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简约成大美白玉杯洛阳博物馆

在国家一级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的珍宝馆内,珍藏着一只杯子,它呈圆筒状,直口,深直腹,高圈足,杯高11.8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4.0厘米,上面无纹饰,无明显雕琢的痕迹,看上去和我们现今常用的高脚杯有很多相似之处,就像现代工业流水线上生产的一件寻常工艺品。

事实上,它并非现代产品,而是来自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于1956年出土于曹魏正始八年的古墓中。它的出土可谓“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据由洛阳博物馆资深馆员冯健老师主编的《洛阳藏宝中的历史》一书记载,曹魏正始八年的这座古墓在建设工地被发现时,已经遭到多次盗掘,墓中文物散乱不堪,这只白玉杯便“灰头土脸”地“藏身”其中,神奇地躲过一次又一次“洗劫”。

联系它的时代背景,便知晓为什么这只白玉杯会出现在曹魏时期。汉魏之时,文学鼎盛、清谈盛行,京师洛阳不仅是建安文学的发源地,还是玄学的中心,清谈名士何晏、王弼之流受到朝廷重用,更使得玄学在当时成为一门显学。于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玄学思想,影响着当时的社会风俗,使朴素简约之风大为盛行,追求器物本身的朴素之美、自然之美成为上层人士的一大癖好,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只白玉杯不加纹饰,少有雕琢,显得如此清新自然了。

这只白玉杯使用上等新疆和田羊脂玉制作而成。在汉末三国时期,由于群雄割据、军阀混战,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几乎断绝,能够运往中原的和田玉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情形下,墓主人仍能用这般洁白无瑕的上等材料制作杯子,并把它带入墓中陪葬,可以看出它在主人心目中的分量,也由此证明它的名贵。此外,曹魏正始八年的这座古墓,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有明确纪年的曹魏墓葬,而白玉杯正是这座古墓中发现的最有价值、最为耀眼的一件陪葬品,因此,它不仅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更能入驻名品众多的珍宝馆,成为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THE END
1.#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李白诗中的白玉杯洛来自社科在线#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李白诗中的白玉杯洛阳博物馆有实物#【#白玉杯像李白一样充满传奇#】“泱泱华夏,河洛遗珍,件件精华,尊尊国宝”。一只没有图案雕饰的白玉杯,怎么就当得起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盛名了呢?请跟随洛阳博物馆推广大使@UNIQ-王一博 走进洛阳博物馆,了解这件曹魏白玉杯的前世今生吧↓(洛阳博物馆https://weibo.com/5085287080/NbjPsEgGM
2.洛阳博物馆这件白玉杯称得上是该时代难得的玉器珍品,由和田玉材雕琢而成,玉质温润洁白,通体光素无纹,曲线流畅优美。三国时代推崇简朴的生活风尚,玉器也简朴自然,这件玉杯正是这一风格的写照。 血珀骑羊俑及“白画骑羊儿一”石牌 骑羊俑以球珀雕刻而成,为童子骑卧羊形象,通体棕红色,质地应为血珀,是琥珀中的上品。上下有https://www.meipian.cn/530eihnl
3.白玉杯堪称“淡颜天花板”!在洛阳博物馆,一起“玉”见清凉中华玉“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李白诗中的白玉杯,在洛阳博物馆中竟然有“实物”,今日大暑,一起“玉”见清凉. 杯子界“淡颜天花板”长啥样?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李白诗中的白玉杯,在洛阳博物馆中竟然有“实物”,今日大暑,一起“玉”见清凉. https://news.jades.cn/article-14274.html
4.和田羊脂玉做的杯子,太高级了!曹魏遗珍“白玉杯” 颜值超高,堪称“淡颜天花板” 古人认为玉 “聚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 在先秦、两汉时期 大量玉器被用于礼仪或丧葬 到了汉末三国,由于连年战乱 社会大力倡导简葬 玉器渐渐成了墓中的“稀客” 1956年,洛阳发现了一座 几乎被盗空的曹魏正始八年墓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08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