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之工业遗产活化案例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风吹半夏》,其中许半夏与伍建设争夺的省二钢,剧中重现了省二钢一度的辉煌和没落。可见随着城市的扩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迭代,必然会有大量工厂面临搬迁,从而导致城市工业遗产的空置和拆除。但正如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所指出的:“即便是废弃的建筑物,也会留下种种痕迹,揭示出以往各时期的种种记忆、梦和希望。”因此,它们不应该被粗暴的推倒重建,而应通过多元化的更新手法,盘活空间焕发新的生命力,继续延续城市独有的文脉记忆。

因此,在国际、国内和地方各级均不同程度的启动适当的更新再生战略。本文将从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视角出发,通过对国外工业遗址更新过程的分析和解读,总结归纳它们是如何恢复生命力并融入城市生活之中,以期对国内类似地区的遗产再生与城市更新提供参考。

泰特现代美术馆

项目位置: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

项目前身:河畔电站(BanksidePowerStation)

项目规模:占地3.5公顷

改造前的泰晤士河南岸

其原为以发电厂为主的旧工业区,周边相对落后杂乱。因工业污染对隔河相对的圣保罗大教堂外立面及雕塑产生较大影响,政府下决心改善中心城区的空气,故1981年河畔电站废弃,一直到90年代,连同其周边地区一起被称为“充满黑暗和混乱”的城市“凹陷区”。

改造再利用的契机

1992年,泰特集团因现代展品的增多欲筹划新的展馆,恰逢千禧委员会需要筹资并兴建一系列“21世纪标志性建筑“项目,故合二为一千禧委员会将“新泰特”作为标志性项目打造,几天内筹集了近1.4亿英镑的启动资金。经过筛选,河畔电站凭借所处的区位优势、较为完成的外观和内部结构、相对低廉的收购成本和当时有关法案对于改造建筑较为宽松的限制条款,接到了这一从天而降的橄榄枝。

发电厂的再生历程

——设计方案的比选

1994年4月,泰特集团宣布河畔电站将变身为新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并于同年7月启动了国际方案征集。最终瑞士的两位年轻建筑师脱颖而出,他们从研究城市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始,寻找建筑和城市各方面关系作为改造的突破口和立足点,在不改变原有建筑造型基础上,突出工业建筑的特质,尊重历史同时根据美术馆的功能需求进行改造。

——空间改造:创造有效的文化空间

河畔发电厂按照主体功能划分,由北向南可大致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临河的锅炉房及其烟囱、中部的涡轮大厅、南侧的开关屋以及开关屋附近的三座地下大型储油罐。

在空间上,通过简单的“大疏大密”和“留白”的空间处理手法,为核心功能创造有效空间。

一是锅炉房:通过分层和细致地排列相对小尺度的空间,将工业建筑有效地转换为一系列传统尺度的展厅,布展面积达8000平方,完美实现“形式服从功能”。一楼用作入口大厅和周边产品售卖地,二到四层作为免费展区。

二是涡轮大厅:仅仅拆除原有设备,创造性地开辟了一个近3000平米的新型公共艺术空间,可承办大型雕塑和装置艺术展览。创造性地实现了“形式启发功能”。

三是开关屋和储油罐:2004年为应对日益高涨的访问需求,启动美术馆扩建计划。建筑外形维持原状,外立面不规则条形窗沿用一期“用光对话”理念。内部用好地下空间,设置更加“生活化”:新开关屋全部的6-11层空间用作办公室、活动室、艺术教室、咖啡吧、餐厅和露台,还包括占用首层部分空间设置的餐厅和零售商店。地下油罐改造后成为多媒体展厅。

——链接城市:注重与城市的对话

二是建筑与城市对话:新增“光之梁”与“瑞士之光”改造,“光之梁”即在锅炉房顶部增设一个两层的通长玻璃阁楼,白天可提供自然光照明,还可呈现对面的圣保罗大教堂倒影;夜晚利用人工照明,形成有辨识度的夜景。提升建筑形体同时与城市环境呼应。“瑞士之光”因由瑞士政府出资而得名,即在99米高的烟囱顶部加盖半透明薄板,除了提供照明外,还设置有咖啡馆,人们可俯瞰伦敦城,欣赏泰晤士河景,使之成为与圣保罗大教堂呼应的城市对景地标。

——后期运营:自给自足,名利双收

新泰特凭借多年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运营经验,充分考虑了后期主题衍生品、餐饮等服务功能以及品牌合作销售的运营和推广。在人流密集的北入口大厅开设综合商店、书店、纪念品、衍生品零售店和原创设计品展销店等,同时结合游客的零散募捐和高端人士的公益慈善捐助,再加上咖啡馆、主题餐厅和酒吧等应收,做到了“自给自足”。

鲁尔工业区改造

项目位置:德国鲁尔区

项目前身:废弃炼钢厂

项目规模:近4600平方公里

改造前的鲁尔区

区内城镇密集,是一条沿着莱茵河和利珀河布局的世界少有的工业城市带。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鲁尔区发展成为了以煤炭、钢铁和电力为核心的典型重工业区,一度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科技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生活变迁等原因,鲁尔区的许多煤矿和钢铁厂开始倒闭,面临严重的失业和污染问题,城市发展失去动力。

找寻突破的方向

因政府判断错误,采取了“再工业化”的政策,结果在高投入和高资助后仍然面临衰落问题,而且环境污染更加严重。经历了迷茫期,于1985年左右,政府开始实行“新产业化”政策,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其中结合鲁尔区特殊的工业历史背景特色,采用”博物馆式更新“模式,形成博物馆、展览、休闲、文化等功能集聚的综合区域,发挥鲁尔区作为工业遗产的优势,使其在当代环境中既保留了过往记忆,又拥有了全新的活力。

“博物馆式”更新模式

文化策略——锚固记忆:鲁尔区联盟通过设计打造了一条“工业遗产线路,锚固起了各个城市和工业遗产,其长约400km,串联起的鲁尔区内众多城市,如波鸿、多特蒙德、杜伊斯堡、埃森、盖尔森基兴、哈根等十多个城市,共设置了25个“锚固点”,架构起了路径上的核心网络。其中有16个为博物馆建筑,其余9个为工业景点,均带有相应展览功能。

空间策略——融合记忆:处处体现着新老记忆的碰撞和融合。原有的工业遗留,如铁轨、火车、厂房结构、钢架等,被细心保留并精心设计,用于新的建筑外部空间以及展览等空间中,为参观者同时呈现过去的工业美感与当代的展示氛围。如在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设计中,将旧火车的部分结构加以保留,成为装点景观的亮点;在奥博豪森保留的煤气储气罐,将其原有通高的圆柱形空间作为全新的布展空间,同时原有的金属结构结合当代光影、音乐展览技术,带给参观者全新的观感。

形态策略——呼应记忆:“博物馆式更新”中的众多博物馆建筑,大多保留了具有当时工业特点的建筑或者构筑物作为其形态地标,以同时呼应过去的工业记忆。如关税同盟世界文化遗产中的XII号煤矿矿井是该区域甚至是整个鲁尔工业区最重要的标志性构筑物之一。与之相邻的关税同盟炼焦厂的厂房结构被整体保留下来,展示给参观者完整的历史记忆面貌。

鲁尔三年展作为重要事件之一,与鲁尔区钢琴节、鲁尔区文艺汇演、“欧洲文化首都”等活动,让人们认识鲁尔区。

至此,鲁尔区已然成为了德国甚至是整个欧洲的文化核心。

结语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梳理和总结,我们不难看出工业遗产改造的价值所在:首先是经济价值方面,因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大,曾经的工业遗址占据着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通过改造可实现地块经济价值最大化;其次是改造成本方面,对工业厂房的改造成本相对低于重新建造成本;再次是改造多元性方面,厂房的大空间、高楼层的建设基础及建筑之间的组合关系,为后期项目改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利于诞生有新的创意产品;最后是影响力方面,新旧反差、文化脉络的延续,重燃人们来此打卡的冲动,可提升项目的存在感,亦可激活周边区域的活力。

同时在工业遗产的改造利用过程中,应贯彻好“三个尊重”。一是尊重历史,强调对遗产自身和所处城市文脉的延续,避免大拆大改,并力求对城市经典内涵有所呼应。二是尊重环境,强调对基地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最小干预”,并结合对本地特色文化的挖掘,力求将文化与自然进行完美融合。三是尊重社区,强调市民的参与性,力求创造人与遗产、遗产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

工业遗址迭代更新是当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向,相信未来也必将为城市创造出更多专属的文化及景观地标。

参考文献:

2、徐敏.城市建设和工业遗迹的改造与利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再生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06):124-126+206.

4、李论,刘刊.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式更新"策略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04):91-95.DOI:10.13791/j.cnki.hsfwest.20170415.

5、马英杰,吴静.从德国鲁尔区博物馆看工业遗产的可持续性开发[J].建材与装饰,2020(20):201+204.

6、城市更新经典案例:德国鲁尔区,从高炉蜕变至高雅文化_波鸿(sohu.com)

THE END
1.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年)《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年)》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博物馆相关协会的基础信息以及博物馆科研单位等提供的大量详实资料,对博物馆行业发展环境、博物馆产业链、博物馆市场供需、博物馆重点企业等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重点预测了博物馆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https://www.cir.cn/2014-01/BoWuGuanHangYeFenXiBaoGao/
2.文化产业管理典型案例(通用6篇)丹麦文化产业研究的重点是私营文化公司,主要包括以文化为导向的文化推广商(如电影制片公司、私立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和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经纪商(如唱片公司、大众媒体、文化中介公司等),不包括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公共电台、电视台、艺术教育和培训中心等公众及政府支持的文化设施和机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3sd6289.html
3.日本乡村产业与农文旅标杆案例游学考察第13季·红叶季丨11月19农业+露营+体验的度假一体化打造? 生鲜宅配和冷冻技术如何运营推广? 高速服务区如何变身田园观光农场? 课程详细介绍 Part 1 . 产业发展 主题授课 日本6次产业化的发展及不同类型案例解析 曾任日本连锁零售业罗森便利店社长,在任期间将罗森店铺数由80个快速发展到3000个,重建濒临破产的罗森,使罗森成功跻身颇具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3576166.html
4.文化地产市场研究报告2025(5)博物馆运营情况分析6.4.3 博物馆地产案例——北京798艺术区(1)项目概况(2)项目定位(3)项目来访客户分析(4)项目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6.4.4 博物馆地产投资机会与风险6.4.5 博物馆地产投资策略建议6.5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投资机会分析6.5.1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投资环境6.5.2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开发模式6.5.3 重点https://www.cction.com/report/202412/474111.html
5.阿里博物馆开馆试运营地方招商引智5月18日,阿里博物馆开馆试运营。 开馆当天,阿里博物馆展出2100余件珍贵文物,为广大观众送上了一场特色文化盛宴。来自孔繁森小学四年级学生尼玛拉姆说:“今天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博物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观看展览,让我更加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 据了解,阿里博物馆建设项目于2020年6月启动实施,总投资8000多万元。博物https://www.1633.com/article/227822.html
6.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一、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各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掌握了大量各种形式文化资源,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鼓励和推动文化文物单位系统梳理馆藏文化资源,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进行文化创意https://www.cacta.cn/detail_content.aspx?TRid=35
7.20222027年北京市文化旅游行业前景预测与市场调查研究报告三、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的成因及特征浅析 22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的开发模式剖析 23五、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战略建议 26 第四节 中国文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瓶颈 27 一、产业化观念不足 27二、发展规划不到位 28三、体制机制滞后 28四、品牌竞争力不强 28五、促销、包装缺乏创意 29六、景区https://m.askci.com/reports/20220402/0847520128921413.shtml
8.商贸工作计划7篇(一)茶博物馆和茶文化活动室项目 计划在市场四层新建面积700平方米左右的茶博馆和茶文化活动室,集茶类、茶史、茶文化和茶相关物品的收藏和陈列于一体,供广大茶友、消费者和游客进行参观和鉴赏,同时也是一个进行茶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对茶文化进行诠释。该项目预计投资120万元,目前已开工建设,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10801205543_3944213.html
9.看完这9个案例,参透农业博物馆如何“又美又赚”北京大兴西瓜博物馆、河南红枣博物馆、台湾青葱文化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分别以西瓜、红枣、青葱、水稻为主题,专注于其种植历史、品种改良、加工利用,其农业技术的发明、发展、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展示。 目前新郑形成了以好想你为核心的枣制品产业化集群,集聚各类红枣产品加工企业200多家,年加工红枣10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77708
10.文化旅游打造路径和开发模式目前,博物馆仍是进行文化保护、展示的重要场所。很多原生态的民族村落直接当做天然的文化博物馆来开发,意在表达其文化的珍贵和丰富,拥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三)文化产品化 在明确了开发模式之后,下一个任务就是打造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是围绕着文化主题,从空间、景观、氛围、业态、体验入手,并结合旅游的吃、住https://hlwjlyxtzx.sxnu.edu.cn/info/1009/1131.htm
11.乡镇产业振兴汇报材料(通用15篇)乡镇产业振兴汇报材料 4 20xx年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持续增产,农村蓬勃发展,农民不断增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探索实践的'《推进三个“数字化”打造数字赋能“阳西模式”》入选省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 https://www.ruiwen.com/huibaocailiao/6283284.html
12.郑州发布国家森林城市发展规划!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化集群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化集群 8月14日消息,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郑州市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基于郑州地区山、水、林、田等生态要素,以现有空间格局为基础,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河一山、两区两城、多廊多点”的郑州国家森林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823554712473501697
13.博物馆数字藏品第一,新时代的契机。如今已形成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新格局。数字化基础、数字化应用、数字化生态已成为立足新时代不可或缺的要素,而数字藏品是文博单位面向社会的数字化应用典范。 而今,文博单位具备一定程度的数字化基础,馆藏信息具备充分的数字化价值与必要,数字藏品是将文博单位现有数字化成果组建成博物馆数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722.html
14.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传统文化艺术化呈现与创新性运营统文化艺术化呈现。 其二,个案分析法。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及视频播放平台为 研究案例,从传统文化艺术化呈现、审美价值构建以及节目的运营方式等物四周;博物馆的雕像、仕女的画像一跃千年,还原历史;静态的山水画也转化 成为古代画作与现实山水相融合的新形态;节目不再使用主持人串场,主持人的 角色由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06/511013432401111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