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焕发新机:当数码人文走进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4年1月12日上午9点10分,由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和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主办、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资助的「焕发新机:当数码人文走进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于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开幕,与会专家学者们在研讨会首日围绕“数字博物馆学——空间和语境的再想象”“数字传播和中国艺术的新演绎”“数字叙事与观众参与”“博物馆数字化中的社教新动态”四场论坛议题展开了主旨演讲与学术对话,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总监罗诺德博士(FlorianKnothe)作开幕致辞。

1月12日上午第一场论坛“数字博物馆学——空间和语境的再想象”由来自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的罗诺德博士(FlorianKnothe)主持。

首先,来自美国克利夫艺术博物馆的首席数字信息官JaneAlexander与策展研究助理刘漪文博士发表了题为Re-examiningDuncanCameron’sTempleorForumQuestionintheDigitalAge:ACaseStudyoftheClevelandMuseumofArt的主旨演讲,探讨并建议博物馆应该在作为文化精英掌握话语权的“圣殿”与促进实验、创新和辩论的“论坛”这两种角色之间取得平衡,并提出数码技术是实现和推进这种平衡的答案。

其后,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研究生杜琳发表了题为ProbingHistoricalImageContexts:EnhancingVisualArchiveRetrievalthroughComputerVision的主旨演讲,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来追踪历史照片在其原始历史背景下流通和传播情况的新颖方法,探讨了对存储在数字视觉档案中的历史图像进行还原历史语境分析的长期需求和挑战。

最后,来自东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于奇赫发表了题为《对于馆藏文物三维数字模型展示的思考—以国家一级博物馆网站为例》的主旨演讲,探讨了三维数字模型的流畅度和清晰度如何因硬件设备而成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并指出历史遗产在当下的目的是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数码技术应该服务于建构超越时空环境的文化身份。

1月12日上午第二场论坛“数字传播和中国艺术的新演绎”由香港岭南大学数字艺术与创意产业系何翠芬教授主持。

首先,来自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VeronicaDiGeronimo与刘奕莹发表了题为FromScholarstoScreens:DisseminatingContemporaryChineseArtintheDigitalRealm的主旨演讲,提议建立一个数字化平台以推动当代中国艺术的传播,旨在结合多媒体元素和叙事故事,将复杂的学术讨论转变为吸引人且易于使用的内容,从而激发全球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细节的深入交流和讨论。

其后,首都经贸易大学教师姚玲玲博士发表了题为ChineseArtistsinthe(Post-)DigitalAge:PerspectivesandChallengesAcrosstheArtLandscape的主旨演讲,旨在深入了解艺术界专业人士在当代中国传统艺术与数字艺术领域之间所进行的沟通调整和深刻见解,从而编织出全面反映艺术社群的时代思潮的叙事。

1月12日下午第一场论坛“数字叙事与观众参与”由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馆长吴秀华博士主持。

其后,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叶知发表了题为ReimaginingandInnovating:BlockbusterExhibitionsintheWaveofMuseumDigitization的主旨演讲,旨在聚焦于大片展览在数字化趋势下的演变,评估了数字技术和在线互动内容对大片展览形式的影响,并指出虽然数字化开拓了博物馆展览展示和教育的新途径,但空间设计、实体展品和线下的观众互动等核心元素仍对观众的博物馆体验至关重要。

最后,来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丁林未发表了题为NarrativeBreakthrough,MediaEmpowerment,andDilemmaRelief:MuseumAestheticEducationPracticeonTikTok的主旨演讲,以中国版抖音与国际版抖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以官方叙事和民间叙事为代表的博物馆美育实践,如何借助短视频媒介在线上社区中获得突围和创新的契机,并指出其所面临的双重现实困境,并提出了联结关键意见领袖、平台扶持协商与内容策展等困境纾解之策。

1月12日下午第二场论坛“博物馆数字化中的社教新动态”由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馆长孔慧锐(HaraldPeterKraemer)博士主持。

首先,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李卓林和南京博物院馆员王雯雁发表了题为UnlockingDigitalArchives:EnhancingKnowledgeSharingandParticipationthroughDigitalHumanities的主旨演讲,通过批判性回顾国内外GLAM组织的实践案例,探讨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数字档案在知识共享和参与式体验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在数字转型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与阻碍。

最后,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张琳婕发表了题为TheIgnoredandtheHiddenintheDigitalizationofMuseums的主旨演讲,探讨了不同类型博物馆在讲述无声历史方面的差距,并提出数字技术和组织机制加剧了历史呈现和博物馆叙事的不平等,不同体制和组织机制也造成了博物馆中叙事视角和历史选择的差异。

研讨会首日议程结束之后,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馆长吴秀华博士和孔慧锐(HaraldPeterKraemer)博士带领与会学者进行了「皇帝碑刻·当代启迪」与「对联搭配画谜——艺术中的因果法则」两大展览的导赏与参观。

2024年1月13日上午10时,研讨会开启第二日议程,专家学者们围绕“新媒体——动画和其它数字新趋势”、“数字叙事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博物馆元数据和策展中的技术创新”与“关系美学:游戏与博物馆学的交汇”四场论坛议题展开了主旨演讲与学术对话。

1月13日上午第一场论坛“新媒体——动画和其它数字新趋势”由香港浸会大学研究助理教授方敏儿主持。

其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特任副研究员李赵雪博士带来了题为《脸: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数字艺术与展示的新动向》的主旨演讲,以日本影像艺术家山内祥太自2021年以来发表的《第二感触》(2021)、《舞姬》(2021)、《历历在目》(2021)、《颜之行星》(2022)等作品为案例,探讨了“脸”从生物识别符号转变为社会性符号的过程,及其作为人类与科技的连接媒介所发挥的作用。

最后,来自香港岭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朱轶带来了题为《数字技术与中国传统绘画:通过“金陵图数字艺术展”探索观众的临场感体验》的主旨演讲,提出了以“临场感”为核心的理论框架,指出数字技术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互动和引人入胜的参与方式,同时能够转化传统美学中“气韵生动”的审美概念,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临场感体验,并进一步以“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为例阐释了数字技术运用与受众体验参与度之间的关系。

1月13日上午第二场论坛“数字叙事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特任助理研究员赵幸博士主持。

首先,来自江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梁罗丹和刘翔宇代表研究团队发表了题为《数字社会创新下博物馆文化遗产的叙事探索》的主旨演讲,旨在将数字社会创新引入博物馆叙事,探索了数字赋能和公众参与为文化遗产叙事所带来的新型互动形式和体验内容,并从“语境转译”“意义融合”和“互动提升”三方面总结了模式创新的具体途径,为博物馆叙事创新提供了新兴思路。

其后,来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谢汶君带来了题为《“另眼相看”:第三空间语境下博物馆中视障群体的感官转码与生命力重塑—以南京「手造巡游·秋季展」为例》的主旨演讲,以视障者为研究对象,以视障者自身视角从感官体验与转码进入,基于南京“手造巡游”策展个案研究,探讨了博物馆如何被建构为具有“文化再现”和“日常美学”双重意义的空间。

最后,来自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硕士研究生杜瀚跃代表研究团队带来了题为《基于命名实体识别的博物馆元数据迁移与发现》的主旨演讲,提出了一种基于命名实体识别技术的博物馆元数据迁移与发现方法,通过选取国内外九家知名博物馆的开放藏品数据,使用部分博物馆的元数据和非结构化信息构建了包含超过80万条数据的高质量标注数据集,用以训练命名实体识别的机器学习模型,以期通过该项技术预测其他博物馆中缺失的元数据,从而更好地挖掘文物数据的深层内涵。

1月13日下午第一场论坛“博物馆元数据和策展中的技术创新”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静博士主持。

主持人陈静,左一

首先,起承研究院研究员李梦琦代表研究团队发表了名为《算法驱动下的数字策展路径与实践研究:以人类文明数字博物馆为例》的主旨演讲,提出了一条包含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主题构建、数据评估、展示设计与用户体验等五个核心环节的AI辅助数字策展工作路径,并以“人类文明数字博物馆”项目为例,展示了AI技术在策展中的应用和效果,指出了AI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策展效率,还有助于揭示藏品之间的深层关系和文化意义。

其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实验性博物馆学实验室数字人文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侯雨濛发表了名为《在数字时代尝试重构档案访问和参与——一个计算视角》的主旨演讲,探讨了三个发展主题,一是利用关键技术将视听内容转换为数据实体,以便规模化处理;二是探索新的计算方法,以创新地感知、访问和解读档案;三是通过智能、美学、情感和意义解读等方式拓展人机交互的边界,增添新的叙事层次,从而重构公众与数字文化档案的互动方式,进而提升对文化遗产的参与和体验。

1月13日下午第二场论坛“关系美学:游戏与博物馆学的交汇”由来自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的华硕博士主持。

主持人华硕,右一

首先,来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刘颖儿带来了题为《关系美学视角下的开源策展以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作品为例》的主旨演讲,阐明了开源策展所蕴含的多元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并基于关系美学视角分析了开源策展的影响和意义,结合小汉斯的策展作品,探究分析了开源文化下的策展模式如何影响当代艺术实践。

其后,来自莱斯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黄晓璇带来了题为ExploringtheSynergyofVideogamesinVisitorEngagementandAdvancingMuseumDigitalisation—TwoCaseStudiesfromNintendo的主旨演讲,以任天堂设计的两款游戏AL-3DS和动森作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分析了电子游戏作为数字化手段在实现博物馆数字化目标中的作用,并提出电子游戏可以在虚拟空间中重现传统博物馆的内容及元素,为观众提供更沉浸和灵活的博物馆体验,有效帮助博物馆消除物理空间和数字世界之间的障碍,促进博物馆的数字目标。

会议召集人:华硕、赵幸

特别鸣谢:余悅思、张欣行、谢汶君、周欣宇、刘颖儿、张宝仪、马德松、丁林未

THE END
1.数字博物馆,引领传统文化亲近年轻一代关于我们数字博物馆以其独特的方式助力传统文化走向年轻一代。借助数字化技术,博物馆将丰富的文物信息和历史背景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年轻人,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数字博物馆不仅提供了便捷的在线参观体验,还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年轻人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跨时代的文化交流有助于传https://logincenter.isbcyz.com/post/8415.html
2.西部数博会探馆凭借“眼镜”可轻松“目睹”大雁塔的四季景色变换、智慧交通让高速公路变得越来越“聪明”、数字技术重塑办公与娱乐新体验……12月6日,走进第五届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西部数博会”)的展馆,一个个数字技术成果,持续为传统经济发展“添翼赋能”。参观者戴着“眼镜”就能观看大雁塔的四季风光。在雁塔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790449644741183&wfr=spider&for=pc
3.数字技术如何助力民俗博物馆,实现沉浸式文化空间升级?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身边的许多传统元素,似乎正在被新兴实物所替代,尤其是那些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的文化,也面临着逐渐消逝的危机,因此,保护这些民俗文化成为了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为了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地域开始大力开展民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借助先进的互动展示装置,以及沉浸式的文化https://m.163.com/dy/article/JJ6TFTUB0538917F.html
4.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VR、3D打印、手机移动客户端开发等新兴技术的涌现已经让数字博物馆衍生出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并进入智慧博物馆形态。其突出表现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网络将藏品内容信息化,利用信息化在博物馆与信息化之间建立桥梁,为博物馆宣传、教育与研究的功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5.数字化,打开文物保护利用新世界只看文物,只要点击进入“云游湘博”栏目,图片、数据、文字和语音版文物故事一应俱全。“三维环视”板块可360度观察文物,“手语讲解”板块用手语视频为听障人士讲解文物知识。 自从我省实施文物数字化工程以来,湖南博物院加快已有数字化项目建设的同时,启动编制了“数字博物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zA0MTkzOQ==&mid=2650493451&idx=1&sn=e0ee05b2710857313a55be840ba859ad&chksm=82f2c268904307764c0c0428a5c62d364f3b03a0f4a0276dee4fc535b39dd535cdd55e1bbbc6&scene=27
6.一片甲骨惊天下——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中国文字的http://www.szzs360.com/topic/bwg/64/index.htm
7.苏州博物馆把“时间”放进空间里的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 Suzhou Museum The Digital Museum Hosts Time Within Space ——— 位于苏州博物馆的“苏色生活馆”以时间节气为主题,以色彩物像为内容,演绎二十四节气之下动态的苏州生活美学,形成以苏州传统民俗文化生活美学为色彩提取依据的叙事内容,并通过全方位LED屏营造沉浸式的数智化色彩通感空间。该展厅演绎苏州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TI5MzkzOTaDuY1nsKy0cw.html
8.[中国新闻]新闻观察:登云入网博物馆进入数字化新时代[中国新闻]新闻观察:登云入网 博物馆进入数字化新时代相关推荐 美战术导弹VS俄洲际导弹 劳春燕对话专家解读俄乌局势 [共同关注]今年12月1日起全国推广应用“数电发票” [国际时讯]安理会加沙停火决议草案再遭美国一票否决 [面对面]丁烈云:月亮之上 [东方时空]海牙 国际刑事法院向以色列总理等人发出逮捕令 [砺剑]歼https://tv.cctv.com/v/v2/VIDE9LA2ncu0E2ryosUEjXW6210518.html
9.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新闻频道比如,三星堆博物馆开放一个文物保护、修复的区域,分设文物储存区、陶器修复室、玉器修复室、金属器文物修复室、象牙修复室,游客可以透过玻璃,看到文物的修复过程、了解文物修复的技术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堆还大力推进数字化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利用数字化技术,让文物更好地传承、保护、开发。本月,四川省文物局https://news.hexun.com/2022-06-22/206205855.html
10.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村落馆 村落推荐 上盐井村 ·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 珍珠门松岭屯 ·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花山镇> 黄崖关村 · 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 西井峪村 · 天津市蓟州区> 桑嘎村 ·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 传统建筑 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www.dmctv.cn/
11.博物馆票务管理系统智慧博物馆票务管理系统推动博物馆运营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 智慧博物馆票务管理系统,依托互联网与微信平台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票务管理模式,以实名登记和预约分流的方式,实现参观票券的无纸化和入馆身份核验的无人值守。 一、互联网与微信平台的应用 智慧博物馆票务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和微信平台,为观众提供方便快捷的https://www.1230t.com/jingqu/index.php?m=home&c=Tags&a=lists&tagid=656
12.智慧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和物联网达到智慧建筑的功能从这个,我们可以假设,每当游客站在这个预定的距离内,从一块,他或她正在关注它。让我们称之为"注意点"。此注意点可用于触发评分机制:每当参观者进入一件艺术品的注意点时,它就会为这件艺术品产生关注点 - 使我们能够测量其"吸引力"程度,与空间和智能博物馆中的其他作品相比。http://shxtpower.com/blogdetail.php?id=18
13.中旅行:数字化身体能带我们去哪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虚拟世界的崛起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旅行方式。曾经,我们只能依靠实体旅行去发现未知,但如今,数字化身体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境域的大门。想象一下,当我们穿越一个美轮美奂的虚拟博物馆时,不再受限于空间和时间,而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接触历史与艺术。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751830/article/details/143681630
14.钓鱼岛12月5日,日“瑞宝丸”号渔船非法进入我钓鱼岛领海,中国海警舰艇依法对其采取必要管控措施并警告驱离。 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由序厅及三个展厅组成,博物馆展陈内容包括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文献资料、法律文件、实物模拟、各类模型、动画故事、新闻报道、学者论著等,并设有讲解员、馆长问答等互动环节。 https://www.diaoyudao.org.cn/
15.全网最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游玩攻略来全网最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游玩攻略来了! 参观路线: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75号的法国公议局旧址内的数字艺术博物馆,是一座充满历史感的百年建筑。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座美丽的露台,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阳光和微风,同时还能欣赏到周围的美景。接下来,你会看到一座巨大的敦煌展,它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59308466?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6.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公告公示 查看更多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美玉海昏》(暂定名)图书编辑出版服务等2个项目采购结果公示 2024-11-13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美玉海昏》(暂定名)图书编辑出版服务项目采购公告 2024-11-05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玉石质文物仿制品项目采购公告 2024-11-053Dhttp://www.hhhmuseum.cn/
17.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分析导览系统是博物馆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体现,导览系统建设应该包括为观众提供参与博物馆的多种技术渠道和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参观体验。国博导览系统需要深化导览软件的核心功能,简化核心功能操作环节,避免烦琐操作,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同时,确保各项功能使用的稳定性。结合调查结果,国博微信端和APP导览功能都应该尽快集中精力优化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20&wd=&eqid=fe5870bf001ad0be00000002645a73a9
18.安庆博物馆参观预约 交通路线 临时展览 导览服务 活动预约 VR全景 数字藏品 征集公告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官方快手 文化云群众评价 问卷调查 网站访问量4834019 相关链接 安庆博物馆 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 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 版权所有 皖ICP备17009858号-1 皖公安备34080202000023号通知http://www.aqbwg.cn/
19.数字博物馆网衢州数字博物馆网https://www.quzhoubowuguan.com/
20.西安事变纪念馆2020.03.27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西安事变纪念馆和西安户邑民间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丹青描绘万象 纪录时代变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户县农民画展,于2019年9月25日在西安事变纪念馆隆重开幕。西安事变纪念馆副馆长 专题专栏https://www.xasb.net/
21.贵州数字图书馆中华连环画:将我国优秀的连环画作品进行数字化加工,分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外少年阅读典库、中华成语典故专库、中华民间故事传说典库、中华历史演义总库、中国革命历史总库、中外名著欣赏典库、中外名人传记典库”八大专辑,收录3000多种,4000余本连环画。并以图书馆阅览室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为大众读者构建的一个连环https://www.gzli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