁,挑选自己喜欢的器物,点击以后可以放大,可以旋转各个角度,还可以分解来看。把狭小的、人们进不去的空间通过虚拟现实,叫人们能走进去。为了满足人们想穿一穿古代服装的兴趣,我们制作了数字屏风。我们还制作了数字织绣,能自己拿起电梭子把那些美丽的图案织完整。我们今天最得意的是VR影院、虚拟现实剧场,上个星期发布了第七部影片《御花园》,人们能震撼地观赏故宫的景色和风光。现在养心殿在修,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走进养心殿,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批批奏折,机器会告诉你,你和皇帝谁批得更好,还有大臣跟你互动。

端门数字博物馆的多宝阁

我们把优秀的展览源源不断地吸引到故宫来,使人们足不出户观看更多的展览。我们过去六年走向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展览135项,今年一共42项。我们每年完成一次次重要的外交接访任务,我们会用故宫博物院所展示的中华文化告诉外宾,我们的传统文化道理。比如这些壮美的建筑、严谨的形制、绚丽的彩绘、典雅的园林、生动的空间,他们会感动于中国政府对人类文化遗产所担负起来的责任。

THE END
1.知希堂数字博物馆创始人的美篇此外,我还了解到知希堂在数字博物馆的发展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填补了实体线下博物馆限制人流的一大难题,线下线上同时展示扩大了企业的宣传力度。这种创新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也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观赏途径。我曾有幸参观过知希堂的数字博物馆,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令人难忘。通https://www.meipian.cn/5819blo7
2.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退休了不过这份独家不动产运营宝典值得收藏数字化赋能 我们开放了端门,空间很大,把它建成了故宫博物院数字博物馆。我负责任地说,今天最好的数字博物馆在这里。 因为它不仅仅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关键是每个项目都深挖自己产品的文化内涵。 比如我们有1500块大地毯没有地方展出,今天我们在这里展出地毯。观众希望进入哪个院落,哪个建筑,点击以后大屏幕就会揭示这个院落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04091091016026.html
3.202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文博好声音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将文化与科技广泛结合于文物保护利用、展览体验、文化传播、管理运营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广泛前景,可以实现从实体馆舍向数字云端的系统性转型,带来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与方式的认识变革。”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303/t20230306_258163_wap.shtml
4.世界读书日:阳明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作为活动环节之一,由贵州“修文阳明文献研究中心”主办的“阳明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贵州修文阳明文献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特聘兼职研究员杨德俊先生参加主会场活动并致辞。 北京主会场 http://acc.gzu.edu.cn/2024/0423/c5689a216205/page.htm
5.《数字博物馆之路——国内外数字博物馆的历史和现状》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ttps://www.dpm.org.cn/museology/talk/252614
6.数智赋能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起来江西省博物馆:智慧赋能 释放博物馆新力量 Flash Player插件未安装安装插件,如果已经安装请检查是否被禁用 在江西省博物馆,游客们正在数字化3D全息投影前沉浸式体验江西千年历史文化变迁,走进古代历史陶瓷展馆,一面文物交互展示大屏引得游客驻足。通过触控屏幕可观察陶瓷文物模型及介绍,借助三维数字建模技术,使陶瓷文物打破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6148496810911765135
7.瑞博十年从数字化到智慧化,助推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成了信息资源的主导和主体。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博物馆数字化进入高速建设时代,“数字博物馆”已逐渐成为与实体博物馆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化载体,助推了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2015年,瑞安博物馆官方网站建立,标志数字化工作的正式开启。时至今日,瑞安博物馆https://www.ruianmuseum.com/news_disp.php?itemid=370
8.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让数字化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让数字化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14日至15日举行,我们采访了3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化工作者,想听一听他们如何看待文化之间的交流将会带来的影响。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30918/8a5e8d0036b3457290ba51e4c59118c6/c.html
9.打造数字博物馆,技术人才一个不能少博物馆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文博或者历史专业,但科技公司的人才往往是相关技术专业出身。如果要建设数字博物馆,就需要双方的合力,但他们在合作中往往由于对数字文博等的理解不同产生矛盾。只有培养出既了解博物馆业务又拥有技术能力的人才,这方面的难题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化解。 https://life.gmw.cn/2023-03/24/content_36451788.htm
10.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图概况 国内外交流 交流通讯 国内外交流大事记 信息公开 服务规范 馆属企业 国家图书馆现任领导 陈樱 | 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 张志清 |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 张军 |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霍瑞娟 |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魏崇 |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王晓东 | 国家图书馆党https://www.nlc.cn/web/dsb_footer/gygt/gld/index.shtml
11.天津必逛博物馆之“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目前到10月底是#发现敦煌艺术情景式特展# 注意:需要购票但我喜欢建筑本身胜过敦煌展 “在天津市和平区承德道12号,一排翠绿的法国梧桐前,一座白墙黑窗、雕花廊柱的三层法式建筑临街而建。曾经的法国公议局旧址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新式艺术殿堂——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摘自新华社对此的官方介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1345888?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2.数字时代博物馆人数字能力的养成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提高郑州博物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郑州博物馆于2023年12月19日在文翰街馆学术报告厅开展了“郑州博物馆学术月”活动,由郑州博物馆郭春媛副馆长带来《数字时代博物馆人数字能力的养成》的主题讲座。 文化是博物馆力量的根基,数字化是博物馆获取力量的重要渠道,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逐渐深入与https://wap.hnzzmuseum.com/article/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