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宫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思考

故宫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两场,2019年之前的上半场和2019年之后的下半场。上半场的数字化转型是偏向于技术的超炫,采用炫酷的技术做展示,以及多样的传播形式。但这种形式是存在核心矛盾,它缺少好的展览。重馆设、轻软件是博物馆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博物馆普遍存在藏品不足、人员不足的情况,基础薄弱使得数字化产品更难达到公众需求。

01

故宫的数字化经历了20年

故宫数字化转型这四年里,很明显一直倾向于对青年心理的研究,洞察青年的爱好,选择他们所喜欢的方式,推出含有故宫自身文化属性的产品。采用动漫或二次元的方式来解读传统文化。当然,除了漫画,还与腾讯合作开发了一系列的游戏、表情包和音乐作品。

这可以解读成文化建设的数字化,也对我们以后给国字、书画、文物等文创行业的品牌方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人的数字化转型,文创内涵需要被更深入的解读”。将文化融入文化空间里,同时蕴含开放性、现代性、艺术性等特点,文化空间的数字化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02

故宫遇上数字化年

如何提高便民的服务体验

故宫博物馆——数字博物馆

故宫的数字化首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便民的服务体验。游客进故宫前可以通过网络数字化的方式,提前了解故宫库藏和观看故宫历史文化。“玩转故宫”数字小程序调动了LBS精准定位技术,通过精准定位,智能规划路线,实现游客在故宫不迷路。在空间体验上利用互联网打造虚拟空间,例如“三希堂”的空间数字化,让8平米的虚拟空间放大,游客可以深切体会到乾隆一样站在三希堂里的场景。

在便民体验上面故宫博物馆和世界博物馆已无太大差别,甚至在领先地位。而故宫和世界博物馆最大的差距在于,技术的应用究竟到达什么程度,缺少的精神是对每一件文物和细微之处的深入研究。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曾在海峡两岸的论坛上发表:

“我们现有的文物的展览、展示和文化传播的形式都不足以支撑现实的需求,急需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

数字化如何应用到博物馆自身业务

下一步故宫会将更多的技术应用到博物馆自身的业务上来,如:文物鉴定、文物研究、文物修复。运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多种新技术,打造全面的历史文物博物馆信息平台。

文物知识是博物馆的基础工作和重头戏,也是博物馆学基础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文物知识工程是以模糊的数学和思维科学为基础,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继承和模拟前辈专家积累的实践经验、研制文物工作的标准规范和专家系统。

其实一直在维护故宫文化完整性的是这些伟大的文化修复者,在这个时候,关于数字化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

“数字化是简单的互联网化、科技化吗?它承载的是万物的互联。”

如何提高认知和进行文化传承

文物是人类及其环境的实体见证物,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广义的历史信息载体。如:书画作品不仅有原创者在创作的时候表达的主题和内容,体现了当时的一种社会意识,还有当时的民俗风情。使用的材料工具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水平和工艺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趋势、价值观、生产消费能力和社会关系等等。

通过拍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建造故宫文物修复中心,参观者可以近距离看到师傅们是如何修复,实际感受到文物的文化内涵和修复者背后所付出的辛苦,换一种方式让文物更好的被人们认知。另外一种就是建立网络信息空间,在信息空间中,人们可以更快捷、高效、低廉的交流信息和获取知识。

之前看节目听到过这句话:

“现代人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可是我想将它传承下来”

文物它穿越战火纷飞的年代,阔过漫漫长河,来到我们的身边,如果它就这样被遗忘了,会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哀。

艺品文创的数字化转型,最终的目的是对文化的传承,它影响的或许不仅是一个人,可能是一整个社会的终身

对于传统文化企业来说,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融合,用户数据打通,全渠道营销,这些似乎都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它是在精神层面更高于其他行业。对于文化的解读,人群的解读,氛围建设,产品的钻研,这些都是我们聚麦在做文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去思考。

我们不会停止探索的步伐,它的答案或许是一种融合而产出的一种创新。

下一篇会根据故宫数字化转型在技术、内容与应用做更进一步的分析。

THE END
1.故宫博物院加强社会化合作,构建“数字文物”产学研用体系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不断加强数字文化资源开放和共享,探索出一条数字文物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路径,使这座古老宫殿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故宫博物院拥有馆藏文物186余万件,其中包含90余万件珍贵文物。自1996年起,故宫博物院便开始进行文物数字化采集与应用,积累了大量数字文物资源。2018年,故宫博物院以“数字文物”为核心,开始http://www.ncha.gov.cn/art/2023/11/20/art_722_185388.html
2.《数字博物馆之路——国内外数字博物馆的历史和现状》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ttps://www.dpm.org.cn/museology/talk/252614
3.博物馆的未来:文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历程技术初步发展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全球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都先后迈入了文博数字化的初期进程。无论是1967年由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发起组织的“博物馆计算机网络”(MCN),还是1997年故宫博物院对文物藏品的数字化记录和展出,都是对在当时看来十分新鲜冒险的数字技术的尝试。这些数据库的普遍建立,不仅弥补了实物展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812833130700803&wfr=spider&for=pc
4.我在故宫修文物:用数智技术“复活”紫禁城每年春节,故宫博物院举办的 “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活动 无疑是京城春节一大看点 2019年1月21日 故宫博物院首次复原了消失近200年的 “天灯”和“万寿灯” 春节期间 它们竖立在乾清宫前的丹陛上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兵勘院技术人员数字化采集故宫万寿灯数据,助力“消失”近200年的文物“复活”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27890
5.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正式上线!这一幕等了20年故宫终于官宣。 今天 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正式上线! 记者注意到 这离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提出 “文物、博物馆系统资源数字化建设” 过去了整整20年 故宫数字文物库正式上线 2019年7月16日下午3点整,@故宫博物院 官宣: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正式上线!故宫最全藏品信息就在这里,涵盖26大类文物,超过186万件/套文物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163964
6.故宫数字化20年:从技术超炫到文化内涵的解读是一个过程消费生活“我们做了很多对外文化的传播工作,但是不要忘了,博物馆自身的业务是个基础。”他谈道,“将来还要把一些数字技术转过来,应用到博物馆自身的业务上,比如说跟文物鉴定的结合,跟文物研究的结合,跟文物修复的结合。”在他看来,这更是故宫数字化需要去探索的领域。 https://www.p5w.net/money/xfsh/201809/t20180910_2189755.htm
7.数字化赋能:故宫博物院的智慧旅游新篇章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瑰宝,也在数字化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通过线上线下的数字化创新,故宫博物院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丰富、便捷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可以在家轻松逛故宫,同时线下的数字展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展体验。电子票务系统 首先,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全景故宫”项目,让游客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游览故https://www.1230t.com/jingqu/szwlpt/7528.html
8.故宫博物院已完成90多万件馆藏文物的数字化【故宫博物院已完成90多万件馆藏文物的数字化】10月16日,由故宫博物院等单位主办的第六届太和论坛开幕。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开幕式上表示,故宫博物院已经完成了90多万件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建立起庞大的数字故宫资源库,超10万件文物的高清影像已经向社会公布。 ?https://m.gmw.cn/2023-10/18/content_1303543410.htm
9.从故宫博物院——看博物馆数字化升级就在前几年,故宫博物院现任领导团队的一句话:“文化总会消失,我们希望用数字化技术来延续故宫的文化传统”,让600岁高龄的故宫成了新晋“网红”。 当我们佩戴上了VR眼镜,就能看到乾隆皇帝带着墨镜唱RAP;走近“数字屏风”,还能随心试穿龙袍;走进“互动数字空间”,静态的蝴蝶也会随手指动作飞舞、变幻,在你的手指尖稍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E5OTY4MzM3NDCFuZ9lsYOgcw.html
10.故宫博物院:以前沿技术驱动文博领域数字化转型为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效能,故宫博物院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深化“数字故宫”建设,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以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 在深化“数字故宫”建设的过程中,故宫博物院坚持问题导向,成立了“数字故宫”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为“数字故宫”建设精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有https://www.ccdy.cn/portal/detail?id=670775abd411e3eec7ea01a3&categoryid=10933-mssql&categoryname=%E8%A7%82%E5%AF%9F
11.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数字创意与古典建筑的完美融合故宫博物院15年来持续开展故宫古建筑数字化记录、展示的研究,基于高精度的三维数据,研发大型虚拟现实作品,此外,端门数字馆还开设了虚拟现实剧场,以13.5米×4.1米的超大画幅屏幕、高度沉浸的体验感向观众展示故宫古建筑的魅力,迄今已累计完成《紫禁城天子的宫殿》6部系列作品,将在此轮换播出。 http://www.szzs360.com/topic/2016/gg/index.htm
12.数字化转型中的博物馆在这一基础上,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成为发展文旅产业的全新动力。以目前取得优秀成果的故宫博物院数字博物馆为例,故宫博物院成为博物馆数字化成功转型的代表性博物馆。故宫数字博物馆的转型以先进数字技术手段为主,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造精美的数字场馆项目。故宫数字博物馆主要是指端门数字馆,该馆在端门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