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国博变迁史:历经分分合合终成世界第一国家博物馆北方网

尘封4年之久的中国国家博物馆3月1日重新开放。如果从其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算起,这座宏伟的博物馆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百年国博分分合合之间,见证了一个国家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

前身:蔡元培提议建立鲁迅积极参与筹备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以国子监为馆址。蔡元培、鲁迅等名人都曾为这所机构的成立贡献力量。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收藏和保护文物的传统,但数量巨大的珍品往往都在皇帝、贵族手上,不向社会开放。戊戌变法以后,西方先进思想迅速传入中国,为了开启民智,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仿效外国开办博物馆的主张。

1912年6月,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提出筹建国立历史博物馆。7月9日,“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在国子监成立,第一个主任是胡玉缙。鲁迅当时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佥事兼第一科科长,主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及文物、文艺等事务。他对历史博物馆的筹备,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亲自参加规划,并将珍存的古物赠送给该馆。

时逢乱世,筹备处的工作开展一波三折。虽然中间数次中断,却始终没有放弃。第一个国立的历史博物馆最终在1926年10月10日开馆。国立历史博物馆1929年改名为中央研究院北平历史博物馆,后又数度更名,在战乱与经费困难中惨淡经营。

新生:献礼建国十周年位列“十大建筑”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北平历史博物馆”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当时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向博物馆捐赠文物,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如吴晗、邓拓、齐燕铭、翦伯赞、侯外庐、贾兰坡等都作为历史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的委员,参加了馆内的研究工作。1959年,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两馆大楼竣工,成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对外开放。

当年的“十大建筑”有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老)、北京火车站、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工人体育场。每幢建筑的背后都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体现着朝气蓬勃的共和国各界、各阶层的空前团结。同时也在很长的岁月中为人们提供着文化的营养。

这其中,老华侨大厦已于1988年被拆除。在国家博物馆扩建前,也曾有专家呼吁以文物的形式保留这座建筑的原貌。

发展:分分合合终成“第一”馆藏文物超百万

百年国博在历史上,曾有数次分分合合的经历。而今,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新国博,馆藏文物超过百万件,已成为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博物馆。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决定筹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1969年9月,两馆合并,称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83年初,博物馆又一次成为两个个体,分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两馆当时的分工有所不同。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博物馆,主要任务是收藏国家的重要历史文物,展示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同时进行有关中国历史文物的考古、研究,并利用文物开展社会教育工作。

历史博物馆的展陈为“中国通史陈列”,从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至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展览以文物为主,通过大量精美的融艺术性与历史性为一体的历史文物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革命博物馆是中国社会科学类综合性近现代史博物馆,也是中国目前近现代文物收藏量最大的博物馆。收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现代革命历史文物12万件,列为一极品的就有2224件,如林则徐、邓廷祯、怡良合奏虎门销烟完竣的奏折,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玉玺,清帝宣统退位诏书,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全译本,李大钊遇害时的绞架,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手稿,第一届政协代表的签名簿,中央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旗模型,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按电钮生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等珍贵的历史文物,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与民主的斗争史。

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近代中国》反映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最后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2003年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基础上正式组建。

谈到这次重要的更名,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这个组建不是简单改名,不是简单的两馆合并,而是意味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我认为除了新馆建设之外,最值得称道的是国博展陈方式、服务观念的变化,从过去侧重历史类收藏、研究、展览,转为历史和艺术并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均衡考虑,要建立的是具有国际目标和世界影响的综合性博物馆。”他说。

附:“中国国家博物馆”历史沿革

1912年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以国子监为馆址。1918年以端门至午门的原建筑为馆址。

1926年10月1日,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1949年10月,改名为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1950年3月,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设址在北海团城,不久迁入故宫西华门武英殿。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决定筹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1958年10月,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修建新馆,1959年10月建成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1959年10月1日,“中国通史陈列”在新馆公开预展。

1969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83年初,分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2003年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基础上正式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

2007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

2010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

2011年3月1日,尘封4年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接待公众参观。

THE END
1.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一、初创期(19世纪中叶—1936年) 1840年,林则徐在编撰《四洲志》时提到,“兰顿建大书馆一所,博物馆一所”。该博物馆即指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林则徐因此成为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博物馆的第一人。 在19世纪晚期,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宗教和文化,也带来了博物馆。法国人韩德在上海创建了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96652773/
2.中国在什么时候有了第一家博物馆?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不知道去哪里的时候,不如去博物馆闲逛。今天的博物馆已经成为许多人出门游玩和社会学习探索的圣地。《博物馆简史》一书比较系统地展现了博物馆在世界各地的来源与发展过程,以及其形态和功能的演化。本文摘选“中国博物馆简史”一章,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0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36489
3.(6)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10页)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古代的收藏实践二、现代博物馆在中国出现三、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初步发展 1.中国古代私人藏书、藏画、藏钟鼎古器物起源很早。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对珍贵遗产的收藏、保护和利用的实践由来已久。出于崇拜与祭祀祖先、崇尚古物、储存财富、炫耀富贵、商品交换等不同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809/8117055124005117.shtm
4.中国博物馆历史沿革学科建设中国博物馆历史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博物馆事业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50年代,新建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国家馆及一批省级地志性博物馆、专门性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中国博物馆数量由50年代初的24个猛增到50年代末的480个,形成了中国博物馆史上又一个显著的发展期 http://universityage.com/gxdt/xkjs/230807174227705550.html
5.行业讯息中国博物馆行业概况中国博物馆行业概况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借鉴而来的,其出现晚于欧美地区,博物馆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也长期受到欧美、苏联等地区和国家的影响。同时,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与其他国家不同,我们的博物馆在发展中也呈现出自身特点。 http://www.aiaf.edu.cn/qushi/shichangguancha/1794.html
6.中国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及公共服务职能探析中国的博物馆雏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并不能将其称之为博物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真正起步开始于19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开始,西方侵略者最先将博物馆引进到中国用于文化渗透,从此开始了中国人建设博物馆的探索。济南地区博物馆的沿革基本上与中国博物馆总体发展步伐相当,经过长达百余年的艰苦历程发展至今已经具备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3221569.nh.html
7.博物馆概论2这一时期博物馆事业发展在各主要领域均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达到了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高峰,被称为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现代博物馆格局初步形成。在革命根据地,共产党人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也建立了像中央革命博物馆(位于江西瑞金叶坪)、红军学校模型室等设施,开始了最初的博物馆实践。它们是一种新型https://www.jianshu.com/p/99a17ba020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