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湘博2023年度湘博成绩单凤凰网湖南

2023年湖南博物院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

专题学习研讨10次

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2次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组织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140余次

大力实施“三送三解三优”行动

落实民生项目清单共计19条

开展“走找想促”调查研究

班子成员均领题调研

查找上报6个课题

解决9个方面的调研问题

开放服务

优化服务,文化供给更加多彩

2023年

湖南博物院立足观众需求

树立优质服务典范

聚焦服务品质提升

2023年共计开放311天

接待观众439.8万人次

(其中本院接待观众380.6万人次

马王堆汉墓遗址接待观众59.2万人次)

发放宣传资料103万余份

提供行李寄存服务17万余次

提供医疗帮助1483次

观众满意率为93.56%

对现场员工服务满意率达到97.83%

我院于2023年暑期8月22日—31日及国庆、

中秋双节假期进行了延时开放

共延时开放17天

每天增加5000人(限散客)

延时开放时段入馆79109人次

文创经营总收入849764元

展览

推陈出新,凝心聚力打造高品质展览

全年在做好2个基本陈列的同时

举办各类展览26个

其中举办“扇里扇外——湖南博物院藏扇面展”“亘古的祈愿——梅山文化圈雕塑与信仰”等5个专题陈列展;

举办了“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与天无极璀璨秦中——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美洲豹的传人——墨西哥古代文明展”“神话国度璀璨爱琴海——古希腊文明史诗”等12个院内临时展览;

先后与苏州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等单位分别联合推出对外巡展9个;为全国各大博物馆借出院藏文物展品共计1500件,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珍贵文物利用率。

湘博这些展览陪您一同走过

临时展览

01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湖南展区

展出地点:湖南博物院四楼

02

根基——2022第八届艺术长沙

展出地点: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一厅、二厅

03

守味湖南年——湖南博物院新年特展

展出地点:湖南博物院一楼艺术大厅

04

与天无极璀璨秦中——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

展出地点: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一厅

05

世纪动脉万里茶道——九省(区)茶文物联展

展出地点: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二厅

06

贯彻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成就展

07

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

08

美洲豹的传人——墨西哥古代文明展

09

恶墨点华章——莫立唐艺术展

10

"美好新时代·湘鄂赣一家亲"优秀摄影作品展

11

陇原玫瑰——甘肃彩陶文化展

12

神话国度璀璨爱琴海——古希腊文明史诗

专题展览

至纯至美——湖南省博物馆藏单色釉瓷器展

展出地点:湖南博物院三楼专题展厅

方圆之境——湖南博物院藏铜镜展

烟云尽态——湖南博物院藏《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展(第二期)

扇里扇外——湖南博物院藏扇面展

亘古的祈愿——梅山文化圈雕塑与信仰

基本陈列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展出地点:湖南博物院三楼展厅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展出地点:湖南博物院二楼展厅

教育

深耕厚植,实践性探索“教育赋能“

的湘博新模式

湖南博物院为观众

提供丰富多元的讲解导览服务

锐意打造具有专业性、创新性、

示范性和持续影响力的教育项目

全年湖南博物院共计

开展线下教育活动1261场

提供各类展览多语种

免费人工讲解8850批次

直接服务了27万余观众

提供智慧导览租赁服务614981台次

组织开展“湘博讲坛”专题讲座、论坛

和“文博思政课”16场

湘博志愿者注册人数达419人

参与各类型服务3102人次

藏品

严管勤为,藏品保护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2023年湖南博物院

继续对本院无账文物进行清理、入账

并将本次清库建档工作的藏品数据

截至2023年12月

我院现有文物藏品584561件(套)

实际数量959620件

实现湖南博物院连续40年文物安全无事故

全年完成463件文物的修复、仿制、保养

及108个样品的仪器分析检测工作

全年征集或接受各类藏品捐赠127件(套)

鉴定涉案物品1534件

为其他文博兄弟单位鉴定藏品275件

开展常态化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共186次

鉴定各类藏品9860件

学术科研

合作共研,高质量推进科研人才平台建设

围绕“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一个目标,聚焦“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转化”两个重点,抓牢“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高校”三个阵地。

2023年我院在研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

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

横向课题12项

院级自立课题40项

发表学术论文约119篇

院在职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讨论会40次

首批博士后进站3人

图书编辑

协同合作,持续推进图书编辑出版与管理

全年统筹完成《湖南博物院院刊》第十八辑、《湘博志·湖南省博物馆年鉴2020》、年报《湖南省博物馆2021》《湖南博物院2022》、《中国玉学玉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恶墨点华章:莫立唐艺术作品集》、《神话国度·璀璨爱琴海——古希腊文明史诗》等9部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

全年办理书刊借阅共计377人次681册

完成新书编目、上架共计1380册

更新整理报纸2919份、期刊388册

先后与省内外27家文博兄弟单位

交换图书393套(册)

面向国家图书馆、湖南图书馆、长沙市图书馆

以及本院帮扶共建的张家界市博物馆、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湖南师大博物馆等

多家文化事业单位

无偿捐赠图书共计677套(册)

全年共计整理文书档案552盒、6690份

合同档案107盒、1479份

采购档案482盒、涵盖189个项目

媒体传播

媒体矩阵,湘博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全年持续做好“两微一网”及各新媒体平台建设,积极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湖南卫视、湖南日报、长沙市委宣传部等平台合作,将博物馆特色文化与社会资源强强融合,构建有助于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的媒体生态群。

全年新媒体访问量3867.3万次

阅读量271万次

官方微博发布信息1206条

阅读量2406.8万次

全年共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

网络新媒体近60家社会媒体

参与博物院的各项宣传报道

媒体宣传报道突破28万条(含转载)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联合新华社湖南分社等数家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以媒为介,贯通古今,推出了湖南主会场活动与“文物中的美好生活”系列主题活动,以全媒体生态多元呈现,诠释文物中的美好生活。据各大平台统计显示,本次活动全网综合曝光量累计突破2000万,参与人数更是超过百万人次。

数字博物馆

科技赋能,数字化推动博物馆新表达

2023年,湖南博物院

继续利用数字化手段为观众带来

更优质的文博资源和观展体验

完成藏品数字化采集3300余件(套)

高清图片采集7000余张

三维数据采集361件(套)

设计制作11个展览专题网站

制作上线7个数字展厅

完成8个展览的数字展示

2023年七夕,湖南博物院推出“文物里的故事”系列文博动画短片《唐·湘思》,以院藏文物【唐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作为故事背景,以二维古风虚构了发生在石渚(今长沙铜官窑古镇景区与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带)的唐代爱情故事。据各大平台统计显示,本次活动全网综合曝光量累计突破1070万。

文创

守正创新,激发文博单位文创发展新活力

全年湖南博物院

一系列文创产品

配合11个临时展览组织开发文创产品

10个大类70余款

引进临展文创产品50余款

与合作方联合开发与发行了数字文创15款

文化交流

加强对话,文化交流合作拓展深化

组织赴希腊、意大利、法国、香港等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外事访问,进一步加强了我院与国际文博界的交流与合作。完成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诺贝尔奖得主马丁·埃文斯等11批重要外事接待工作。推进落实我院境外学术顾问(策展人)制度,首批聘请孙志新、许杰、柳扬、巫鸿、汪悦进、沈辰、许晓东、梁晓新、廖宝秀、张子宁、杨晓能、刘甲等12位境外知名专家担任我院境外学术顾问(策展人),并积极与我院境外学术顾问进行深入交流,寻求合作意向和项目,同时积极加强与国内外重要博物馆联系,进一步加强了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国际著名博物馆的联系,并洽谈展览合作意向。

对我院5家帮扶共建馆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并制定《2023-2025帮扶共建实施方案》。年内与我院两个帮扶博物馆联合举办了“看见五千年——跟着动脉影一起看国宝”“金石慈悲——历代佛教造像艺术展”两个展览,得到了文博行业的较好评价,充分发挥了“大馆带小馆”“强馆扶弱馆”的辐射带动作用。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按部门排序)

湖南博物院

在第六次博物馆运行评估(2019-2021年度)一级博物馆评估中,考核结果为优秀

湖南博物院“建设研究型博物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入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

遗珍重光——湖南博物院“发现系列”专题展

获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颁发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中获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代章)颁发的“积极参与,热情服务,表现优异”奖

湖南博物院经济贡献力研究

获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2022年优秀调研报告”

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湖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2022年度优秀调研报告”

获2022年度全省文旅系统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

获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精品奖”

瓷之画——从长沙窑到醴陵窑

获中华文物交流协会、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博物院承办的“扬帆出海:中华文明国际展示推介活动”的优秀推荐项目

神话国度璀璨爱情海——古希腊文明史诗

指向人文素养培育的区域“馆校美育大课堂”探索

获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好好学习”文博系列课程之“阅读湖湘红色之旅”线上课程

获国家级“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

“文物诠释与网络传播”志愿者教育项目

入选2022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阅读湖湘红色之旅”教育项目

获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颁发的“第二届(2022)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

在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举办的首届“最美文化遗产讲解员”推介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荣誉

在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四川省文物局联合举办的2023年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展演大赛中获“组织奖”

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合选送的展演作品《佩兰桂皮泽被后世》

获2023年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展演大赛二等奖

湖南博物院“移动博物馆”项目

获湖南省直机关文明建设办公室、湖南省省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湖南省直机关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获“2022年度湖南省社科普及年度考核优秀基地”

《“汉风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课程设计案例》

获“2023年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书籍类)”

获“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湖南单元筹备工作先进单位

获“2023年政务抖音号优秀创作者”

湖南博物院官方微博

在微博政务、微热点研究院、铀媒联合举办的“微博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获2023年第二季度“政务微博优秀案例——创新应用与传播”奖

“守味湖南年”动画宣传片

在“博物馆里过大年”视频大联播活动中被评为“博物馆里过大年”优秀视频

文博动画短片《唐·湘思》

在“网聚微光闪耀星城”2023长沙市新媒体年度影响力暨网络正能量评选活动中,获长沙市网络正能量作品(音视频类)

湖南博物院开放管理部党支部

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湖南博物院“院藏元素多功能拼图罐”

获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产品专业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文化创意发展委员会联合颁发的第二届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十佳文创产品”奖项

湖南博物院“楚汉刺绣纹样饰品”系列

获中国旅游协会颁发202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传统工艺现代生活主题)铜奖奖项

湖南博物院“‘考古现场’体验箱系列”

获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产品专业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文化创意发展委员会联合颁发的第二届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优胜文创产品”奖项

湖南博物院“‘守味湖南年’湖湘年文化特展以及年货节”

获第十四届(2022-2023)虎啸奖(政府机构及地产形象类)银奖

湖南博物院书店

获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小溪流》杂志社、《花火》杂志社颁发的2023年度金牌阅读推广机构

获湖南省青年联合会颁发的2023年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大学生暑期湖南实习计划“优秀实习单位”

湖南省博物馆

被长沙市开福区统计局评为2022年度四下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被长沙市开福区统计局评为2023年度四下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博物馆编写的《打造能源管理新模式》

被评为2021—2022年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典型示范案例

获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表彰2022年度全市先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湖南博物院工会

获湖南省直属机关工会委员会颁发的“2023年湖南省直单位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李莉

获湖南省总会计师协会2022-2023年度协会先进工作者

《博物馆文物文化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以湖南省博物馆藏品为例》获湖南省会计学会2021-2022年度会计科研论文一等奖

金樊、周志宏、李燕、胡伟矗、黄志华、庞旻、王晓曦、夏钰天、梁英娇、刘赫子、吴世响、刘清明

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直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李园

作品“孔雀石之美”被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丝绸博物馆收录至“析微察异: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显微图片展”,并通过网络投票被评为“最受欢迎作品”

王鑫

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百名最美文旅人”称号

唐钰婷

获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颁发的首届“最美文化遗产讲解员”推介活动百佳文化遗产讲解员

获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颁发的首届“最美文化遗产讲解员”推介活动最美文化遗产讲解员

《丝国轻影——素纱单衣》获2023年度开福区优秀宣传短视频大赛优秀奖

陈虹帆

《T形帛画》获2023年度开福区优秀宣传短视频大赛三等奖

彭靖岚

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2022年度“最美文旅志愿服务组织工作者”奖

廖越

在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巡馆讲解工作中被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组委会秘书处颁发的“表现突出,圆满地完成了讲解任务”荣誉证书

张诗佳

在第二届全国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中获全国各省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组委会颁发的“一等奖”

《汉代穿越指南》获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活动组委会办公室颁发的第二届全国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视频赛一等奖

刘亭轩、苏嘉仪、周雪涵

获2023年中国新媒体大会“优秀讲解员”荣誉称号

郭彦甫

《重农劝农爱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必由之路》获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活动组委会办公室颁发的第二届全国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视频赛二等奖

获2023年度开福区优秀讲解员大赛三等奖

在“唱响红街最强音绘就党建同心圆”2023年清水塘街道微宣讲比赛中,获大赛“三等奖”

杜佳莹、陈嘉怡

在郴州市承办的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工作中表现突出,给予嘉奖

陈溪流

获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代章)颁发的“在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中,积极参与,热情服务,表现优异”荣誉证书

张煦

获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小溪流》杂志社、《花火》杂志社颁发的2023年度金牌阅读推广人

黄志华、张琳

“考古体验箱”获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等18家单位共同颁发的“2022年第九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铜奖”

杨慧婷

论文《出土资料所见“门浅”探考》获“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颁发“首届青年学术论文征集活动”二等奖

郑君怡

《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人面鸟身形象研究》在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首届青年学术论文征集活动”中获“一等奖”

唐娟

获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组织的“我和我的博物馆”——2023年长沙地区博物馆美文美图征集大赛摄影类三等奖

刘赫子

获长沙市公安局开福分局颁发2022年度“拥警模范”

吴璜

获长沙市消防救援队表彰全市先进个人

刘莎

获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颁发首届“最美文化遗产讲解员”推介活动“百佳文化遗产讲解员”、“优秀文化遗产讲解员”

刘宇仁

在“致敬新时代讲好新故事——‘潇湘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获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志愿者组“金牌讲解员”

黄燕琳

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2022年度“最美文旅志愿者”称号

THE END
1.AI“活化”文物不要只停在表面信息化网络上,人们对于AI让文物“活”起来的尝试反响热烈。有网友表示,这种传统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让文物显得更加活泼可爱。也有观众对这种新颖的展示方式表示好奇和赞赏,认为打破了博物馆严肃沉闷的形象,让年轻人也能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AI技术在文物活化利用中的应用,无疑是博物馆领域的一大创新。它https://www.tjcac.gov.cn/xxh/202412/t20241209_6801180.html
2.网络中国节·春节黑龙江省博物馆春节活动多市民可通过冰城+春节临近,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春节活动也拉开大幕。其间包括两馆区线上的“大展宏‘兔’——癸卯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相约龙博”系列科普视频、“国学新说”传统文化讲堂、馆藏精品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等不间断推送。为了丰富广大市民节日中的文化生活,市民除了在展馆公众号、官网了解、观看相关内容外https://www.my399.com/p/179729.html
3.徐州博物馆推出网上看展览赏文物和听故事线上服务项目同时,徐州博物馆与徐州广播电台联合打造的《徐州宝藏》节目在喜马拉雅、阿基米德、蜻蜓FM以及徐州博物馆官网、微信平台,徐州广播电台开吧等平台全面上线,该节目讲述了徐州博物馆精品文物背后的精美故事,公众可以在线收听。 防疫期间,徐州博物馆网站、微信等线上平台还将定期发布博物馆线上课堂、中央电视台《国宝发现》栏目https://www.xzmuseum.com/news_show.aspx?id=5306
4.化工学院:组织党员线上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为重温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追忆革命历史,了解党的辉煌业绩,深情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深切感悟红色经典的时代内涵,11月24日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学生党支部开展以“线上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线上参观学习过程中,学员们通过网络参观博物馆,仔细观看了馆内的展品,认真聆听了线上解。 https://hsx.chzu.edu.cn/2021/1125/c13652a245414/page.htm
5.新闻湖南博物院教育线上课程入选全国文博网络学院课程库由湖南博物院(原湖南省博物馆)推荐的湖南博物院教育中心讲授的“好好学习”文博系列课程之“阅读湖湘 红色之旅”线上课程、“汉风文化进校园”系列课程,通过2021年国家文物局文博精品共享课程征集审核,入选全国文博网络学院课程库。 “好好学习”文博系列课程之 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9861
6.宅家无聊?南通博物馆邀您“云看展”今天,全市23座备案博物馆提供了5大类105条数字资源,涵盖线上展览50个、线上文物赏析872件、电视电台节目24集、微信小程序1个、网络课程410节。现予发布,以飨观众。 南通博物馆数字资源网址链接 一、云看展 (一)南通博物苑。 1.基本陈列《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 https://www.ntjoy.com/html/tuijian/2020/0206/173207.shtml
7.“云展览”带你走近文明现场“互联网+文博”潜力无限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博物馆里过大年”的文化风尚。为了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全国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线上展览、网络课程、互动小程序等,为大家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 故宫博物院发布《“云游”故宫指南》,涵盖“全景故宫”“V故宫”“数字文物库”“故宫名画记”“数字多宝阁”“故宫展览APP”等多款应用,让观https://m.yunnan.cn/system/2020/12/29/031205917.shtml
8.2024四川大学博物馆“创想博物馆”文创大赛孵化出的作品将进入博物馆文创产品采购资源库并获专题宣推。 参赛方式 1、大赛赛程 赛道一、二共分初赛、决赛两环节。初赛拟于5月在线上举行,决赛拟于6月在四川大学博物馆线下举办(外地团队可通过网络连线参加作品展示和答辩)。初赛阶段各赛道排名前12的团队入围决赛。 https://www.cnyisai.com/141682.html
9.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织密线上线下平安网澎湃号·政务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织密线上线下平安网。为进一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9月12日,山东省公安厅会同济南市公安局在山东博物馆举办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主题日”活动。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董晓飞出席活动并讲话。 随着网络空间的延伸拓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迭代,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速向以互联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31114
10.中国科普博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就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上的高速互联网接入业务。众所周知,现今在我国比较流行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是通过Modem或是ISDN接入,接入速率最高也就达到128K,而基于有线电视的线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接入方式可以达到下行8M、上行2M的高速率接入(而且在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如在局端有视频点播服务器和IPhttp://www.kepu.net.cn/vmuseum/technology/telecom/network/net790.html
11.东方网值华东师大校庆73周年之际,华东师大博物馆特举办“秦汉止水——中国古代铜镜展”。展览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11月15日,每日8:30-11:30、13:30-16:30,周六、日和法定节假日闭馆。 10-16 07:40 上海今天气温20℃-24℃,阴到多云有时有阵雨 今天上海阴到多云有时有阵雨,东北风3-4级,全天气温在20℃-24℃https://sh.eastday.com/?batch=5bc4f997-b8d4-40df-9954-908569a16bb7
12.虚拟展厅线上虚拟博物馆vr虚拟现实红色展馆建设【不熄灯的博物馆】深层互联运用前沿VR技术,打造高端VR虚拟展厅与线上虚拟博物馆,呈现沉浸式体验。做一个线上虚拟展馆多少钱?无论是VR展厅、VR博物馆,还是3d虚拟展厅、线上虚拟展馆、虚拟校史馆等的设计与搭建,均可量身定制。https://www.depthlink.com/xunizhantin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