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R+博物馆”时代来了

据新华网消息,7月22日数智人“艾雯雯”正式亮相,成为国家博物馆一位特殊的新员工。“艾雯雯”这个名字,寓意她以AI(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展示对文明、文化、文物的喜爱,对文博工作的热爱。

据了解,“艾雯雯”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讲解技能,熟知国家博物馆140余万件文物珍品。通过骨骼绑定、动作捕捉、布料毛发解算等技术,“艾雯雯”有着生动的表情和灵活的动作。借助三维与实景视频合成渲染技术,以及精准还原的三维透视空间关系,“艾雯雯”可以走进现实场景,为游客讲解中华文明。同时,“艾雯雯”拥有超强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能够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文夭夭”取名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造型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于一身。不同于线下人工讲解员,文夭夭可跨越时空限制,以多个“数字人分身”同时服务数十上百家博物馆。此外,超越人脑记忆的AI技术训练,可以不断升级文夭夭的知识库,对各件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如数家珍。

6月,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正式开幕,这也是浙江省首个全天候博物馆。24小时博物馆自然要有24小时在岗的讲解员,这时数字人就有了用武之地。作为首个元宇宙新闻主播,已经在岗大半年的新华智云数字员工“华智云”,作为志愿者担任“24小时博物馆”讲解员,带领游客了解大自然的奇妙和魅力。

数字敦煌发布官方虚拟人

6月份,“腾讯互娱×数字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宣布成立,敦煌推出官方虚拟人“伽瑶”,同时根据签署的5年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1:1数字化高保真复现藏经洞盛况。

用AR眼镜“复活”古生物

这个暑假,国内数家博物馆通过引入文博界最新科技体验——AR智能导览眼镜,让沉睡的文物“复活”,在暑假期间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科普体验。博物馆业内人士表示,“AR智能导览眼镜多样化、多角度、多层次利用展品,不局限于实物的陈列展示,‘活化’展品,提升了知识传递效率和游览趣味性,是当下博物馆的新浪潮。”

武汉自然博物馆在6月份已推出了AR+博物馆沉浸式体验。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戴上AR眼镜,来到文物面前根据点位指示牌自动触发AR内容,这时晚侏罗纪的马门溪龙的骨架化石将还原成生前的模样,被唤醒的马门溪龙会伸着脖子“走出”展示区,并向惊讶的游客打个招呼。游客佩戴上AR智能导览眼镜,不仅能看、能听,更能够通过语音指令与文物交流,这样的体验感会让观众突破时空界限,展厅内的标本不但可以“复活”,还可以与观众对话,给他们讲述大自然的奇妙故事。

据悉,武汉自然博物馆并不是AR导览服务的首个吃螃蟹者,同样位于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到访的观众也可以选择戴上AR眼镜看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在网络社交媒体就有一段“AR眼镜里的文物:曾侯乙编钟”的视频,点击量颇高。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年代为战国早期。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上层为三组共19件钮钟、中下层五组共45件甬钟,及一件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镈钟所组成。在AR视角下,可以看到钮钟、甬钟、大镈钟等钟的不同形态,同时还能听到伴随编钟击打出来的悠长古音。

契合大众的“国潮游玩”

同样在今年春夏之际,杭州市良渚博物院推出了“五千年前的劳动节体验券”。这张体验券由一副AR眼镜实现。戴上眼镜后,参观者看到的不再只是文物本身,文物之上同步显示出了五千年前的场景——既有河道里划着竹筏与小舟的先民,也有正在进行玉器与陶艺制作的村落。其实,这套导览系统于2020年国庆节就已开始启用。那一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博物院率先启用AR眼镜导览,在2020年首个投入使用的国庆期间,总计接待游客体验数量就超过5000人次。

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有70余家博物馆将“AI+AR+智慧导览”作为新馆建设、旧馆升级的重要展陈形式,为游客提供全新的交互体验。

是营销升级还是双赢选择

博物馆连接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馆里陈列着的静态文物几乎都隐藏着各自或波澜壮阔、或曲折离奇的历史背景及过往,仅仅以视觉方式难以全面呈现展品、事件、人物所蕴含的信息。观众在面对面、点对点的参观中也只能蜻蜓点水,难以深究其里。正因为如此,博物馆一直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数字技术的竞技场。

在国外,AR技术受到不少博物馆青睐,大英博物馆曾推出过一个有趣的AR冒险游戏。该游戏的特色是将游戏任务融入到历史故事当中,故事内容涵盖帕特农神庙、萨顿胡考古遗址等几个最受欢迎的展厅。

在以新技术传播敦煌文化方面,敦煌研究院已有许多探索。从持续30多年的“数字敦煌”项目,到与微软合作开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敦煌小冰”,再到与华为联手让飞天“飞”出壁画,古老的敦煌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喜爱。

AR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也不是巧合。过去,电子导览讲解、触摸屏是博物馆主流的文物数字化呈现形式,是展陈纯文字时代到动态图文结合时代的转变;这种二维的动态呈现,实现了从“静态展品”到“动态展品”的跨越,解决了有限的说明牌无法承载的信息问题。但在亲近感和沉浸感的打造上,尚有较大空间。

THE END
1.数字敦煌虚拟博物馆,穿越千年altr数字高定数字敦煌 | 虚拟博物馆,穿越千年,altr_数字高定,服装,传统/民族服饰,传统服饰,敦煌,虚拟时尚,建模,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站酷网,中国设计师互动平台.敦煌,是华夏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敦煌壁画承载了丰富而珍贵的中国古代服饰,让如今的世人得以膽仰千年前的衣冠盛世。基https://www.zcool.com.cn/work/ZNjU1NDEyNTI=.html
2.敦煌虚拟云展厅:沉浸式观展体验的新时代总而言之,敦煌虚拟云展厅是利用网易瑶台的虚拟人、虚拟场景和虚拟交互技术,搭建起来的一座沉浸式观展体验的平台。通过虚拟导游、逼真的虚拟场景和互动体验,用户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其独特魅力。这个虚拟展厅的建立不仅为用户带来了便利和新的观展方式,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敦煌虚拟云展厅https://yaotai.163.com/cs/metaverse/Xdx22ooBLmgvlgK6pSbw.html
3.敦煌超宇宙穿越千年,感受古今交融的艺术之旅三十年的传承与创新,敦煌画院的馆藏临摹画作将在这里展出,更有“不可思议的敦煌”创新性内容,让观众能看到敦煌文化的现代演绎。 展览信息敦煌超宇宙地址:王府井大街255号北京市百货大楼南馆4-5层 #点评正当玩 #0元玩转这座城 #寻找1000位点评展博推荐官 #秋季逛展指南 #艺术碰头计划 #寻找秋天最美博物馆 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94356454?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4.敦煌博物馆来了敦煌 一定要来敦煌博物馆 一踏入馆内 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海量精美文物 壁画临摹品更是一绝 那细腻笔触 绚丽色彩 把敦煌壁画神韵完美复刻 九色鹿仿佛下一秒就能跃出墙面 瞬间带你穿越到丝路盛景 彩塑庄严 佛像慈悲 佛国世界在眼前徐徐展开 馆里按朝代梳理脉络https://m.ctrip.com/webapp/you/tripshoot/paipai/detail/detail?articleId=107183378&isHideNavBar=YES&seo=0&twojumpwakeup=0&allianceId=1049189&sid=19855591
5.“数字敦煌”科技带你穿越时空感受中华文明9月21日,记者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B馆一层B1展厅里体验到了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镌刻着时代温度的画面与创新场景。与会嘉宾借助VR设备沉浸式游览莫高窟虚拟场景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寻境敦煌” VR带你深度体验莫高窟中的西魏第285窟是现存最早有明确建窟纪年的石窟,同时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922A010ZN00
6.酒泉市博物馆“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虚拟展馆正式上线近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践行“居家防疫”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疫情防控期间的文化生活需要,酒泉市博物馆坚持“闭馆不闭展览”,在官方网站精心推出“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虚拟展馆。观众只需在手机屏幕上动动手指或点击鼠标就可以将自己置身于虚拟展馆内,360°全方位参观在第五届丝绸之路(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132431
7.线上敦煌艺术展览敦煌线上博物馆VR全景展示圆桌云展馆平台:提供线上VR博物馆制作在线VR全景展示:敦煌石窟艺术特展线上敦煌艺术展览:敦煌线上VR博物馆敦煌线上博物馆VR全景展示线上艺术展https://www.3dyz.com/product/2023063014242549.html
8.云游敦煌「数字藏经洞」IGN中国评测:8分和传统博物馆里的互动项目相比,由敦煌研究院与腾讯游戏 CROS 团队联手打造的「数字藏经洞」项目无论在访问便利度、互动体验品质、内容量还是美术效果等方面,都有着令人意外的优秀表现,和去年的「数字长城」项目相比也有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不是敦煌文化的爱好者,都可以通过打开微信访问「云游敦煌」小程序这种简单直接的https://zhuanlan.zhihu.com/p/6238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