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那么热,古人还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吗?

小暑刚刚过去,天气渐渐进入了“炙烤”模式,外出时,人们的穿衣模式开启了“少短薄”模式。但我们在很多

古装剧里发现,不管什么季节,人们的穿着都是里三层、外三层。

比如电视剧《甄嬛传》的圆明园宴会,甄嬛于湖边戏水,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即使是“避暑”,宫里的娘娘们也是依然穿着长袖,领口更是把脖子遮盖得严严实实。

美是很美,但也禁不住让已经习惯了夏日T恤短裤的我们产生一个疑问,这么穿不会很热吗?

实际上,古人也想了很多办法让自己的夏季清凉些,他们的夏装可比我们想象的要轻薄,凉爽得多。

到底有多轻薄?白居易曾用诗句“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来描写他送给元稹的夏衣。“轻似雾、薄于云”,这六个字大概是对衣服轻薄程度的极致描述。

流传的古代故事里也不乏关于古人夏衣轻薄的描述,“锦衣五重”这一典故就是讲一位阿拉伯商人看到一个穿着纱衣的唐朝官员,发现透过五层的衣服仍能看见他胸口的黑痣。可见这衣服到底是有多薄。

如果文字想象太难,不防再看看实物。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就是“轻薄”二字最直观的展示之一。这件衣服仅重49克,重量甚至不如一枚小鸡蛋,说是“举之若无”,毫不夸张。

试想一下,这样一件衣服穿上身,怎么会闷热呢?

纱、罗、葛......古人的消暑“凉”方

最初,古人类使用兽皮、树叶等制作服装,在周口山顶洞人的居住遗址中发现了原始缝缀工具——骨针,表明五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能够自己缝缀简单的衣着。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服装材料也越来越丰富,先秦时期,我国服饰的基本形制已逐步确立。

今天的四季服装各有风格,但在古代,各个朝代的冬夏服装在样式及层次上相对固定,冬夏衣服款式,往远了看都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夏天穿什么长袖才不热呢?真正的区别在面料上。《国朝宫史》中就有关于清代皇后吉福褂面料的记载:“春秋以缎绸,夏以纱,冬以裘,随时所宜。”可以看出古人服装的面料是随时节变化的。

丰富的织物品种使得古人很早就有了关于服装面料的分类,战国《韩非子·五蠹》中就有关于尧时人们冬夏服装材质不同的记录:“冬日麑裘,夏日葛衣。”那时的人们,冬天穿用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制成的衣服。

想要夏服轻薄舒适,面料一定要透气、吸汗,因此纱、罗、葛成了上选。杜甫在《端午日赐衣》中曾描述皇帝赐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诗中说,端午这一天,他作为百官中的一员,享受到皇上赏赐的精美夏服。这些夏衣既有丝织的轻罗,也包括细软的葛纱。

纱与罗都是由蚕丝纺织而成的轻薄丝织物。汉唐期间,定名为“方孔曰纱,椒孔曰罗”,“纱”是平纹织物,其上均匀分布孔眼,是最为稀疏而轻薄的丝织物;“罗”是绞经织物,结构稳定但又有良好的透气性。

唐宋时期,使用纱、罗裁制而成的夏衣还有个专门的称呼,叫“生衣”,白居易就有《寄生衣与微之,因题封上》一诗。与“生衣”相对应的是其他三个季节所穿的“熟衣”。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加工程序不同,熟衣是将绫、绮等厚实织物刷上粉浆,再用石杵反复捣打,称为“捣练”。经过“捣练”,面料会变得不易脱丝,结实而不透风,可用于保暖。生衣则没有捣练这一环节,因此形成了透气的孔眼,具有良好的散热性,符合夏季人们穿着清凉的需求。

发展到了清代,讲究更多,要求过了小满后,便开始按照节令以实地纱、芝地纱、亮地纱这三类依次更换。这三种纱致密程度不同,且清凉程度依次递增,能够适应入夏后细微的气温变化。

但是用蚕丝制成的纱、罗等丝织品成本较高,对普通民众来说,始终是一种“奢侈品”消费,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古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降低夏衣的成本——那就是利用植物纤维。《天工开物·夏服》一节,就介绍了利用苎麻、葛、苘麻、芭蕉等植物纤维所制成的纱、布。

葛是中国人最早使用的天然纤维织物,早在六千年前,古人就学会从葛等植物皮中提取纤维制作衣料。至周朝时期,夏衣布料已有粗细葛布之分。《国风·周南·葛覃》中记载:“葛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意思是说葛草长得又长又密,人们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葛布成了风靡一时的夏衣布料。

葛衣的轻薄亦不输丝织品,魏文帝《说诸物》记载:“江东葛为可,宁比总绢之繐辈,其白如雪华,轻譬蝉翼。”江东原是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属地,其地产葛布可以用“白如雪华,轻譬蝉翼”来形容。因其轻薄如此,在进入农历六月之后,最酷暑时,人们就会换上葛衣,进入“葛衣期”。清《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了“换葛纱”:“每至六月,自暑伏日起,到处暑日止,百官应服万丝帽、黄葛纱袍。”到了盛夏入伏时,葛纱是服饰中清爽宜人的最优之选。

白居易在《夏日作》中也写道:“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认为一件葛衣就可以度过炎炎夏日,不仅表明了葛衣薄透凉爽,具有消暑的作用,也暗示了葛衣成本低廉的特点。

除了葛之外,苎麻、苘麻、芭蕉等其他植物纤维在夏衣面料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异录》中记载,五代时,江西临川、上饶的巧匠们发明出一种方法,把芭蕉茎丝与蚕丝捻在一起织就轻纱。“夏月衣之,轻凉适体”,因此称之为“醒骨纱”,人们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外套和贴身短衣,分别被叫做“太清氅”和“小太清”。

古人还有哪些“爆款单品”?

在让自己的夏天更加清凉这件事上,古人在穿衣方面做出的努力可不仅仅只局限于此。

竹衣

自古以来,竹制品就是中国人夏季纳凉的良品,比如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竹席、竹枕等。其实,古人还用细小单枝竹管串接成网状的竹衣用以隔汗、降温,俗称“隔汗衣”。

竹衣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我国就出现了使用竹子制作而成的“竹疏布”,到清代中后期,竹衣广为流行,还曾作为贡品供皇家享受。

不过,竹衣原料虽不昂贵,但在古代却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因为竹衣的的制作可以说是“一项大工程”。

竹衣的制作材料是一种仅产于广东、广西等地的单枝竹。它们生长于海拔约为300-800米的石岩山上。制作一件竹衣,需要耗费上万根单枝竹。不仅如此,在制作竹衣时,工匠需要将几万根单枝竹打磨成同样大小粗细,将其依次穿连。在几万根竹管上打洞,再用线将其相连,难度可想而知。

裲裆和袹腹

除了竹衣这样“贵重”的单品,古代劳动人民还创造出了一些“接地气”的产品——裲裆(liǎngdāng)和袹(bó)腹。

所谓“裲裆”,制作材料多为布帛,是一种盛行于两晋南北朝的背心式服装。东汉刘熙《释名·释衣服》中记载:“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即前后各一片布帛,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类似今天的背心。

袹腹,亦作“袙复”,是挂束在胸腹间的贴身小衣,俗称兜肚。南朝王筠有诗《行路难》:“裲裆双心共一抹,袙复两边作八撮。”

不过,这种背心式产品并不适合在相对正式的场合穿,但是对需要长期露天行走、劳作的人来说再方便不过。在《清明上河图》中,也可看到穿着背心、把外衫扎在腰间的伙计。

衣衫之下,古人还会穿凉爽的“开裆裤”,学名叫“胫衣”,只用裤管包裹大腿,凉爽透风,方便行动。

古代的生活水平不能与现代相提并论,但即便这样,古人也并没有在夏天“坐以待热”,为了让自己更加舒适便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穿衣避暑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兴."古人的夏季服饰."宁夏画报(生活版).02(2017):98-99.

[2]孟晖."古人的夏服:醒骨纱与芙蓉布."幸福.18(2017):56.

[3]昌明."古人纳凉避暑的智慧."支部建设.21(2020):55.

[4]郑曙斌."素纱襌衣用途蠡见."湖南省博物馆馆刊.00(2010):71-80.

[5]马执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婚纱”——素纱(衤单)衣."文史知识.02(2009):139-142.

[6]廖江波."中国传统葛纺织服饰探析."丝绸57.07(2020):78-84.

THE END
1.漫游开福⑧丨逛博物馆才是“正经事”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在这里,历史不再只是时间,更是吃穿住行的日常,是有波澜又有温度的人间过往。刹那间,昨天与今天在此交汇,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置身此地,我们或许看不懂全部,但肯定有什么能戳中此时此刻的你。也许,这就是逛博物馆的意义吧。 来源│开福融媒 姚雨含、刘润泽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94064
2.展讯湖北省博物馆展出283件俄罗斯民族博物馆丝绸文物【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传统之茧:欧亚大陆民族文化中的丝绸——俄罗斯民族博物馆藏文物展”近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南馆四楼临时展厅展出。 展览海报(图片来源于湖北省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展览精选俄罗斯民族博物馆收藏的283件(组)丝织精品,涵盖礼服、披肩、腰带等多种服饰品类。从最初的草原丝绸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00GG5Q0514R9OJ.html
3.8个系列16项展览!苏州博物馆2025年重点展览抢先看在特展开幕现场,苏州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谢晓婷现场推介2025年度重点展览。据介绍,秉持“立江南 观世界”的立馆使命,2025年度苏博计划推出8个系列共计16项展览,春夏秋冬季季有新展,高潮迭起。 从“吴门四家”开始,近年来,苏州博物馆着力开发系列特展。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世界文明史系列、中国古代文明系列、近代大https://www.xdkb.net/p1/js/j9mps/503631.html
4.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12月15日起亮相苏州博物馆本报讯(记者赵改玲)市博物馆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即将亮相苏州博物馆的消息一经发出,令不少文博迷牵肠挂肚,什么时候亮相,能免费观展吗?记者昨日从市博物馆获悉,12月15日,“生活·信仰:汉代艺术百态”特展,将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幕,来自焦作市博物馆的明星馆藏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将亮相,特展对市民免费开放。 http://paper.jzrb.com/Article/index/aid/8641513.html
5.素纱禅衣T型帛画,湖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素纱禅衣、T型帛画,湖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也是亮相过《国家宝藏》的国之重器。预约很方便,凭身份证进馆。T型帛画。覆盖在一号墓辛追夫人的内棺上,介绍提到帛画的作用起到通向天国的介质。虽然有迷信色彩,但画上的内容真的是用惊艳形容,大量神秘的元素https://www.dianping.com/review/936607496
6.长沙博物馆马王堆的辛追好像去看 赞 回应 浥蕖軒 (果然去得疾也) 2009-11-23 13:49:29 素纱禅衣,我看最好别展出,顶多展复制品(不知道上次见到的是不是复制件,有的博物馆用复制件不说明,当然了一般人也看不出),展览对这些珍贵织物是有伤害的。。。 赞(1) 回应 你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6652911
7.蚕桑之史当丝绸“邂逅”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是迄今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衣服 身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共用料2.6平方米,但重量(48克)仅相当于一个鸡蛋而已。素纱禅衣的样式是上衣下裳连缀的深衣,右衽交领、直裾。 它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足可见西汉时期织造工艺水平之高超,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日所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1152/1taeCcfWG1mdOjkt/1
8.直裾素纱襌衣湖南博物院曲裾素纱褝衣 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一研究所复制这件总重49克的直裾素纱襌衣。但该研究所复制出来的第一件素纱襌衣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专家共同研究才找到答案,原来现在的蚕经过进化,体型比几千年前的要大许多,吐出来的丝明显要粗、重,所以织成的衣物重量也就重多了。于是专家们着手研究一种特殊的食料喂养蚕,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7345
9.休闲太阳系中哪个巨行星因为自转快被称为“灵活的胖子”解析: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更新于2024.6.28 2024年欧洲杯在哪个国家举办 A、法国 B、德国 解析:2024德国欧洲杯,是第十七届欧洲足球锦标赛,比赛由欧洲足球协会联盟管理。2018年9月27https://blog.csdn.net/qq_41539778/article/details/135125608
10.49g素纱单衣饕餮行:文和友/茶颜悦色/米粉一条街土著带您游长沙★ 【服务保障】文史导游带队,生动聊人文:韶山伟人故里+花明楼风景区+千年古书院“岳麓书院”+橘洲瞻仰伟人(可选橘子洲夜游轮)+《国家宝藏》马王堆汉墓、西汉辛追夫人追“永生之梦”、49g素纱禅衣、T型帛画+袁隆平水稻博物馆OR谢子龙影像艺术中心 ★ 【精选酒店】长沙市区4钻酒店任选,价格、位置任君选择,可在“更https://vacations.ctrip.com/travel/detail/p45421090/
11.马王堆导游词下面,我们要参观的地方是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陈列室。这里陈列有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精巧绚烂的刺绣、光亮如新的漆器和神奇浪漫的彩绘帛画等等。最叫人惊叹的是一具深埋地下二千一百余年而保存完好的西汉女尸。 1972年,在中国古城长沙市东郊五里牌,挖出了现在举世闻名的马王堆汉墓。经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相继对它们https://www.qunzou.com/haoci/daoyouci/1524835.html
12.马王堆导游词(精选7篇)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mmy4bg5.html
13.千年马王堆神奇博物馆南方+这件由蚕丝制成的精美禅衣轻若云雾、薄如蝉翼,在灯光下仿佛透明发亮,整件纱衣只有49克,折叠以后甚至可以放入一个小小的火柴盒里面。这可是连现代的丝织工艺都做不出来的精美布料,因此这件素纱禅衣代表了世界上最高超的养蚕织丝水平。我十分佩服汉朝的丝绸工匠们的高超技艺!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1/08/c8483202.html
14.继承裁缝店,国民女神求我贴身制衣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第541章 素纱禅衣 第542章 筹备 第543章 风暴酝酿 第544章 花香自引蝴蝶来 第545章 大师级? 第546章 合成器与拜访 第547章 大师级考核? 第548章 素纱禅衣·新 第549章 素纱禅衣·影 第550章 真假禅衣 第551章 真实目的 第552章 挖人 第553章 重磅消息 第554章 质疑 第555章 顺风顺水 第556章 https://fanqienovel.com/page/712019008154501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