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和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飞往悉尼的班机。到了悉尼这个大都市,一眼望去,天空蓝得像耀眼的宝石,透亮、明洁。一只只鸟儿或站在电线杆上,或在草地上悠闲地散步。就这样,我的澳洲之旅在蓝天碧海间开始了。
第一天
悉尼大学
远远的,我就看到了一幢别致的哥特式建筑。四层高的楼,棕褐色的砖,黑色的瓦,和谐而又庄重。大楼的顶端有一个大号的钟,上面插着悉尼大学的校旗。
大楼第一层是悉尼大学的图书馆。虽然已经放假了,可仍有不少大学生来这里自习。图书馆里一片寂静,同学们或埋头读书,或在书架前挑选自己中意的书,惬意自在。我轻轻地走进图书馆,生怕打扰了他们学习。
大楼第二层是博物馆。博物馆建在学校里,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进了博物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玲珑剔透的瓷器,上面刻有许许多多的图画,或是古埃及法老王沉着威严的头像,或是波斯战争时烽火连天的悲壮情形,或是古埃及女孩儿悠闲戏水的惬意情景……除了这些,博物馆里还有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木乃伊,做工精细的凯撒塑像……每件展品,都是那么的精致。细细观赏,除了震惊外,我还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
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悉尼大学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你们别不信,雄伟别致的建筑与碧蓝的天空、绿油油的操场、茂盛的花草树木,好似组成了一幅精致的图画。漫步悉尼大学,你们会觉得自己正走在一个美丽的公园中呢!
第二天
今天享用早饭时,马老师拿出了一沓明信片,这是昨天逛街时买的。马老师给我们每人一张,让我们在明信片上写下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并邮寄给父母。第一次离开家,而且是独自出国,见到的,听到的,与国内完全不一样,我有很多话想跟妈妈说。我还要告诉妈妈,等下老师还要带我们去邦迪海滩玩耍呢!
邦迪海滩
天空,似乎刚被水洗过一样,湛蓝洁净。朵朵白云姿态各异,像三维立体画一样点缀在蓝色的幕布上,并随着海风缓缓飘移。
赤脚漫步在邦迪海滩上,细腻的沙子漫过脚面,从趾间溜走,只给我的脚留下阳光的温度。海滩边,当地的居民享受着大海带来的欢乐,有的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有的带着孩子在沙滩上制作沙雕,有的则在海里玩惊险刺激的冲浪。
眺望浩瀚的海洋,远处波涛汹涌,好似千万匹雪白色的骏马,并成一排,直直地朝着沙滩奔来。我们挽起裤腿,向白色“骏马”冲过去,还未跨上“马”,衣服已经被打湿,全身顿时一阵凉爽。我们赶紧回头,朝岸上跑。还没跑出几步,海浪已经袭来,我们被推上了沙滩。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笑不止。原来,这浪花比我们还顽皮。
金黄的沙滩上,我们尽情地玩耍着,留下一连串快乐的笑声……
第三天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据说它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羊只最多的国家。今天,我们就要去参观著名的天堂农庄,与羊儿们打招呼,顺便还要去华纳电影城游玩呢。
天堂农庄
剪羊毛表演即将开始了!只见外国大叔面露喜色,迈着八字步,腆着大肚子,大摇大摆地走上台,他正了正戴在头上的牛仔帽,昂首挺胸,傲气十足。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他从幕后牵出了一只羊,羊毛呈白黄色,体态臃肿。羊儿跟老演员似的,一点儿也不慌张,从容地走到台上。大叔搬来了一把椅子,一屁股坐了上去,把羊牵到面前。大叔拿出专门剪羊毛的剪刀,开始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流程。不一会儿,裹着羊儿的“羊绒衣”便被“脱”下来了。“脱衣”成功的羊儿打了个哈欠,倚靠在椅子腿旁,好像在说:“哇,真凉快呀!我要好好睡一觉!”
剪羊毛表演结束了,可我却依然回味无穷。之后,我又观看了许多表演,瞧,牧羊犬把一大群绵羊驱赶到一起,并赶往羊圈。看,金发阿姨手握着回旋镖,使足了劲,把它直抛入天际。嗬,一位酷似牛仔的叔叔骑着高大的枣红马,做着各种帅气的动作……
华纳电影城
我一直梦寐以求能有机会去华纳电影城游乐场游玩。这不,今天,我和同学们就来到了华纳电影城,一睹这里的风采。
刚进大门,蝙蝠侠、绿灯侠、超人三位超级英雄直映入我的眼帘,他们正专注地盯着前方,生怕有外星人来侵占地球。
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坐“灰色龙卷风”过山车了!站在远处,眺望空中过山车的轨道,好似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忽高忽低。又好似九曲十八弯,尤其是那几个360度弯道,看得我两眼直发花,更别提上去体验一把了。
我们团队里,胆大的李家义已经坐上去了,就连女生郭嘉怡也跃跃欲试。别人能玩,我也能玩。好吧,我狠了狠心:“王伯韬,你能行的,加油!”于是,我战战兢兢地坐到了座位上,把安全带和安全杠紧了又紧,生怕在360度空翻的时候摔下来。
过山车开动了,开始比较平缓,突然,过山车急速向前冲去,我被紧紧地压在座位靠背上,还没等我缓过劲来,过山车直往左边偏斜,冲进了麻花形弯道,我感觉自己身旁的风刮得愈加凶猛,自己也好像要飞出去似的,只能死死地抓住安全杠。又一个加速前冲,我们进入了360度轨道,我吓得两眼一闭,大脑里轰轰作响,一阵耳鸣,我似乎听不见声音了,觉得自己被抛了起来。
二、中国游客的旅游偏好分析
(一)中国游客具有与其他客源国游客不同的旅游地偏好
(二)中国游客出游方式与别国有所差异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生活决策方式。北美、西欧、北欧等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人们很重视个性、独立和自立,个人的需求压倒群体的需求,因此,其旅游出行强调个性化;而在亚洲、非洲、中东等地,人们强调集体的重要性,个人只是某个强大的、有凝聚力的单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是和谐、尊敬长辈,因此,其旅游出行强调家庭或团体方式。中国大陆、台湾两地跟团旅游人数与不跟团人数比例相差悬殊,跟团人数明显多于不跟团人数;而新西兰、美国、英国等跟团旅游与不跟团同样相差悬殊,不跟团人数远远超过跟团旅游人数。这说明游客的出行方式受其文化的影响。
(三)中国游客住宿和餐饮偏好不同
三、澳大利亚对华跨文化国际旅游营销策略
(一)深入了解中国游客消费习惯和偏好
(二)针对潜在游客的营销宣传活动
根据针对中国游客来澳旅游的调研结果,澳大利亚旅游局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潜在游客的营销活动:
四、结论
澳大利亚自1974年开设了第一个旅游专业以来,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以及特殊国情的影响下,其旅游教育已逐渐步入一个高度成熟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澳大利亚的旅游高等教育还是以TAFE为代表的旅游职业教育,均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值得业界学习和借鉴。
一、复合性教学特点的分析
旅游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专门性与通用性兼顾,承载着培养具有高素质、实践能力强、注重应用的复合型旅游人才。正是这一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决定了旅游专业教学的复合性。在阳光海岸大学期间,笔者切实地体会到该校旅游专业在教学中对复合性教学特点的充分把握和鲜明表征,以及这一教学特点对学习者产生的深刻影响。在此,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这三大方面就复合性教学特点展开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复合性――科学性、时效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教学内容的复合性,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科学性、时效性和开放性相结合。下面,主要从课程设置和教材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从课程设置来看教学内容的复合性(充分跨学科交叉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多元化、人文内容的渗透,)
阳光海岸大学旅游专业所采用的课程结构模式是“大类学科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具体而言,其包括2门核心课程,16门专业必修课程(8门基础课,8门高级课)以及6门高级选修课程(课程结构及名称如图一)。这其中,专业必修课包括旅游类和营销类2个专业的课程,选修课可以选一组其他专业的主干课程或在全校范围内任选课程。从课程设置来看,其将旅游学与商学、信息学、教育学等多类学科有机融合,突显出旅游专业跨学科交叉的学科特点。而这一特点也成为教学内容复合性的先决条件,最终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以及人文内容的有效渗透。
2.从教材来看教学内容的复合性
此外,教学内容的复合性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灵活开放上。学生每学期开学前就能从网上了解到自己本学期的课程内容、老师上课的教案、需要准备的资料,上课前学生根据这些资料充分预习,上课时主要讨论学生的疑难问题,下课后还可以对照教师上课的课件随时复习。
(二)教学形式的复合性――灵活性、实践性与双边性相结合
在教学形式方面,阳光海岸大学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同时,结合旅游专业的学科特点,淡化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界限,加强实践环节和现场教学,突出了“教”与“学”双边性的教学特色。
1.大小课堂有机结合
阳光海岸大学旅游专业的教学组织形式分为“Lecture(大班授课)”和“Tutorial(辅导课)”。这两种不同的授课形式虽分工不同,但紧密相连,并通过有机结合形成一门课程的实施载体。下面,笔者以图表的形式对这两种教学形式特点进行比较阐述。(具体见图二)。
Lecture与我国大学合班上课形式基本相同,每周一次,授课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信息量大,课时较短,很多内容变成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学。这种教学方式有三个好处:其一,能充分利用教授知识面广、对知识的认知程度高这一资源优势,给予学生很好的引导;其二,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其三,将教师们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使其能更好地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
Tutorial则是Lecture有力补充。几乎每一节Lecture课都对应着一节Tutorial课。在Tutorial课上,教师的主要责任不是讲解,而是引导学生针对Lecture内容以及课外指定的阅读材料展开讨论,落实学生对Lecture课的掌握情况,课堂气氛自由、活跃。与Lecture相比,Tutorial课更注重讨论,强调发现式学习,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教学形式能较好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理论与实践有效相融,企业专家与教师共上一堂课
3.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三)教学方法的复合性――启发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相结合
阳光海岸大学旅游教育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原则,采用复合性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突出了教学中的启发性、适应性和发展性。下面,笔者着重介绍三种典型的教学方法。
1.提问启发式
2.小组协同式
小组协同式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设定某一主题,让学生们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然后老师再逐一地参与到各个组的讨论中去,必要时,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待学习讨论结束后,学生们还会到特定学习中心,利用各种图书、设备或仪器,开展独立学习和讨论。采取这种教学法的优势是一方面能顾及到班上每一位学生,毕竟小组讨论与大课堂集中授课相比,更容易关照到学生个体;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眼观六路”的压力,毕竟单独一位教师要时刻观察到每位学生的反应是很难的。当然,这种频繁的分组讨论对教师课程的驾驭能力,讨论主题的选择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值得我们重视的是,采用小组协同式的教学法对课堂氛围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也就是要求教师从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应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主导与中心的独断地位。惟其如此,学生才会大胆联想,自由讨论。笔者在澳洲学习期间,就曾看到一位教师在小组协同过程中,以双膝下跪的姿势参与学生讨论。可见,澳洲教师对于师生间民主平等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3.项目管理式
二、认识与思考
通过对阳光海岸大学旅游专业复合性教学特点的深入了解和学习,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复合性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教育理念的作用下,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知识的灌输式传播,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观点、不同论据进行批判性思考。这样以来,学生的个性能得以张扬,潜能能得以发挥,遇到问题会积极面对和思考,既不用担心因观点不同而遭到他人批判,也不会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答案。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感受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能力,成为了真正的教学活动主体。
2.复合性教学能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提升学习动力和效能。从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来看,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的内容不多,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自学空间,并鼓励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自我探索和延伸。传统的教师角色因此得到颠覆,其从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假设,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意味着学生们不仅需要自己在知识体系间建立联系,而且需要积极地参加各种小组讨论、课外学习等活动以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正因如此,笔者在阳光大学的图书馆和自学中心能随处看到学生济济一堂、热烈争论的情景,也能充分理解为什么学校不用专门设立学生管理部门了。
4.复合性教学有利于教师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虽然澳洲教师们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有限,但其课后的工作量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复合性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们在课下花费大量的功夫。因为教师们要想在课堂上设计出层层深入的问题,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序推进,就必然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了如指掌。而另一方面,要能及时解答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本来就是对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的极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们不仅要熟悉自己的专业,引导教学,备课时还必须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知识扩充,提高自己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为了不让自己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国度感到寂寞和孤独,不在节奏过快的社会中变得浮躁,我会用心体会,用心写字。练字如练人,修身亦养性――写字时心不外驰、气定神闲,却能在心静中感受到挥毫笔墨的快意与激情。现在,写书法已成为我享受“孤独”的乐趣,追寻内心安宁的方式,充实和沉淀自我的途径。这让我更能摆正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通过读贴、临摹,我对很多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欣赏和感悟,如《道德经》《兰亭序》《春江花月夜》等。在练习和享受书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领略到书法的气韵和力量。
作为留学生,我喜欢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和朋友交流,会向他们提出我好奇的问题,同时也发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我意识到,自己除了在澳大利亚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之外,也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让他们对我们的文化有所了解,有所喜爱。而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一门价值颇高的艺术,正是最合适不过的媒介。
于是,我参加了阿德莱德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活动,也因此收获了一段最难忘的经历――教澳大利亚人写书法。
几堂书法课教下来,我观察到,教他们如何拿毛笔这一环节是个难点,毕竟五指握笔法和写书法的姿势,与大家平日里写字时的握笔方法和姿势大不相同。于是我在思考,会不会有更简单的方式能讲明如何握笔,好让他们更容易上手?
为了让文化互相融合,我以展示澳大利亚邮局往年发行的澳籍设计师设计的十二生肖邮票,特别是猴年邮票作为切入点,由当地文化向中国文化过渡。我由中国的十二生肖讲起,并延伸到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每个属相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及独有的特性。在邮票上的汉字,总有一个偏旁或是部首会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呈现这种属相的特征,比如“猴”字,其“犭”旁用意为卷曲着的细长猴尾来体现猴子的特点。为让书法课更有趣味,我还讲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事,借此提升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在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些许了解后,我又向他们介绍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包括它们的材质、用途、历史等。
为了让毫无中文基础的澳大利亚人学会使用毛笔,这一次我用了有别于之前的教授方法。我教他们在自己习惯的握笔姿势的基础之上,通过调整手指在笔杆上的位置和距离笔尖的位置,变成标准的五指握笔法姿势,让习惯“消灭”难点。
看到他们的表情从听完故事后的兴趣正浓,到我介绍文房四宝时拿起毛笔跃跃欲试却一脸迷茫,再到讲解完毕之后的恍然大悟,内心的成就感无法言喻。看到每个人都能较好地操控和使用毛笔,能通过亲身实践而更加贴近中国文化,我对自己琢磨出的新方法感到十分满意。
不管这些人最后写成什么样,每个人都特别珍惜自己的成果,都用报纸把自己的作品小心翼翼裹好后才离开教室。他们在乎的不是自己写得怎么样,而是自己参与了一场趣味的中国文化活动。
EMDR治疗的初期——基础、诊断与治疗计划(上)
明儒赵贞吉之行履实录及著作
《监北江堋守史碑》的发现及其重要意义
川西林盘文化价值探析
苏雪林楚辞研究的比较意识
汽车旅行:郁达夫游记的跨文化书写
论《诗经·周颂》的时代特征
论陆贾思想与《春秋穀梁传》思想的一致性
宋代武举人的诗歌创作
古代巡游地狱小说的心理体验与文化内涵
詹姆斯·麦考利:澳大利亚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先驱
迷失丛林还是迷失心灵——解读凯特·肯尼迪小说《下面的世界》
莎士比亚悲剧的素体诗和卞之琳的诗译
学习者英语自我概念与英语水平关系中的性别差异
改写理论视角下解读林译小说
论我国检察合法化改革的实现
美国证据法上的辨认和鉴真规则
贿赂犯罪窝串案技术侦查路径的选择
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分析和对策研究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
史浩拜相模式的传承与其子史弥远的独相——史氏相权与赵氏宫廷的关系研究之二
虞、夏、商、周的孝悌文化初探
“禹生石纽”续辨
试论汉字的理据
龙璋辑《字书》所据《玄应音义》版本考
宋本《玉篇》异体字音符换用考
三重证据法探知古蜀史事
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与对策研究
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与特点
系列长篇的创作诱因与接受困惑——雪漠“大漠三部曲”引发的思考
戴着镣铐的舞蹈——宋代游戏诗体在明清的新发展
屈原《九歌》“和谐”三题
先秦儒家诗论接受美学思想萌芽初探
非史诗化与观念化的文本——重读阿来的《尘埃落定》
论人类学视域下的典籍翻译策略研究
坚守与突变:试论鲁迅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意译”法
英语语句生成能力的构建:主体品质完善论
《仅仅为了爱》丽莎的觉醒之旅
从《逃跑的安妮》看罗莎·普立德的澳洲土著黑人情结
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关系
巴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欧阳修喻苏洵文为荀子文问题
论苏洵的“人情”观及苏、王关系
韩白关系略论——以文道观为中心
论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
儒道释视野中的第三代诗歌的死亡书写
陶渊明诗妻儿意象管见
先秦时期的“赏”、“赐”之别
《三国志·谯周传》“研精六经,尤善书札”辨误
《清嘉录》的语言学资料及辞书编写价值
析澳大利亚政府对待土著人的政策:殖民,排除,同化,自治
追求独立人格、挑战社会不公的丛林女——《我的光辉生涯》中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