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华章丨走近青铜国宝跟着总书记探寻文明密码

2024年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走进展厅听取当地周秦时期历史文化介绍,仔细察看何尊、逨盘等珍贵青铜器,了解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

镜头定格这样一个画面:参观“宅兹中国”单元时,总书记在一件国宝级青铜器前驻足凝视,仔细观察。

2024年9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前往甘肃考察途中,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总书记眼前的这件青铜器便是“镇院之宝”——何尊,西周青铜器的代表作之一。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其中的“宅兹中国”字样,是迄今为止发现“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何尊上“中国”二字的内涵不断演变、发展、扩充,不仅仅是地理概念的标注,更逐渐成为中华文明日新月异的见证。

除何尊、逨盘、秦公镈外,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还拥有青铜器、玉石器、陶瓷器等文物48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200余件。

一件件“国宝重器”,如一部部“青铜史书”,记录着泱泱中华灿烂辉煌的“文明密码”。

“总书记考察时,我非常荣幸地担任讲解员。我主要向总书记介绍了馆内的‘青铜器之乡’‘宅兹中国’‘周礼之邦’‘秦肇之路’四个单元。”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讲解员滕晓华说,我们的每一次讲解,都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展出的何尊铭文拓片。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供图

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总书记曾不止一次“携手”何尊,让世界了解“何以中国”。

中国考古博物馆内的宅兹中国专题展。总台央视记者许永松摄

在中国—中亚峰会上,“何尊”纪念品还被选定为礼品之一,赠送给中亚国家元首。

藏礼于器,以器述史。历经岁月洗礼,新时代下,这些辉煌灿烂的周秦历史和青铜文明正通过数字化、研学、文创等多种形式“活起来”,无声述说着古老的文明智慧。

“我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何尊进行清洗去锈、缓蚀处理、修复等保护,为深入研究西周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宁亚莹表示,通过材料科学、化学分析、无损检测等,对文物的病害进行精准诊断,可延长青铜器的寿命和稳定性。

宁亚莹介绍,当前我们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不断加强青铜器保护、研究和利用。同时建立数字化展示平台,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明星文物“何尊”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供图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总书记始终心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一次次追溯文明源流,将目光投向“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

在考察殷墟博物馆时,总书记自信地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在考察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时,总书记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在总书记的引领推动下,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

知所从来,方明所向。

从“宅兹中国”到“何以中国”,从最早的“中国”迈向“日新”的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THE END
1.青铜之王——后母戊鼎百年国博展出位置:“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专题陈列 语音导览编码:1645 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件人称“青铜之王”的商代铜鼎,它通体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100n/guobao_content-4.html?id=26
2.央妈推荐的宝藏城市打卡免费博物馆打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国青铜器博物馆 位于宝鸡市中华石鼓园内 门票免费 预约即可参观 开放时间 周二 周日9:00 17:00 周一闭馆 以集中收藏 研究和展示周秦时期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镇馆之宝 何尊 为西周早期贵族 何 所铸祭器 1963年出土于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 https://m.ctrip.com/webapp/you/tripshoot/paipai/detail/detail?articleId=108224992&isHideNavBar=YES&seo=0&twojumpwakeup=0&allianceId=1049189&sid=19855591
3.中国青铜器博物馆中国青铜器博物馆,位于宝鸡市风景如画的石鼓园内,由于装修只有一楼开放。走进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充满神秘与辉煌的青铜时代。在这里,我们将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专访;在这里,我们会与二、三千年前的祖先对话;在这里,我们会惊喜地看到宝鸡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源头的璀璨和斑斓。 https://www.meipian.cn/568gpusm
4.青铜器清代皇家收藏的青铜器,在乾隆年间即已达数千件之多,除一部分在一九四九年迁至台湾,一部分流失外,其余仍保留在故宫。加上新中国建立以后陆续由政府调拨、私人捐献和本院收购的大量青铜器,故宫博物院现藏历代铜器一万五千余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万件左右,是国内收藏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bronzes/p/10.html
5.刻于“心底”的“中国”——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走进展厅听取当地周秦时期历史文化介绍,仔细察看何尊、逨盘等珍贵青铜器,了解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 记者:鞠鹏 王晔 邵瑞 张博文 邹竞一 制作:曲振东 卢哲 陈聪颖 虞东升 张浩波 李琰 新华社摄影部、陕西分社联合制作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9/12/content_PbwBAyTx0B.html
6.这个博物院里有最早的“中国”宝鸡作为“青铜器之乡”,拥有着中国第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现有各类馆藏文物48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02件,尤以周秦青铜器著称于世。 方寸之间,镌刻最早的“中国” https://whwb.cjn.cn/h5/html5/2024-09/13/content_152970_1284952.htm
7.学习时报青铜是人类首次创造的合金,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所蕴含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对我们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听取当地周秦时期历史文化介绍,仔细察看何尊、逨盘等珍贵青铜器,了解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24-09/27/nw.D110000xxsb_20240927_1-A6.htm
8.历史的璀璨青铜器天天领红包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现在改名是中国青铜器博物馆 璀璨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之乡 真的很不错 门票免费 过去手机预约就行 来宝鸡必打卡的地方哦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8559827?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9.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触摸“中国”脉搏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触摸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于2010年落成 馆舍用青铜器出土的场景 作为建筑造型 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 是一座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 周秦青铜文化为主的 国家一级博物馆 除了何尊、逨盘、秦公镈、胡簋等 国宝重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还拥有文物48万余件 其中珍贵文物3200余件 http://www.lueyang.gov.cn/lyxzf/lyxwzx/zhyw/202409/3428a84a0ff04d9aa81bf0e457878c5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