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南昌,省博物馆必须要去看看的。别处的博物馆镇馆之宝都是一件两件的,江西省博却据说有十大镇馆之宝。本来以为有点吹牛,去看了之后却不得不服。这些宝贝,要不世界唯一,要不中华第一,真正了得。
其珍贵首先在于烧造难度极大,集青白釉、红釉、青花、釉里红四种高温釉、彩于一体。上承宋代景德镇青白釉传统,清澈透明,色调高雅;采用青花书写墓志,大面积施用釉里红、红柚点缀器身、勾画人物,栩栩如生。谷仓分上下两段,两段及中间的活动式仓门可拆卸,设计精巧、构建复杂。
谷仓四周门廊上雕塑人物十八个,舞俑水袖长舞,乐俑分别演奏柳琴、腰鼓、琵琶、萧、笛子等乐器,姿态各异、活灵活现。这不但反映了制瓷技术的高超,也是元代戏曲繁荣的缩影。用戏曲表演的形式展现市井生活景象,构思也很精巧。
此外,它是迄今所见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谷仓背面有159字的墓志,记载了姓凌的女性墓主生平,其祖父、丈夫的姓名、官职等,内容丰富。仓门两旁书楷体七言对联:“禾黍丰而仓廪实,子孙盛而福禄崇”。两侧壁书:凌氏墓用、五谷仓所。是研究陶瓷史和地方民俗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件双面神人青铜头像,体现了人性和神性的完美融合,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出土于新干大洋洲商墓。铜像两面看上去是一样的,中间镂空、两边对称。高高的角、圆圆的眼、蒜头鼻子、呲着牙,形象十分可爱。专家们分析,这个应该是用于祭祀的,顶部圆管,可插羽冠,下部方管,可插木杆。
这件青铜器有“虎王”的美誉,是目前国内发现最大的青铜虎。通身都有花纹,脸上和腹部是卷云纹,背上是云雷纹,鼻、脊、尾部、四腿下部是变形鳞纹,四腿上部是雷纹,十分精美。铜虎有两条卷曲的尾巴,体型粗壮,很有霸气;虎背上立着一只灵动的青铜小鸟,形成对比。从铜虎正脸这边看,它立着耳朵、鼓着眼睛、张着虎牙,又很调皮可爱的样子。
江西大洋洲发现的商代青铜器,与殷墟、三星堆齐名,上面所说的三件青铜器是其中的代表。省博物馆内还有其他青铜器,如浮雕羊首青铜罍、伏虎耳虎形扁足青铜鼎、方孔青铜碳铲都是独特而精致的。
这是一件陶质酒器,出土于鹰潭龙虎山崖墓。仿青铜器造型,弓形提梁,提梁顶部两端装饰有锯齿棱脊,脊面有漩涡,一端乳突双角,另一端S形卷尾。陶盉腹上,一端塑兽首为嘴,一端有突出卷尾。整个造型流畅优美,十分养眼。第二图是与这件陶盉同时出土的云雷纹兽形陶鼎,造型和样子也很独特优美。
都知道江西景德镇是中国瓷都,实际上江西既是世界陶器的起源地,也是中国瓷器重要的发源地。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发现的距今约两万年的陶器,是目前所见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实物。博物馆中展陈重点之一就是陶器和瓷器,下图几个只是各个时代的代表而已。
龙虎山崖墓出土东周原始陶罐
西晋和东晋的青釉虎子
宋代青白釉高足杯
元代青白釉牡丹纹玉壶春瓶
清乾隆窑变釉石榴尊
清光绪镂空绿釉轮状纹摆件
出土于江西遂川县郭知章墓。郭知章是郭子仪的第十一世孙。这一套带板非常完整,花样纹饰精美繁复。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等级最高、时代确切、物主清楚,最为精美的宋代金带板,对研究北宋政治、服饰制度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故有“宋代第一带”之称。
这是道教天师的法印,白玉玉质晶莹圆润,上有螭龙钮,刻“阳平治都功印”。阳平指四川省青林县阳平山,是道教“二十四治”管理中心之首;“治”是道家从事法事活动的场所;“都功”为治中职事,即道教的首领。此印是龙虎山天师府法物中极为重要的一枚法印,螭龙印纽显示出如皇家般的尊贵等级,历代天师袭用。
江西境内,曾经有三位明代皇子封藩,其中益王系第五代益宣王朱翊鈏,是朱元璋的九世孙。这件锦袍出土时是穿在朱翊鈏身上的。清理棺木时,朱翊鈏遗体并未腐烂,他腰系玉带,颈挂念珠,足穿黄锦高筒靴,头戴琥珀发冠,尚有部分头发遗存。明代袍服存世稀少,皇家袍服罕见,此袍保存完好,制作精美,尤其是胸口处绣的团龙十分灵动。是研究明代皇家舆服制度的重要实物。其实馆中展出的是仿制品,大约真品需要特别的保管。同时出土的龙凤纹组玉佩很漂亮。
这就是我们没看到的那件镇馆之宝。工作人员说外借展出了,很遗憾。只能在网上找张照片欣赏一下。这件玉羽人是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的一件玉器精品,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玉羽人,更是国内最早的三环活链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它的身体亦人亦鸟,头部呈鸟形,头顶佩戴扉棱状高凸冠,顶后部连系三个环环相扣的活链。这个活链采用了高超的掏雕工艺。之前活链工艺在战国曾侯乙墓中发现过,此羽人出土,将中华文明的玉器活链技术提前了几百年。
江西博物馆中宝贝很多,说不过来。你看,这件商代的双面陶面具范就可爱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