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数字技术+沉浸式体验,“博物馆热”点亮城市文化生活

无锡博物院一号展厅,无锡绒绣大师朱静芬的代表绣品《奔马图》于“五一”假期与观众见面,让市民游客全面了解无锡刺绣艺术;清名桥堍,刚刚开馆的古运河·遇见博物馆内,一场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让观众在无锡运河畔遇见古蜀;走进无锡美术馆,江阴市书画院副院长仰超亲自为观众讲解正在展出的“旁物——仰超油画作品展”……

这个“五一”假期,无锡各大场馆精品展览“不断档”,市民游客纷纷走进身边的博物馆、纪念馆,感知历史脉搏、涵养文化自信。

“博物馆游”持续升温成热潮

博物馆是文物的保存者和历史的记录者,是文化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五一”假期,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由无锡市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等举办的“我把无锡画给你看”学生优秀获奖书画作品展及颁奖仪式在此举行。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无锡历史古迹、城市景观、非遗特产、名人故事……传递出对家乡的浓浓情意和无限遐想。

参加完颁奖仪式,大家纷纷来到一号展厅,欣赏绒绣作品《奔马图》。“第一次看到针线版的《奔马图》,跟徐悲鸿的画太像了!”入展“小画家”感叹道。“以前只知道锡绣,才知道绒绣也是锡绣的一种。”带孩子来领奖的胡女士直言,锡博的展览总能让观众学到新知识。

此外,正在展出的“大元处士——吴越王后裔钱裕的故事”“此是乡关——无锡博物院受赠近现代书画展”也迎来了参观热潮,展览以新颖的角度和全新的叙事,带领观众走近灿烂多姿的江南文化。据统计,“五一”假期,无锡博物院日均客流量达9000人次。

一场场精品展览为观众认识地域文明打开了新视野,更让观众深切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吴太伯的老家就在宝鸡。”吴文化爱好者邹先生为了欣赏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专程从苏州自驾到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参观“阖闾雄风——太伯故里·宝鸡出土文物展”,直言不虚此行。

科技创新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科技创新引领文物事业发展的未来方向,记者发现,今年无锡的各类展览中把数字技术以及新的科技手段运用到传统文物的展览中,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沉浸式场景体验,为文物活化展示带来新方式。

这个假期,“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的到来,通过2000多平方米的光影空间,以科技诠释三星堆文化,打造体感互动、声光影交互的看展体验。“我去过三星堆博物馆,看完或者说体验完无锡的这个展览,感受又完全不同,很有意思。”博物迷肖璩说,三星堆的面具、神树、神鸟、器具等经典形象经过元素提炼和二次创作后,结合音乐、光线,让他不仅看到了以往忽视的文物细节,还深刻体验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让观众告别“走马观花”式逛展,除了数字技术,各类公教活动也出现在无锡的各大文化场馆内。假日期间,无锡美术馆结合仰超、钱旭辰两位青年油画家的个展,推出了“艺术家面对面”公教活动。5月1日下午,前期报名的油画爱好者相约展厅,参展画家仰超以自己的画作为例,从油画基础知识讲起,教现场市民游客如何鉴赏油画,带领大家探寻文艺创作背后的故事。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无锡的各大文博场馆正通过科技、教育等方式持续赋予文物新的生命力和时代内涵,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更好成为市民游客向往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涵养文化自信中书写更多“双向奔赴”的新故事。(韩玲、张月)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这届年轻人爱逛博物馆,国博35岁以下观众超六成打卡线下展览、购买博物馆文创、分享看展体验……社交媒体上,“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逛博物馆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而国家博物馆,无疑是众多文博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近日,在“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家博物馆采访活动中,现代快报记者亲身感受了百年国博百年不遇的“文博热”。 https://www.workercn.cn/c/2024-12-07/8408877.shtml
2.大鱼云展线上虚拟展览平台大鱼云展专注于提供线上虚拟展览创展服务,依托于及目科技深度自研的Web3D技术和美术设计能力,以多样化的三维艺术空间为载体,包含丰富的3D交互功能体验,突破时间、空间、线下场馆风格等限制,提供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线上展览解决方案。帮助艺术机构,艺术馆,美术馆,艺术家,少儿画https://gfishow.com/news
3.古琴体验56期大望路SKP人间先生古琴空中四合院私塾(孔子疗愈藏于浙江博物馆 “大圣遗音”古琴· 唐代 藏于故宫博物院 / 沉浸式体验·古琴疗愈问道 / 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置身于一个充满古韵的世界。古琴的弹奏声如同天籁之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们有机会亲自尝试弹奏古琴,感受那空灵悠远的音色和独特的韵味。手指轻抚琴弦,琴音随之而起,那一刻,我们仿佛与古人心灵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8785587500212
4.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如何彰显文化价值博物馆游客文化传播价值近日,博物馆围绕剧本开发的全新体验项目引起了业界和公众的关注,彰显了新时代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价值。许多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以角色扮演和情节推理为基础,以体验为核心,以历史为主线,让游客充分感受文化的魅力,享受沉浸式体验的乐趣。 随着观众的审美兴趣不断提高,尤其是追求个性化的新一代高品质生活消费者,喜欢尝https://blog.csdn.net/hanzhi88/article/details/123184112
5.藏在校园里的博物馆——“沉浸式”博物馆课堂助力孩子多元成长让每一名正如顾明远先生为学校亲笔题词所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陕师大陆港小学正在致力于细微处育人,通过博物馆开展特色教育,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中国历史文化,感受美的教育。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佳玥 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3-05/31/content_6736296.htm
6.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如何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带着这三个问题,Xenario飞来飞去以日前开馆的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之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案例进行解答。Xenario飞来飞去应用全域投影实时渲染、720°沉浸式场景交互剧场、实景游戏互动解密等高难度复合型展示手段,打造国内独具创新性和互动性的文化教育体验,讲述运河千年史诗,献礼党建百年华诞。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TMxODA5MjSDuY1osIbOcw.html
7.“沉浸式”体验株洲市博物馆6月17日下午,苏厂元教授带领工作室里的年轻教师们,来到株洲市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穿越古今的文化体验之旅。 此次活动的目是在“沉浸式”的游览观赏中,品味株洲文化,陶冶艺术情操,提高艺术修养。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艺术的从业者更是要学会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https://www.hnqczy.com/yssj/ShowArticle.asp?ArticleID=34378
8.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成风尚!多媒体优势在哪目前,越来越多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复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基于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从而给游客营造一种视听觉上的全新科技体验。游客在沉浸式投影巨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动作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智能化装备的辅助下,进入三维动态的沉浸https://www.gzgjkj.cn/bwg.html
9.沉浸式豪华宫廷盛宴体验——御仙都这些演员的演技十分在线,沉浸式体验,真的非常精彩! 既能享受美食,又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上换装体验,非常值得来尝试一下! 御仙都皇家菜博物馆(金四季购物中心店) 西四环北路117号 #商务宴请 #演出 #餐厅推荐 #人文景点分享 #御仙都皇家菜博物馆 #换装https://www.dianping.com/discovery/1531404954
10.博物馆展示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应用新起典文旅认为当前国内的博物馆沉浸式投影越来越受公众喜欢,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还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技观感。 https://www.cqcb.com/dyh/live/dyh7989/2021-06-22/4228868.html
11.基于全景视角下的博物馆导览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以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1999年邀请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新馆,新馆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造型提取苏州灰瓦白墙城市元素,与所处自然环境、光线融合及空间感层叠推移,材料运用原木、原石、竹林和水景,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引入室内。“云”看展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虚拟全景的理论研究,数字博物馆导览跨越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