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放学后要“进”博物馆!博物馆与学校联合出教材定制学习项目

下午3点半放学后,小学生将“走进”博物馆,通过校内博物馆系列课程,开启文化之旅。最近,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速博物馆“进”校园,明确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考核和效果评价;各地文物部门要将其纳入博物馆定级评估、运行评估、免费开放绩效考评等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记者调查发现,本市部分小学已经提前动起来了。与博物馆联合出教材、将展览“搬”进校园、打造博物馆研学之旅……丰富的活动引领学生们博“悟”世界。

小初高学段都开“博物馆课”

盘点博物馆资源,全国中小学博物馆教育资源地图将发布。《意见》提到,各地博物馆要坚持“展教并重”,策划适合中小学生的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动员馆内策展、文保人员以及专家学者、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定期组织馆长讲解、专家导赏。

为孩子们量身定制学习项目将成为博物馆的“必答题”。史家小学和国家博物馆已经联合编制了《中国传统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系列教材,以国博馆藏精品为依托,以学校多年来的实践为基础,引领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博物馆资源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学习。西二旗小学也联合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将紫禁城“搬”进课堂。

同时,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等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也要有机融入博物馆教育内容。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应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明确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体验内容、学习方式及评价办法。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还将推动博物馆青少年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联合发布全国中小学博物馆教育资源地图,有效衔接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需求。

博物馆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

到博物馆上课,绝不是简单的“听讲”。博物馆要制作博物馆手册、导览图、辅助读物、口袋书、动漫等,引导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开展活动、辅助学习,不断探索完备博物馆学习模式,增强博物馆学习效果。

同时,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目前,本市已经启动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开展了“四个一工程”等活动,推动中小学生集中走进博物馆,开展体验式学习。

博物馆研学将“标准化”

学校和博物馆的合作绝不是“昙花一现”。学校要与博物馆通过签订馆校共建协议、举办馆校互动活动、建立第二课堂等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博物馆也要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建立学生活动体验、学习效果评估、服务满意度评价等跟踪反馈机制,共同构建常态化的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工作机制。

THE END
1.小学阶段教育课程中国国家博物馆2 华夏瑰宝—花间呈祥话瑞鸟 本课程将带领学生进入《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明清部分,通过展厅文物让学生了解古代工匠对花鸟题材在装饰器具上的表现,要在考虑材质选择的同时兼顾题材展现的表现力。将艺术上的大胆想象与技术上的精巧制作高度融合等特点。 3 华夏美食—远古时期人们吃什么? 本课的教学意图是要借助文物来阐释https://www.chnmuseum.cn/fw/ggjy/gb100j/xxjy/202110/t20211013_251702_wap.shtml
2.博物馆课程贯穿“三个课堂”将华夏文明镌刻在学生童年记忆里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身着汉服的秦陵博物院专业讲解员和建国路小学语文老师同登讲台,为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秦文化博物馆课程。该校将博物馆课程与学科课程、校外生活、学生特长兴趣等紧密结合,开设 “周秦汉唐”系列博物馆课程,以“三个课堂”为主阵地,给学生不同形式的学习体验。 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3-05/17/content_6729407.htm
3.《博物馆里的徽州古建筑》精品课程上线面对广大青少年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安徽博物院倾力打造的精品课程《博物馆里的徽州古建筑》上线,今年秋季将通过课后延时服务这一途径走进校园,服务安徽省广大小学生。这门课程的推出,是安徽博物院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落实“博物馆进校园”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课程进校园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https://ct.ah.gov.cn/zwxw/gzdt/80751857.html
4.精彩回馈川大附小“博物馆里的中国”实践探究课程在四川大学为培养和引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少年儿童的文化和科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丰富实践体验,寓学于行、知行合一,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创设了“博物馆里的中国”实践探究课程。四川大学博物馆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博物馆,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仅肩负着文物收藏https://scudm.scu.edu.cn/info/1202/2361.htm
5.同济小学博物馆课程方案《我们的创新拓展日---博物馆课程》打破校园的局限,开发社会实践类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我们寻找能使学生“体验科学——培养兴趣——健康发展”的优质、合适的外出实践活动的场地,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欢畅”的情境,提供“人人成功”的机会。 2.开发社会资源,促学生有益发展。 (http://www.tjxx.edu.sh.cn/info/1023/1031.htm
6.太原市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博物院探秘》我校滨河校区距离山西省博物院不足200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具备了开发博物馆校本课程的先决条件。 基于对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践行,我校开设了校本课程《博物院探秘》,目标指向“尊重文化”、“感悟鉴赏”、“家国情怀”等小学生幸福人生核心素养指标。 https://www.meipian.cn/1q1j0m3u
7.由“博悟课程”引发的学习革命——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博物馆回顾最初的起点,史家小学与博物馆的缘分,从一位寻求课堂突破的教师开始。 十余年前,主讲“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郭志滨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教材中占据很大篇幅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自信,更难以进入学生心里。 https://jyj.gmw.cn/2021-10/29/content_35273628.htm
8.上海博物馆“博观大课堂”学生课程开启澎湃号·湃客上海博物馆“博观大课堂”学生课程开启 上海博物馆致力打造“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一方面,坚持“以物论史”“以史增信”,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另一方面,深化博物馆的社会美育浸润功能,实践“美在博物馆,博物馆让生活更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78958
9.博物馆文物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运用与意义现如今,艺术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加强道德修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艺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相结合才能体现完整的教育。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再现中心,对小学生的文化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艺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课程内http://epaper.sxjybk.com/jsb/20230312/html/content_20230312002003.htm
10.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走进古陶博物馆开启“沉浸式”文物课堂殡仪馆用形似炖盅器皿当骨灰瓮?官方通报:该公司运营权已被收回 8小时之前 | 最视频 4222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加快推动重点口岸高质量发展助力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 9小时之前 | 内蒙古新闻 5586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余万亩 粮食增产“耕”基坚实 9小时之前 | 内蒙古新闻 5856 消息传来!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xNTAwMTU1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