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重“反转”微短剧各出奇招“吸睛”从业者呼吁加强行业监管、深耕精品内容
程依伦
本文字数:3364
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剧照。
邹雪枫团队在拍摄某部出海微短剧的片场。
刘唯一团队正在拍摄一部古偶微短剧。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程依伦见习记者张慧琪
微短剧节奏快、“爽点”密集网友追剧“上头”纷纷充值
打开各类社交平台,或许你也能找到这样的短视频——由几名主演构成,有着明确且统一的剧情发展线,通常一条视频约三五分钟,总共有七八十集。观众可以免费观看前十集,至于后续剧情则需要充值续费观看。
从事短视频拍摄的李洛将其称为“碎片化的电视连续剧”。“微短剧具有时长短、冲突多、节奏快等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碎片化阅读下的产物。且为了吸引受众,它的剧情往往具有层层反转、爽点密集的特点。”
《拜托了!别宠我》《这个男主有点冷》《我在娱乐圈当团宠》……点开各平台上的微短剧视频区就会发现,这些微短剧的标题往往格外简洁明了,其中大多聚焦于“爱情+”的复合型题材。尽管风格类似于早年的言情剧,但也不妨碍大量观众愿意“买单”,纷纷加入追剧队伍里。据《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数规模达10.12亿,而在最近半年内,有超过50%的短视频用户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
大量从业者涌入“新赛道”成本低周期短内容良莠不齐
刘唯一从半年前开始自主创业拍摄微短剧。她告诉记者,之所以转行拍摄微短剧,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整个影视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是受众的观看习惯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资方对影视剧的投资量减少,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涌入到微短剧的赛道之中。”
两者的投资成本和配置也存在很大差异。半年来,刘唯一带着上百人的团队共拍摄了四部微短剧,其中第一部古偶主题的微短剧每集大约10分钟,总共投资近300万元;第二部民国主题剧,投资达到400万元,拍摄时长大约为15~20天。但团队发布在短视频平台的微短剧则走的是“跑量”模式,一部剧投资大约10万~100万元,人员配置在10人~30人左右,且场景、设备更简单,拍摄周期在一周左右。
记者了解到,发布在长视频平台的微短剧如今都需要经过广电总局的审查,这使得目前长视频平台上出现精品微短剧的概率逐渐增加;但在短视频平台上,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期间也依然有个别创作者妄图“试探底线”,在平台上发布一些涉及封建迷信、低俗、色情、暴力元素的微短剧,甚至有的剧情中会出现“下药”“出轨”“一夜情”“虐待”等包含不良价值观的剧情元素,使得微短剧内容生态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
精品微短剧亦可“出海”加强监管有助深耕内容
早在去年,广电总局就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有效净化了网络微短剧行业生态。截至今年2月底,共下线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25300多部、共计1365004集,下架含有违规内容的“小程序”2420个。
同样从事微短剧制作的制片人邹雪枫也透露,随着国内微短剧近两年的高速发展,在定位、发展方向上已出现行业混乱,缺乏专业化导向等问题。“这次整改也让微短剧发展方向变得更加清晰,也更能鼓励那些做优质精品内容的团队,未来微短剧也会从用户红利阶段逐渐过渡到生态深耕的阶段。”
邹雪枫告诉记者,对市场来说,优质精品微短剧能够带来的不仅是影视消费,像如今在电商、游戏、AI交互甚至出海等多个领域,微短剧也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表现。有资料显示,某款出海微短剧APP今年7月的总下载量就达到190万人次,月总流水达600万美元。
今年9月起,邹雪峰所在企业也开始布局微短剧出海项目,陆续针对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拍摄了四部微短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出海,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国内微短剧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盘活”国内的自有片场。“但不管在哪里,微短剧内容质量仍是未来微短剧内容生态的发展重点,这也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大的制作成本、创作出更好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