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幼儿园建好“博物馆”深度赋能幼儿成长关键“五力”教育科学

走进大渡口幼儿园,只见走廊、教室、楼梯间等处分布着13个主题“博物馆”,如土豆、草莓、花生苗茁壮生长的“果蔬博物馆”,由各种积木搭建的城堡、大桥组成的“积木博物馆”,纸制长江索道轿厢来回运送“货物”的“纸博物馆”……

这些妙趣横生的“博物馆”是大渡口幼儿园基于渡美课程之“科创筑梦”主题课程群,积极探索创新的“流动式博物馆”科学教育实践模式。

据了解,主题博物馆以特色项目活动为支架,从整体科学目标挖掘幼儿关键经验点,以幼儿的“感知理解—识别内化—迁移运用”学习轨迹为中心,形成“认知—探究—拓展”的三阶螺旋式博物馆项目活动实践路径。

例如,在制作纸制长江索道时,孩子们经历了实地参观长江索道、画简易设计图、反复探索滑动等过程,互相配合、协作,最终制作出可运送“货物”的轿厢,并逐步形成“识别、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六阶思维能力。

此外,幼儿园还通过科普日、科技节、科技运动会等各类特色活动促成幼儿的“德行醇美、体魄健美、性情通美”,以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

THE END
1.视野拓展幼儿园博物馆教育:一件关于好奇心游戏和学习的正经事一、什么是幼儿园博物馆教育? 幼儿园博物馆教育是一种集博物意识、博物经验和博物能力于一体的综合化教育,它为幼儿提供了广博的经验场域和操作体系,是幼儿回归常识,探究自然、认识历史和社会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幼儿化特征。 幼儿园博物馆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博物馆教育为幼儿创设了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情境,它通过https://jsjy.naujsc.edu.cn/2024/0416/c258a14617/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