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皮尔斯有关博物馆藏品研究的梳理与思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CAFAArtMuseum

摘要:博物馆学的藏品研究是博物馆学的重要话题,国内外学者多有论述。苏珊·皮尔斯(SusanM.Pearce)对博物馆收藏实践和藏品符号学分析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刻的研究,认为在物质文化视野下,收藏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并和物的收藏史存在对应关系:还可通过符号学的方法对博物馆藏品进行阐释。虽然在新博物馆学影响下,博物馆开始注重对人的研究,但以物为对象的研究在博物馆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苏珊·皮尔斯的研究可以为国内博物馆藏品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研究,苏珊·皮尔斯,收藏模式,符号学

一、国内外藏品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苏东海先生曾提到,对物的研究一直是博物馆的基础研究,博物馆的多功能研究也是以物为圆心开展的。【1】在他看来,物件是博物馆存在的本质。在博物馆物的意义方面,苏东海曾从博物馆物的认识论、知识论、情感论、价值论、发展观、经济观六个方面论述了博物馆物的特殊存在形式及价值。【2】由此说明以博物馆物为对象的研究依然是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国内博物馆学界对博物馆藏品的的认识和研究也更加深人和系统。

首先,关于博物馆藏品概念,宋向光曾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博物馆界对博物馆藏品概念的研究成果,他使用国际层面的“物证”一词,把博物馆藏品界定为“博物馆根据收藏标准和履行特定工作程序收藏、管理的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证”【3】。其次,在博物馆藏品的意义方面,宋向光曾从“自我”“历史”和“现实”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博物馆藏品的意义,阐释了博物馆藏品意义的实质是社会行为的物化。【4】此外,关于博物馆藏品在博物馆中的地位和作用,宋向光认为应该从“以博物馆藏品为讨论的基点和出发点”转向“从博物馆的整体的角度讨论藏品在博物馆中的地位和作用”【5】。近年来,关于博物馆藏品概念的演变,徐玲提出了新的观点,她认为博物馆藏品概念的演变是不同时代博物馆“物”“馆”之间关系变化的反映。【6】

(二)国外研究综述

很多国外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对博物馆藏品提出看法。其中,美国的罗素·贝尔克(RusselBelk)强调藏品的物质性和消费性,他将收藏的概念定义为一种消费形式,并且认为收藏使强调消费和物质有了合法性。皮尔斯的学生保罗·马丁(PaulMartin)认为,收藏是一种“化妆舞会”,在日益焦虑的时代可以提供安慰。除此之外,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还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讨论收藏行为,表明个人的收藏行为与童年经历有关。而约翰·福里斯特(JohnForrester)在分析弗洛伊德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他认为收藏是人们一种建立个人的身份认同的行为。因此可以把收藏的欲望看作驱使表达个人特殊性的功能,并把收藏视为体现个人性格的线索。【9】

实际上皮尔斯提出的物件研究的三个角度分别是从功能主义、认知主义、阐释主义的视角来分析的。首先从物件的功能主义来看,物件被人类所创造或者被赋予人文含义,进而在物质文化、意识形态、经济和社会等领城发挥作用,物件也因其功能的发挥来实现其意义;其次从物件的认知主义来看,由于物件功能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物件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方便了各类物件功能的发挥和对物件本质的认知最后从物件的阐释主义来看,历史的原因造成物件含义的差距,对物件含义的阐释成为研究物件的重要方式。总的来说,物件研究的视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深人获得新的突破,对博物馆藏品的认识也是随着人文学科推进而深化的。

二、物质文化视野下的收藏模式与实践

(一)物质文化

(二)收藏模式

与前两者截然不同的是系统的收藏。系统的收藏取决于收藏者认知的外部世界的组织原则。拜物式的收藏通过物件的积累来完成(accumulationofsamples),而系统的收藏通过选择代表性的物件来完成(selectionofexamples),所以重点在于物件的分类,把标本从它们的环境中提取出来并放人同类的关系中。系统性收藏吸引观众进入它们的框架,可以说在系统的收藏中有双向的关系,包括藏品的收集和观众的参与学习。系统性收藏的本质是人们根据分类的观念和外部世界的连续性建立起藏品系统,而持续不断的建造过程反映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鉴别和态度。

虽然苏珊·皮尔斯说明了不同的收藏模式的特点和差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收藏者和藏品体现了多个模式的元素,在现实情况中,收藏的模式往往不是单独存在或固定不变的,很有可能随着历史变迁而转变。

(三)历史与实践

上文提到的多元的收藏模式体现了收藏者或博物馆因不同的收藏目的或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收藏模式的差异,也反映出收藏行为在历史进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莎伦·麦夏兰(SharonMacdonald)的《收集实践》(CollectingPractices)【19】中,麦夏兰对收藏实践的发展史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可以发现,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体现了某个有代表性的收藏模式。

之后,在文艺复兴时期,学术精英掀起了一股收藏的热潮。他们的收藏远离皇家宝藏或宗教遗物,而且开辟出专门的空间和陈列柜用于收藏和展览。物质文化的繁荣、古代文献的传播、航海旅行中新的发现,通讯和交流形式的成熟,这些都是促进这一时期收藏繁荣的历史因素。这一时期的收藏行为致力于带来新发现并赋予其意义,这也符合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然而这种收藏缺少组织性,却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注重物件的占有和积累,体现了拜物式收藏模式的特点。

到了17世纪,关于如何组织并将物件形成有意义的藏品的新想法开始取代之前的一些实践。系统观察和比较物件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关键特性,原先与宗教有关的分类习惯被类型学所大量取代,藏品分类方法进步,变得更科学合理。博物馆在收藏行为中的作用得以加强。这些收藏实践表明,物件是有意义的,把物体从它们既存的世界中移除,并把它们安排在指定的空间里,可以领悟出它们的意义和秩序。从这一时期开始,收藏模式开始朝着系统的收藏方向转变,进而建立起藏品的系统和参观的框架。应该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其他的收藏模式并没有完全消失,而非系统的收藏也一直存在。

虽然在麦夏兰对收藏发展史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对应的主流收藏模式,但这种对应也是相对的,因为每一个时期的收藏模式都不是单一的,可能存在多种收藏模式的交叉,而且收藏模式也很有可能随着发展而转变。可以肯定的是,在收藏发展史中,不管是个人还是博物馆的收藏,都在逐渐走向民主化和大众化,正如迪迪尔·马略厄夫(DidierMaleuvre)所说,这是一个收藏的民主化和“博物馆渗透文化意识”的时期。【20】

三、符号学视野下的博物馆藏品研究

(一)物与个体

(二)符号与社会

这件夹克作为信息关系实体(message一bearingentity)具有真实物件的巨大力量,同时也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作用。皮尔斯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当权的阶级力量倾向于抑制或驱逐那些官方视为危险分子的人,是这样的想法使夹克成为博物馆藏品。从符号学来说,这些物件成为社会语言选择的一部分,他们在修改现有分类和使用规则中发挥了作用。有别于其他的信息实体,夹克的关键方面在于它保留了与滑铁卢战争的转喻关系(metonymicrelationship)。

(三)观众与意义

皮尔斯认为,物件的意义不在于它自身,也不是观众对它的理解,而是两者之间。物件只有在观众领悟时才呈现它的生命和意义。观众对物件进行观察从而获得领悟的这个过程,罗曼·茵加登(RomanIngarden)称为具体化。在这个行为中,观看的动力学被显示出来。皮尔斯提到,同一个人在十年后再次看到夹克时可能会出现新的眼光,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在反映观众的个性发展中充当了一个镜子。只有通过离开熟悉的世界,他才可以进人物件提供的刺激中,很多人觉得这是博物馆的经历的核心。

此外,皮尔斯还注意到,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想象注人对物件的理解和解释中去,而物件具有固定的形式和明确的历史背景。但是如果在观看和对物件的解释中只有无限制的猜测,那结果将脱离与物件本身意义的关系,只留下个人对物件离奇无知的解释。这启发我们需要在物件的意义和观众的理解之间建立一个平衡的关系,这种平衡的建立也有助于实现社会集体对物件的解释达成一致性。

(四)小结

经过以上从三个方面对夹克的符号学分析,可以发现藏品的三重结构:个体、社会与意义,这或许对我们参观博物馆以及物件的阅读有所启发。首先,在展览和参观时,博物馆和观众都应该注意到藏品与个体的关系,尤其是纪念品式的藏品,了解它曾经的主人和它来自于什么样的文化背景,这对理解藏品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而藏品也正是因为与个体固有的关系,才承载着所要表达和传播的意义;其次,藏品的保存和流传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在社会选择中有意识地被提取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藏品被赋予了政治、文化等新的内涵。这也说明对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的考察与社会层面的意义相结合的必要性,最后,物件的意义是我们考察的落脚点,皮尔斯已明确表示物件的意义在于物件自身和观众的理解,物件自身的形式和背景具有固定性,而观众的理解有更多的创造力和可能性,这两者之间会有一种动态的平衡,这也是物件意义的本质所在。

四、结语

作者|常丹婧(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博士研究生在读)

编辑|郑丽君

注释

[1]苏东海.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2]苏东海.博物馆物论[J].中国博物馆,2005(1).

[3]宋向光.博物馆藏品概念的思考[U].中国博物馆,1996(2).

[4]宋向光.博物馆藏品的意义:社会行为的物化[J].中国博物馆,1997(3).

[5]宋向光.博物馆藏品与博物馆功能[J].文博,1996(5).

[6]徐玲.追求“广博”:博物馆藏品概念的演变[J].东南文化,2011(6).

[7]张先清.物件的文化:中国学者的早期田野采集志反思[J].民族学刊,2016(1).

[8]PEARCES.OnCollecting;AninvestigationintocollectingintheEuropetradition[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5.

[9]MACDONALDS.CollectingPractices,InACompaniontoMuseumStudies[M].editedbySharonMacdonald,oxford;Blackwell,2006.

[10]同[8].

[11]曾小英.由博物馆符号学看民族文物的诠释[J].博物馆学季刊,1996,10(2).

[12]同[11].

[13]同[11].

[14]HARRISONJ.Ideasofmuseumsinthe1990s;InHeritage.MuseumsandGalleries[M].editedbyGerardCorsane.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2005.

[15]PEARCES.InterpretingobjectsandCollections[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4.

[16]PEARCES.MuseumObjects:InInterpretingobjectsandCollections[M].editedbySusanM.Pearce.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4.

[17]同[16].

[18]李子宁.从殖民收藏到文物回归:百年来台湾原住民文物收藏的回顾与反省[M]//王嵩山.博物馆、知识建构与现代性,台中: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2005:23-36.

[19]同[9].

[20]同[9].

[21]PEARCES.Objectsasmeaning,ornarratingthepast:InterpretingObjectsandCollections[M].editedbySusanM.Pearce.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4.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一、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 冬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走进这座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一件件精美藏品、一段段珍贵记忆、一个个动人故事,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饱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国家博物馆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万余人。“来国博,看中国,读世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观众https://www.mct.gov.cn/wlbphone/wlbydd/xxfb/zsdw/202412/t20241210_956782.html
2.海南省博物馆鼓励国有博物馆创新征集、展览民间文物机制。支持国有博物馆与民间文物收藏者联合办展。 鼓励和支持设立非国有博物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在陈列展览、学术研究、藏品管理、社会教育、安全防护等方面为非国有博物馆提供支持和指导,并依法在土地供应、财政资金、场馆建设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 https://www.hainanmuseum.org/hnbwgcms/info/4120
3.马未都私人藏品博物馆,所以也是需要买票进马未都私人藏品博物馆,所以也是需要买票进去。 很人性化的一点是可以在同一天内多次进入,门口小哥会在观展人手上盖一个印,红外线照射会显现。展馆上午11点和下午2点各有一次免费讲解。 一展厅是瓷器和部分木器,二展是金器,三展是石窟佛像,书画基本没有。 瓷器非常高雅精美,金器就很华贵了~看完后还有官方组织的https://m.dianping.com/review/535689230
4.博物馆藏品博物馆藏品的来源 在讨论博物馆的藏品征集之前,首先得搞明白博物馆的藏品都是从哪里来的, 这让讨论藏品征集有个基本的范畴,不至于越界,更不至于不知所云。对于一般的社会公众来说,博物馆藏品来源是一个很神秘的话题:是不是都从地里面挖出来的?就像各种电影里的情节那样,经历了层层机关考验,最后被国家收缴并放置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429.html
5.首都博物馆2004年,相机钟表专业委员会落户北京收藏家协会,在首都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该委员会还编辑出版了内部刊物《相机?钟表》,沈铭出任主编。 沈铭目前的主要藏品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国产机械表,从第一代天津“51”表和“上海581”系列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产品均被纳入其收藏范围。由于他的收藏特点是编撰型收藏,故而其有关钟表https://www.capitalmuseum.org.cn/gjbj/content/2007-03/08/content_24064.htm
6.景德镇博物馆范文3篇(全文)(3) 信息资源保守,陶瓷博物馆中的藏品信息仅局限于在博物馆展览时喷绘的背景板上,隔着玻璃的藏品不利于考古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拍照或者进行数据的采集; (4) 未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展示古陶瓷藏品和古窑遗址,现有的展示手段单一、老套,缺乏新意; (5) 缺乏对多媒体数字艺术的开发和运用,不能将展品信息和古代制陶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ae2tpd6.html
7.高校博物馆沦为私藏“背书”?规范寄存制度或是良方古代艺术如重庆大学博物馆的陶瓷展因被广泛质疑而成为巨大社会话题即是一例。博物馆展出私人藏品实际上会造成为其“背书”的事实——不同于公立博物馆收藏品的不流通,除了已捐赠的收藏品,私人收藏在公立博物馆展出最为敏感的现实之一就是私人藏品今后还可以在市场流通而获取利润,换言之,公立博物馆的展览是为其“背书”,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709856
8.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2021出台《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组织实施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工程,指导革命纪念馆不断推进口述史研究、采编工作及学术活动开展,彰显革命资源价值。四是按照“打造精品展陈”的要求,统筹推进陈列展览提质增效。2021年,遴选109个展览项目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向社会集中推介,多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的https://www.rednanjing.cn/article/5912.html
9.“百花齐放”中国艺术藏品展12月5日在俄罗斯东方艺术博物馆开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12月5日电 据卫星通讯社记者报道,“百花齐放”中国艺术藏品展于2024年12月5日在莫斯科的俄罗斯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艺术藏品。 举办此次展览是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中俄建交75周年。 https://sputniknews.cn/20241205/1063005123.html
10.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9篇)省博位于五一路与东风西路的交界处,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从外观上看省博的建筑风格与北京展览馆上海展览中心类似,都是五十年代的俄式建筑。由于建成年代久远省博的外观并没有多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功能上来看博览建筑的平面组合采用了放射性的方式将个展区于放射式的方式分开。在解决客流货流等不同的功能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07080.html
11.博物馆章程第二十三条博物馆基于藏品及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举办符合本馆宗旨、突出藏品特色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传播文化艺术知识,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 第二十四条博物馆举办的陈列展览,应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含量,不得宣扬封建迷信或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五条展览要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工艺和表现手法,达到形式与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aboutus/zc/bwgzc/
12.构建博物馆:藏品立本到公众体验宗旨是博物馆运营过程中所有讨论的基础共识,在此之上博物馆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 风格。 博物馆如何收藏文物、 怎样研究藏品, 推出什么样的展览、 怎么推出展览, 开展什么活动、 怎么推广, 这些基本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办馆宗旨的明确与强化。 每一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受众群, 有些可能还是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小众(如https://www.kzbwg.cn/news/wb/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