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发展历史,从古到今,中华民族所开辟的辉煌壮丽的东方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其在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近些年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落实以及国家对文化软实力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随之上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博物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活化器,肩负着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圣使命,实践证明,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博物馆,一般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主要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博物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价值,那便是宣传教育。其中如何科学合理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的位置,精准展示和传递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是博物馆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很多博物馆都在积极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在展示方面的突破,有越来越多的展示形式呈现在大众视野当中,诸如动静结合、公益与非公益互补等等,经过一番用心的设计与安排之后,博物馆所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的知识性、学术性、观赏性以及趣味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当前一些博物馆的展厅功能划分越来越注重细节,功能分类也越发清晰明确,其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而是充分展现出了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展示背后的目的和意义。此外,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的展示方面也变得越来越具灵活性,其随时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展示的目的等来高效调整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的布局,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的价值可以得到更充分、更具针对性的展现。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也应该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便是无人传承,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放弃,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将面临巨大困难。因此,博物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专业结构,自然也需要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立联系,或合作、或聘用,确保传承人继续从事该领域工作,这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种保护。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守护者和传承者,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博物馆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以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需求和挑战。因此,探讨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路径,对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尝试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即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是符合当前社会大众了解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和方向的。非遗文创可以更进一步激活博物馆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展现出更强的实用价值,为社会发展以及大众群体服务,如此一来,当前博物馆所出现的馆藏文物下沉传播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建议各类博物馆主体可以尝试在非遗文创产品研究和开发上面下功夫,借助非遗文创产品来更好地保护、宣传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如何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博物馆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实际需求来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策略。以茶文化为例,博物馆可以选择合适的茶文化载体,比如茶饼、茶具等,或者借助传统工艺把茶片制作成馆藏文物样式等再行推出合适的非遗文创产品。还有,博物馆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可尝试将非遗文创产品和现在大热的游戏品类结合到一起,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所承载的故事背景来构建相应的主题游戏产品,以“博物馆+游戏”的数字文化产品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让大众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一览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世界,更深入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