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春将至,山西博物院六展迎春,“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红红火火。聚集展览、文创和公众教育,开幕形式活泼多样,学术研讨、专题讲座、艺术沙龙、教育研学和文创互动贯穿期间。
赵志明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数字艺术展在文博行业内仍属于新鲜事物,涉及领域广泛、学科众多,对学术专业性及艺术审美要求很高,在策划、制作及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及挑战。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旨在共同探讨如何在博物馆引入社会投资、进行联合办展创新尝试,年内举办“山西古建筑数字艺术展”,重点是探索在古建筑数字艺术展中如何实现文化、科技、艺术的创新融合。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研究院(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刘宝兰研究员作“古建筑数字化采集与展示利用的关联性”主旨发言。她从古建筑数字化在全省开展情况、古建数字采集方面存在的问题、古建数字化与价值阐释等方面,强调了古建筑数字化的采集与展示对于山西古建筑的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智慧博物馆创新中心主任、“山西古建数字艺术展”合作项目负责人刘亮先生介绍了“山西古建数字艺术展”的策展理念、策展团队。他强调,数字艺术展不是重复常设展览内容,而是花开两枝、相辅相成。策展理念突出国际视角中国声音、艺术和文化融合,以人为本,感受为王。设计上以生发和创作为主,传播上以引发思考和认同为主。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山西古建数字艺术展”主创成员薛天宠先生在主旨发言中指出,“艺术要有时代感”,展览要在艺术思潮和科技碰撞的背景下,多维度解构山西古建筑,将艺术视角与公众美育相融合,跨学科协作,营造艺术事件。
成都烽火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意总监、“山西古建数字艺术展”主创成员郑晓宇女士,从古建数字艺术展的设计思考与视觉呈现角度作主旨发言,她认为,古建数字艺术展,不仅是数字融合展,也是跨界艺术展,应该将古建筑的知识与信息,通过艺术的重塑和再现,以富有冲击力和艺术张力的表现,增加观众主动探寻的动力。
四川音乐学院艺术与科技系教师、“山西古建数字艺术展”主创成员廖静女士,作“沉浸式环幕数字内容构思”主旨发言,介绍了以应县木塔、佛光寺东大殿、晋祠、永乐宫壁画为主要元素的沉浸式环幕数字展示,是要用全新的艺术手法为观众营造区别于传统数字展览的视听感受,引发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与思考。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本次会议主题,结合各自的展览策划经验、创作实际,分别从展览概念设计、学术内容支撑、展览呈现方式、新技术手段与应用以及展览展示的落地实施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对古建筑数字化展示的方式方法、学术严谨性内容多样性等积极建言建策。
赵志明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是一次“破圈层”的头脑风暴,大家都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路。“山西古建数字艺术展”项目团队的策划思路新颖、展陈形式极具创新,展览十分值得期待。他强调,无论是传统实物展,还是创新的数字艺术展,都需要以学术研究作为支撑。同时要增强前瞻意识,充分考虑前期宣传、现场实施及未来参观安全等实际问题。
山西博物院担负着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任务,是展示山西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窗口和宣传阵地。山西博物院将在展览、文创和公众教育上持续发力,策划更多更好的贴近时代、服务大众的优质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