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地域文化涵养爱国情怀奉城第一小学五(3)杨帆中队雏鹰假日活动纪实
为激励队员们立足新时代,厚植爱国情怀,传承优秀文化,奋发成长,五3杨帆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开展“感受地域文化涵养爱国情怀”红领巾假日小队活动,让队员们有更多的机会从校园的“小学校”走向社会的“大学校”。快来看看队员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吧!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1985年8月建成开放。2015年12月,“三个必胜”新展馆和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建成后,纪念馆总占地面积达到10.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2万平方米。该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纪念馆之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铭刻着全体中华儿女无比沉痛的一段集体记忆,同时,也激励着我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中共奉贤县委旧址位于奉城奉粮路70号,就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内。1927年8月,共产党员刘晓、李主一、金学成等共产党员在学校的潘公祠内创办了曙光中学,建立了中共奉贤第一支部,刘晓任书记,李主一任组织委员,在校内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发动、领导人民传播革命火种。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地志性博物馆。专门收藏上海地方的文物标本,对地方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历史发展和建设成就进行研究、陈列。临时馆址在上海市虹桥路。1984年5月开馆。该馆藏品包括前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所存在内,总数约1.8万件。重要藏品有七宝寺藏五代金字写经、明徐光启农书手稿、1893主英美人共租界划界碑。现有陈列有出土文物、传世文物、近现代革命文物、文献和租界殖民主义遗物1300余件,展示上海以古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介绍了上海市在长江口南岸的冲积平原上伴随大陆逐步向海面延伸的过程,古代的渔捞、制盐、织布、沙船海运的兴起,以及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发展。陈列也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租界,成为冒险家的乐园,以及后来成为中国工业和工人运动中心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直到上海解放的革命历史。
队员活动感言周文芊:当抵达纪念碑跟前,我看到了刻着栩栩如生的红军战士,有的杠着枪有的握着牛榴弹,每一个都是往前冲锋的姿势。虽然我看到的是静止的雕像,但是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当时战斗的激烈。每一个战士都勇敢直前不惧牺牲。从新四军纪念碑的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四年铁骨铮铮,为我们祖国抗去日本侵略,捍卫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先烈们的壮烈牺牲就没有我们当下的和平年代。先烈们的爱国精神鼓舞着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为国家做出贡献。柯语煊:来到庐山会议旧址,这里曾经召开过三次重要的会议,庄严而又肃穆的大会堂里仿佛还在响起事关中国命运的会议喇叭声,也还夹杂着激烈的斗争与交锋的争论声。这些声音随历史的烟云已经飘散在了庐山的烟雨中,雕刻在了一份份手写稿、机打稿的文件中,成了中国发展变化的史料馆。走出会议旧址,一路尽是秋日的风光,一栋栋别墅,一条条通往山林的曲径小道,让你的步履,越来越慢,扑面而来的是历史的烟云与现实的交错。这片红色土地,见证了伟大的革命路程!
刘思语:很高兴参观了上海黄浦区的历史博物馆,感受上海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博物馆总共有四层展厅,还有个空中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历史时钟,时钟的每个数字上都刻有重要的历史事件,展示了上海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进入展厅,就可以看见一顶精美的物华号百子花轿,整个花轿金光闪闪向人们展示着曾经的辉煌。还有许多的书法、绘画、邮票、老式家具、剪纸、巨大的打印机、航海用具、黄包车和永久大自行车等等。通过这些展品和文物了解上海从春秋时期的小小渔村发展成为如今的国际大都市。不禁让人感叹上海的变化之大。今天我为自己在这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生活和读书而感到自豪,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将来为上海为祖国贡献。
此次假日小队活动,队员们收获了满满的自豪与坚定:传承红色精神,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让我们“眼前有山河,心中有家国”,不忘先辈,珍惜当下,好好学习,做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主义好少年!让信仰之火生生不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