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场景体验设计,交互叙事的博物馆成都特色活动场地运营平台活态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与新要求的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城市文化展示和传播核心节点的智慧博物馆建设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浙江省政府近期发布的《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中明确提出了对博物馆建设的新要求,强调要借助数字科技手段推动其向智慧化、沉浸式方向转型升级。

借助数字技术和交互叙事理论,能够创设出让参观者获得深度沉浸体验的博物馆叙事环境。本文在交互叙事视角下探讨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设计方法,让参观者可以深层次地融入并沉浸在智慧博物馆精心建构的感官环境与叙事场景之中,进而催化出更为强烈的智慧城市文化认同感知与情感共鸣。

交互叙事与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的关系,可以从构建跨数字媒介的多感官沉浸体验、重构交互叙事要素与关联叙事内容、营造情境感知的叙事空间与互动式故事体验三个方面讨论。博物馆设计者通过编码叙事空间和叙事内容,运用跨数字媒介助力多感官沉浸,提取智慧博物馆文化作为叙事主题,优化沉浸交互体验空间,使参观者超越时空限制,与所在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互动,从而对城市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认同。

一·智慧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进程

智慧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设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及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博物馆展览内容进行创新性重构和呈现,以创造高度参与感和深度感知的观众体验过程。匈牙利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在其开创性研究中提出了沉浸理论。该理论指出个体唯有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活动中,才能够有效地屏蔽无关干扰,从而实现一种深度聚焦的状态,即所谓的沉浸体验。智慧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过程可以看作是通过设计引导参观者的感官与交互体验,激发其情感参与及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让参观者能够深度沉浸在由数字技术构建的多感官环境中,身临其境参与到事件、艺术创作或者科学发现的历程中去。

伴随科技进步引发的技术革新潮流,传统博物馆的参观模式正经历着由单向、静态、缺乏交互特性向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沉浸式体验的转变。沉浸理念广泛渗透并应用于智慧博物馆的体验设计中,通过整合运用交互装置、光影艺术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工具,围绕智慧博物馆核心传达信息及其独有的城市文化象征符号,对展示空间进行了细致划分与创新性重塑。在确保传递基础科普教育内容之余,精心构筑互动感知环节,促使观众实现身心的全面融入,达成深度沉浸式体验效果。此种沉浸式体验设计为智慧博物馆承载的城市文化传承与未来延续带来了创新机遇。

二·沉浸式体验设计引入交互叙事理论

(一)沉浸体验中交互叙事的必要性

交互叙事通过融合数字媒体技术与叙事艺术手段,在虚拟或模拟环境中构建动态且高度参与的信息传递方式,使参观者能够在跨越时空界限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并塑造故事进程,实现与展品内容的深度互动和个性化探索。这种设计允许参观者从被动观看转变为积极参与,有效促进参观者对信息的建构性学习与理解,增强了其情感共鸣与记忆持久性,推动参观者主动参与并获得深度沉浸感受。通过交互叙事能够丰富和完善沉浸式体验的内容层次,以多维度、全方位的方式展现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促使参观者在互动中不断发现新的认知视角和情感连接点,这对深化城市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至关重要。由此可见,沉浸体验中的交互叙事是提升参观体验的有效手段,在满足参观者个体情感需求的同时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文化的深度发展与传承,并由此产生广泛而显著的社会价值。

(二)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中

交互叙事的构成要素

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查特曼教授在1978年出版的《故事与话语》给出了舒适沟通图,进一步地阐述了如何借助叙事机制,将文本深层内涵有效地传递给接收者的演绎过程。根据“以用户为中心”的参与式叙事,叙事构成要素主要包含真实作者、隐性作者、故事、真实受众、隐性受众、媒介等。相较于传统的叙事模式,构建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的交互叙事体系时,需要对真实受众、叙事文本,以及隐性作者等关键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重新审视与调整。结合当前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智慧博物馆的交互叙事要素可分为设计师、智慧博物馆叙事主题、数字媒介、叙事内容、参观者需求、参观者等,见图2。设计师作为实际创作的核心角色,扮演了真实作者的身份,负责策划、设计交互体验,以及构建叙事内容。隐性作者这一概念是参观的智慧博物馆主题。叙述者的功能由展示空间中的数字媒介承担,其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将叙事内容传达给真实受众,即实际参观并接收、参与叙事过程的参观者。此外,参观者需求作为隐性受众,则是设计师在创作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并充分调研广大参观者群体的需求特征。

(三)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中

交互叙事的主要特点

1.叙事方式互动化

智慧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设计实质上是一个设计者运用叙事艺术手段向真实受众有效传达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智慧博物馆主题,设计者需选择和利用对应的数字媒介作为支撑载体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与诠释。同时,在呈现同一智慧博物馆主题时,为了全面、立体地传递信息内容,往往需要整合多种媒体形式,确保多元化的信息传递效果。数字媒介交互方式多样,主要有虚拟现实互动体验、增强现实导览与探索交互、触摸屏及手势控制交互、位置感知与移动设备联动交互、多媒体艺术装置实时交互,数字媒介交互方式与参观者需求。依托数字媒介的叙事方式摒弃传统静态展示的线性、单向叙事方式,构建多元、灵活且实时互动的叙事形态,参观者通过互动操作直接参与到叙事进程之中,叙事内容随着其行为和选择不断演化与更新。

2.叙事内容关联化

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设计的交互叙事研究,其核心在于探讨如何通过营造的叙事情境有效映射和满足参观者对智慧博物馆主题内容的深层次体验诉求。这一过程深刻体现设计者、参观者,以及博物馆展示主题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动态关联性。在构建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中,单一化或不恰当的主题表达、欠妥的叙述内容,以及模糊不清的叙事逻辑均可能导致参观者的沉浸体验质量受损。叙事内容不应该孤立存在,而是要通过内在逻辑和外在互动机制形成有机联系,使得参观者能够在多维度的探索中深化对智慧博物馆主题的理解。因此,为了提升观众的沉浸体验效果,促进参观者对智慧博物馆主题信息的理解与感知,需确保叙事线索的清晰,便于参观者深入理解叙事内容。设计时应聚焦于如何运用适宜的叙事媒介、精心编排的载体内容,以及情境化的空间布局等,以实现叙事内容的高度关联化呈现,进而强化文化价值的有效传播及深度解读。

3.叙事空间情境化

科技创新为创设智慧博物沉浸式体验提供了技术支持,智慧博物馆可以借此突破传统展示空间的局限,实现在虚拟仿真高度真实、感官体验多维立体,以及实体场景无限延展等方面的显著提升。将交互叙事理论与智慧博物馆体验设计相结合,构建情境化交互叙事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通过深入剖析并重新架构智慧博物馆内的叙事空间、内容、媒介,以及交互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认知、情感、体验三个核心层面上明确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和流程。在智慧城市人文环境与参观者个体心理情境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的桥梁,使参观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构建的叙事空间之中,实现情感上的深刻交融,并由此激发强烈的沉浸式体验效果。在为参观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生动深刻的智慧博物馆探索之旅的同时,也促进了智慧城市文化的持续传承与创新发展。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这届年轻人爱逛博物馆,国博35岁以下观众超六成打卡线下展览、购买博物馆文创、分享看展体验……社交媒体上,“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逛博物馆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而国家博物馆,无疑是众多文博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近日,在“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家博物馆采访活动中,现代快报记者亲身感受了百年国博百年不遇的“文博热”。 https://www.workercn.cn/c/2024-12-07/8408877.shtml
2.大鱼云展线上虚拟展览平台大鱼云展专注于提供线上虚拟展览创展服务,依托于及目科技深度自研的Web3D技术和美术设计能力,以多样化的三维艺术空间为载体,包含丰富的3D交互功能体验,突破时间、空间、线下场馆风格等限制,提供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线上展览解决方案。帮助艺术机构,艺术馆,美术馆,艺术家,少儿画https://gfishow.com/news
3.古琴体验56期大望路SKP人间先生古琴空中四合院私塾(孔子疗愈藏于浙江博物馆 “大圣遗音”古琴· 唐代 藏于故宫博物院 / 沉浸式体验·古琴疗愈问道 / 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置身于一个充满古韵的世界。古琴的弹奏声如同天籁之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们有机会亲自尝试弹奏古琴,感受那空灵悠远的音色和独特的韵味。手指轻抚琴弦,琴音随之而起,那一刻,我们仿佛与古人心灵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8785587500212
4.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如何彰显文化价值博物馆游客文化传播价值近日,博物馆围绕剧本开发的全新体验项目引起了业界和公众的关注,彰显了新时代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价值。许多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以角色扮演和情节推理为基础,以体验为核心,以历史为主线,让游客充分感受文化的魅力,享受沉浸式体验的乐趣。 随着观众的审美兴趣不断提高,尤其是追求个性化的新一代高品质生活消费者,喜欢尝https://blog.csdn.net/hanzhi88/article/details/123184112
5.藏在校园里的博物馆——“沉浸式”博物馆课堂助力孩子多元成长让每一名正如顾明远先生为学校亲笔题词所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陕师大陆港小学正在致力于细微处育人,通过博物馆开展特色教育,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中国历史文化,感受美的教育。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佳玥 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3-05/31/content_6736296.htm
6.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如何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带着这三个问题,Xenario飞来飞去以日前开馆的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之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案例进行解答。Xenario飞来飞去应用全域投影实时渲染、720°沉浸式场景交互剧场、实景游戏互动解密等高难度复合型展示手段,打造国内独具创新性和互动性的文化教育体验,讲述运河千年史诗,献礼党建百年华诞。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TMxODA5MjSDuY1osIbOcw.html
7.“沉浸式”体验株洲市博物馆6月17日下午,苏厂元教授带领工作室里的年轻教师们,来到株洲市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穿越古今的文化体验之旅。 此次活动的目是在“沉浸式”的游览观赏中,品味株洲文化,陶冶艺术情操,提高艺术修养。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艺术的从业者更是要学会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https://www.hnqczy.com/yssj/ShowArticle.asp?ArticleID=34378
8.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成风尚!多媒体优势在哪目前,越来越多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复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基于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从而给游客营造一种视听觉上的全新科技体验。游客在沉浸式投影巨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动作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智能化装备的辅助下,进入三维动态的沉浸https://www.gzgjkj.cn/bwg.html
9.沉浸式豪华宫廷盛宴体验——御仙都这些演员的演技十分在线,沉浸式体验,真的非常精彩! 既能享受美食,又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上换装体验,非常值得来尝试一下! 御仙都皇家菜博物馆(金四季购物中心店) 西四环北路117号 #商务宴请 #演出 #餐厅推荐 #人文景点分享 #御仙都皇家菜博物馆 #换装https://www.dianping.com/discovery/1531404954
10.博物馆展示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应用新起典文旅认为当前国内的博物馆沉浸式投影越来越受公众喜欢,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还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技观感。 https://www.cqcb.com/dyh/live/dyh7989/2021-06-22/4228868.html
11.基于全景视角下的博物馆导览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以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1999年邀请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新馆,新馆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造型提取苏州灰瓦白墙城市元素,与所处自然环境、光线融合及空间感层叠推移,材料运用原木、原石、竹林和水景,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引入室内。“云”看展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虚拟全景的理论研究,数字博物馆导览跨越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