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重磅大展!日本藏北宋书画名品,董源李成李公麟米芾黄庭坚世纪集结

-多多点击底部“在看”,也欢迎给我们留言。

北宋书画精华

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

2023年11月3日-12月3日

日本所藏北宋书画,几乎从未有如此规模、如此规格的展出。

今年11月3日至12月3日,期待了一整年的日本宋代书画大展——“北宋书画精华”,终于将在日本根津美术馆(东京都港区南青山6-5-1)正式开展。

官方上半年已率先预告几件重磅展品,包括中国北宋时期代表画家李公麟的梦幻真迹《五马图卷》,借展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另一件李公麟传世名作《孝经图卷》,以及北宋人物画名迹《睢阳五老图》册页中的《毕世长像》——仅这几件作品,已值得专程前往。

而上面这句在一年前透露的介绍语,终于在最近落实到了此次大展更多重点展品披露——几乎皆为美术史上经典书画作品,多是研究北宋书画极为珍贵的一手材料,阵容之强大,前所未有:

NezuMuseum

中国山水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三件名迹,日本关西书画收藏重镇中极为重要的“山水画三杰”——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五代董源(传)《寒林重汀图》,董其昌在诗堂称之“魏府收藏董元画天下第一”;澄怀堂美术馆藏,传为五代至北宋初画家李成的《乔松平远图》,目前存世归于李成名下作品中最为瞩目者;以及北宋燕文贵最具知名度且最能体现其画风的传世名品《江山楼观图卷》,大阪市立美术馆所藏,细密清润的“燕家景致”终可一览。

北宋传奇画家许道宁存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日本有邻馆所藏传为其所作的《秋山萧寺图》。《秋山萧寺图》被认为是北宋山水画主流李成传派经典画作,展出极为难得,甚至在出版物及网络中都很难找到一张有关它的完整高清图像。

与此同时,京都高桐院与大和文华馆,将分别呈现国宝级画作宋代李唐《山水图》与宋画珠玉小品北宋赵令穰(传)《秋塘图》。

墨迹部分——永青文库所藏重要宋代书迹,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也是公认的黄庭坚书迹最佳者,此次亦在展出之列;米芾传世名迹,其早年代表作《行书三帖卷》同时展出;蔡襄“第一楷书”,答仁宗赐御书的笔札《楷书谢赐御书诗表卷》,此次重磅共陈。

尤值得瞩目的是,这次还将呈现一批来自日本寺院珍罕宋代佛画,它们中大多在宋时通过僧人间交流郑重流传至日本,秘藏于寺院中千年,被奉若神物,极少示人。

如京都仁和寺所藏国宝《孔雀明王像》,被认为是现存最为华丽的北宋佛画之一,展现宋代佛教绘画较高水准;现存北宋罗汉画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此次即将展出的京都清凉寺所藏《十六罗汉图》,这也是日本存世稀少的传世北宋初期绘画;代表着北宋佛教版画极高水准,秘藏于佛像体内千年的北宋《灵山变相图》精美绝伦,同样来自清凉寺;此外,还有传承北宋版画真实样貌,同时亦为版画史上重要之作,南禅寺所藏《御制秘藏诠》。

再如,现存最古老的禅僧墨迹,曾受北宋徽宗和南宋高宗尊崇的高僧圜悟克勤所书的“印可状”之前半部;以及,珍罕华美的顶级国宝宋纸,如《古今和歌集序(卷子本)》《倭汉朗咏集》,这些,相信只有在现场亲见才可体会其带来的震撼。

这将是日本首次探讨北宋书画精髓的展览。

宋代(960-1279年),中国书画史上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被后世奉为经典。从日本中世纪(1185-1573年)开始,日本的中国艺术鉴赏家就开始珍藏南宋(1127-1279年)的作品。此外,在平安时代晚期(11世纪和12世纪),北宋时期(960-1127年)的作品也几乎同时被带到日本。到了近代,随着清朝(1644-1911年)结束和中国艺术品外流,日本的企业家们开始积极收集中国艺术品,认为它们至少应该留在亚洲。他们的收藏使更多北宋书画精品流传到日本。

就目前公布的阵容看来,其中不少作品平时极难得一见。

据媒体报道,曾经《宋画全集》项目组前往日本采集图像,如那十六幅笔法古拙的北宋《十六罗汉图》,想了许多办法联系最终都未能拍摄。

因为,这些古老的中国画迹对于寺庙而言,不只是艺术品,更被视为关乎其宗教信仰的圣物。它们经由日本的审美趣味选择被僧人等流传至京都,被各大寺院奉为神物守护千年,也被作为日本绘画的“典范”产生深远影响,而今更多被视为日本的“国宝”或重要文化财。

本次展览的举办,必将让全球艺术史学界再度聚焦中国宋代艺术,也期待学界更多研究的推进。

1.

两件李公麟传世名迹

堪称奇迹般的「邂逅」

中国·北宋元丰8年(1085)左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局部

重要美术品

李公麟五马图卷

2.

写实之极致

中国人物肖像画杰作

《五马图卷》与《睢阳五老图》并呈,展现北宋人物肖像,亦殊为难得。

《睢阳五老图》册页全图目前分藏于北美,其中,《毕世长像》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此册描绘的“五老”指杜衍、王涣、毕世长、冯平、朱贯五位大宋朝中重臣,辞官后寓居南京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彼时五位老臣均已年至耄耋,常晏集赋诗,时称“睢阳五老会”。

此次展出的是大都会所藏“毕世长像”,是其中年龄最长的一位。尽管当时画下这五幅画像的作者已无从考证,但从留下的画像仍可见其精湛生动的画功,写实中有细节刻画。如根津美术馆所述,《睢阳五老图》可谓“展现出北宋时期绘画所能逼近现实的极限水平”。

板仓先生在对《睢阳五老图》的研究中曾提到,其中的五个人有两种画法,一种偏向强调立体感,一种则表现得柔软而自然。(详见板仓圣哲先生发表于2008年的论文《睢阳五老图像的成立与开展——北宋知识分子的绘画表象》)画中,杜衍、毕世长、朱贯肉身部分的轮廓线粗细变化大而鲜明;相对于此,王焕、冯平像的线描则较柔软。

《睢阳五老图》在画史上曾有过多件摹本,而其原作在上世纪流入美国,如今分藏于三家博物馆——毕世长像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冯平像与王涣像藏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朱贯像与杜衍像藏于耶鲁大学博物馆。

千年过后,这册国宝仍保存完好,其后留下五十余位名家题跋,可见流传有序。此图题跋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中国·北宋至和3年(1056)以前

3.

伏波神祠诗卷

公认黄庭坚书迹最佳者

《五马图》之罕还在于,它是现存有宋四家之一黄庭坚题跋的画作。板仓先生此前在专访中谈到:“画后的黄庭坚跋书风,近似黄庭坚前期、约1090年左右的作品。”

重要文化财

中国·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

日本东京·永青文库藏

*前后期不同卷段展示

摄于《海外藏中国法书集·日本卷》

4.

董源、李成、燕文贵

关西实业家收藏的「山水画三杰」

日本关西地区在近代百年之中,成为中国书画收藏重镇之一。这里拥有为数众多的中国书画收藏,庋藏于公、私立博物馆和美术馆之中。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曾布川宽在《中国书画在日本:关西百年鉴藏纪录》的前言中曾详细介绍梳理关西中国书画收藏,以及其中重要收藏家与收藏脉络。

这一次在根津,得以一次观览三件极为重磅的关西实业家旧藏宋画,同时,皆为中国山水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名迹。

传为董源的《寒林重汀图》与传为李成的《乔松平远图》,著名书画理论家、鉴定家、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傅申教授2015年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作系列讲座时,曾专门讲到这两件作品。

《寒林重汀图》极难得展出,傅申先生曾说:“董源的所有作品里,我一直是最看好《寒林重汀图》,真希望能再一次观赏原作。”

《寒林重汀图》画轴诗堂有明代董其昌题——“魏府收藏董元画天下第一”。董源是五代时期南唐画家,画史上,与李成、范宽一起被并称为“北宋三大家”,开南宗山水画派,影响深远,米芾评价他的画是“平淡天真,唐无此品”。

原本:中国·五代10世纪

日本兵库·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

人物画在唐代得到发展,而山水与花鸟画,则在随后的五代至宋达到了更高水准。这卷画轴很大,古代绢织布机有宽度限制,这张画所用的绢,是双拼而成。如题,画作描绘的是隆冬时节的江南景色。画中,山丘静穆横卧,水汀幽深绵延,落尽叶片的树木无言挺立,纤纤芦苇瑟缩于风中,溪上小桥空寂清冷,掩映于荒丘寒树间的屋舍阒无声息。所有的景象,构成了一个萧瑟凄清的无人之境,水墨表现力极强。

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竹浪远教授曾用高数字摄影的方法观察过此画,不仅发现了藏在其中的人物,还看到了一些白点——这其实就是作者想要表现冬景而作的“雪”。

在学术界,关于《寒林重汀图》的作者,尚无统一定论。傅申先生第一次见这张画作原迹是1973年——“我在1973年跟高居翰同时一起去拜访这位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所长。晚上到,在灯下看这张画,当时我觉得这张画非常好。”他认为,沈括谈及的董源画风,最能与这件《寒林重汀图》相合,特别是上半幅。方闻先生也坚持认为《寒林重汀图》为董源作品。

传为李成的《乔松平远图》,展玩团队在2016年去日本的时候看过。那年在大阪看完“从王羲之到空海”特展,特地坐了两个小时列车去三重县四日市的澄怀堂美术馆,当时有幸与傅申先生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史李慧漱教授、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塚本麿充教授等同行。澄怀堂是全日本屈指可数的中国书画专门美术馆,也是日本关西地区中国艺术公私收藏的代表之一。

傅申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对比,他说范宽的画就是很远地看,就会觉得山非常高大,有压倒性的气势,而李成的描绘的景色则是非常遥远,似有千里之遥。

《乔松平远图》非常巨大,高处的细部得仰着脖子最好拿望远镜看。据傅申先生说,这张画比郭熙的《早春图》还大得多——《早春图》高约一米六,宽一米多;而《乔松平远图》高两米多,宽一米二六左右。画面左边的山石上长了两棵顶天立地的松树,看不到顶;右边是山峰一角与枯枝;远处则是荒凉的平原,以精湛的笔墨戏剧性地展现出空间的纵深感。画中如云一般的岩石、如山与蟹爪的树枝,即北宋山水画的典型风格,此作也是最能传达李成风格的名品。

李成是唐宗室后裔,祖籍长安,因祖辈从苏州来到北海营丘(今山东青州),才成为营丘人,后人称之“李营丘”。李成平生嗜酒狂歌,四十八岁醉死在淮阳客房。人们说李成“惜墨如金”,因为他的用墨淡而有层次,笔下山水特别有幽远意境——“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

原本:中国·五代~北宋10世纪

日本三重·澄怀堂藏

北宋燕文贵的《江山楼观图卷》来自日本关西纺织巨头、知名中国书画收藏家阿部房次郎爽籁馆旧藏。阿部房次郎生前共收藏了160件中国古代书画,在阿部过世后,其子按其意愿将这批藏品全数捐赠与大阪市立美术馆,无论规模、水准,皆是顶尖。

《江山楼观图卷》,是阿部旧藏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三件画作之一,经其与欧美各国美术馆与私人藏家激烈竞争才收入囊中。此件亦可谓最具知名度且最能体现燕文贵画风的传世名品。

燕文贵为宋太宗朝宫廷画家,其画风融合了李成、范宽等人的北方样式,和以董源为代表的南方样式,山水多作巨嶂高壁,并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人物、楼观和树石,人称“燕家景致”,细密清润、富有变化。

此卷描绘了横向水平展开的广袤山水,从卷首处可远远眺望的江水,一直到卷尾仰之弥高的山体,真切表现了在风雨当中云烟、树木以及水流逐渐变得激烈的场景,画中多处还点绘有人们生活情景,咫尺千里,引人入胜。款题:“待诏筠州筠□县主簿燕文贵□”。

中国·北宋10~11世纪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5.

存世重要许道宁早期山水代表作

北宋山水画主流李成传派经典

北宋画家许道宁的名字总与李成联系在一起,“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他被认为是继李成、范宽之后山水画第一人。

《宣和画谱》载,许道宁早年卖药,随药送自己信笔所作之画,晚年行笔潇洒之至,脱去旧学桎梏。据当时记载,内府藏有其作品138件,而现存作品寥寥。如今许道宁传世画迹以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渔父图》、日本有邻馆的《秋山萧寺图》最具代表性。

学界也有学者如班宗华认为此画并非属于许道宁,但“它却无疑是一幅标准的北宋画”,他认为,《秋山萧寺图》是“北宋山水画中最特别也最难解的画之一”。

此画还有一大特点,曾布川宽也曾根据画中细节指出,这或许是现存宋画中唯一必须从左到右观赏的例子。

日本京都·藤井斋成会有邻馆藏

6.

北宋至南宋过渡期山水画之面貌

日本京都高桐院藏有传为宋代李唐的《山水图》,1951年,日本学者岛田修二郎在光学检测中发现其中一幅的松树顶端有“李唐画”三字。据《宋画全集》中的介绍,岛田先生认为,高桐院所藏与世传李唐的《采薇图》《晋文公复国图》具有艺术创作形式上的相同点。

国宝

李唐山水图

日本京都·高桐院藏

7.

宋画珠玉小品

优雅极富诗情的小景画

如大和文华馆所藏(传)北宋末赵令穰《秋塘图》这样的宋画珠玉小品,此次展览中亦有呈现。

赵令穰为北宋后期宗室画家,宋太祖五世孙,书画都十分在行,也尤其善绘此类水岸江渚的雅致“小景”。作为彼时画坛领袖之一,对南宋绘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小景”画流行于两宋,据载,赵令穰的小景画题材浅显,有开封、洛阳郊外的水乡风景,也有江南自然风光。板仓先生也曾细细描绘《秋塘图》:此件基本上以江中小洲为平台,近景为柳条纤细的杨柳树,远景配以针叶树的树丛。从左至右,并列展现出一树一木历历可数之景,变化到显示深远处的树丛。且观鸟类,画家以其贴近自然的眼光及纤细的笔触,把集聚于深秋黄昏水边的群鸟,描写得栩栩如生,姿态各异。近景是设色的水鸭,远景为以水墨而成的群鸭。这样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从设色到水墨的变化,进而以水鸟的布局,将观赏者的视线引向深处。

日本奈良·大和文华馆藏

*后期:11/21~12/3展示

8.

蔡襄「第一楷书」

宋仁宗钟爱之作

《谢赐御书诗表》为“宋四家”之一蔡襄答仁宗赐御书的笔札。仁宗皇帝为蔡襄赐字“君谟”,蔡襄深感皇恩,于是楷书谢表并赋七言诗一首,是为此“谢赐御书诗表卷”。此卷以五纸拼接而成,共三十七行,在当时即为内府所藏,后有米芾、鲜于枢、吴宽、陈继儒和董其昌等名家题跋。

苏轼曾如此赞誉蔡襄:“君谟天资极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尤其,在“宋四家”中,蔡襄是公认小楷写得最好的。《宋史·蔡襄传》记载:“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他亦极为重视自己的作品,鲜少主动赠予,因而但凡蔡襄写的一封尺牍,在当时即为人们竞相搜藏。

此卷《谢赐御书诗表》,更被认为是蔡襄的“第一楷书”,法度严谨,笔笔精到,可见在回复仁宗时,蔡襄是怎样的恭敬用心。

日本京东·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部分

9.

善行书的「宋四家」之一

米芾传世名迹早年代表作

米芾的《行书三帖卷》是其早年之书,萧散简远,气雄韵胜,熔铸“二王”笔韵于心手。卷中包含三帖分别为——

《叔晦帖》(亦称《秘玩帖》):“[首缺]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文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故以秘玩赠之,题以示两姓之子孙异日相值者。襄阳米黻元章记。叔晦之子道奴、德奴、庆奴。仆之子鳌儿、洞阳、三雄。”

《李太师帖》:“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张季明帖》:“余收张季明帖,云'秋气深,不审气力复何如也’,真行相间,长史世间第一帖也。其次《贺八帖》,余非合书。”

明清时期此卷屡见著录,如明汪砢玉《珊瑚网》法书题跋卷六、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卷四,清吴其贞《书画记》卷四、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书卷之十一(录自《珊瑚网》)、安岐《墨缘汇观》法书上卷等。上述诸家著录中,或仅为一帖,或为四帖、七帖。

卷后有明代大藏家项元汴跋,其收藏时已为三帖,可见明末清初时已屡经割裂、分拆、拼凑及重裱,亦不排除某些著录中非今传之物。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0.

宋代佛画杰作

日本寺院守护近千年

现藏于日本京都仁和寺的《孔雀明王像》,被认为是现存最为华丽的北宋佛画之一。

仁和寺是真言宗御室派总本山,皇室成员出家后的居所,因此又被称为“御室御所”。灵宝馆中陈列有阿弥陀三尊像,《孔雀明王像》以及弘法大师真迹漆画共30册。

作为历史上佛教道教绘画广泛传播的时期,宋代诞生了诸多宗教绘画杰作,而此件《孔雀明王像》即其中经典代表作品。画面上人物体态华奢、容貌富于智慧,无疑是当时杰作。

此件《孔雀明王像》与多为一面四臂的日本所绘孔雀明王不同,以三面六臂描绘。与一般佛教绘画富于装饰性不同,此作兼具写实性,画作以锐利的线条从略微仰视的角度捕捉人物形象,展翅的孔雀、云彩、白色莲花座等,刻画细致入微,晕轮与返佣的云涛增加了画面立体感与神秘分为,体现出宋代佛教绘画较高水准。

著名艺术史学者高居翰曾详细谈论过日本寺院收藏中国宋元绘画的历史,他说,日本收藏中国绘画可被分为两次浪潮,第一次被称为“古渡”,主要发生在十二至十四世纪间。当时传至日本的古画大部分可粗略地归于“Sōgenga”,按字面解即“宋元画”之意,实际上特指当时日本僧人、幕府将军之属所赏识并收藏的有限的几种中国绘画。

寺院珍藏便主要来自“古渡”浪潮——当时,“日本禅宗和其他宗派的僧人在中国南方的名刹中求法,主要在浙江、少数在江苏,学成之后回归本国。同时,也有中国僧侣赴日本传道。宋元时期就有两百五十多名日本僧人游学中国,平均留驻十至十五年;此期间大约有十多名中国僧人东渡日本。由这些往来的中日僧侣携带到日本的部分绘画为传统宗教性质的道释画(dōshakuga),如禅师肖像和佛道教题材的人物画像;另一部分则无疑是他们个人所喜好的作品,或为用于馈赠的礼物。”

这些日本僧人从中国请来的佛画深得人心,后来成为日本画家模仿的对象,影响广泛。

中国·北宋11世纪

京都·仁和寺藏

11.

秘藏日本千年的宋代佛画瑰宝

现存北宋罗汉画最著者

两宋,是罗汉画创作的鼎盛时期。据考,就连苏轼家中也收藏有十六罗汉像,每设茶供;弟弟苏辙夫妇生日时,也每每张悬十八罗汉像设供祈福。

清凉寺本《十六罗汉图》,是现存北宋罗汉画中最著名的。它相当完好地保存了一千多年前的画面原貌,是研究北宋绘画极为珍贵的一手材料,在美术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长久以来,《十六罗汉图》一直被保藏在日本京都清凉寺中,极少示人。三年前,东京国立博物馆曾在“中国绘画:神佛之姿”中展出过清凉寺本《十六罗汉图》中的“第二尊者”“第六尊者”“第八尊者”三幅,这一次,你将在根津美术馆见到“第十四尊者”“第十五尊者”,又是一次相当珍贵的观看机会。

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阿氏多

日本京都·清凉寺藏

这组美术史上重要的北宋画迹,关乎的,还有一位千年之前僧人的信仰与心愿。

北宋初年,一位叫奝(diāo音同“雕”)然的日本僧人漂洋过海来到大宋。从日本前往大宋的多为僧人,称之为“入宋僧”,奝然并非官方使者,但宋人依然将其视为代表日本的“朝贡使者”,给予了至高待遇。

雍熙元年(984),宋太宗亲自接见了奝然,赠与紫衣袈裟。在朝堂之上,奝然用隶书笔答了太宗提出的关于日本的众多问题。待雍熙二年,奝然一行满载着在大宋求得的佛宝踏上归程。他带着模刻优填王释迦旃檀瑞像一尊,大量经书,包括宋太宗颁赐的《开宝大藏经》蜀版初印本及新译经四十一卷等,还有这组珍贵的罗汉画像。

奝然与宝物到达的那天,天皇为此举办了盛大的迎接仪式。据记载,这场仪式的隆重程度,是依照唐朝迎接玄奘归来的规格。那一年,奝然向天皇奏请,在京都之西爱岩山仿照五台山清凉寺建立一处伽蓝,亦名之清凉寺,以安置在大宋求得的佛经与佛像。此时最终在奝然去世后三年才得以达成。

《仁和寺御日次记》载,《十六罗汉图》曾遭焚毁,这是一直以来萦绕在学者们对此作研究中的一个疑问。奝然带回的北宋《十六罗汉图》,是否已在那场大火中被烧毁?如今已不得而知。但学界基本达成一致的是,就这套罗汉画本身的风格来看,它们当属北宋初年的作品无疑,并且这也是现存十六罗汉画迹中,被确定为年代最早的。

第十五尊者阿氏多

12.

秘藏佛像体内

北宋佛教版画极高水准

奝然当时带回佛像中,还保藏着四件精美绝伦的北宋佛教版画。

而今,无论此件佛像还是版画,都已成为国宝级文物,更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版画史上,几无可与清凉寺所藏相提并论的作品。

四件版画分别为《弥勒菩萨坐像》《文殊菩萨骑狮像》《普贤菩萨骑狮像》《灵山变相图》,印刷工艺精湛,线条精妙动人,其中《弥勒菩萨坐像》上海标有画家高文进与刻工僧人知礼的名字。此次在展览中,将有幸得见《灵山变相图》。

宋时,雕版印刷与刻制版画水准提高且更为普及,其中带扉画的佛经雕印活动数量极为庞大。清凉寺藏本,即最能展现彼时版画艺术水准的名作之一,也是北宋初期佛画重要遗存。

中国·北宋10世纪

13.

传承北宋版画真实样貌

版画史上重要之作

《御制秘藏诠》为北宋太宗御制,以诗文抒发其个人佛教理解,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开板模印,入大藏经颁行。

此经卷内容除了太宗御制诗文之外,还包括僧侣注释以及众多山水版画,在版本学和美术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学界大家如罗樾、李铸晋、宿白等,都曾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

历经千余年,《御制秘藏诠》现存仅数件残卷。现存包括三个版本:美国哈佛大学美术馆北宋《开宝藏》本,存第十三卷的4件版画作品;日本京都南禅寺藏本,存19卷,总50件版画;韩国诚庵古书博物馆,存第六卷的4件版画作品。其中,后两者应属高丽《初雕大藏经》的一部分,也就是高丽翻刻版本。现存这批珍贵的残卷,对于研究北宋版画与中国早期山水画史,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版画中的内容,多为长老僧众等隐居山水之中的景象,也有求法问道者行脚其间。人物缩小,山水放大,从画法上来看,与宋代绘画有密切的联系,亦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此次将展的南禅寺所藏《御制秘藏诠》,得以令北宋版画的真实样貌得以至今,不失为版画史上重要之作。

日本京都·南禅寺藏

14.

北宋时期所书

难解汉字字音与字义加注

根据卷首记述,此卷应为北宋金粟山大藏经的一部分。

具体来看,首题右侧记有“海塩今粟山广惠禅院大藏”,说明此为浙江省海塩县金粟山广惠禅院的抄本大藏经其中一卷,该大藏经被认为使用了当时中国最高级的纸张。用纸之外,从用笔偏肥亦可推测为中国北宋时代所书。

这是浙江湖洲的行瑫(891-952)所撰,有关《摩诃僧祇律》四十卷的前十卷的音义。所谓的音义,是就难解汉字的字音与字义加以加注的书。一些古佛经音义在中国本土早已散佚,在日本仍残存抄本,此件即其一。

《宋高僧传》卷二十五记有“周会稽郡大善寺行瑫传”,根据本传记载,由于行瑫阅览群书以求经文之论,但发现有关汉字字音字义的解说都过于粗略,加上以往慧琳所做的《一切经音义》百卷已不传于世,因此发愤撰述大藏经音疏五百卷。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15.

两宋皇帝尊崇的高僧

现存最古老禅僧墨迹

圜悟克勤(1063-1135)为宋代高僧,受到北宋徽宗和南宋高宗尊崇,以著有《碧岩录》而闻名,此书世称“禅门第一书”。

本件为圜悟克勤送给弟子虎丘绍隆的“印可状”之前半部,也是现存最古的禅僧书迹。

印可状指禅宗认可修行者的参悟并允其嗣法的证明,内容述及禅由印度传入中国并至宋代分为各派的经过,且说明了禅的精神。书风虽不依定式,但具有经过严格修行而达到的淡泊意趣,自古以来被茶道家视为禅僧书迹之首,深受重视。

印可状背后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印可状流转至虎丘绍隆一系的日本弟子手中,然而携墨宝归国途中遭遇不测,幸而此件书迹装于桐木圆筒中,漂流到了萨摩(今鹿儿岛县)坊之津海岸,因而又称为“流圜悟”。

此件先为大德寺大仙院及堺市的富商兼茶道家谷宗卓收藏,后来古田织部应伊达政宗的要求而截为两段。前半部不久便转为祥云寺收藏,之后由知名的茶道家松江藩主松平不昧,以赠与祥云寺金两千五百两和每年三十大袋的米粮为代偿而获得本件。

中国北宋·宣和6年(1124年)

16.

宋纸与日本金银泥书写完美结合

追求精致美感的平安时代

平安时期对精致美感的追求,在这件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纸张来自北宋,彼时日本将中国舶来的纹唐纸统称为“唐纸”,通常在以竹子为原料的纸张表面涂上胡粉,再使用刻有唐草、龟甲等纹样的木版,涂云母或颜料后制作出精美的纹样。此纸被带到日本后,又以日本的金、银泥绘出花鸟虫兽等精致图案,让印有雕版印刷图样的蓝色、浅蓝色、淡黄色和白色纸张显得更为精致。

《倭汉朗咏集》为当时能书能乐的贵族世人藤原公任(966-1041)编纂,是一本集合日本和歌与中日汉诗的佳句集,因都带有“朗咏”的性质,故以此称之。不仅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又是一本著名书法字帖,历代传抄不绝。

眼前此件抄本以整齐汉字及各式流畅假名构成,亦出自藤原公任之手,被定为国宝级珍品。此件原为江户时期管理挂川藩的太田家族所收藏,因而又名“太田切”。

抄录本蓝色、淡蓝色、淡黄色和白色的纸张与木板印刷图案交相辉映,自北宋进口的纸张、精美的书法字体,以及金银彩绘的花、鸟、檀香,完美融合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让作品呈现出一种举世难见的独特质感。

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17.

绝美奢华的顶级国宝宋纸

平安时代的贵族尤喜用唐纸制作精美的诗集,并将其作为礼物互赠。《古今和歌集序》为日本古代诗歌集的序言,此件以平假名草书写就,最令人惊艳的,即它的纸张。有学者认为,此即北宋最顶级的“十色砑花罗纹笺”。

日本·平安时代11~12世纪

日本东京·大仓集古馆藏

主编|玉婷

内容编辑|年见运营编辑|梦寒

影像|根津美术馆等

参考资料

根津美术馆官方网站

《宋画全集第七卷》

《法书至尊中国古代书法珍品特集》

启功《论董元的传世画迹》

傅申《日本藏李成〈乔松平远〉辨伪》

傅申《日本藏董元〈寒林重汀图〉辨伪》

竹浪远《(伝)董源「寒林重汀図」の観察と基礎的考察》

梁晓虹《日本古写本佛经音义与汉字俗字研究》

李平凡《中国古代水印版画概述》

陈昱全《北宋〈御制秘藏诠〉版画研究》

张旭冯国栋《宋代写本藏经考略》

黄士珊《版画与绘画的互动—从宋元佛教版画所见之宋画元素谈起》

关西中国书画收藏研究会《中国书画在日本:关西百年鉴藏纪录》

陈清香《东渡日本的宋代罗汉画》

李玉珉《神通妙变罗汉画—罗汉画特展介绍之二》

姜力勤《日本存宋卷轴罗汉画小考》

e国宝:内典随函音疏卷第三百七/圜悟克勤印可状/米芾行书三帖卷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官网藏品介绍等

-

更多艺术新书

全世界最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在展玩

展玩是聚焦并致力于中国艺术传播的专业咨询顾问团队与内容生产传播平台,由资深艺术媒体人与艺术史学者创立,拥有20年专业经验与资源,下属展玩艺术传播研究中心与展玩全球艺术体验平台,覆盖学术、收藏、展览、出版等专业领域。展玩创立于中国杭州。

THE END
1.国立博物馆创立150周年纪念特展《东京国立博物馆国宝大集结》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博物馆,本展将以多元的方式为您介绍其150年以来的历史,不仅展出代表日本艺术顶峰的精品杰作,还将介绍反映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博物馆活动以及为文化财的保护和活用所付出的努力。充满魅力和新意的展览构成与展示空间的创造,对于从未参访过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新访客而言无疑是新https://www.tnm.jp/modules/r_free_page/index.php?id=2529
2.东京国立博物馆国宝大集结每日环球展览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至1872年,是日本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为纪念开馆150周年,东京国立博物馆推出本次展览,从近12万件馆藏中遴选约150件藏品展出,包括馆藏的全部89件日本国宝,辅以相关历史资料,追溯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介绍其在典藏、研究、展示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展览分为「东京国立博物馆https://art.icity.ly/events/ahlivto
3.东京国立博物馆150年特展:看日本国宝大集结凤凰网北美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博物馆,其历史可追溯至1872年。今年,东京国立博物馆迎来其创立150周年。 澎湃新闻获悉,为纪念这特别的一年,东京国立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隆重的展览与活动,其中最为重磅的为即将在10月18日揭幕的150周年纪念特展——“东京国立博物馆国宝大集结”,该展将展出东京国立博https://na.ifeng.com/c/8GKpTVSZeNR
4.一周观展指南马蒂斯的马蒂斯,国宝展里的国宝展览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波提切利主题展,将展出十件波提切利以及其他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共48件稀世真迹,包括波提切利的著名杰作《三博士朝圣》和《女神帕拉斯·雅典娜与半人马》。这两件经典杰作分别取材于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三博士朝圣》画面宏大布局的右侧前景中,波提切利巧妙地融入了自身的自画像,这种独具https://m.thepaper.cn/api_prom.jsp?contid=23763661
5.日本国宝级动漫大师手稿特展首展申城日本资深收藏家福冈敏郎收集了数百件日本动漫大师的手稿原画,这次是首次把其中的309件集结展出,《海贼王》、《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等经典作品都在展览中一一呈现。除了设计手稿,众多绘制在赛璐璐底片上的动画原稿,则充分展现了没有数码绘画的年代,日本手绘动画的唯美风格。本次https://www.kankanews.com/detail/J4Q7beZ3dyd
6.帝图艺术2023十周年春拍6月25日盛大登场,大风堂珍藏敦煌国宝重量应大千先生宝爱之物,特别均携至日本细心装裱,故所用绫布材质皆相似应是委由日本制成,且使用材质极佳的象牙轴头。前两件已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当时获赠后由秦孝仪院长审议订为国宝级,认定为「国之重宝」,曾多次展览并学术出版著录(附故宫展出现场图2)。而本件《敦煌石室开元十六年造文殊赴法会图》为大千https://news.artron.net/20230619/n1122403.html
7.太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文物专栏志愿者介绍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重要历史遗存。小朋友手绘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定制全景画。活动结束后,讲解员为小朋友免费讲解国宝回归馆和数字博物馆。 地点:大关帝庙 展览采用展板图片、实物展出、文物陈列、影像宣传等方式,集中展示了山西商人在“万里茶道”上的商业传奇和重要作用,彰显了关公文化、晋商文化的https://www.taiyuan.gov.cn/wbxx/20230429/30039510.html
8.躺着看展!国家文物局推送网上博物馆展览,逛起来!近期,在国家文物局部署下,全国各地博物馆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利用已有数字资源推出一批精彩网上展览,并联合社会力量创新传播方式,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在线服务,为抗击疫情加油鼓劲,以实际行动响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号召。 https://sdxw.iqilu.com/w/article/YS0yMS02MzY5Mjcx.html
9.藝展書畫央視網書畫頻道(https://big5.cctv.com/gate/big5/arts.cctv.com/index.shtml)作為中央電視臺在新媒體平臺上唯一的藝術窗口,集成央視藝術、美術類名牌欄目,打造央視畫廊品牌産品,集藝訊、藝展、藝評、藝塾、藝談、藝庫等豐富的內容産品線,為書畫藝術家及全球書畫藝術愛好https://big5.cntv.cn/gate/big5/arts.cntv.cn/kz/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