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国博

2012年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今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进入“世界大馆”的行列,成为可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比肩的世界一流博物馆。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建成和开馆是中华之崛起,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引起了国人自豪,世界赞叹。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1912年7月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鲁迅先生建议勘选了国子监为馆址,中国的国立博物馆事业由此开始起步。1918年7月,筹备处迁址到故宫的端门与午门,1926年10月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之际,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东侧落成,与作为新中国最高政治殿堂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并同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成为我国最高历史文化殿堂,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这就为我国新时期的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既提供了坚实基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200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

今天,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中,扩建一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以百年基业,传承五千年文明。在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展示祖国悠久历史、弘扬中华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体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定位与新馆建设

国家博物馆成立后,与时俱进的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一是建馆方向:“国家博物馆的建设,应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称”。二是建馆目标:国家博物馆把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博物馆确定为建馆目标。三是办馆方针:把“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作为国家博物馆的办馆方针。四是功能定位:“历史与艺术并重”作为国家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原来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定位为历史性博物馆。综观世界大博物馆,大多都是艺术性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不应是单一的历史性博物馆,而应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的综合性博物馆。这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自己的特色。国家博物馆突出“以人为本”理念,以“三贴近”为宗旨,发挥好“阵地”、“课堂”和“四个重要作用”。体现出“无处不历史、无处不艺术、无处不学术”的殿堂氛围。这些都是功能定位的组成部分。

国家博物馆组建成立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扩建其馆舍。因为老馆建筑面积只有6.5万平方米,实用功能不够完善,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2004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征集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经过专家评选和五轮的论证修改,最终形成了“留三面”的建筑设计方案。即:把老馆的西、北、南三面保留,向东和地下地上扩建。改扩建工程建筑设计方案,于2006年9月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报国务院。1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建筑设计方案。2007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2010年底工程竣工,2011年3月新馆开馆。新建成的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接近2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展览面积近7万平方米,共48个展厅。新馆总建筑面积是原来老馆面积的三倍,一跃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第一大的国家博物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周恩来总理讲到:“人民大会堂(17万平方米)这个建筑肩膀高,而革命历史博物馆(6.5万平方米)肩膀低,以后应解决这个问题。”50年后,我们这一代人完成了周总理的遗愿。其根本原因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是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所以才有财力和能力做成这件大事。

2011年3月1日开馆的国家博物馆,至今已迎来600多万参观者。其中有外国总统、总理、议长等政要、贵宾,还有世界著名博物馆的馆长,参观者对新馆建筑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大都用“震撼”来形容。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等先生评价说:新的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采用“留三面方案”非常高明,既没有改变原有的建筑外貌和风格,又实现了新老建筑的有机协调,保持了天安门广场原有风貌的和谐统一。主题思想非常成功,结合了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元素,整体视觉效果很好。在室内外空间及流线处理上尤显简洁大方、庄重朴素,体现了中国人讲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很有中国气势,符合国家博物馆世界大馆的地位。

国家博物馆的新馆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期间批准开工并建成投入使用的巨大文化设施,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最大的文化惠民工程。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象征,是中国的首善重要文化窗口,是我国历史文化的最高殿堂。其文化影响力和象征意义重大。

二、努力增加文物藏品

文物藏品是国家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是组织陈列与展览和开展学术研究的根本资源,是为广大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业务活动的基础,是国家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国家博物馆有了宏大的建筑馆舍,文物藏品的数量和质量不够,就不能称其为“国家”博物馆。建馆初期馆藏文物只有几万件,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文化部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调拨和征集文物,得到了全国考古和博物馆单位的大力支持,奠定了基本的文物藏品基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组建之初,各类文物藏品约65万件。

国家博物馆新馆建成后,已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新的大馆馆舍与文物藏品不相匹配的问题尤显凸出。2007年7月,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决定将国家文物局所有的40万件文物整体划拨给国家博物馆。2010年2月,举行了文物交接仪式。40万件文物一次性划拨入藏国家博物馆,这在国家博物馆百年建馆史上是没有过的,在世界博物馆史上也属罕见。这体现了我国政府体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得到了国内外博物馆界的高度评价。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将中办特快室收藏保管的中央四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授赠的近万件国际礼品移交国家博物馆收藏保管。原国际友谊博物馆已整体划归国博,其近2万件国际礼品也已移交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些年来,国家财政部给国家博物馆的收藏经费数额不断加大,使得国家博物馆的收藏工作,有了基本保障。目前,国家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数量约120万件。国博的文物藏品不仅数量大大增加,品类也更加丰富多样,这为搞好陈列展览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三、建设“国博特色”的陈展体系

陈列和展览是国家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为公众服务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也是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等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

国家博物馆的陈列体系思路是:在陈列展览内容上力求丰富多样。既要展示中华辉煌的古代文明,又要展示近现代文明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还要展示世界文明成果。既有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也有临时展览;既有历史类陈展,也有艺术类陈展;既有本馆的藏品陈列,也有与国外大博物馆合作的陈展;既有侧重学术的展览,也有配合时政与纪念性的展览;既有反映传统艺术的展览,也有反映当代艺术成就的展览。

从上述陈展构成可以看出,“国博特色”的陈展体系已初步形成。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丰富和完善陈展质量,真正打磨出既有“国博特色”,又具“世界一流”水平的陈展体系。

四、建立“以人为本”的公众服务体系

国家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开馆以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各项公共服务内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为公众服务的水平。以提供文化服务为核心的新国博公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存包服务、安检服务、查询服务,标识信息提示和公共广播等系统服务。在入口大厅分别设有4个服务台,为观众提供贴心服务。在公共区域设有标识牌,电子信息提示屏,方便观众用最快的速度查到展陈的信息。

三是配备专职讲解员和志愿讲解员。设有语音导览和手机导览。历经3年研发的“国博手机导览”项目于2011年7月先后获得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3家电信运营商的批准。11月中英文版的国博手机导览正式上线服务。2011年9月3日,为广大青少年观众设计的教育体验区正式投入使用,其面积约1500平米,已经开发了50种适合不同类型观众参与的教育体验项目,内容涵盖美术、戏剧、音乐、影视、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六个门类。通过参与这些体验项目,让观众能够深层次了解展览内涵,获得美好的博物馆感受。

四是设有咖啡、茶座、自助餐等休闲项目服务。备有纪念品、出版物等文化产品,满足各类观众的需求。

五是为满足公众需求,新闻发布、专题报道、网站微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向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公众服务系统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年来,国家博物馆围绕免费开放组织的各项宣传工作始终把“向观众提供文化服务”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发挥博物馆自身在教育职能上的优势。在宣传手段上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展览展示、讲解讲座、语音导览、网站互动等形式,同时积极探索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和运作,注重观众的个人感受和现场参与体验的实际效果,让优秀文化成果惠及民众。

五、建立安全有效的安保系统

文物与馆舍安全始终是国家博物馆工作的重点,中央领导同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领导对此都十分关心。为确保文物及馆舍安全,多年来国家博物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藏品保管制度,不断完善安防消防工作制度和应急工作预案,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安保队伍,开展了人员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新馆开馆后,迅速完善安保措施,建立安全有效的安保系统。做好展览和藏品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用电设备的管理和检查,对重点部位、要害部位实行分级管理和重点加强防护。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巡查制度和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强化安全值班制度。

国家博物馆的安全保障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是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安全责任,逐级签署安全责任书,建立了安全工作有馆长负总责,各部门参与实施,安全保卫处具体执行的安全管理机制。二是人防系统。由本馆安保部门与武警官兵共同构成,实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责任制度。三是技防系统。由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声音复合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巡更管理系统、视频监控辅助照明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无线有线对讲系统、安防集成管理平台和安防控制室等10个子系统组成,构建了四道安防技术防线,组成了纵深的安全防护体系。四是物防系统。文物库房及展厅具备很好的物防条件。五是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系统。国家博物馆的安保工作,是一个完整有效的系统,通过机制、人防、物防、技防之间的联动,形成强有力的整体效能,在安全上做到万无一失。

经过百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淀了中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发展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旗舰。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足迹,展示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国家博物馆是中华儿女传承文明、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个人类文明的宏伟殿堂。今天的国家博物馆,凝结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凝结着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凝结着历代建设者、管理者的辛勤汗水,凝结着广大公众和无私捐赠文物藏品者的关心和奉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建馆一百周年的时刻,应该由衷的感谢他们!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定要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按照中央领导李长春同志2008年1月视察我馆时的要求:发挥国家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行业的龙头和引擎作用,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国家博物馆要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展示现代化建设成就、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一定更好的为广大公众服务,为建设先进文化服务,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服务。

中国国家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文化部党组的领导下,努力奋斗、开拓创新,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博物馆。

THE END
1.五千年星汉灿烂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笔记机核GCORES建国后,潘祖荫的孙媳潘达于在1951年将大盂鼎、大克鼎捐献给国家,并希望两鼎能够在上海博物馆向公众展出。195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北京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时,上海博物馆将大盂鼎等一批文物援助给北历博,自此两鼎镇守南北,分隔至今。 大盂鼎之所以珍贵,除了器形雄浑厚重外,其上多达291个字的铭文也历史价值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84020
2.博物馆推介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最重磅的综合性博物馆它是一直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身上在传承,所以博物馆本身就像是一个图书馆,这个图书馆让我们通过阅读它,可以看到那些在文物上承载的时代,看到先人身上火热的精神,他们或者是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或者是为了国家的兴盛不懈努力,那些先贤的事迹会拉近我们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会成为我们的榜样,让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里https://www.hiu.edu.cn/info/1251/8336.htm
3.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精选20篇)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精选20篇)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的五周年纪念日,也是天下所有母亲的节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北京科技大学第201期学生业余党校党校四班的47位同学一起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一起回顾我们伟大祖国母亲几千年风雨磨练的艰辛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xindetihui/10084636.html
4.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3展厅 本次展览首次完整展出了包括御赐墨敕、御用制品、历代先祖容像、行像、家族藏品、手书、族谱等馆藏文物及复原明代官制典型服饰共计72件套,其中,展出的李文忠及其父李贞容像,是目前存世可见的两幅明代冕服容像,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受到诸多服饰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高度关注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5.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一、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重要意义 博物馆、纪念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纪念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zcfg/gfxwj/202012/t20201204_906126.html
6.麒麟980被收进国家博物馆有什么历史意义?让我们一起探寻国家博物馆的珍藏,根据我所查阅的报道,某个展台上陈列的全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芯片产品,其中就包含了备受瞩目的麒麟980芯片。 该展台的展品清单如下: 1、8英寸芯片 2、海信的Hiview信芯音频处理芯片 3、中星微的星光中国芯系列芯片 4、备受瞩目的麒麟980芯片 https://www.yoojia.com/ask/17-13933806484664000966.html
7.参观策划书14篇9:20——11:00参观博物馆 11:00——12:00在博物馆前的市政公园带领大家踏青,参加同学现场交流参观后的感受,最后集体合影留念 12:00带队分批回学校 (2)活动后期: 参观人员返校后根据参观经历,写出一篇观后感,字数、文体不限,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体现此次参观的意义,然后收集参观人员所有的观后感,进行一次观后感评https://www.wenshubang.com/cehuashu/3126131.html
8.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全6集汉语中字大型纪录片《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不仅聚焦了国家博物馆的百年历程,更是对历史上的三次文物大征集、两大基本陈列从无到有、基础工程的创新开 拓、令人瞩目的“两馆合并”以及改扩建工程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讲述,并首次披露和呈现了众多难得一见的国之瑰宝,记录下为国博奉 献一生的国http://www.onehourlife.net/guomai/
9.麒麟980被收进国家博物馆有什么历史意义?麒麟980作为华为公司研发的一款旗舰级芯片,在2018年的时候就被推出市场,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而如今,麒麟980被收进国家博物馆,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麒麟980的出现代表了中国芯片产业的突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在芯片领域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依赖进口芯片的情况比比皆是。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1066856
10.国家宝藏观后感(通用24篇)国家宝藏观后感 3 我被选中了河南省博物馆志愿者和小小讲解员,早上我领回来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国家宝藏》让我爱不释手,一中午就读完了。 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形铜灯,战国·齐(公元前475~前221年)通高23.9厘米,盘径11.5厘米,1957年山东省诸城葛埠口村出土,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此灯整体为一身着https://www.jy135.com/guanhougan/692019.html
11.《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不远处就是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文物收藏极为丰富,陈列展出的文物十分精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25ue2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