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这个青铜器博物院,有着最早的“中国”印记

宝鸡作为“青铜器之乡”,拥有着中国第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宝鸡市,考察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了解当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这座博物院里,有着怎样的“中国”印记?

方寸之间,镌刻最早的“中国”

中华文明,绵延至今。

我们时时发问:何以中国?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一件造型浑厚、工艺精美的西周早期青铜酒器——“何尊”熠熠生辉。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记载了武王灭商、周成王营建成周的史实。其中的“宅兹中国”字样,是目前发现“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出的“何尊”。(总台央视记者崔刚拍摄)

“‘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曾这样溯古言今。2022年,他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何尊在此展出。

习近平主席还多次携手何尊,向世界展示“何以中国”。

2019年,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前,习近平主席同出席开幕式的外方领导人共同参观文物展,青铜何尊吸引了众人的目光。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上,在赠送给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中,就有一件“何尊”。

自何尊开始,“中国”二字的内涵不断演变、发展、扩充,从最初的方位区划“天下之中”,直至清末被正式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文书当中。

青铜铸文明,周礼润华夏

青铜器,我国古称“金”或“吉金”,几乎与早期中华文明相伴而生。

中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到了夏、商朝,青铜制作技术突飞猛进,并承载了大量先秦时代的礼仪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青铜文明。

作为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宝鸡见证了中国青铜文明的巅峰时期,这里被誉为周礼之乡、中国青铜器之乡。自汉代开始,宝鸡的青铜器出土历代不绝。这些青铜器不仅造型奇特、纹饰精美,而且铭文丰富,类型多样,涉及祭祀、征伐、婚聘、朝觐、礼乐、盟誓、贡赋、贸易等方方面面,成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被誉为“青铜史书”的逨盘,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铭文最长的铜盘。(总台央视记者丁欣拍摄)

逨盘铭文记录一部极简西周史,堪称“青铜史书”;四十三年逨鼎铭文还原了约2800年前的廉政故事、秦公镈铭文见证秦武公的开拓创新……

灼灼青铜,铭刻着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明密码,是揭示早期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重要代表性物证,其背后蕴含的文明礼制影响至今。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在去年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建筑外形运用高台门阙、青铜厚土的建筑语言,气势恢宏,厚重威严。(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从“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殷墟遗址到“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遗址,从“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到寻根华夏文明的山西运城博物馆……总书记一次次凝望历史深处,探寻文明根脉。

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一重大工程,指出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今年秋季开学,何尊登上中学历史教材封面,探源工程的成果已陆续写入教科书。璀璨的中华文明之光,将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孕育出强国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THE END
1.让文物说话,丰富历史文化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自信起来了。人们怎么想问题,都跟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基因血脉有关。”实践告诉我们,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不仅丰富着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更坚定着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既要加强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http://www.ncha.gov.cn/art/2023/9/6/art_1027_183889.html
2.探秘国家历史文物,了解中国历史发展。在这探秘国家历史文物 了解中国历史发展 在这有限的3小时内 跟着强哥 奇异文旅 大咖讲师团 远古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探寻国家宝藏 揭开历史的真相 探寻文物古迹https://m.ctrip.com/webapp/you/tripshoot/paipai/detail/detail?articleId=98731886&isHideNavBar=YES&seo=0&twojumpwakeup=0&allianceId=1049189&sid=19855591
3.走近文物,寻脉索迹,共同感受历史中的“脉动”(十件文物里的中国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除了文献,还可以透过文物,了解历史的痕迹。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了《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一书,在书中,介绍了蟠龙根脉、何尊、兽首玛瑙杯等十件重要文物,以及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龙作为中式传统纹样之一,是文物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比如战国时期的三龙十六连弧铜镜、宋朝的宋人九歌图卷、康熙年间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920570/
4.历史探寻文物里的中国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看文物里的传统思想 观文物里的民族交融 悟文物里的家国情怀 忆文物里的峥嵘岁月 岁月无声 无论是千年前的民族交融,家国情怀 还是近百年的正义之光,峥嵘岁月 都让历史有了回响 文物不单是尘封的物件 更浓缩着历史变迁 蕴藏着中国故事 原标题:《历史探寻|文物里的中国》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09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