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展示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展示现存问题对策建议

0引言

1数字技术在博物馆

展示中的应用形式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中的应用得益于上世纪计算机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发展,不同于数字化在今日所被期望的展示功能,实物藏品向数字信息资源的最初转化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博物馆藏品。博物馆本着“内向利己”的原则引入数字技术,在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之后,逐步拓展到展示传播领域。根据藏品数字化展示在博物馆中的发展与应用,大致可将其分为如下两类形态。

1.1线上数字平台

1.2线下数字展览

2藏品数字化

展示的现存问题

在数字媒体蓬勃发展的21世纪,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交流方式无不受之影响。现在,多媒体设备展示的信息更加容易被公众接受并吸收,逐渐成为最受公众青睐的文化艺术传播方式之一,众多博物馆纷纷将数字技术投入到博物馆及其展览的建设之中,引发了全球博物馆的数字浪潮。但就展示而言,数字化只是博物馆藏品众多展示形式或手段之一,而非唯一途径和最终目的,也无力满足解决博物馆藏品展示所有问题的过度期待。此外,因其成长于实践,发展过于迅速,缺少理论探讨和总结反思,许多博物馆尚未认真思考便被迫卷入到数字化潮流之中,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2.1本末倒置:藏品的数字化展示不能取代实物藏品

数字化展示起源于图书馆对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储存和展示,但藏品区别于文献资料,数字技术不能取代人脑解读藏品信息,其所蕴含的非言语性和非视觉性信息无法被数字储存或展示。此外,脱离了实物的数字化展示,无论如何都无法弥补观看藏品本体的临场感和仪式感,这些感觉很难由方寸间的屏幕或是投影表现出来。而经过复制和转译的图像更无法全面转述文物的信息,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博物馆应充分意识到数字化展示的局限性,不能过度依赖数字手段而忽视了藏品本体信息的展示和阐释,“物”始终是博物馆存在的根基,公共博物馆理应承担阐释物的使命[4]。利用数字技术展示阐释藏品,应以是否更好地阐释和展示藏品信息为评价标准,避免过度神圣化数字展示技术,从而丢失了藏品本身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主体地位。

2.2华而不实:数字技术在藏品展示中的滥用

2.3昙花一现:藏品数字化展示设备的维护成本过高

3博物馆藏品数字化

展示现存问题的原因探析

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剖析,目前数字化藏品展示利用存在着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形式和内容脱节以及过于求新导致技术保障薄弱等问题。我们需要明确数字化展示利用本质上是期望利用多媒体及其多层信息的解读和展示能力,将蕴藏在藏品中的故事具象地表达出来,同时作为博物馆又“必须区分他们提供的东西和主流商业企业提供的东西[7]”,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负责任地向公众解释和说明藏品,避免“徒有视听觉的喧闹,却没有文化性的温情[8]”,成为藏品数字化展示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唯技术论”导致的技术局限

“认识到人类传播系统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有适应性的系统,我们就能看见所有形式的媒介都生活在一个动态的、互相依赖的宇宙中。当外部压力产生、新技术革命被引入以后,传播的每一种形式会受到系统内部自然发生的组织过程的影响[9]”。传媒形态的技术表现是由人所创造的,传播活动是人有意识的信息行为。如何理解人是传播的主体和各类媒介在传播中的作用,不局限于技术本身,一直是技术发展和传播准确性和有效性之间的矛盾。传播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藏品数字化展示利用需要超越单一的技术视野,这要求博物馆及学界必须克服技术发展导致博物馆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技术至上的倾向,回到以内容为导向的传统展示思维里,重新审视媒介形态和媒介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促进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高质量发展。

3.2藏品数字化展示模式单一

应用模式单一是导致博物馆藏品信息资源浪费的又一原因,随着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兴起,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数字技术已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数字技术一方面代表着新的展示方式,另一方面也代表着用不同的方式来看传统的展示内容。而作为知识传播的博物馆,数字技术的兴起颠覆了博物馆传统的知识信息传播方式,数字技术的方式多样和广泛应用可以帮助观众深度领悟藏品内涵和历史知识。从博物馆知识传播的本质意义出发,所谓颠覆,其实就是一种回归,以往难以透过实物传递出来的知识信息可以透过数字设备毫无保留地全方位呈现于观众面前。但目前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展示,主要以转换媒介展示藏品本体的方式为主,将拍摄或三维扫描的实物本体通过简单地复制拷贝,以不同的数字媒介呈现出来,其本质是依靠技术革新实现展示创新。数字化的复制和拷贝显得过于容易,但不能将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的展示方式看作创新,它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诉说同一件事情。

3.3研究与应用之间的道器相离

藏品数字化来势之快,以至于博物馆行业内还没有制定出合理的与之相配的行业标准,研究的滞后性导致应用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2021年初国家博物馆所公布的博物馆300个线上资源中,可以明确地看出对于“在线展览”“网上展览”“文物数字化展示”“数字全景展厅”等展示方式,在发布之时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和划分,存在严重概念不清的情况。除此之外,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市场乱象,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生态发展。多数商业展览打着“沉浸式”“多感官”等新概念,收取高额门票,大大折损了博物馆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我们如何立足于当下的现实环境,运用数字技术与藏品的结合满足公众新的审美冲动、学习习惯和精神要求。特别是在藏品数字化展示已逐步成型的今天,如何由器而见道,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服务于众,需要加强数字化展示的理论探讨和标准建立。

4博物馆藏品数字化

展示的建议与展望

当今博物馆正逐步通过创新藏品信息应用方式,将数字化的藏品从计算机显示器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件件可观赏、学习、体验、触摸甚至穿戴的数字展品,这些发展改变了博物馆传统的学习和参观方式。也许最初的博物馆数字化倡导者并不会想到,这些数字化的藏品如今正以影像、印刷品、应用软件、艺术创作等方式在人们生活中全方位加以传播。传统博物馆的典型特点是让所有知识信息都集中于“物”上,观众只能依靠现有的知识体系接收到其中的部分信息,而如今的博物馆正不断探索观众与馆方的双向交流模式,信息不再被单向度地推给观众,相反,观众可以从博物馆或者数据展示平台上将感兴趣的信息拉出来,甚至参与到创造传播信息的活动中来。这一变化意味着,博物馆不再是藏品信息传播的唯一媒介。

4.1信息平台:有效利用数字资源,满足观众多元需求

“公众主导”则是由博物馆或资源平台提供藏品并制定相应规则,由公众根据自身情况主动探索藏品叙事和展示方式。在此基础上,数字化藏品将改变传统博物馆的参观模式,观众本身将作为更加重要的角色,不需要再去依照策展人的文物分类或是博物馆认为值得参观的藏品路线亦步亦趋。过去因为顾虑大众需求而弃之不用,无法对外公布的文物,现在都能为观众所选择。例如疫情期间伯明翰博物馆信托基金会与游戏“占领白墙”的合作(图3)。该游戏基于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所拥有的数字藏品资源,让观众从中任选出200件藏品,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策划、设计和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字艺术展览,这个展厅将成为这世界上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版本。国内博物馆近期也开始积极尝试该类模式,2021年10月,杭州博物馆发布了“粮道山18号——人人都是策展人”计划,活动向观众提供了馆藏的150件数字藏品,观众可以任选10件藏品,自定展览主题和叙事,生成属于自己的策展海报并发布。该活动仅上线一个月就吸引近2000名用户参与游戏,共计发布803个展览。这意味着未来通过数字化藏品,无论是专家、博物馆工作人员或是观众,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展厅,并拥有对外阐释和设计展览的权利。

4.2展示空间:打破藏品利用局限,提升展览陈列丰度

文物在诞生之初主要具有观赏、把玩、触碰和社交功能,自博物馆诞生之后,文物便作为藏品被安置于展柜之中,以往的功能仅剩下依赖目光的静态凝视。数字信息技术对提高文物藏品的展示利用率、藏品信息传达的深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藏品在被数字化之后,成为一种信息被广泛储存与传播,同时借助影音互动媒介进入实体展示空间[11]。观众的观看方式、赏玩方式又重归多样。加之科技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认知方式、知识获取模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通过新媒体技术处理加工的藏品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首先,传统博物馆展示中由于文物保护或展示空间限制而无法展出的藏品,现在不仅通过数字技术展示出来,还能有效缓解藏品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带来意想不到的展示效果。自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清明上河图》真迹在故宫一共展出了2次,反响极为热烈,引发了“故宫跑”这一博物馆现象。为了能让更多观众一睹《清明上河图》之芳容、领会汴梁之美,故宫着手策划了2018年《清明上河图3.0》(图4)互动艺术展演,展览以360°全息沉浸交互经典舞台艺术和4D球幕影像等技术手段营造出真实的体验。这次创新的尝试,既保留了作品原有的美学价值,又从观众体验和文化信息获取的角度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不仅让观众可以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清明上河图的魅力,一气呵成地体验繁华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而且使得深藏于博物馆内的珍宝“活”了起来。

最后,可以通过藏品数字化展示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美育功能。观众反复前往参观往往是因为博物馆开启了其对未知实物的好奇心或是对一些经历过的事情的联想[15]。如2019年故宫博物院新年数字沉浸体验展《宫里过大年》(图5)共动用885件藏品,通过提取故宫历史及院藏藏品中的过年元素,运用数字投影、虚拟影像、互动捕捉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清宫过大年场景,形成春节文化与观众的互动,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交织,组成全新的艺术文化体验空间,让观众在博物馆体会了传统的清宫年味。较之于传统展览,数字化展示更加注重引导观众兴趣、调动观众情绪,触发人们对于美和好奇的本能追求,博物馆中的数字艺术是结合历史、人文和科技的新型艺术形式,它以创新、交互和沉浸的形式提升了博物馆的美育功能,是博物馆对观众好奇和幻想的创造和回应。

THE END
1.线上展览陕西历史博物馆线上展览 展览 用专业和热情,谱写历史新篇章 常设展览 专题展览 临时展览 修复展示 交流展览 虚拟布展 云展览 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 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 “从生肖读懂中国——风云际会”陕西历 盛世唐音——唐代乐舞文化展https://www.sxhm.com/online.html
2.线上展会线上展览线上展馆环保在线-视环会是为环保行业企业提供线上展会、线上展览、线上展馆、线上会议等内容。通过举办线上展会、线上展览、线上会议活动,方便企业灵活参展,降低企业参展成本、提升企业参展效率。欢迎参加环保在线-视环会!https://expo.hbzhan.com/
3.大鱼云展线上虚拟展览平台大鱼云展专注于提供线上虚拟展览创展服务,依托于及目科技深度自研的Web3D技术和美术设计能力,以多样化的三维艺术空间为载体,包含丰富的3D交互功能体验,突破时间、空间、线下场馆风格等限制,提供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线上展览解决方案。帮助艺术机构,艺术馆,美术馆,艺术家,少儿画https://gfishow.com/news
4.智慧展会+线上展会,永不落幕的展会突破传统展会模式,转型线上互联网+展会 365天随时均可看展,参展商独立商铺,营销方式多样化, 牢牢抓住客户的心,任何地方的人想参展都可以,在线下单锁定精准客户, 多渠道精准营销,在线展会不受地域限制节约成本,多人群裂变传播,100万行业精准客户可根据需求在线预约参展,在线预订门票。 https://www.165183.com/theme_zhzh.html
5.桂林江山会议会展公司官网桂林会议软件服务公司桂林江山会议会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线上线下会议会展直播、活动策划、设备租赁及舞台搭建等最专业的会议会展服务!24小时值班电话15502246345(手机/微信)http://www.gljshy.com/
6.大鱼云展线上虚拟展览平台大鱼云展专注于提供线上虚拟展览创展服务,依托于及目科技深度自研的Web3D技术和美术设计能力,以多样化的三维艺术空间为载体,包含丰富的3D交互功能体验,突破时间、空间、线下场馆风格等限制,提供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线上展览解决方案。帮助艺术机构,艺术馆,美术馆,艺术家,少儿画http://expo.gizmotech.cn/
7.上海在线新经济:全年无休的线上展,正在重塑展览业“线上展览能否被市场认可,确实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受众对线上展览的接受度已经按下了快进键。”https://www.yicai.com/news/100586921.html
8.线上博物馆app有哪些线上博物馆展览软件下载大全线上博物馆软件是让我们可以在线观看博物馆所有的藏品的软件,也可以在线预约博物馆的门票,将会带来线上便捷的操作,省去我们的时间,并且线上观看也是非常全面的,有超高清的vr观看效果,还有相应的文字介绍,完整的将博物馆的藏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线上博物馆展览软件下载大全,在家就可以观看各种博物http://www.downcc.com/k/xianshangbowuguan/
9.中欧文物云端相遇颐和园推出线上全景艺术展览中新网北京6月10日电(徐婧)6月11日是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从颐和园获悉,当日颐和园将开展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公众文化活动,其中包括“绝艺交辉——英国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与颐和园博物馆艺术精品展”及该展览的线上全景展览、“世界遗产在北京”文化沙龙直播等。 https://news.sina.cn/2022-06-10/detail-imizmscu6175620.d.html
10.vr展厅方案制作线上虚拟展会广州商迪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商迪3D】,3d虚拟现实技术雄厚,多年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线上虚拟场景解决方案,为客户制作设计:vr线上展厅、3d展厅、企业虚拟展厅、线上展馆、线上展会平台、全景线上展厅制作等服务,帮助企业以全新视角向客户展现线上虚拟环境,专业值得信赖!http://www.kushixiu.com/
11.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展览会在京圆满落幕WICV 2022展会在组织上开拓创新,亮点突出,精彩纷呈,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线上线下积极互动 打造全天候展览 WICV 2022展会以“服务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为主线,创新办展模式,真正为展商创造价值。今年展会总面积超4万平方米,总参展商数量达213家,其中整车企业53家,智能网联和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124https://www.yoojia.com/article/10310012429374475300.html
12.虚拟展会,建材展会,政府展会,线上展会,数字化展厅为加快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推动行业加快恢复和发展,创新展会服务模式,打造线上展会新平台势在必行。 解决参展焦虑,出展担忧问题 线下展会所需考虑的人员安全、高额费用、海运涨价、出入境签证等问题都可以解决。 线下展会依然在开,贸易竞争激烈,盈拓展览VR远程高效参展解决方案,助力外贸企业把握一场好危机,https://m.showguide.cn/zhuanti/vrexpo/
13.人气爆棚!上海这场展览将全部停止线上售票,观展延长至深夜,新展日前上海博物馆发布公告,正在展出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将从4月29日起停止线上售票,五一假期夜场将延长至晚上23时。另据透露,新展“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将于5月16举办。 珍藏展自今年1月17日开幕以来,观众观展热情持续高涨,每天的预约几乎全满。截至目前,展览门票预售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605381.html
14.“线上云展”+“线下实展”精彩呈现欧亚特色西安新闻网欧亚经济论坛配套博览会提前探馆 “线上云展”+“线下实展”精彩呈现欧亚特色 作为2023欧亚经济论坛“1+13+1”总体框架下的重要构成环节,2023欧亚经济论坛经贸合作博览会暨中国(陕西)进出口商品展,将于9月22日至25日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从数据看,本届博览会参展企业将超过600家,7.2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3-09/20/content_6781839.htm
15.中华艺术宫艺起学线上课堂:中国画中的水彩画法随着网络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借助这些新技术进行学习,线上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既有丰富权威的内容资料,又有趣味的人机交互,能够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学习中华文化。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围绕藏品资源,从“作者、技法、流派”不同角度切入,针对不同年龄观众需求,设计制作系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823912
16.线上展播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铜川市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三)9月29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铜川市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览在铜川美术馆柳公权馆二楼开展。 为打造“掌心里的展览”品牌,让展览的优秀作品在掌心里随时打开,随时欣赏,铜川书画院(铜川美术馆)在进行线下展览的同时,特推出“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铜川市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览”线上展播。 https://www.tc-shy.cn/cms/show-369.html
17.管理学院与浙江时代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产学合作线上交流会5月19日,管理学院联合艺术学院,与浙江时代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了2022年产学合作线上交流会。浙江时代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教育事业部总监陈伟、顾问刘明广受邀出席。管理学院院长高欣博士、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军副教授、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娜教授、旅游管理系主任曹洪珍教授、环境设计系主任李玉萍教授、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https://www.luibe.edu.cn/glxyx/xyxw/72642.htm
18.新经济时代,会展产业“线上”破局“小现场+大线上”会展经济焕生机 历经产业寒冬,会展经济依然充满活力。 根据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1年中国展览馆数量虽尚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但相较于2020年呈增长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共采集到3194个展览举办信息,较2020年增加738个,多地会展产业正向多元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https://36kr.com/p/1584916633651974