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天安门广场西侧,人民大会堂南,离心脏这么近的位置,竟然隐藏着一个国家级的博物馆,这就是位于西交民巷17号院的中国钱币博物馆。也许,也许只有天安门和前门才能掩盖住钱币博物馆的光辉,原北洋保商银行和原中央银行北平分行两座大楼,就这样静静矗立在那里,见证着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展,来来往往的为钱而奔波的人们,竟然都忘了这个以钱为展览内容的博物馆。
近日,有缘带着广仁书院的宝宝们来到了这里,感谢黄院长提供这样的机会,感谢博物馆特别专业的展品,能和广仁书院的师生们度过了收获的一天,真的有特别多的收获。结合半天的参观和个人的感受,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便让大家更好了解钱币博物馆。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就没啥秘密可言了,其实我原来的题目是中国钱币博物馆解密。。。
1,这里有马蹄金
汉代马蹄金,重量265.2克,长65.1毫米,宽49.7毫米。
2,这里有书法
还记得有个细心的朋友研究了人民币上的书法,据说,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不是当时的行长写的,而是一个在行里工作的普通员工写的,这个人就是马文蔚。当然,这背后还有一些传说故事,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不过,我要说的不仅是“中国人民银行”这几个字的书法特点,更是那些曾在中国历史上流通过的货币上的文字和书法特点,了解人民币的不一定了解这些书法,了解书法的人不一定了解古代钱币,来到这里,一下子就都解开了。位于二楼展厅的中国古代钱币展可以看到各种书体,而且是实物哦,真的很难得,反正我今天看了很受用。对了,马文蔚写的,现在依然沿用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属于隶书,要我说,有点“史晨碑”的意味。
这是第二版,中国人民银行,还是繁体字呢,用过这个钱币的都会暴露年龄。
这是第四版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是简体字了。都是隶书。没见过的也会暴露年龄。
3,这里有历史
“太平天国”背书“圣宝”宋体大钱,重量37.02克,直径54.2毫米。用过的真的是活见鬼了。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一楼是人民币防伪和人民币发展历史,二楼是古钱币展,三楼是近代钱币展。博物馆还主持开展了“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中国古代铸钱工艺研究”等课题,在专业上树立了权威。
第一个:贝
第二个:败
第三个:得。
部分博物馆展品(点击图片看大图)
最后,再小声说下,喜欢钱的你真的应该来这里看看,因为这里还有另一个展品——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