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

5月16日下午,洛阳博物馆“华夏根脉河洛文化”主题公开课在“人民网+”客户端上线,吸引众多网友观看、点赞。

珍贵的文物有哪些?记者带您看一看——

●母鼓方罍(léi)

(博物馆资料图)

这是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它为啥叫这个名字呢?

李文初介绍,青铜器的命名常见的有两种方法,如果器内有铭文,名称中会出现铭文的主要信息,如果没有铭文,就用青铜器的主体纹饰命名。带铭文的青铜器多见于商周时期,商代的铭文字数较少,西周中期以后长篇幅铭文的青铜器逐渐增多。罍是一种盛酒器,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方形较为少见。母鼓方罍的得名源于其盖内和颈部内壁有“母鼓”两字铭文,它是商代母氏族与鼓国通婚的实物见证。

母鼓方罍铸造于商代晚期,却出土于一座西周贵族墓中。专家推测,应该是这位西周贵族得到灭商战争的一件战利品,出于对它的喜爱,便将它封藏于自己的墓葬之中。商代晚期的铜方罍数量非常有限,像母鼓方罍这样器型较大、纹饰精美的更是少见。

●曹魏白玉杯

(公开课视频截图)

这是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曹魏白玉杯。

这件白玉杯于1956年出土于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中,这座墓葬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座有明确纪年的曹魏墓。经专家考证,白玉杯为墓主人生前饮酒的实用器。它通高13厘米、口径5厘米,通体光素无纹,玉质温润洁白,以名贵的新疆和田羊脂玉琢制而成,是汉代高超琢玉技艺的遗存。

和田玉产自现在的新疆和田市,在古代历史中称和田地区为于阗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小国家。这件玉杯的出现说明,1700年前虽然中原陷入战争,但依然与西域各国存在交流活动,它是丝绸之路交往的有力见证。

●泥塑佛面像

这件造像出土于北魏皇家寺院永宁寺塔基遗址。北魏皇家寺院永宁寺,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完工。寺中心有标志性建筑永宁寺木塔,这座木塔共九层。据《水经注》记载,木塔高四十九丈,相当于现在的136.7米。李文初介绍,永熙三年(公元534年),这座佛塔不幸毁于雷电所引起的火灾,大火持续燃烧了三个月,昔日高耸入云、宝铎和鸣的佛塔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这件泥塑佛面像是永宁寺塔基遗址中出土的残件中最大型、最精美的一件。佛像原有的彩绘因大火损失殆尽,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其美丽,它的两个嘴角微微上扬,平静的笑容中透出神秘。

●三彩黑釉马

这件三彩黑釉马也是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最珍贵之处就在于它的釉色。黑色是唐三彩中非常罕见的一种釉色,目前国内出土的黑釉马仅有两件,全部出自洛阳,一件珍藏在国家博物馆之中,一件留在了洛阳。

这件三彩黑釉马出土于洛阳龙门东山安菩夫妇墓之中。赵晓军介绍,墓主人安菩是来自西域的安国人,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市。安菩的父亲系利率领自己的部落归顺唐朝,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定远将军”。安菩世袭了父亲“定远将军”的封号,为守护大唐的安定,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64年,安菩去世,葬于长安。40年后,安菩的妻子何氏在洛阳病故,他们的儿子安金藏为了表达孝心,便把安菩的尸骨从长安迁至洛阳,与母亲一起合葬在龙门山上。安菩夫妇墓保存比较完好,共出土129件文物,有三分之一是唐三彩。(洛报融媒记者智慧文/图)

THE END
1.#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李白诗中的白玉杯洛来自社科在线#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李白诗中的白玉杯洛阳博物馆有实物#【#白玉杯像李白一样充满传奇#】“泱泱华夏,河洛遗珍,件件精华,尊尊国宝”。一只没有图案雕饰的白玉杯,怎么就当得起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盛名了呢?请跟随洛阳博物馆推广大使@UNIQ-王一博 走进洛阳博物馆,了解这件曹魏白玉杯的前世今生吧↓(洛阳博物馆https://weibo.com/5085287080/NbjPsEgGM
2.洛阳博物馆这件白玉杯称得上是该时代难得的玉器珍品,由和田玉材雕琢而成,玉质温润洁白,通体光素无纹,曲线流畅优美。三国时代推崇简朴的生活风尚,玉器也简朴自然,这件玉杯正是这一风格的写照。 血珀骑羊俑及“白画骑羊儿一”石牌 骑羊俑以球珀雕刻而成,为童子骑卧羊形象,通体棕红色,质地应为血珀,是琥珀中的上品。上下有https://www.meipian.cn/530eihnl
3.白玉杯堪称“淡颜天花板”!在洛阳博物馆,一起“玉”见清凉中华玉“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李白诗中的白玉杯,在洛阳博物馆中竟然有“实物”,今日大暑,一起“玉”见清凉. 杯子界“淡颜天花板”长啥样?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李白诗中的白玉杯,在洛阳博物馆中竟然有“实物”,今日大暑,一起“玉”见清凉. https://news.jades.cn/article-14274.html
4.和田羊脂玉做的杯子,太高级了!曹魏遗珍“白玉杯” 颜值超高,堪称“淡颜天花板” 古人认为玉 “聚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 在先秦、两汉时期 大量玉器被用于礼仪或丧葬 到了汉末三国,由于连年战乱 社会大力倡导简葬 玉器渐渐成了墓中的“稀客” 1956年,洛阳发现了一座 几乎被盗空的曹魏正始八年墓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08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