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高度评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

12月16日,由民族文化宫、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展示研讨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研讨会上,聚焦由国家民委主办、自2023年8月1日在民族文化宫展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以下简称“铸牢展”),与会专家学者表示,“铸牢展”紧扣主线,突出体现共同性,勾勒出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脉络,着力讲好文物古籍背后蕴藏的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故事,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次实践探索。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历史探索新的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

从代表史前文化大交流辉煌成果的彩陶文化之马家窑陶壶到唐朝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琴与长鼓,从喀喇汗王朝的桃花石可汗铜币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币实物中统元宝交钞,从见证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清代彝文古籍《西南彝志》到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清康熙年间刻本蒙古文、藏文《大藏经》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现场。石建杭摄

走进“铸牢展”展厅,一件件文物古籍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记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史,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文物古籍承载文明、跨越古今、见证历史。国家民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充分发挥文物古籍在历史叙事中“自带流量”的优势,着力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创新推出“铸牢展”。

▲2024年12月16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展示研讨会”在民族文化宫召开。谢一丁摄

“‘铸牢展’把中华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哲理分析透、学理梳理清、道理讲明白,坚持问题导向,以学术讲政治、以历史释原理,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彭勇表示。

新疆师范大学教授王平认为,展览用实证的方式,对歪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些错误史观,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有理、有据、有力的批驳。“展览展出了1980年在新疆阿图什县(今阿图什市)出土、背面铭文中有‘桃花石可汗’字样的喀喇汗王朝铜币,这也是一枚宋代铜币。在当时,桃花石意指‘中国’。这充分说明,宋代时西域虽然远离中原,但这里的王国依然有着浓厚的中国一体意识。这也生动地反映了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看来,“铸牢展”通过明线与暗线交织铺陈以及细节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予以了生动展示和诠释。“‘天下一家’‘天下大同’‘天人合一’……这些在中华文明长河中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的传统文化理念,在展览中有丰富而直观的体现。广西田阳的舞狮面具、云南的狮头面具、青海土族的狮面具,烙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一件龙舟模型,24位不同民族的划手齐心协力划动船桨,这是各民族龙舟竞渡过端午的艺术还原……”巫新华说。

北京市民宗委副主任、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丁希松同样表示,“铸牢展”既是文物古籍大展会,又是思想文化的大展会。展览在如何拓展文物古籍的价值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方面探索了路径。

取意“瓣瓣不同、瓣瓣同心”的“花瓣古籍墙”,象征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集大成的“集思柱”,用各民族乐器精心打造的取意“万方乐奏”的“乐器墙”等,与展览主题紧密融合,形成有机整体,带给观众极强的视觉震撼和触动心灵的感染力。

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铸牢展”突出“五个共同”内涵,探索全新的叙事体系、话语体系,展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勾勒出各民族交融汇聚形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壮阔图景,彰显了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

2023年9月16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严庆等走进“铸牢展”展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央民族大学2.3万余名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在这场沉浸式的现场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展览+授课”深入探寻民族团结的文化根脉,见证中华文化的根深叶茂,深刻感受“五个共同”,深切感悟“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今年5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党支部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同样将活动地选在了“铸牢展”。

聆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多元共融、凝聚不散的厚重历史……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参观,更加了解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进取、不断取得胜利的恢弘历史,更加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70多所大、中、小学学生到场学习,在图文并茂的展示中,“爱我中华”的种子深埋青少年心灵深处;

近万名民族工作者来此接受培训,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根基愈发牢固;

3000多个社会团组前来参观,在精彩纷呈的展陈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浸润心田……

“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展览留言簿上,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切共鸣。

今年9月底,由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组成的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走进“铸牢展”,沉浸式感受民族团结的一脉相承与精神力量。

“整场展览气势磅礴、主题鲜明、逻辑严密、展品丰富、讲解专业,通过展览,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一件件文物古籍,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过去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灿烂的文化,以及今后应该怎样去传承和创造更加灿烂的文化,去促进各民族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

在参观过程中,参观团成员感慨颇多、感触颇深。

▲12月15日,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展示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参观文物古籍展。谢一丁摄

“站位高、定位准、内容全、素材精、讲解美、形式佳,这是‘铸牢展’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副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于志勇表示,“坚定不移地坚持文物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把握好根本原则与基本立场;旗帜鲜明地深刻阐明文物展示宣传所面对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持之以恒地聚焦思想文化宣传重点,不断增强知识积累与社会历史文化教育品质。这些‘铸牢展’都做到了。”

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陶少艺认为,“铸牢展”遴选那些对各民族共同缔造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具有高度表征力的历史见证物,根据展览主题设置观众喜闻乐见的社教活动,研发“有故事”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拉近展览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吸引越来越多观众,进而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持续优化提升,不断复刻联动,开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新局面

丰富展陈内容、完善讲解词、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增加互动体验……在观众热情观展的同时,“铸牢展”也在持续优化提升,不断推陈出新,让流量变“留量”。

一年多来,“铸牢展”增设了一批实物、图片,修改完善大纲文字及讲解词,增加“铸牢展”西藏专区,包括明清宫廷家具展、中央政府与历世达赖班禅往来文物展,全面提升观展沉浸感与科技感,更好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用。

新媒体与新技术的引入,使展览更为生动、互动性更强,更具吸引力。“我们对‘大团结’现有展厅布局进行调整,以更加立体的新形式呈现新时代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同时更新引入现代化多媒体互动展示手段结合高清动态影像资料,全面提升观展的沉浸感与科技感。”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副馆长王海介绍说。

“铸牢展”在铸牢宣传教育上落实了新史观、建立了新叙事、树起了新标杆,打造出一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大展。这一展览模式也不断在全国多地进行复刻,示范带动,多线联动。

2023年8月,由民族文化宫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委共同策划、合力打造的伊金霍洛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投入使用。展览馆链接全旗资源,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覆盖全域、辐射全局。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是昌吉州与民族文化宫有效合作、开展文化润疆的另一个生动实践。昌吉州“铸牢馆”是西北地区首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自今年9月10日起正式投入使用后,已接待观众3万多人。

“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展陈内容和方式,让主题馆为文化润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发挥积极作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委统战部副部长何伟华表示。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下一步,国家民委将加强指导、统筹资源,民族文化宫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充分发挥“铸牢展”的作用,为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广阔平台,开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新局面。

THE END
1.我院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党日2024年7月13日,我院党委组织学院教职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主题为“增强立德树人本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主题党日活动,参观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展。 本次活?动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院教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https://zyhjcl.gxu.edu.cn/info/1080/3883.htm
2.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10月10日下午,广西博物馆党委组织在职党员以及职工代表赴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展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自觉增强休戚与共、荣https://www.gxmuseum.cn/About/News/MuseumNews/cc53b508296554f9a1ce9cb810c2c9a7
3.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南宁理工学院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于2024年10月10日,商学院精心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实践活动,组织了一支由师生代表构成的参观团队,集体赴广西民族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此次活动聚焦于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精心策划https://www.bwgl.cn/syxw/syxw_xydt/84895/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星堆博物馆:发挥文博资源优势,铸牢中近年来,四川省广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资源优势,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工作人员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内布展。新华社记者 刘坤摄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487879
5.匠心立德——我院教师党支部赴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铸牢共同体6月28日下午,我院教师党支部组织广大党员前往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展,开展“铸牢共同体意识 ,凝聚精神力量”主题党日活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各位老师认真参观了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展。展览分为“共辟辽阔疆域”、“共书悠久历史”、“共创灿烂文化”、“共育伟大https://www.gxtznn.com/tyjz/info/1003/1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