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物馆热”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传播人类及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公共文化机构,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文物作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人类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当前,博物馆“热”不断升温,线下打卡盖章、线上“云观展”已经成为社会潮流。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国博物馆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全年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推出线上展览近万个,网络浏览量近10亿人次,新媒体浏览量超过100亿人次。

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的桥梁,在充分挖掘文物背后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发极具特色的主题展览,设计新潮的“文创产品”及“文创活动”,打通公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良好沟通与互动的渠道,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热”起来、让中华文化“火”起来,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以“博物馆热”为引,以文物为抓手,结合新时代文物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解读文物与展览、文物与公众、文物与数字三种关系,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内涵,从“博物馆热”的“冷”思考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提供借鉴意义。

二、从三种关系厘清“双创”的基本内涵

(一)文物与展览:“双创”内在联结、辩证统一

“双创”的统一性同样也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根本目的,即坚持“古为今用”,彰显时代价值;二是前提条件,即“双创”离不开融合、扬弃与传承;三是“双创”之间互相依存:构成互为支撑、相互交融的文化实践。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蕴含着创新,创新建立在创造的基础上;创造转化去粗取精的扬弃过程是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动力,创新性发展是对创造性转化的优秀成果不断升华。

博物馆既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也是人们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场所。博物馆中的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展览作为博物馆的抓手,有其鲜明的主题,结合具体的物境、情景,传递文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没有文物就没有展览,没有文物背后的故事就没有好的展览,文物的展出离不开展览的支撑,展览的创意离不开文物的加持。

(二)文物与公众:“双创”对公众的重要意义

1.“打卡热”:文物符号化让公众主动体验增强历史自觉

符号化,是指赋予事物以意义的行为与过程,它的结果是将非符号变为符号。博物馆也创造性地将文物符号化,将文物图案雕刻在章头上,开展集章特色活动,引起参观者竞相打卡集章。同时,博物馆还制作了集章本,为方便公众盖章集章。

据史料记载,印章起源于我国殷商时期,上至帝王、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工商往来,无不以印章取信。同时印章还被赋予艺术属性。不同朝代的印章审美和制作工艺不同,带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印章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符号,能够在年轻人中兴起,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在博物馆内集文物章,不仅让文史之旅增添新乐趣,解锁博物馆文化、对话历史,更是打开公众了解文物触摸历史品读文化的新渠道。

2.“文创热”:文创产品及活动让公众提升文化认同感

文创一般是指文化创意产品,即是将文化价值通过创新附加在商品上,从而提升商品自身的价值和内涵。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借助现代手段对博物馆文化资源进行的创造,生产出供公众进行文化消费的一种产品。狭义方面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以馆藏文物为创意生产出有形的可被携带的产品,如冰箱贴、明信片、书签等。而广义的博物馆文创是包含博物馆开发的APP、沉浸式体验与主动式参与的馆内活动等产品。文物文创就是带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传播者,它可以唤起公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这种认同,就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归属。

博物馆文创不仅丰富了文物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还激发了公众对文物背后历史的探索,更激发了公众作为炎黄子孙的身份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

3.“研学热”:挖掘文物内涵,让公众坚定文化自信

近几年,博物馆研学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历史文化的窗口,还是培育公众民族精神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而博物馆中的文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证者,不仅诉说了历史文化,还展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性格、气节和气魄。

文物的历史价值让公众了解古代社会,其背后的优秀文化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与启发。文物的文化价值让公众认识到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文物的科学价值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如瓷器、陶器、青铜器等折射出当时人们的技术水平与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分析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从研究古代陶瓷器获悉古代陶瓷器的制作工艺、釉色配方、技术方法等,为现代烧制陶瓷器提供参考。文物的艺术价值展现出古人的审美与才华,为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创作灵感。

(三)文物与数字:“双创”的特征与目的

1.数字化赋能文物:创造性与创新性是“双创”的特征

数字化赋能文物体现出创造性与创新性。所谓创造性,指人所具有的生产新奇而具有社会价值的事物的能力或者特性。它注重的是属性,就文化传承来说,它不是在白纸上的原创,而是分梳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形式与内涵并进行改造,来激活它的生命力。所谓创新性,是指人类活动所具有的对物质和精神进行创新的能力与特质。创新性同创造性一样,需要在“关系”中体现,以此达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博物馆文物“活化”就体现了创造性与创新性。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为例,国博在充分了解犀尊背后的历史、挖掘修复的过程等基础上,以“数说犀尊”一物一展的形式,打破常规陈设方式,通过数字化技术直观呈现文物的细节,打造集数据采集、智慧融合、互动展示、活化利用于一体的智慧展厅。公众可以触摸式欣赏数字犀尊及其内部的器物,还可以置身于考古现场了解文物从出土到进馆等细节。数字赋能文物,用今人之智慧创造、理解、复活古人之创造,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传下去”。

2.文物“虚”与“实”:转化与发展是“双创”目的

“虚”“实”转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各大博物馆相继设置线上观展、线下虚拟展区,有的博物馆还开设元宇宙博物馆展区,文物迎来了从“实”到“虚”的转化。不同的文物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需要科学审视,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同时,通过研学掌握文物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独特价值、内涵理念、民族特点等,让文物“丰富”起来。最后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让文物从“实体”走向“虚拟”。文物从“实”向“虚”转化可以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文物以虚拟形式再现和展示其物化形态,多出现于博物馆线下虚拟展厅、线上博物馆;第二种文物以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出现在影视作品、动漫、直播、网络游戏等数字媒体中,以文化形态的跨时空传播,让文物“活”起来。

“虚”“实”融合:文物与文物的融合,是“实体”与“虚拟”的融合。实体文物通过数字技术在虚拟博物馆与虚拟文物中实现深度融合,以更便捷化的方式即时让公众观摩。文物与人的融合,是人与“虚拟”文物的融合,也是“虚拟”人与“虚拟”文物之间的融合。第一种通过线上线下虚拟展馆参观虚拟文物,虚拟文物高精度还原文物的特点,以动态形式出现,还可以进行旋转全方位观赏,对于公众来说虚拟文物宛如一件拿在手上把玩的艺术品。第二种在虚拟展馆中实现虚拟人与文物的融合,共同展示出一幅立体多维的数字历史画卷,以第三视角感受、读懂文物背后的历史。

“虚”“实”共生:实现共同发展。数字化的呈现效果离不开对文物的精细化挖掘,同样,文物也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活”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目前,各大博物馆相继开发元宇宙博物馆,是“虚”“实”共生的创新发展,一方面实现了数字技术与文物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探索了全方位数字化场景新模式,让公众主动参与创造、沉浸式体验数字文博创意空间,让每一个人都能“进入”文物背后的历史场景中,重塑“人-文物-空间”的关系。

三、从“博物馆热”展示“双创”的实践路径

(一)内涵挖掘与潜能释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性高度契合当代社会发展主题和时代的要求,深入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创造、鲜明特色、思想精髓与价值理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挖掘和阐发就是要着眼于当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现实需要,使优秀历史文化与当代联结起来。”

(二)大众化

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创造,最终也应由人民所共享。基于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贴近现实生活,紧扣时代之需,传播大众听得懂的文化内容,让大众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与精神,他们才会愿意接受并不断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来。

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要释放其独特魅力,让公众了解文物、感慨历史、传承历史。一是注重对展示内容的“通俗”转化,尽量用公众能听得懂的文化内容。如将文言文转化为通俗易懂且具有时代特征的话语表述,呈现形式上灵活运用小视频短片、动画片等载体,实现文物与现代的融合。二是巧用数字化手段,运用创新技术将文物以更年轻更创新的形式展示在大众眼前。如运用AR、VR、裸眼3D屏幕等新技术,让公众“触摸”文物。三是设计接地气的文创产品。将独一无二的文物设计为文创产品,走出一条能被公众接受的独特文化传承与发展之路。

(三)创新表现形式

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必须要以更加新颖的创新表现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要借助数字技术与产业,持续开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市场。一是文物借助创意展厅实现多种统一。博物馆必须要在全面阐释文物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基础上,合理运用各种创意表现方式,突出每一个文物的文化色彩,创新文物展示形式,提升展示空间的美感,以此达到文物与空间、文物色彩与光线及文物数量与质感的和谐统一。二是文物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活”起来。博物馆要善用最新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通过3D鉴赏、虚拟全景等方式,实现对文物的全景式、延伸式、立体式展现,让公众看得到、摸得着、学得了。三是文物借助创意展览实现“火”起来。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只有不断创新主题,才会持续“火”下去。博物馆必须要立足馆藏的文物,挖掘出蕴含的独特内涵,创新展览主题与展览形式,让公众走得进去、留得下来、还想再来。

THE END
1.探索元宇宙博物馆,掀起文化新浪潮元宇宙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交形态,通过高度智能的交互形态,最终形成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化虚拟空间。它依托信息通信技术、扩展现实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区块链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现实逻辑之上架构起的超大虚拟空间,具有高实时性、高互动性和高沉浸感的特点,可容纳数以千万计用户进行实时交流、体验。博物馆如能https://blog.csdn.net/2401_85007620/article/details/144426193
2.文博空间沉浸焕新,创意营造文博新嘲新模态新社交文博领域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使文物在当代焕发活力、彰显价值。AR、VR、AI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永不闭幕”。 博物馆虚拟现实的开端其实可以追溯到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数字展厅,通过影像、声音、灯光等多种感官,以超高清数字互动等多种数字化技术向观众再现北宋汴京的社会风情和文化,第一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687077.html
3.AR展厅:创新的虚拟展览体验AR展厅的出现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通过AR技术,参观者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艺术品互动,深入探索艺术家的创意世界。无论是在国外的画展还是其他类型的展览中,AR展厅都成为了吸引观众、提升参与度的重要工具。 这种创新的虚拟展览体验不仅令参观者受益,也给艺术界带来了新的机遇,AR展厅为博物馆、画https://www.kivicube.com/blog/news/13019/
4.穿越到阿克苏去“考古”——博物馆活化利用的N种途径⑨实现另一种意义的“永生” 用手指在触摸屏前按指令操作,就能穿越高山、沙漠,走进石窟、烽燧……这是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数字化展厅中另一个打卡热点项目——丝绸之路代入式互动体验系统。 该馆陈列宣教科工作人员唐炜介绍,在这一项目展示区,有一个宽达4.48米、高达3.52米的五面超高清环绕屏,采用3D技术将丝绸https://wlt.xinjiang.gov.cn/wlt/hydt/202305/847656141ab144668cfcdc9780a15e8e.shtml
5.南京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展厅在南京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展厅中,观众不再只是被动地欣赏文物,而是可以与之互动。通过触摸屏、声音识别等技术,你可以与文物进行互动对话,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你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身临其境地参观文物所在的场景,感受其真实氛围。 南京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展厅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博物馆体验,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https://www.dpsjsj.com/zixun/171207.html
6.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沉浸式虚拟艺术游戏体验湖南博物院游戏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数字展厅,并模拟或几乎复制了整个博物馆的空间。虚拟的布局以创造性的方式展现了展厅的环境,展示了横跨千年历史,纵横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让人们以前所未有的形式体验博物馆及藏品。 游戏用户首先会参观精细渲染过的博物馆标志性大厅,肯特·蒙克曼(Kent Monkman)的意义深远的双联画《木船人》(mishttps://www.hnmuseum.com/zh-hant/node/8730
7.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成风尚!多媒体优势在哪目前,越来越多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复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基于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从而给游客营造一种视听觉上的全新科技体验。游客在沉浸式投影巨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动作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智能化装备的辅助下,进入三维动态的沉浸https://www.gzgjkj.cn/bwg.html
8.虚拟展厅线上虚拟博物馆vr虚拟现实红色展馆建设【不熄灯的博物馆】深层互联运用前沿VR技术,打造高端VR虚拟展厅与线上虚拟博物馆,呈现沉浸式体验。做一个线上虚拟展馆多少钱?无论是VR展厅、VR博物馆,还是3d虚拟展厅、线上虚拟展馆、虚拟校史馆等的设计与搭建,均可量身定制。https://www.depthlink.com/xunizhanting/index.html
9.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汇总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ebapp.vizen.cn/backhome/index.html 4、军事博物馆历代军事陈列数字展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http://3d.jb.mil.cn/lidai/index.html 5、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虚拟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http://www.pgm.org.cn/vr/tmp002/#d3k https://www.cnr.cn/ent/ylzt/kangyi/yunyou/20200220/t20200220_524983888.shtml
10.探究虚拟博物馆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元居科技在虚拟博物馆的建设背景下,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集、保存、维护、研究、展览、教育和娱乐,主要包括物理展示和数字展示。与实体博物馆相比,虚拟博物馆具有成本低、建设快、限制少的优点。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真实场馆,打破传统场馆的时空限制,使世界各地的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就能真正感受到展馆和展品,体验“无限游泳、https://www.mvpmeta.com/newdetail/1608.html
11.博物馆VR全景线上展厅提供哪些独特体验?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VR全景线上展厅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这种新型的展览方式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博物馆内的展品、场景等进行还原和再现,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参观体验。 相比传统的实体博物馆,博物馆VR全景线上展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https://www.xrnew3d.com/newsdetail/1009.html
12.免费欣赏!150个精彩展览10部全球顶级纪录片一个可以听的图书馆35、十堰博物馆虚拟展厅 十堰博物馆 http://u.eqxiu.com/s/BI4amxUp?share_level=1&from_user=2020020130479e1c&from_id=306dfefe-e&share_time=1580519170646&from=singlemessage 36、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湖南省博物馆 http://www.hnmuseum.com/sites/default/files/statics/museum_exhibition/src/index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923374
13.数字孪生展厅博物馆解决方案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数字孪生有机结合,在数字世界中“复制”实体对象,运用前沿技术进行数字映射,建立更全面的孪生场景 展厅的空间展示是展厅的核心,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打造沉浸式的空间展示,一方面展示信息可以几何式增长,展示的内容、效果更佳,一方面对于观众来说体验感更佳,更具科技感。https://www.pltwins.com/fangan_zt.html?menu=jiejuefangan
14.国内外博物馆数字化多媒体体验原理介绍方案炫群21世纪的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展览空间,更像是一个创造文化、守护文化的开放场域。当博物馆从独白走向对话,通过优质的内容和沉浸式体验,吸引观众来此交流、感受。作为故事讲述者的博物馆,利用在地文化进行创造和创新,带来一段悠远的、科技感十足的故事。而作为http://xuanqun.com/xuanqundongtai/434.html
15.数字化时代:虚拟博物馆浪潮来袭呈现全新观赏体验与此同时,有人忧虑虚拟博物馆会对实体博物馆带来冲击,为此本刊特别专访Google艺术项目(GoogleArtProject)负责人AmitSood讨论虚拟博物馆的构建与未来。 回应:虚拟展厅不会替代实体体验 一些关于数字美术馆是否将取代实体美术馆的担忧也随着虚拟观展方式的出现而增多,但正如某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一种触及艺术的https://topic.artron.net/newtopic/xunibowuguan
16.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意义9篇(全文)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数字博物馆不仅对外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对内而言,数字化的存储 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博物馆自身的藏品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重现展示各种展品及当时年代的真实场景”整个场景能够以三维和 交互式探索形式重现“由于虚拟物展品和场景全部存在于计算机中,因此,对其尺寸的大小 没有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u7no481.html
17.高科技民俗文化博物馆体验馆,智慧数字地质博物馆展厅设计方案高科技民俗文化博物馆体验馆,智慧数字地质博物馆展厅设计方案 关于西安一笔一画科技有限公司 诚信、创新、务实、卓越 西安一笔一画科技有限公司是谁 西安一笔一画科技有限公司是以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开发、工程应用、特定领域的产品项目研发和工程实施为经营内容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立了实力强大的技术团队,团队以专业https://cn.trustexporter.com/cp-rfl18202953201/o6059304.htm
18.虚拟博物馆,能否完全替代传统博物馆?界面新闻·JMedia艺术+科技,为博物馆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专家们表示,尽管有些人担心数字化会导致前往线下博物馆的人减少,但也会带来新机遇,让博物馆扩大受众面,以更丰富的形式展示藏品。线下展厅有面积限制,但在虚拟世界里空间将不再是问题。而且,颇具创意的沉浸式虚拟体验,更能激发观众的兴趣。Preda指出:“年轻一代不热衷于以传统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456029.html
19.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意义2. 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展示方式。数字化博物馆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搭建虚拟展厅、数字展板、触屏导览等多种方式,为观众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体验。 3. 保护了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将博物馆珍贵的物品进行保护、保存和传承,减少实体文物可能遭受的破坏风险,保障了文化遗产的安全性。 https://chongqing0312858.11467.com/news/3799049.asp
20.展厅虚拟漫游展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郑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精选南阳黄山遗址出土代表性文物225件/套,分为“惊世发现”“独玉天琢”“谜踪之国”三个部分,立足考古最新发现成果,精选黄山遗址出土代表性文物,带领观众寻觅“中原玉文化”之根,领略中国传统玉文化的深厚内涵。 https://www.hnzzmuseum.com/panorama/index
21.公共河北蔚县博物馆:积极探索“互联网+”智慧体验服务走进蔚县博物馆,超大型号电子多功能触摸屏格外引人注目,不少游客在这里跃跃欲试,点击着屏幕。“这些多功能触摸屏分布在各个展厅、序厅最显著的位置,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内容,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全方位参观游览,并能配以音乐和解说。”李新威表示,一体机智慧体验服务,加强了和游客的互动,在为游客开启高品https://news.ccmapp.cn/news/detail?id=b9549b65-2614-4844-865b-b361036ac8fd&categoryname=%E6%9C%AC%E7%BD%91%E5%8E%9F%E5%88%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