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又称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目前中国青铜器博物馆拥有文物高达48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245件。其中以商周青铜器最为瞩目。其中包括了何尊、逨盘、秦公镈等百余件国宝重器。
今天我们就一起盘点下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何尊是西周早期作为祭器青铜器文物,国家一级文物。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
文物尺寸:高38.5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
2002年何尊就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中。
何尊何尊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工艺精美。其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的铭文。其中最大亮点就是那句“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不过其铭文内容也是极具史料价值。
逨盉是西周时期青铜器文物,国家一级文物。2003年出土于陕西省眉县杨家村。
文物尺寸:通高48、通长52厘米、重12公斤
逨盉器身整体由龙、凤、虎三种动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龙腾虎跃凤呈祥的吉祥画面。
逨盉铸造工艺比较复杂,充分反映了当时青铜器铸造的水平。逨盉无论是铸造工艺、造型构思都堪称青铜器中的珍品。
墙盘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文物,国家一级文物。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庄白村。
文物尺寸:高16.2cm、口径47.3cm、深8.6cm。
2002年墙盘就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中。
墙盘尺寸比较大,底部有铭文共284个,其铭文内容丰富,被誉为“青铜史书”“史墙盘”等。
墙盘器型巨大,制作精美。它也因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被视为国宝级的重器。
逨盘是西周时期青铜器文物,国家一级文物。200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
文物尺寸: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腹深10.4厘米,兽足高4.2厘米
逨盘在2002年就被列入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中。
逨盘底部刻有铭文21行,约360字,对西周王室变迁及年代世系有着明确的记载,可映证史书的记述,对夏、西周断代工程所拟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检验。
逨盘优美的造型与纹饰,气势恢弘的长篇铭文,精湛的铸造工艺,都表明它无愧于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经典之作。被称为”中华第一盘“
秦公镈是春秋时期青铜器乐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太公庙
文物尺寸:高75.1厘米,镈身高53厘米,舞宽30.4X26厘米,重62.5公斤
秦公镈身上精致繁复的纹饰,非常精美。有铭文共计135字,记录了秦国的建国史。对研究秦代先祖的历史极为重要。
秦公镈的铭文也是典型的春秋时期的秦系文字,是学习大篆的上佳作品。
胡簋又称(hú)簋是西周厉王时期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出土于宝鸡市扶风县。
文物尺寸:高59厘米,口径43厘米,腹深23厘米,重60公斤
2002年胡簋就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中。
胡簋是目前发现商周时期最大的青铜簋,形体庞大、浑厚典雅,被誉为“簋中之王“。
胡簋有铭文12行124字,也是目前确知出地点的王器,也被称为王簋。
秦公钟是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出土于宝鸡县太公庙
文物尺寸:高48cm,,重24kg。
高45cm,重21.5kg。
高45.7cm,重24kg。
高38.5cm,重6公斤
秦公钟一共出土五件,其铭文的书法艺术水平亦很高,其铭文内容与秦镈相同。是春秋时期早期秦文化的见证者。
秦公钟、镈制作精良,纹饰精美,铭文内容重要,字体秀丽,具有先秦史、音乐史、书法史等多方面研究价值。被誉为”先秦重器“
伯各卣是西周时期青铜器文物,国家一级文物,1980年出土于宝鸡市竹园沟国墓地七号墓
文物尺寸:高27.5cm,通盖高23.6cm,口径8.5×10.7cm,腹深13cm,圈足径9.8×11.9cm,重3170g
伯各卣是弓鱼国墓地出土青铜器中极具代表性的礼器之一。它精美的纹饰,高超铸造技术。它通过复杂的组合,才铸造成型。
我国青铜铸造中复合范技术、分铸技术的典型代表作。是青铜器铸造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