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皆宜:中国古代体育

射箭是体育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距今2.8万年前的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射箭用的石箭头,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弓箭。

关于弓箭的发明,谯周的《古史考》曾有这样的记载:“木名柘树,枝长而乌集,将飞,枝打乌,乌乃号飞,后古以柘树为弓,名曰乌号。”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是从自然现象中,发现柘树枝条具有弹性而制造了弓,并由此开始了使用弓箭的漫长历程。

延至商周时代,石制的箭镞被青铜箭镞所代替,除了最初应用于狩猎经济,也开始逐渐成为军事训练、宗教祭祀、外交盟会、宫廷宴会以及农村节社等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被赋予了“礼仪”的色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铜器和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水陆攻战青铜壶上的宴乐习射刻纹,明显展示了当时贵族阶层以射箭为礼乐活动的情景。

宋元以后,由于现代火器的发明和使用,射箭活动原有的军事、礼仪等意义日渐弱化,与此同时,它的竞赛性和娱乐性却逐渐加强。特别是明清时期,作为一项传统的运动项目,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倡。

御车

据有关考古资料,至迟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独树马车,因之战车也就成为普通作战工具。当然,驾车之术也开始成为人们习练和掌握的技艺之一,并被列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西周时期,御术和射术同被列入“六艺”。

自战国以迄汉代,由于马车的普遍运用,御术更成为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形式。考古发现的这时期的驾车实物,汉代画像石和壁画等所绘各类驾车的形象,其急速奔驰的形态,透露出御者高超的技艺,反映了御术的不断发展。只是随着马匹的广泛运用,骑术进一步推广,御术才逐渐退出了体育运动的领域。

球类

古代中国,以球类游戏为主体的运动不仅历史十分悠久,而且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繁多的形式。

蹴鞠在史籍中也称为踏鞠、塌鞠或蹙鞠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汉代,蹴鞠活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从文物资料可以看出,汉代的蹴鞠活动已具有多种形式,既有分成两队直接对抗的竞技比赛,又有表现技巧的“蹴鞠舞”。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画像石的蹴鞠图中,蹴鞠者的形象有男有女,这说明当时蹴鞠活动同样为女子所喜爱。鞠从一个到两个、三个不等,人数也有一人或多人的几种形式,蹴鞠已成为当时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球,又名击鞠、打球等,它是马术与球类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它的兴起必然是在马术和球类运动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产生的。三国魏曹植,在其著名的《名都篇》中描写京洛少年们郊游的情景时,曾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其中的“击鞠”一词,多数学者均认为此应为我国马球运动出现的最早记载。

开展马球运动的黄金时期在唐朝,至明清,马球运动依然盛行,不过,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人绘《宣宗行乐图》卷中宣宗“打球”的画面来看,已经不是两队争逐,而是由队员轮流击球入门、变竞赛为击球表演的一种娱乐活动了。

捶丸是一种徒步以杖击球的运动,它是在唐代“步打”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马球和蹴鞠运动的一些特点,与今日的高尔夫球运动大同小异。明代以来,捶丸运动主要在都市中流行,且其娱乐性更为显著,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杜瑾《仕女图》中仕女捶丸的场景,说明捶丸运动也在妇女中流行。

武术

武术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类体育运动。

拳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巧言》中就提到“无拳无勇,职为乱阶”,可见拳术在先秦已是男子汉应有的重要本领了。到了汉代,拳击搏斗之技已被总结成书,《汉书·艺文志》所列书籍目录中有《手搏六篇》(此书已佚)。及至明清,随着中华武术内容的日渐丰富,拳术套路技术渐趋成熟,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多种流派,如河南登封少林寺白衣殿拳术演练图壁画极为形象地向我们展示出拳术套路的丰富内容。

除徒手的拳脚肢体的运用,器械演练也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秦汉以后,受战争中适应近战决胜负之需要的影响,器械演练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当时的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漆绘及其他文化艺术品的装饰上,均有单人执械、双人执械的单练和对练形象,同时,还有许多技击俑的发现。

角力

角力也是中国古代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项目。古代的角力,亦称为“角觝”,魏晋以后又称“相扑”,宋代称为“争交”,元明以后称为“摔跤”。在中国古代,展示男人力量的角力活动,是日常活动和竞技场上的主要运动形式之一。

最初的角力是两两相搏,角力双方拳打脚踢,连摔带拿,凡以巧斗力制服对方就算胜利。到了秦汉之际,角力改称“角觝”,其内容也有了些变化,更注重相搏的方式和规则性。魏晋以后,角力被称为相扑,其活动形式、规则日益完善。隋唐五代时,相扑比赛制度大体形成,唐宫廷中还专门设有“相扑朋”以训练相扑能手,进行比赛表演。宋元明各代,相扑仍很流行,不但是民间的娱乐活动节目,也是军队士兵训练中力量训练的项目之一。

养生

保健养生活动是中国古代体育中的一大门类。最初人们是由生活实践中体验到保健养生方法,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明确建构和认同有关养生和健康的模式与标准,逐渐形成了传统保健养生的完整体系,这就是以引伸肢体为主的导引术、以呼吸锻炼为主的行气术和以舒筋活络为主的按摩术。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两篇写绘在帛书上的养生专著:一是《却谷食气》篇,对行气的某些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记述;一是《导引图》,描绘了40多个不同性别、年龄的人进行各种导引的动作与姿态。这些文献、图绘,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行气和导引这两类保健养生术,反映出古代保健养生活动在当时的普及程度。此后,这种健身养生形式一直长盛不衰。

百戏

在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中,有一类独特的运动形式,这就是技巧运动。从范围上讲,这种技巧运动包括今天体操和技巧形式的许多内容,主要项目有筋斗、倒立、柔术、戏车、戴竿、绳技等等。

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壁画以及各种技巧俑等,极为形象地展示出了上述各个运动形式的特点。这些丰富的、以展现身体高难度技巧的运动形式,经汉代以后,基本确立了其在百戏艺术中的地位。从魏晋、隋唐以迄明清的各个时期,有关技巧的身体运动项目,基本上都是由汉代沿袭而来。

民俗游乐

民俗游乐活动则是中国古代传统体育中较有特色的运动形式。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既有名儒雅士的投壶、游山,又有民间大众喜爱的风筝、舞龙舞狮、斗兽、斗鸡、踩高跷、踢毽子;既有文人仕女钟爱的荡秋千,又有儿童参与的鞭陀螺、骑竹马、滑板、跳绳等。这些运动形式多数已流传下来,并有广泛的大众基础。

弈棋

在以思维与智慧为竞技特征的棋类活动当中,围棋和象棋在中国有着古老的历史。1952年出土的河北望都东汉墓的石制围棋盘,表明当时已出现17道289子的局制。关于象棋,目前较早的实物多见于宋代,1983年四川江油出土的宋代铜质象棋,除正面铸棋子名称外,背面皆铸有象形图案,反映出当时象棋活动已开展得很普遍。明清时期,有关围棋、象棋的实物更为丰富。

除了围棋和象棋,在中国古代还流行过六博、双陆等棋戏。其中六博最早流行于战国时期,至秦汉达到高潮,是宫廷和民间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之一。魏晋南北朝以后,六博戏逐渐销声匿迹。双陆应为舶来之戏,公元六世纪初从西域传入,后流行于中国。故宫博物院藏有任熊绘《双陆图》,可见双陆棋至清代仍在流行。

从世界古代体育的发展进程看,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国古代体育占有重要地位,诸多的体育活动形式,如球类、武术、保健养生、角力、技巧、棋类以及某些“田径”运动等,均可在世界各国体育活动中找到相近或相通的形式,且从发现的考古资料分析,其出现皆比后者为早。

THE END
1.石镞(复制品)中国国家博物馆旧石器 旧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2.8万年 长2.7厘米,宽0.9厘米 原物1963年山西朔县峙峪出土 这件石镞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件石镞。弓箭是一种复合工具,一般是把镞附在箭杆上,使用时利用弓的弹力将镞与箭杆一起射向远方。除去适当的尺寸、锋利的尖之外,镞的底部设计最为重要,必须符合安装箭杆的要求,或有铤或镞底扁https://www.chnmuseum.cn/zp/zpml/kgfjp/202112/t20211203_252555_wap.shtml
2.国博珍藏云欣赏从后羿射日的故事说起旧石器时代晚期是最后冰期逐渐走向盛期并最终消失的时期,古气候虽有温湿、干冷的变化,但在距今4万年—1.5年前的时间里总趋势是干冷的,捕获猎物随之日趋困难。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人类发明了比投索石更有效的狩猎工具如投矛器、脱柄鱼镖等投掷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弓箭。(本文选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57321572106402106&wfr=spider&for=pc
3.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在中国境内已发现金牛山人、大荔人、许家窑人、丁村人、马坝人、柳江人、许昌人、山顶洞人、左镇人等智人化石。这一阶段,石器技术不断进步,石球更多地被用于狩猎。 旧石器时代晚期,标枪、鱼镖、弓箭等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渔猎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还产生了原始信仰与原始艺术的萌芽。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9/20/40066813_1139780668.shtml
4.观展寻宝系列游记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完整覆盖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清代的近千年历史,以大量代表性文物印证史实,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这里有很多价值连城、独一无二的国宝,而且长期公开展出。国家文物局公布的195件(组)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中,国博入列24件(组),都在“古代中国”陈https://you.ctrip.com/travels/beijing1/4126016.html
5.观物记1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金台博物志 就爱逛博物馆,带你看那些古老的、美好的事物! 订阅专栏 博物馆 旧石器时代 原始人 ?赞同71 条评论 ?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 写下你的评论 1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管三石 非洲古猿是现在中国人的始祖这种说法离你说的比较统一还差远了吧 05-03 ?回复?喜欢打开https://zhuanlan.zhihu.com/p/60971263
6.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上)"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 远古中国(约20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https://www.meipian.cn/51shlmdt
7.古代弓箭图片古代弓箭素材古代弓箭图片下载弯弓射箭的古代武士猎人元素 PNG 卡通弓箭3D渲染 3D渲染各种不同风格的弓箭 搭弓射箭的古代勇士神话传说人物元素后羿射日 PNG 中国古代战争现场模拟 弓箭-美国印第安人 EPS 后羿射日古代传说儿童插画 PSD 南京城墙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文物 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和弓箭 仅限资讯传播使用 南京城墙博物馆 仅限资讯传播使用 攻城https://www.vcg.com/creative-image/gudaigongjian/
8.来自波斯箭箙上的“连环画”A03要闻20241222这件青铜箭箙饰板的标注年代在约公元前800年至前700年的铁器时代,是伊朗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它从上到下逐渐变窄,从饰板边缘残存的钻孔可以看出,这件器物应该是安装在箭箙外壳上的。最吸引人的是,饰板上用多个花蕾连成的饰带分割出4个自上而下的区域,每个区域内都有场景生动的画面,犹如连环画。https://xjrb.ts.cn/xjrb/20241222/app_235440.html
9.夜读千遍,不如一见,去国博和故宫看国家宝物(上)中国家博物馆 古代中国路标 北区导览图 南区导览图 古代历史年表 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旧石器时代 山顶洞人复原像 旧石器时代 原始牛犄角 旧石器时代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 在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中,以鸟类造型的陶器,目前仅见此一件,是原始制陶工艺的杰作, 以陶鹰鼎为首的动物造型陶塑开启了商代鸟兽形青铜https://www.douban.com/note/863027016/
10.史前再现——半坡遗址六博物馆概况在线免费阅读人面鱼纹盆是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礼物,它那神秘而意味深刻的人面鱼纹一直吸引着人们关注。但是,50多年来,国宝人面鱼纹盆却是一直远离陕西西安。 人面鱼纹盆终于敲定了“回娘家探亲”的日期。 为配合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经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批准,由半坡博物馆和华商报社联合主办的人面鱼纹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077842854688590882
11.怀瑾握瑜?心若芷萱——安家瑗2005 年以来指导或参与了中国电影博 物馆、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和北京自来水博物馆陈列大纲的内容设计与编写。 研究领域涉及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主要著作论文有:《擂钵小议》《小孤山发现的骨鱼镖》《试论我国史前的弓箭》《华北地区旧石 器时代的骨、角制品》等。翻译发表了柴尔德《人类创造了https://www.cas.buu.edu.cn/art/2024/3/4/art_36122_76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