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博物馆丨数字化时代下博物馆发展趋势探析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正渗透到社会与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推动着它们融合升级。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一系列计算变革,从PC到智能手机、再到XR智能终端,人类进入了新媒介变革时期。以博物馆为核心载体的文博领域也正在朝着新的发展阶段迈进。而博物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肩负着弘扬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需要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探索更适应数字时代的展现形式。无论是博物馆公共服务的方式和手段,还是公众的观展行为和需求偏好,都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与影响之下,发生着深层次的变革,数字化转型正逐渐成为海内外博物馆发展的关键战略主题。、

一·数字化加速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通过数字化的方法和技术,使得承载文化资源的物理空间和物质载体打破资源约束,以数字化的形态可以低成本的保存和流转,有利于加速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进程,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博物馆间的交流合作,缩短国内博物馆间在展陈、服务等方面的差距。

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敦煌研究院、福建博物院及海外的大英博物馆、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等18个国家40余家机构共建的“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网站分为数字藏品、数字展览、数字知识和云上策展4个版块。

二·XR眼镜成为

XR眼镜作为三维数字内容的最佳载体,可以更好的帮助观众“走近”藏品,并“走进”藏品所处的历史时代,将替代手机成为人们与博物馆数字世界交互的主要入口,不仅提升了人们在实体博物馆的体验深度也可以远程的打开数字博物馆大门,随时随地享受一场沉浸式的数字文化之旅,将博物馆“装进”眼镜里“带回家”。

深圳博物馆“向海之旅——重返海洋的爬行动物”古生物专题展览针对重点展品“蛇颈龙”开发了配套的AR项目,观众佩戴AR眼镜对准文物,就能瞬间看到“复活”的蛇颈龙和它的生活场景。若摄像头自动识别出现问题,观众还可通过语音指令控制AR眼镜播放相应画面。围绕XR眼镜也将逐渐生长出与之相应的基础设施、内容生态和各式各样的创新场景,不断为大众创造丰富多样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体验。

将激发数字文创市场的价值潜力

四·AI+XR技术开启数字文创3.0时代

数字文创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早期数字文创主要以“贴牌贴标”为主,在产品上贴上文化机构的Logo;到了2.0阶段,注入了文化元素的内容产品有了更高的附加价值。

如今,在此基础上,XR技术的应用将数字文创推入了内容和体验并重的3.0阶段,通过虚实互动的玩法创新为文创产品赋予了无限的生命活力,满足了Z世代求新求变的消费需求,也将带来更大的文化传播价值。

《妙顶金龙——彩画之美》是故宫出版社发布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数字产品的首款作品,基于商汤数字猫平台,创新地将AI+AR技术应用于国宝修缮场景中,通过虚实结合的互动方式,让体验者置身于1:1等比例还原的故宫养心殿数字空间“紫禁妙境”元宇宙中。

《佛光寺大殿》与“梁柱间”古建筑榫卯积木的实物文创产品进行绑定,用户通过手机扫一扫实物积木,就会数字重现佛光寺东大殿结构,将大殿三维模型立体化呈现,并在数字空间中对大殿结构进行逐层拆解,将佛光寺殿中的奇妙结构和细节展现在眼前。

五·XR数字文创产品开发“平台化”

河南博物院的明星文物“妇好鸮尊”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首个3D版数字文创,在支付宝的鲸探小程序限量发行1万份,发行之际瞬间就网友被秒空。稍早前的同年10月,湖北省博物馆数字文创“越王勾践剑”正式对外发布,限量10000份,上线后引来60万人在线抢购,短短3秒即告售罄。

同时,平台与分发、营销,甚至实物产品制造渠道打通,为创作者链接各个环节所需资源,实现从创意到价值的有效转化,让创作者将主要投入放在创意策划环节,有助于促进数字文创产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六·基于XR+IP解锁城市消费新场景

为城市商业赋能

七·博物馆文化资源

M○C△是一家存在于虚拟世界SomniumSpace的元宇宙博物馆,作为非盈利基金会成立,目前,它收录了来自Beeple、Pak、Hackatao等两百多位加密艺术家的作品。

在这个虚拟空间里调节好光线,用鼠标点击目的地“闪现”到喜欢的展品前,回过头看见入口处时不时冒出来的几个新游客,一种颠覆传统博物馆的模式已经显露雏形。

八·数字人成为各大博物馆的标配

未来数字人将会在各大博物馆“走马上任”。不仅是作为“AI博物官”,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提供地图导览、观展陪同、展览讲解、教育活动等服务,带领人们穿越时空畅游历史,还可以竞聘成为博物馆文化传播大使、品牌形象IP代言人等岗位,将博物馆文化气质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通过属于博物馆自己的数字人IP加深博物馆与大众的情感连接。

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的达利博物馆使用基于AI的尖端技术,创造了“DaliLives”体验,采用机器学习让达利神秘“复活”。观者通过屏幕得以跨越时空,直接与艺术家本人对话。

九·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基于这些数据信息的深入挖掘和精准分析,可以帮助博物馆改变过去以经验为主导的管理服务模式,更高效的盘活和利用馆藏文化资源,为公众创造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THE END
1.平秋文旅部集中示范推广数字化创新成果第二现场12个基于人工智能9千里共赏 (国家自然博物馆应用人工智能)9日电,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了解到,功能特点,件明代官窑标本2024日“提供沉浸式导览服务”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与数字化平台采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 2024数说犀尊7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183文创产品的开发等提供数据支撑、月启动。虚拟现实等https://bbs.9you.com/forum-52-1.html?modwap=viewthread&tid=514558
2.数字前沿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公布全球首个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揭晓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与“优秀案例”,集中示范推广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创新的最新成果,“国家自然博物馆数字人及AR导览”“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与数字化平台”等10个案例成功入选。 当前,随着各地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不断深入,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从高平开化寺数https://www.cdcgc.net.cn/detail/1473
3.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工作是博物馆运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提高文物博物馆单位活用文物资源的积极性。 2018年5月3日,上海博物馆建设完成全面基于数据的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上海博物馆的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上海博物馆数据中心,是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基于博物馆学理论,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4.基于微信平台的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系统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借鉴国内外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并通过用户对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需求分析确定了该公众号展示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展馆概况和展览活动信息、微信导览和留言板三大部分内容,并依此划分了系统的前台需求模块和后台需求模块,设计了数据库、表的结构和内容。其次通过研究微信平台的接口和开发技术,例如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51-1018058484.htm
5.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意义9篇(全文)在数字化博物馆中,观 众感觉不到任何人为的限制“ 5!对博物馆的展品的采集是一种剥离行为,是把它从它原来存在的环境中剥离出来放 到博物馆中孤立的展示,这无疑己经失去了展品一些背景信息”在实体博物馆展出时,恢复 或部分恢复出展品原来的存在环境比较困难或者代价较高“而在数字博物馆中,很容易利用 计算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u7no481.html
6.“云南省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与三维展示方式研究》一、项目名称云南省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与三维展示方式研究》-平台建设研究二、项目预算及时间项目总预算人民币18.45万元,含三维展示平台制作维护费用和书籍设计印刷https://www.ynmuseum.org/detail/2188.html
7.3D文物数字化展示VR文物三维扫描建模圆桌3D数字化藏品平台提供3D打印文物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文物修复,数字博物馆藏品文物数字化展示案例,文物三维模型采集,VR文物三维扫描服务文物3D建模,3D文物展示文物三维建模公司https://www.3dyz.com/help/wenwu.html
8.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几个常见说法的质疑和解惑湖南博物院从这一角度考虑,我们更愿意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定位成一种平台,一个驱动引擎。 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无论是收藏、管理、研究、展示、教育都将由于数字化平台的接入而被重新注入活力,博物馆的大多数业务工作也将借助数字化平台升级转型,它将为我们带来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也将更有助于人们创新型思维的产生和活跃。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aboutus/%E5%AF%B9%E5%8D%9A%E7%89%A9%E9%A6%86%E6%95%B0%E5%AD%97%E5%8C%96%E5%BB%BA%E8%AE%BE%E4%B8%AD%E5%87%A0%E4%B8%AA%E5%B8%B8%E8%A7%81%E8%AF%B4%E6%B3%95%E7%9A%84%E8%B4%A8%E7%96%91%E5%92%8C%E8%A7%A3%E6%83%91
9.400多场线上展览集聚浙江博物馆公共服务综合平台但文物数字化不仅仅是将文物拍照“搬”到网上,要让博物馆上“云”,成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还有多长路要走?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线上观展,赏玩兼备 古老的文物遗迹,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有了新的呈现。 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该馆信息资料中心研究员张永春向记者展示了“浙江博物馆公共服务综合平台”https://3w.huanqiu.com/a/5816f1/427pCQMGsJt
10.展厅设计博物馆设计企业展厅廉政教育基地专注博物馆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服务商 3D可视化互动展示 刷新博物馆展陈“打开方式” 文物真正“活”起来 实现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和管理等业务智能化 实现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和管理等业务智能化 智慧博物馆云平台 http://wb.efrontop.cn/
11.大鱼云展线上虚拟展览平台大鱼云展专注于提供线上虚拟展览创展服务,依托于及目科技深度自研的Web3D技术和美术设计能力,以多样化的三维艺术空间为载体,包含丰富的3D交互功能体验,突破时间、空间、线下场馆风格等限制,提供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线上展览解决方案。帮助艺术机构,艺术馆,美术馆,艺术家,少儿画https://gfishow.com/news
12.智慧博物馆数字化解决方案02数字化技术也可以使得博物馆的文物展示更加全面,通过虚拟展示、数字化资料,让游客全面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03数字化技术还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效率,如通过数字化的运营系统,实现更加精准的运营和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水平。 传统博物馆面临的问题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促使博物馆数字化改造成http://jjfa.gdghwl.com/
13.什么是博物馆数字化系统?探索博物馆数字化系统的变革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不再只是收藏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交流和传承的平台。为方便公众观赏、学习,许多博物馆都采用数字化手段,将其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综合应用于博物馆运营管理系统中。这些数字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挑战了传统博物馆的惯有思维和做法,实现了对博物馆数字化的全方位覆盖。 https://www.jiandaoyun.com/fe/tsbwgszhxt/
14.文化汇聚与共建:数字博物馆平台的建设价值研究虽然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数字博物馆平台的出现,但其仅完成了“信息化”带来的价值,未能真正的完成“数字化”的价值。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数字博物馆平台的建设需要从更高、更新、更长远的角度进行价值思考。 一 数字博物馆平台定义 博物馆是历史的集中展示场所,承担着教育、收藏、研究和娱乐功能,对推动社会文化发展https://www.iii.tsinghua.edu.cn/info/1058/2789.htm
15.智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方案(AI5GBIMVR等技术赋能).ppt智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方案(AI、5G、BIM、VR等技术赋能).ppt,* 20000流明的国际标准超亮度数字3D投影成像系统;3D数字影像对位校正系统; 数字3D影片播放控制系统;5.1声道环绕立体声音响系统; 数字国际标准超高清多通道影片; 数字3D立体墙体秀 - 2.1 核心场景 - 博物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24/5012200224004220.shtm
16.博物馆”!我省多名非遗传承人呼吁:整合非遗资源搭建展示平台委员们建议,要将“非遗博物馆”建设纳入博物馆群落,将优秀的非遗项目汇聚于省会昆明的博物馆。在博物馆里以数字化形式呈现舞蹈、音乐等“无形非遗”,以“实物+”形式陈列陶器、剪纸等“有形非遗”共同搭建“数字化”平台,既能增强传承人的自豪感及其所代表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也能汇聚各地“优秀非遗”,产生集群效应,https://m.yunnan.cn/system/2022/08/03/0322154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