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空间叙事——平湖博物馆新馆情境连贯性研究

博物馆的空间叙事——平湖博物馆新馆情境连贯性研究

SpatialNarrativeofMuseums:ResearchontheContextualCoherenceoftheNewMuseuminPinghu

倪剑,李琪

NIJian,LIQi

摘要:平湖博物馆新馆的创作实践,是融于“技与艺”的博物馆学叙事性的外拓,是情境连贯性的空间叙事的探索。设计注重华夏文化“隐性”传统精神在建筑中的转译表达和在空间叙事中恰度地讲好“中国故事”。内外空间的流畅交互、质感细节与场所整体的有机统一、多义的“完成度”是情境连贯性研究的要点。绿色、智慧的当代科技背景服务于博物馆的文化体验与联想。

关键词:博物馆空间叙事,中国故事,融于环境,多维度的连贯感知,“隐性”文化传统,绿色智慧建筑

当代的博物馆建筑是承载文化性、时代性、城市肌理地标性和城市活动共享性的多义多向价值取向的精神场所。如何在建筑实践中挖掘恰当的文化“母题”、把握建筑本体与环境的互融互促、平衡各要素表达以及各要素关系之间的“度”(即恰如其分),是创作出一座气质上既浑然一体、又细致入微的文化建筑的关键。平湖博物馆新馆的创作与营造即是在建筑学情境要素的连贯性、互融性、平衡性空间叙事[1]的艺术表达上,尝试的实践与探究。

1博物馆学叙事性的建筑学延伸,讲“中国故事”

1.1千年古钺与良渚文字刻符

1.2叔同故里雅士的折扇

1.3江南水乡的流水母题与“如鸟斯革”3)的东方建筑天际线意向

流水、荷塘的涟漪始终是江南水乡不变的气候文化母题。博物馆钢琴曲线的大厅平面轮廓、舒缓曲线的建筑天际线、广场地景的“涟漪”肌理,乃至广场上榉树树阵下略带弯曲的石条凳……均为对这一主题的建筑学转译。东方建筑舒缓曲线的建筑天际线是其建筑文化传统的重要符号,这种柔和而富有张力的气质迥异于西方古典建筑。设计中各处柔和曲度的屋顶天际线,一方面是对厚重体量感的削减与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对东方建筑文化传统的呼应。

1.4中国文化“隐性”传统精神的传承与创作

1.4.1容器与背景的相互意义

1.4.2建筑美学相对因子二元辩证的力量

2融于环境的系统性与一体性

2.1从城市规划肌理到“城市客厅”

从宏观的城市肌理看,博物馆位于城市文化广场的西北角,广场北侧是行政中心建筑群,南侧为宽阔的明湖景区水面。从中观的城市空间结构看,博物馆至少需关照东南向文化广场、北向行政中心的地标观赏性,在正南向呈现文化馆的空间体量与尺度的和谐性。从局域城市空间看,需要考量博物馆与文化馆、城市规划馆共同组成的文化建筑聚落三者之间的关联。这些都是建筑本体设计的外延,是对关系的研究(图10)。正如特伦斯·霍克斯(TerenceHawkes)在《结构主义和符号学》(StructuralismandSemiotics)中所言:“任何既定的情境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间的关系所决定”[8]。

基于上述城市结构,为尊重既有文化馆的城市肌理与总图的图底关系,这两栋建筑在新华南路侧的体量宽度取基本一致。“L形漂浮的石头盒子”的博物馆(底层玻璃肌理,图11)面向东北方向城市主要街角,市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富有雕塑感、水平向延伸的大型文化建筑的体量(图12)。在面向文化广场一侧,叠加“折扇”门厅的体积变量后,博物馆以更活跃而谦逊的姿态融入文化广场,并还于城市广场尽可能大的休闲与集会的空间。广场上的地下车库人行出口、榉树树阵及树下的曲条形石凳、镜面水池及“跳珠”喷泉的细节设计,都是这座“城市客厅”外部空间与场所感知的整体设计的延伸。

2.2本体建筑“尺度”大与小的有机融合,和“尺度”以外的“度”

建筑能否有机地融入城市环境的整体,并获得良好的参与体验,研究与把握不同的“尺度”及其带来的视觉与心理感受是很重要的。设计有意兼顾城市空间“尺度”与触摸“尺度”两端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尺度”的整体关联与连贯[9]。开放性石材幕墙肌理的宏观整体性、“L形”阳角体量产生的视觉延展性、“折扇”门厅玻璃的超高“尺度”都突出了文化建筑的纪念意义;石材幕墙的切挖、人行大坡道、“峡谷”大台阶(图13)、入口雨棚、馆内不同标高的屋顶花园属于次一梯级的“尺度”……微小的触摸“尺度”可见于毛面石材的细纹肌理收边石上的文字刻符、与主入口雨棚一体化的低调的博物馆标识、榉树阵石条凳的自然崩裂面与镜面的强烈反差,以及广场铺地间偶见的当地文化地名的标准楷体刻字。这种细节与整体并重的连贯“尺度”处理可以使建筑体验更多义、连贯,使建筑气质逐渐脱离标签化而走向有机性与复合性。石材幕墙单位模块的条纹细节研究,以及条纹加密,在整体立面形成的如赵无极抽象画风格的隐约云彩肌理的手法,使博物馆在不同距离的“尺度”范围内,获得了远观整体统一文化感、中观粗粝历史沉淀感、微观细节灵动感的融合。

“尺度”是有形的,“尺度”以外设计手法的“度”的把握是无形的。恰当的“度”使诸多设计要素之间的关联与主题表达更合乎情理。适可而止、留白、惜墨如金、多样统一的取向都是正向的,过犹不及则为反向。“得体的气质”[10]一直是这座建筑的创作所追求的目标,为服务于博物馆整体气质的表达,最终选择了亲民而粗粝的普通花岗岩作为幕墙石材,摒弃了别致而细腻的进口变质岩,能最终说服业主单位做出选择是艰难但有益的。

3大于“五向立面”的流动式体验与多维度的连贯感知

3.1多维度、多层次的多义感知

3.2多义的流线与多向立体的出入口

在底层广场及北面“檐下”空间的游历体验是丰富的。北立面城市空间尺度的公共性长坡道与大台阶,实现了观众从南、北、和北侧二层平台“峡谷”空间均可进入博物馆玻璃大厅的流线随机性与多样性。多方向、多标高的出入口既满足了博物馆参观、文化交流活动、临时闭馆局部开放的本体功能需求,又丰富了这座“城市客厅”立体流线的场所体验[11]。

4绿色、智慧的未来文化取向和现代营造技术支撑

4.1被动式绿色节能建筑策略

博物馆坚实的石材表皮使之在整体上获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玻璃表皮尽量位于全日或午后太阳阴影区内,避免直射(如底层内退的玻璃和“峡谷”体量的玻璃);架空的碎石、微地形的景观屋顶,在防水与保温两方面均为较好的选择。

这些被动式节能的方法[12],进一步被运用于避免西晒的玻璃“折扇”大厅。大厅平面的外轮廓,经日照模拟优化调整了曲线的定位,借助于西侧高且南凸的体量,使大部分玻璃表皮均位于午后太阳阴影区内;折线玻璃间的“扇骨”造型,进一步加强了垂直遮阳的效果(图15)。

4.2营造技术支撑的多义的完成度

博物馆形式风格的艺术性表述、观众参与的舒适性体验感均离不开各项恰当营造技术的支撑。表1为建筑师主导的多项技术策略所涉及的建筑部位、方法特点和达到的完成度效果。这些点看似是离散的,但都清晰地指向了明确的目标——更好地表达博物馆空间叙事的情境连贯性,更好地表达文化建筑气质多义的完成度。

夜景灯光的表达以及光影的有趣变化,提升了这座博物馆建筑的艺术感和智慧感。夜晚的灯光设计在整体气质上进一步突出“漂浮的远古石盒组群”的文化意向,视觉对比强烈。白天消隐在大面石材立面中的水平线条灯带,产生类似赵无极“云纹”抽象画的写意效果(图17)。镜面水池的“跳珠”水景以及广场地面投影的“庄桥坟石钺”刻符,使这座建筑在夜晚具有更大的场所张力和更细腻、鲜活的体验感。

4.3智慧博物馆的新技术与新服务

设计致力于创建一座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现代智慧博物馆。各类先进的智能化服务系统,包括网上全天候博物馆、智慧导览、互动创意平台、多媒体全息技术等,为全龄段的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参观者提供了美好的观展体验。“让文物会说话”“让历史会交流”的互动参与式体验成为本馆新技术、新服务的亮点。

5结语空间叙事的情境连贯性研究是博物馆等文化类建筑创作的一个视角。相较于简单的、通过立面与空间表达的建筑,参与体验者将获得更多义、深入、复合的沉浸式的心理感知。当代科技与文化艺术是建筑设计理想的两翼,其间诸多的因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在融于环境(包含在地性自然地理环境、城市空间结构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的基础上,进行逻辑与直觉的一体化考量,进而采用有“度”的方法与技艺,达到跃升此广义的建筑场所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的目标。□

注释

1)“楷書扇面七言诗”,李叔同书法扇面,作品收藏于泉州开元寺。

2)“萧俊贤山水成扇,李叔同书法扇面,作品收藏于衍园美术馆。

3)“如鸟斯革”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形容建筑的大屋顶,就像鸟的翅膀一样轻盈。

4)道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哲学家,论述了“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自《道德经》第十一章)的观点。

5)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

参考文献

[1]龙迪勇.空间叙事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2]TODOROV.GrammaireduDécaméron[M].Paris:Mouton&Co,1969.

[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湖市博物馆.平湖庄桥坟遗址刻画符号图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4]倪剑,李琪.千年古钺,文明曙光——平湖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J].华中建筑,2018,36(01):17-21.

[5]李叔同.李叔同的自我修养[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6]程泰宁,梁檠天,邱文晓.李叔同(弘一大师)纪念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1,No.052(04):106-109.

[7]董丹申.走向平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8]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9]朱渊著,王建国主编.现代的乌托邦“十次小组”城市建筑理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10]张其邦,杨蒙,杨晟,杨健.一种基于“适当性”的类型学——建筑理论史中“得体”概念演变研究[J].建筑师,2018(06):99-105.

[11]郑时龄.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J].时代建筑,2008(06):32-35.

[12]陈华晋,李宝骏,董志峰.浅谈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J].建筑节能,2007,193(03):29-31.

THE END
1.国际博物馆日6833家博物馆,选出了“十大精品”展览古代艺术5月18日上午,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会场活动上,公布了最新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6833家,新增博物馆268家,以及第五批新增国家一级博物馆123家。 山西博物院特展“晋魂”、陕西历史博物馆“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425285
2.博物馆进化论:从聚焦“藏品”到聚焦“观众”每年的5月18日,全球各地的博物馆都会迎来一个共同的节日——国际博物馆日。每年的这一天,都是博物馆界共同回顾博物馆发展历程、展望博物馆未来的重要时刻。自1992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5183080585992.html
3.“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激发城市新活力这些年来,博物馆在开放、联结、可持续等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使其日益受到欢迎与重视。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有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以及加强参与性、综合性、可持续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能力等目标。那么,为2030年前全面实现这些目标,博物馆该如何https://www.jfdaily.com/journal/getMobileArticle.htm?id=377791
4.为一场文博大展,相约上海之夏——上海博物馆“解锁”文旅融合新一站式文旅体验新场景 在上海博物馆二楼展厅,“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体验展”也吸引众多观众参与。这是上海博物馆携手国内沉浸式探索体验品牌,共同打造的古埃及文明大展的元宇宙展厅——观众将通过顶尖的虚拟现实技术,体验45分钟的“时空旅行”。 https://www.ishaanxi.com/c/2024/0723/3202672.shtml
5.中国儿童中心中国校外教育博物馆美育的多元途径与多元形态文化摘要:将跨越教育社会学与文化经济学的文化资本理论引入博物馆教育研究,可以对博物馆学理论进行新的探讨,对博物馆美育展开新的探索。博物馆美育是社会美育的重要支脉。社会美育对社会个体积累审美相关的多元文化资本具有重要作用,对社会整体文化风尚建设、文化资本结构优化,以及文化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现实作用。博物馆通过展览https://www.ccc.org.cn/art/2023/5/6/art_52_47675.html
6.中国博物馆观众生成内容是博物馆2.0时代的产物与要素,是构建“参与式博物馆”的重要体现。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在策展全流程实践中尝试将观众生成内容理念融入其中。这一创新性的策展实践立足我国博物馆的现实困境,从参观者的角色转变出发,厘清观众生成内容与参与式博物馆的契合性、本质特征与作用机理http://gbwg.cbpt.cnki.net/WKH/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24&st=03
7.博物馆管理期刊博物馆管理杂志,导刊《博物馆管理》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为季刊,博物馆管理期刊同时被数据库收录。想了解更多博物馆管理期刊,杂志,导刊信息上钛学术文献服务平台。https://doc.paperpass.com/journal/59918X/
8.新快报以“博物馆”为设计研究和实践场域,探索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的创新性阐释和传播路径,这些广美师生作出了“回答”:5月24日,在2024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第一期上,记者看到了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的“看见海丝路——重拾文化遗产”展览。 该院信息与空间教研中心师生团队,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内容,与广州市文物考https://ep.ycwb.com/epaper/xkb/h5/html5/2024-05/26/content_1514_647907.htm
9.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章博物馆社会教育看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章 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最新章节,? 第五章 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 第五章 博物馆社番茄小说网下载番茄小说免费阅读全文。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254876766555081764
10.“参与式博物馆”四种参与模式在我国博物馆策展实践中的适用性分析妮娜·西蒙提出的“参与式博物馆”不仅是研究博物馆参与技巧的理论,更是旨在鼓励观众走进博物馆交流、创作及表达的实践方法。将“参与式博物馆”所构建的贡献型、合作型、共同创造型和招待型四种参与模式,与我国博物馆策展案例相对照,可知博物馆的参与实践不完全对应于某一具体参与模式,存在与各模式的融合创新。同时,http://www.yidu.edu.cn/103110/detail/article/63c4ea14b618466dc41ab805.html?q=%E5%8D%8A%E9%9F%B3%E5%8C%96&uorg=999999
11.《参与式博物馆:迈入博物馆2.0时代》(妮娜?西蒙(NinaSimon)著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参与式博物馆:迈入博物馆2.0时代》,作者:妮娜?西蒙(Nina Simon)著 喻翔 译,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最新《参与式博物馆:迈入博物馆2.0时代》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参与式博物馆:迈入博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72843.html
12.人人都是策展人沪上首家“社区参与式博物馆”正式开馆今天上午,“美好新生活启航新征程”——长宁区百个社区治理微空间开放仪式暨程家桥街道社区参与式博物馆开幕仪式在虹桥机场新村举行。东方网记者曹磊3月10日报道 这里的策划、设计、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居民的身影,正式投入使用后,居民也将作为志愿者或馆长,参与https://m.yunnan.cn/system/2021/03/10/031328526.shtml
13.参与式博物馆:迈入博物馆2.0时代mobiepubpdftxt电子书下载参与式博物馆:迈入博物馆2.0时代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 图书大百科https://book.qciss.net/books/12359324
14.艺荟周末怎么过?看看深圳艺文活动指南!这个夏天12件沉浸式艺术作品空降深圳,带给大家全新、全方位、参与式的艺术体验,这将是深圳这个夏天最最最不容错过的展览,准备好进入雷安的“太虚之境”了本展览由深圳博物馆和深圳世纪琥珀博物馆联合打造,展出120件展品,包括珍贵的琥珀宝石、内涵丰富的虫珀、精美琥珀文物和工艺品等,试图全方位展示其形成过程、矿物https://www.sznews.com/content/mb/2021-11/06/content_24713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