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习近平

西安博物院党委书记甘洪更

9年来,我们围绕“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狠抓基础、开拓格局,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拓展文物展示利用方式,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文物服务时代、服务群众,切实发挥新时代博物馆公众教育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博物馆的力量,全力让博物馆成为公众喜爱和满意的“大学校”!(陕西日报记者张琪悦整理)

2015年2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考察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打造陕西特色激发民族自信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深入而精妙地阐释了当代博物馆所处的关键地位、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肩负的重大使命。置身于新时代,我们将持续为文化自信自强贡献力量,让博物院这座大学校激发更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4月7日,西安博物院党委书记甘洪更表示。

9年来,西安博物院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把展览办得引人入胜,把文物承载的历史故事讲述得深入人心,使这里变为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历史自信、传递文化力量的“大学校”。

市民游客认真欣赏展品。

2023年,西安博物院馆藏文物参与外展8次,借出文物282件组,积极开展博物馆国际交流,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建立友好关系,馆藏文物以及文创产品多次参加国外文化活动。同时,不断向外输出高质量原创展览,全面加强省际交流合作,构建起精品巡展体系,用精美文物、精彩故事和精品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西安博物院原创展览“花月醉雕鞍——大唐金乡县主展”“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等展览多次到全国各地博物馆巡展,让博物馆成为更多群众的“大学校”。

为了“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西安博物院在文物与历史活态演绎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在讲好传统文化故事的基础上推出趣味互动、手工制作、夜游、博物馆探秘及各类研学课程等多样化服务产品。与此同时,西安博物院持续推出精品原创展览,在陈列展览中运用虚拟电子翻书、数字幻影演示、互动展示、文物导航等多媒体手段,丰富展览内容和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文物,并使用3D技术对文物进行二次创作,通过推动藏品数字化,推出线上展览、AR导览等,让游客喜欢看、看得懂、记得住。

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西安博物院作为陕西省主会场,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联合西安城市观光车公司推出全国首辆博物馆主题观光车“博物馆号”,推出“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展览,上线周秦汉唐四位虚拟数字人物,同时启动元宇宙科技展示、文创体验、非遗展演、真人秀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为观众打造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夜间文博盛宴。“文博之夜”活动在直播平台上吸引超百万人次线上“云”游博物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西安博物院原创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获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

化身“大学校”讲好陕西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考察时强调,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如何给文物更多“说话”的机会,如何用新方法讲好文物故事,西安博物院一直在探索。近年来,西安博物院依托馆藏资源,不断丰富公众教育活动,持续探索原创展览的创作,拓宽与馆校合作范围,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系列活动,让传统文化与历史故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走进大众生活。

市民游客在西安博物院的展厅内参观游览。

“去年,我院深入周至县骆峪九年制学校、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羊头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五进’活动17次,线下开展‘快乐中华节’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特殊纪念日活动、‘非遗零距离’专题活动等各类教育活动64场;配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展览开发益智闯关趣味游戏,开展‘大唐印色’‘集福遥寄’‘制泥之趣’等研学活动;推出‘我们都是唐朝人’线上学习营主题课程30期。”西安博物院副院长李燕介绍,2023年“优秀传统文化进万家”项目成功入选陕西省社科普及资助项目,“历史的印记——雁塔的回响”主题研学活动成功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重回大唐”系列社教研学课程获评“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

与此同时,西安博物院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让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惠及百姓。2023年2月15日,西安博物院举办践行“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纪念活动,走进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以“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

在开展公众教育活动的同时,西安博物院加强馆校合作,2023年,与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延长县文旅局等6家单位共建教育基地,与小雁塔小学共同策划校园展览,编写青少年讲解词,培育“小小讲解员”。此外,走进小雁塔幼儿园、陕西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开展“趣”读博物馆、“博物馆里来探宝”等系列博物馆教育课程。如今,西安博物院成为西安市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2023年1月至10月,西安博物院游客接待量210.9万人次,同比增长447.23%;接待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社会团体138批次3082人;举办各类公众教育活动64场,线下活动累计受众人数近5000人;线上发布公益音频课30期,累计受众人数2000余人;“优秀传统文化进万家”活动走进学校、社区、政府机关、部队等17家单位,服务观众1300余人。

“我院通过延时开放、分时段预约、退票动态回池、弹性调整预约名额等,提升预约参观精细化管理水平;针对老年观众、特殊群体等,采取免线上预约、现场领票等惠民举措。同时,发展壮大志愿讲解员队伍,通过智能语音导览、二维码介绍等方式,有效解决讲解服务供不应求等问题,全力为游客提供精准贴心的服务。”李燕说。

守护文物之美绽放文创之花

修复文物、修复古籍的意义不仅在于修复破损的残片,更在于永久地将记载的智慧留存。2023年,西安博物院修复古籍《事文类聚》《康熙字典》等8册约540张书页,完成49袋文物的清理修复,清理出大小兵俑59件;对院内石碑拓片进行修补覆膜;濒危古旧字画抢救性保护修复项目完成结项验收工作;吕后陪葬坑彩绘陶器抢救性修复项目方案通过评审。

甘洪更表示:“文创产品可以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已经成为共识。”截至目前,该院累计与80余家第三方公司跨界合作开发多元化的文创产品,与文创公司、游戏公司、出版社等10余家公司开展合作,依托藏品文化元素,打造了火爆出圈的传统节日、数字文创、唐小西、影视剧、展览、游戏等系列文创产品累计36类400余款。2023年新开发实体文创产品18类73种,包括“长安有故里”展览系列明信片、赛博西安T恤、跃动大唐国风布包等。

与此同时,西安博物院紧跟热点推出联名华服,与唐锦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唐锦系列桌旗和菜单被中国-中亚西安峰会国宴选用,还携手阿里元境以3D技术和高清建模打造元境博域元宇宙。西安博物院通过跨界合作开展“地铁遇见博物馆”“邦兴文达礼遇碑林”等系列活动,将博物馆的展示场景延伸到大巴、地铁、机场等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下一步,西安博物院将进一步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传播,做好博物馆‘五进’宣传教育工作,开发完善品牌教育项目,拓展线下线上教育新阵地。同时,推进博物馆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强数字化、智慧化博物馆建设,向人民群众展示‘活’起来的文物。”甘洪更表示。

记者手记:向公众展示“活”起来的文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这已成为我省各大博物馆不断努力的目标。博物馆正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花样翻新的讲述,变得越来越有看头了。

博物馆是凝固的历史,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凭证的殿堂,发挥着保护、研究和展示人类遗存、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这既是对新时代文物工作的要求,也为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陕西多个博物馆开展了数字化建设的积极尝试,创新展示手段,涌现出了众多优秀数字文创产品。多种数字技术正在突破时空限制,连接历史与现代,让历史的呈现鲜活生动,以“文化+科技”的方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大大提升了公众对文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陕西日报记者张琪悦西安日报记者张潇/文西安日报记者郝钟毓/图

THE END
1.浙江省博物馆:面向未来,努力做有高度有广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建成开放到现在已有70多天了,近来这里已成为门庭若市、一票难求的网红打卡点,实现了开门红。除了分享新馆落成的喜悦外,希望与大家探讨、谋划、展望浙江省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之路。所谓面向未来,对于浙江省博物馆来说有两层含义。http://www.ncha.gov.cn/art/2023/11/17/art_723_185360.html
2.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冷门博物馆靠什么卷?前不久,记者去浙东运河文化园参观时,便有此体会。这里2003年便已建成,原名绍兴运河园,曾获“中国风景园林金奖”。去年9月,浙东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为园林增添新生机。今年8月,园林又新增了浙东淡水鱼馆等空间,力图以更多视角来诠释运河的生命力。 相比于一众热门的博物馆,这里的参观者并不多,观展体验反而不错。https://www.jfdaily.com.cn/wx/detail.do?id=804876
3.河南博物院暑期大数据带来的思考与启示(二)“文博热”折射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河南博物院作为1998年规划建设的文化地标,其设计接待能力仅为日均3000人次,当下,每天供给门票限额12000人的情况下,仍有大量观众无法入馆参观。这一现象体现了公众对博物馆的高度认可和热情参与,更折射出当代社会对于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文化供给的迫切渴望。 http://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925/8234.html
4.文博青年说丨讲好新时代博物馆故事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让文博与观众更贴近、服务更周到、策展更精致、文创更有趣,我们寻访了10位首届“中国博物馆协会年度青年人物”,他们分享了自己与博物馆之间的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类型博物馆、不同业务领域,他们有情怀、懂专业、会创新,是博物馆创新发展的探索者,是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40518/391ee15bc8e6461a8d8ff0f16a1744cb/c.html
5.社会讲解如何烹好博物馆里的“文旅大餐”?一些博物馆观众告诉记者,购买社会讲解服务是“不得已为之”“不找讲解真的有种白跑一趟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通过报研学团、线上拼团等方式购买非馆方讲解服务的博物馆观众不在少数。在多个线上交易平台,面向博物馆的社会讲解服务明码标价,时长多在两三个小时,有一对一、小团、大团等多种形式,价格多在数十元https://m.yunnan.cn/system/2024/09/22/033239462.shtml
6.两会速递38份文旅文博艺术领域建议提案一方面文博场馆、科技场馆展陈水平质量提高,免费及低价公益票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热爱肯定;另一方面以盈利为目的的黄牛抢票倒票行为更加剧了“一票难求”。“一些热门场馆因此12345投诉不断,观众对场馆管理和行政执法产生了质疑,相关场馆打击黄牛手段有限,有苦难言。” 担任上海科技馆馆长的倪闽景对这一现状忧心忡忡。http://www.chinaccsia.com/cn/news/651.htm
7.如何讲好博物馆的故事?文博学者齐聚江城一席谈文物藏品艺术大英如果要在国内各大博物馆中评选超级“网红”,陕西历史博物馆应该拥有一席之地,而今年暑假期间门票最难抢的博物馆,当然也少不了它家。 9月23日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带来《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文物国际交流合作高地》主题演讲,分享该馆的国际交流心得。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FFI9P0R053469LG.html
8.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五一”假期多地文博场馆接待量创新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有更多的预算和时间用于精神追求和文化休闲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而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一本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很多人日常生活就喜欢到博物馆去参观。到异地去参观能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文明的博物馆,也是观众为了满足这种精神的需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告诉记者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384102e4b0706ddc4cda36.html
9.从社交打卡到高科技互动:博物馆还有哪些新玩法?“博物馆热”正成为一股席卷全国的文化浪潮。截至2020年底,全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达到5788家,2035年,中国将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https://www.yicai.com/news/101068395.html
10.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火热程度较之往年更甚。从研学团的学生,到亲子游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今年夏天,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火热程度较之往年更甚。从研学团的学生,到亲子游的家长,再到慕名而来的游客,都把博物馆作为暑期出游的首https://www.jyeoo.com/shiti/38809109-9152-4f15-ad51-02597bd93510
11.国际博物馆日看广州的博物馆如何玩转“文旅新质生产力”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观往知来?润物无声”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主会场系列活动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举行。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405/18/139995_54669714.htm
12.新华每日电讯微报纸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党委书记吴锦寿结合当地实际打造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全镇共发展农家乐200多家,户均年收入5万多元;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公安局国保大队三级警长坚增罗布,多次主动向组织申请到边境参加执勤巡边,践行守护热土家园、保卫人民安全的信念;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人民法院副院长余崇斌不断为生态保护集智http://mrdx.cn/h5/mrdx/content/20240205/PageArticleIndexLB.htm
13.中国博物馆出现爆发式增长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 恢复与重塑”。国际博物馆协会推出的博物馆日海报,是一位观众戴着VR眼镜,看见两只手正在传递一朵花。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定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将举办一系列相关活动https://m.gmw.cn/2021-05/14/content_1302293869.htm
14.马萧林委员:“到博物馆打卡”蔚然成风公众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今年春节期间的博物馆有多火爆?8天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博物馆里过大年”受到大众青睐,不断涌现的优质文化活动,让生活更美好。 游客在河南博物院内观展。河南博物院供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精神生活尤其是‘精品文化’方面的追求日益旺盛。”在马萧林看来,这恰恰说明我们https://www.ishaanxi.com/c/2024/0305/3085622.shtml
15.资讯博展联盟浙江省中小博物馆运营管理培训班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即将开展“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与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博强省”建设要求,剖析全省中小博物馆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难点与痛点问题,有效应对开放服务的安全风险,努力使全省博物馆“热”的均衡,学会定https://www.518bwg.com/x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