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当百年国博遇上“文博热”时政要闻

文物,承载着人类文明之光。而作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博物馆让文物开口说话,把历史的智慧告诉人们。

“跟着博物馆去旅行”“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近年来,文博游成为新风尚。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他们看展览、买文创,领略璀璨多元的文明,培养审美情趣,感受人类共通的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12月3日,在“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家博物馆采访活动中,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累计预约已达到6309187人次。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国博要接待观众2万余人,其中有超6成为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

百年国博遇上“文博热”,是惊喜,但绝不是意外。随着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不断涌现,观众走进国博,也爱上国博,他们倾听着文明故事,汲取着精神力量。

穿越千年只为来看你

踏入国博,纵观古今,横览中外,从红色历史到古希腊艺术生活,观众在百年国博中所获得的是兼容并蓄、多元丰富的展览体验。

位于“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明清展厅的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是目前国博最火展品之一。暑期、国庆等参观旺季时,队伍最长可达数百米,有时队伍甚至从明清展区排到辽宋夏金元展区,呈现“穿越千年只为来看你”的动人画面。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博在中央大厅策划举办“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从“CCP”字样的早期党旗、福建平和农民暴动红旗,到新中国成立前关于国旗方案的征集论证、开国大典的升旗过程,再到海岛民兵王继才夫妇驻守孤岛32年的两人升旗仪式、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到南极点上空展示的国旗、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上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红旗……一抹抹鲜艳的中国红,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红旗故事,如画卷般铺陈开来,书写着中华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

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李文姬摄

在“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中,观众一边品味着玫瑰、莎草、没药等古希腊人使用的香料,一边感受东西方审美差异和共通的对美的追求;在“率真与真实——卡拉瓦乔的艺术世界”展中,观众可以体悟艺术作品的修复之美、新生之美、交融之美,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更加身临其境地体会卡拉瓦乔的艺术与时代;在“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138件(套)来自克里姆林宫的珍藏呈献给观众品鉴。这些琳琅美器和日用物品,在历史长河的流逝中曾经见证俄罗斯民族的社会百态,而其自身又承载着文化与艺术之美。

把博物馆“带”回家

文创产品是展览的重要延伸。文创产品展区也被视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

首批3000件“木质凤冠冰箱贴”一天半内就销售一空,短短4个月售出17.5万余件。再次推出的“AR金属凤冠冰箱贴”,开售当天2小时就售出2300件,上市2个月售出35.5万余件。截至11月27日,两款冰箱贴共计销售超53万件,成为当之无愧的“销冠”。

为求一“冠”,国博排起长队。

澎湃新闻从国博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博累计推出各类文创产品200余款,涉及350余个品类,满足观众在参观展览之余“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实现了由文化到经济的攀跃。截至11月27日,国博文创产品销售收入比2023年增长106%。而文创的发展更是带动了周边产业就业,国博文创直接解决社会就业人数超1000人。

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廖飞表示,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文物和展览蕴含的丰富内涵,推动展创结合,进一步加工转化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让观众能够把展览记忆和历史文化带回家。

护史、藏史、弘史

国博现有藏品143万余件(套),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体系系统完整、材质形态多样,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

作为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国博承担着为国护史、为国藏史、为国弘史的重要使命。

为国护史,国博“三管齐下”。

2024年,国博在确保藏品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深入开展藏品整理研究,为各项业务提供坚实保障。组织馆内外专家同步开展馆藏定级工作,持续对馆藏大藏经、石刻文物、碑帖、铜佛造像、考古发掘品类文物等进行系统整理。审定各门类文物3.3万余件。目前已完成青铜器定级2149件、瓷器定级18642件(套)、杂项定级1099件、革命文物定级1861件(套);国博不断加大文物保护投入力度,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得到了深度结合。目前国博已经拥有一支50余人集文物检测、研究、保护、修复和复制为一体的国内领先的文物保护队伍;此外,为配合“数说犀尊”智慧展览,国博利用大幅面X射线荧光成像、X射线探伤等多种现代无损分析手段,首次对犀尊的材质、纹饰特征、制作工艺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器表金银纹饰的形貌和布局进行了详细复原,为战国至西汉时期金银铜器的纹饰与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国藏史,国博全年征集。

2024年,国博积极开拓古代文物征集渠道,实施国史文物抢救工程、时代物证进国博、记忆中国等重大项目,逐步构建外国文物征藏体系,藏品征集工作总体取得较为显著成绩。截至今年11月中旬,共征集国内各类实物资料1268件(套)。同时,积极开展外国文物征集工作,全年征集域外文物1074件(套)。

今年6月,曾任毛主席卫士的张景芳同志特地从沈阳来到北京,亲手将毛主席巨幅书法作品《沁园春·长沙》捐赠给国博。怀着对毛主席的真挚感情,张景芳同志60年来一直将此幅作品珍藏在家中,如今为了使作品得到更好的保护并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毅然决定将其捐赠给作为国家最高收藏机构的国家博物馆。

为国弘史,国博成为大讲堂。

在2015年2月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教育”被列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能。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今年,国博以一天接待400—500人次的频率,为海淀、丰台、门头沟等6个区的中学生提供“古代中国”研学教育服务千余场次,服务学生3万余名。

采访活动当天,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初二学生张竞文告诉记者,这次来国博研学她最感兴趣的文物就是玉琮。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就是以此为原型,从那时起她就对玉琮和良渚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通过细细观察文物上的花纹和纹路,品味它们的价值所在和历史意义,就像是在和它们对话,我感觉到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张竞文说道。

THE END
1.文化中國行中國國家博物館:淡季不淡旺季更旺12月3日,觀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排隊購買鳳冠冰箱貼。 近年來,隨着“文博熱”持續升溫,來博物館看展覽、看文物、感受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越來越受到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的青睞。 據統計,截至2024年11月2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年內觀眾累計預約已達到6309187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觀眾2萬人左右,“淡季不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news.cn/20241204/80ad0cfb3d414f0ab8e59c5546205068/c.html
2.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国博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博物馆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持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加强文化供给力度,让更多优质巡展直达基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何思琦 王珏)https://www.mct.gov.cn/whzx/zsdw/zggjbwg/202412/t20241210_956782.html
3.嘉峪关城市博物馆获评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优秀等次近日,甘肃省文物局和甘肃省财政厅印发《关于2024年度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情况的通报》(甘文局博发〔2024〕33号),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在2024年度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中再度获评“优秀”等次。 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始终以传承和弘扬嘉峪关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城市文化为己任,坚持思想引领、文化涵育,讲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00388
4.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承载厚重国家博物馆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万余人。“来国博,看中国,读世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观众的文化选择,并从中获取丰厚的文化营养。 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常展常新 骆驼背上玩乐队、2000多年前的原始“冰箱”穿越时空、霸气与可爱并存的远古“萌”禽……“来国博,这些文物千万别错过!”在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关键词,呈现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12/t20241208_270691.shtml
5.我国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90%以上免费开放——中国青年网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阐释为“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办。 2021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95家,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排名全球前列。5605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占比达90%以上。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万个,教育活动32.3万场。虽受新冠肺炎疫情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205/t20220524_13716320.htm
6.2022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2023国来自搜狐文化【2022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2023国际博物馆日# 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据统计,2022年全年我国博物馆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推出线上展览近万个、教育活动4万余场,网络浏览量近10https://weibo.com/7122673964/N18X2l1AQ
7.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免费开放率超90%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 免费开放率超90%_北京时间 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 免费开放率超90%,国家文物局,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 免费开放率超90%,国家文物局,博物馆 特别关注 正片 精彩片断 00:28 不坐飞机 丹麦男子历时十年完成环球旅行 01:22 旅居卡塔尔大熊猫https://item.btime.com/23q60mu20fkm9osc00for39cd7d
8.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免费开放率超90%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 免费开放率超90%,主流媒体,山西门户。山西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审核批准,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山西省重点新闻网站。山西新闻网以“立足山西、传播山西、服务网友”为职责,走全媒体、多终端的发展道路,被中国互联网协会列http://news.sxrb.com/GB/314064/10029941.html
9.国家文物局: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833家,免费开放率超91%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833家,免费开放率超91%,2023年举办4万余个陈列展览、38万余场教育活动,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关强指出,国家文物局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https://m.gmw.cn/2024-09/25/content_1303856521.htm
10.国家文物局:我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免费开放率超过90%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周日全面开闸:将国债 指数基金等纳入产品范围 2024-12-12 22:10:48 2024-12-12 晚间新闻 2024-12-12 22:10:11 粤港澳三地签署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2024) 2024-12-11 22:18:42 国家文物局:我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 免费开放率超过90% 2023-07-28 22:42 更多 00:25 广东https://www.gdtv.cn/tv/d56c77a134cb4b9c22044598ae66ff9e
11.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5月18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发布中国博物馆发展数据,同时启动第六次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 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达1209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8%。全年举办线下展览3.4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推出线上展览近万场,网络浏览https://3w.huanqiu.com/a/24d596/4CxOyLXbmj0
12.国家文物局局长副局长多地调研农民捡青铜器,捐博物馆山西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年底开放、三山五园文保示范区今年建成……北京市文物局发布的年度文博领域重点任务显示,北京大力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今年年内一批博物馆、文化公园将“上新”。 辽宁:2025年力争全省备案博物馆总数达150家以上 近年来,辽宁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博物馆数量逐年增加,体系逐步健全,但同时也存在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Q4ODM1ODCD341jsXaocw.html
13.上海已备案博物馆达162座,观众最多的是这几家国际博物馆日截止2022年底,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159座,约每15.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最新数据显示,截止今年5月,上海市再增3座已备案博物馆,博物馆总量达162座。无论在数量还是门类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成为一道独具魅力的文化风景线。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9426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