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活化利用的N种途径①丨新疆博物馆一剧越千年

5月18日,全新升级版《千年之语》将在新疆博物馆与观众见面。作为全疆首部文物活化舞台剧,它展现了“鲜活”生动的历史画卷,让观众震撼沉醉。

时空对话穿越千年

5月11日,在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多功能厅舞台上,《千年之语》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只见几位“唐代仕女俑”华服高髻,和几位现代女孩携手起舞。舞蹈编导克力比努尔·阿不都热合曼介绍:“这是今年创作的新篇章‘绮梦踏歌’。”

2022年6月,新疆博物馆在二期新馆开放之际,推出了精心打造的文物活化舞台剧《千年之语》。“尝试用舞台剧的方式‘活化’文物,揭示了古代新疆地区和中原地区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历史,这是新疆博物馆历史上的第一次。”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说,“该剧推出后,门票场场售罄,给了我们信心。今年增加了新篇章,希望不断给观众新鲜感。”

升级版的《千年之语》由5个篇章组成,分别为“龟兹乐舞”“小河公主”“音韵和鸣”“绮梦踏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千年之语》中“音韵和鸣”篇章。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张海峰报道

“新篇章‘绮梦踏歌’以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唐代仕女俑为创意核心。”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介绍,“我们以这组唐代仕女俑为元素,开发的丝路宝藏女孩形象很受人们欢迎,今年尝试把她们搬上了舞台。”

在“绮梦踏歌”中,4位青春靓丽的女孩走进博物馆,在文创区看到4位唐代仕女俑,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唐代仕女俑‘复活’了,古老的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关懿说。

“复活”文物生动逼真

“今年,‘小河公主’篇章也有了较大提升,增加了一些3000多年前的生活场景;还设计了小河公主与恋人在月光之下的双人舞,画面更美了。”舞蹈编导克力比努尔说。

可视性更强的舞台效果却是在扎扎实实地“复活”文物。“小河公主”手中带有几何图案的草编篓和展厅中的文物一模一样,演员服装上的每一条纹饰,手中的每一件农具都是出土文物的精准“复制”。“忠于文物,才能更好地呈现文物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引领观众去探索。”《千年之语》总导演石明说,“去年,许多观众看完舞台剧,又回到展厅,再去看小河公主,加深了对小河墓地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的认知。”

华彩瑰丽的“龟兹乐舞”同样是克孜尔石窟壁画的精准“活化”。伎乐飞天、月光皇后、金刚力士都是76窟壁画中的人物。伎乐飞天的每一件乐器,月光皇后的宝莲灯,金刚力士手中的金刚杵都和壁画上完全一样。

《千年之语》中“龟兹乐舞”篇章。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张海峰报道

为了再现龟兹乐舞的神韵,剧组专门请来新疆艺术学院研究龟兹乐舞的青年教师担任编舞。克力比努尔很感慨:“每一个动作都有细节,脚、手式、眼神都有戏。这一篇章,大家跳得最辛苦,但真正让观众领略到了龟兹乐舞的美。”

“鲜活”历史引人入胜

当展柜中的文物出现在舞台上,“鲜活”的历史场景让观众有一剧千年的穿越感。

“音韵和鸣”开场,一位霜发如雪的维吾尔族老人坐在葡萄架下,用艾捷克拉出了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接着舞台场景转换到唐代,两支商队在一座丝路驿站不期而遇,他们分别来自中原和中亚,带来了不同的乐器和歌舞,于是小小驿站成了两支商队舞乐交流的大舞台……胡旋舞,中原舞姿争奇斗艳,琵琶、笛子、唢呐相互应和。“‘音韵和鸣’活化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面,既绚烂又和谐。”2022年7月来过新疆博物馆的广州游客邵小平在博客中写道。

《千年之语》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篇章。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张海峰报道

观众的好评让新疆博物馆对延续《千年之语》的精彩充满信心。“我们计划每年都对该剧进行升级,将会以舞台剧的形式‘活化’更多的馆藏文物,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嘉说。

THE END
1.新疆博物馆“文物+演绎+文创”创新博物馆资源活化利用新疆博物馆“文物+演绎+文创”为亮点的博物馆资源活化利用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文物的内在价值延伸,而且使观众从看“国宝”向看“文化”的转变和递进,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显著,为更好满足各族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弘扬丝路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着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http://www.ncha.gov.cn/art/2024/9/3/art_722_191117.html
2.山西全面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山西着力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断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全面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全省遴选39处国宝级文物,在人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5270509635370688&wfr=spider&for=pc
3.活化利用,文物最好的保护方式!济南这三个案例获奖12月21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首批“山东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十佳案例”和10个“山东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优秀案例”。济南市“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广智院”活化利用项目、孟氏故居活化利用项目入选十佳案例;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活化利用项目入选优秀案例。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806560
4.现代科技让文物“活”起来以更生动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央视网消息:科技进步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各地博物馆也在不断创新展览展示方式、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观众通过视、听、触等多重体验,以更生动、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度融入展览之中,既能够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又能够感受得更真切更过瘾。 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青铜骑兽顶尊人像、青铜鸟足神像等1500余件套的https://m.gmw.cn/2023-12/10/content_1303595897.htm
5.“活”起来的文物使博物馆生机无限——业界专家共同探讨“让文物《唐宫夜宴》、考古盲盒、华夏古乐、数字文创等破题出圈;智慧博物馆建设、博物馆研学、“豫来遇潮”文化品牌等项目不断推出,“让文物活起来”有了典型案例。河南博物院着力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在文物活化利用中,走出了品牌化教育、融合式文创、沉浸式古乐、融媒体传播于一体的新路子。http://www.sanyamuseum.com/a/2/2023/0807/3328.html
6.浅谈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活化利用的案例观察汉匠古建筑浅谈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活化利用的案例观察 1931年,第一届历史纪念物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在雅典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其开宗明义第一条,明确提出:建筑物的使用有利于延续建筑的寿命,应继续使用他们,但使用功能必须以尊重建筑的历史和艺术特征为前提。https://www.nbgjz.com/9958.html
7.王然:加强文物价值挖掘和传播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近日,新华网河北频道邀请河北博物院副院长王然,围绕文物活化利用等话题展开交流。 拥有诸多珍贵文物藏品 河北博物院现有文物藏品21万件、展出文物5000件,其中,尤以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战国中山国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石刻佛教造像以及http://he.news.cn/talking/rwwhql/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