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情怀:一座个人知青文化博物馆背后的故事东北网黑龙江

东北网文化频道消息题:草根情怀:一座个人知青文化博物馆背后的故事

共有一个梦:给老知青们一个家

仲夏哈尔滨,一座个人开办的博物馆,在一个叫新立屯的村子开馆了。一声嘹亮的起床号响彻村庄,接着是开饭的哨声、下地劳动的钟声。这别致的“三声”仿佛唤醒了远去的时光,让在场的300名老知青又回到当年的北大荒,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知青文化博物馆馆长王怀信接受东北网记者采访东北网记者平静摄

2013年7月25日,是令王怀信终生难忘的日子。他穿行在老战友们中间,他对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解着藏品的来历,他为远方的客人备下一桌桌具有农家特色的佳肴。夜色来临,近百人的管弦乐队演奏起《北大荒人之歌》、《爱我中华》、《走近新时代》等熟悉的旋律。当年的女知青穿上艳丽的服装,跳起舞蹈《社员都是向阳花》,那些不再年轻的面庞此刻演绎着美丽与真诚。

王怀信告诉记者,开馆前20天,他心里都没底,不知道这个展馆到底能不能开起来。他感叹到:一切都太有限了,人力、物力、财力。当辛辛苦苦收集来的展品堆积在仓库里,不能及时筛选、整理、布展时,他心急如焚。

王怀信动员一切力量,朋友,亲属,家人,全力以赴,加入到倒计时的奋战之中。一切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占地3000多平米的场地,棚顶的吊设,墙体与地面的装饰、装修,展架、展台、展柜的摆放,土炕的搭建,管线的布置,灯光的设计,甚至院子里的农作物栽植也要整体考虑进来。

女知青体验当年的火炕东北网记者平静摄

蹉跎少年:欲说还休的故事

王怀信自认为是一个平凡的男人,是历史赋予了他不平凡的经历。如今,当面对诸多困惑与不解时,他就会不厌其烦地讲起自己的那段往事。

王怀信回忆,临走那天,他们一百多个中学生戴着大红花,坐在大卡车在城市的主要街道上巡游,夹道欢送的人群向他们挥动着手臂。王怀信看不到姐姐和妈妈,但他知道,她们一定在队伍当中。车子出城后,直奔大庆方向,一直抵达肇东县胜利公社利民大队村部,他才看清这就是他们奔赴的“广阔天地。”因为岁数太小,吃过饭,王怀信就与当地孩子玩起来。几个妇女嘁嘁喳喳地喊着说:“看哪,也不是谁带着孩子下乡了!”王怀信急了,跑出去冲她们喊:“谁是小孩儿?我都17了!”村妇开玩笑说:“这小崽子,还挺横呢!”

回城后的王怀信在北来顺饭馆做面案

像王怀信这样的“半拉子”每天只能记7个分,而其他知青和整劳力记10个分。王怀信不承认自己是“半拉子”,他一气之下跑到县知青办去“告状”,县里给他撑了腰,告诉他:凡是下地干活的知青,都是整劳力,都要记一样的分。虽然在“待遇”上同其他知青扯平了,但小小的王怀信还发誓在出工上摆脱“半拉子”,他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不比你们差!

一次队里搞水利,分段包干,王怀信和10几个人一起分了30米长、3米半高的一段水坝。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和壮劳力一样抡着大镐刨冻土,然后挑着沉重的土筐奔跑。七天的活,他们三天半就干完了。可王怀信却病了,躺在炕上发高烧,浑身疼得直哼哼,躺了七天才起床。但那一年,他成为知青中挣工分最多的人。

在困苦中王怀信长大了。

拿到学历证书后留影

讲到这,王怀信苦涩地笑了,他说,美其名曰知识青年的我,哪里有什么知识啊,给家里写一封完整的信都费劲。

回城后,他考上了省电大的英语专业,三年拿到了大专文凭。后来,他尝试从事各种职业,当厨师,干饭店,做服装生意,开工厂……而多年苦苦经营的积蓄都让他用来建立“知青之家”了,每年夏季,都会有一些知青回到“知青之家”住上几天,他们说,不回来看看,心里就空落落的。如今,“知青之家”又升格为“知青文化博物馆”,王怀信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著名作家贾宏图(中)参观展馆东北网记者平静摄

对王怀信而言,“知青”这两个字不是一种概念,也不仅仅是一种经历,而是他生命的底色,离开这个底色,一切都无从谈起。

采访中,王怀信说起这样一件事:他从农村回城后,一天晚上到院子里散步,发现一帮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正在院子里撒欢儿地疯玩,那么天真快乐,那么无忧无虑。站在一旁的王怀信一下子被触动了!他转身跑回家,蒙上被子大哭起来。一样的年少,一样的生长在这座城市,而在同伴们享受着美好的少年时光时,自己却在农村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与波折。发泄完内心的酸楚,他坐起来,摇摇头,笑了。

好多年轻人问他:那段岁月既然那么苦,那么难,有啥值得留恋的,有什么值得你们非得去纪念,去追忆,去重现的?王怀信告诉他们:因为一种深深的情怀。这情怀与青春、热血、激情联在一起,延伸为一代人的情怀,并且打上了国家命运与时代发展的烙印。

王怀信特别喜欢一档电视节目,叫《中国梦想秀》。他特别巴望有一天,能携同老兄弟,老姐妹去那里“秀一秀”他们的才艺,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THE END
1.行走夏都·阅读冰城之哈尔滨节日系列报道?知青文化博物馆在展馆的黄墙上贴着一张大表,这是一位老知青得知哈尔滨有个知青文化博物馆,特意送来他珍藏的“社员劳动出勤公布表”。表的纸面虽然已经泛黄,但保存完好,内容非常完整。据王怀信介绍,这个表上记的是每人每天劳动得的工分,年底评先进都得靠工分说话,干的好的工分得的就多,上大学当兵都有机会,干的不好的没有机会https://www.my399.com/p/361643.html
2.哈尔滨知青文化博物馆知青之家欢迎八方来客【图片来源】:哈尔滨知青文化博物馆王怀信 近期,哈尔滨知青文化博物馆先后接待北京、上海、南京、香港、杭州、盐城、西昌,秦皇岛等多地知青参访团。 现将相关图片整理成篇.留住时光,记录友谊。以做史料记载.保存。 热情接待来访知青,举杯畅饮,共叙知青情。 https://www.meipian.cn/2bxu6zhr
3.黑龙江省龙人知青文化博物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平二道副黑龙江省龙人知青文化博物馆的地址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平二道副街5-9,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南岗区哈西街道,黑龙江省哈尔滨南岗区鸿朗社区,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锦锈社区居委会,注册于2015年4月9日,法人是王怀信,主要业务范围为知青文化相https://gongshang.mingluji.com/heilongjiang/name/%E9%BB%91%E9%BE%99%E6%B1%9F%E7%9C%81%E9%BE%99%E4%BA%BA%E7%9F%A5%E9%9D%92%E6%96%87%E5%8C%96%E5%8D%9A%E7%89%A9%E9%A6%86
4.空间材料实验室开展迎国庆主题活动今日哈工大:哈尔滨工业为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好“梦想?担当”活动,加强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空间材料重点实验室教工党支部和工会小组组织实验室师生员工与哈尔滨知青文化博物馆于2019年9月8日联合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国庆主题活动。 上午九点,空间材料实验室党支部书刘海和工会组长孙鸿鸣带队来到哈尔滨知青博物馆,馆长王怀信以https://today.hit.edu.cn/node/70003
5.大鹏影视专稿486走进“知青之家”大鹏专栏大鹏专栏2012年7月2日,王怀信请来著名作家贾宏图、黑龙江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才起,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副会长兼http://www.hrbbdhzq.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88
6.海南自助游组诗12首(平水韵)韩工共叙知青农活苦,海天花甲尽兴延。 中餐游览槟榔谷,苗裔原甘什黎先。 保护非遗文化古,原生歌咏舞蹁跹。 注:怀信,即王怀信,哈尔滨市老知青,时在海南三亚管理“知青爱心家园”。海南三亚槟榔谷景区有彝族、苗族的文艺表演等。因朋友在景区外等我们,故不能尽兴。 https://www.njscxh.cn/h-nd-2646.html
7.硕果累累——黑龙江6个博物馆项目荣获国家级殊荣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入选2024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讲解员名单的通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共同推荐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张阳、黑龙江省博物馆周紫嫣、哈尔滨市博物馆刘萍,经公开推荐、公示等环节全部入选。截至目前,我省有12名讲解员入选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 https://wlt.hlj.gov.cn/wlt/c114145/202406/c00_31740231.shtml
8.黑河知青博物馆馆长杨贺军因突发脑溢血逝世,终年46岁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黑龙江省黑河知青博物馆馆长杨贺军同志,因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于2024年12月18日逝世,终年46岁。 杨贺军在中国知青史学和中国知青文化的研究领域,知青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以及知青文物的陈列布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据中国方志网等公开资料介绍,黑河知青博物馆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座以https://m.163.com/dy/article/JJRKCO1V0514R9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